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布衣青雲》第62章 赤嶺
  雎陽郡虞城大侯鄉良家子,高辰,年十七,初事虞城吏員。四載秋辭官,從軍。

  對於高辰的身份信息,判官頗為意外。

  判官名為鄧廷明,乃是積石軍副使張守瑜的判官。

  判官,為文武官員之僚屬,以資佐理。屬於官員的心腹,但唐代各級判官的權利並不大,取決於自己的長官是否強勢。

  判官不僅軍使有,節度使、團練使、防禦使、觀察使等皆有判官。

  節度使的判官,權利肯定大於軍使的判官。

  軍使,本隻掌軍中賞功罰罪,後漸漸成為一軍統帥,由武將統帥。

  武將如此,文官亦如此。顯而易見,使職已經要代替職事官。

  兵部無戎帳,戶部無版圖,虞、水不管山川,金、倉不司錢谷,官曹虛設,俸祿枉請。

  這就是使職帶來的後果!

  “赤嶺為大唐、吐蕃分界線。乃國之西疆,大唐、吐蕃邊防重兵皆布置於數百裡赤嶺之上。開元末年,以赤嶺各自豎分界之碑。安人軍、寧邊軍、積石軍、振威軍、威戎軍皆以赤嶺為防。但是赤嶺以東最重要的石堡城卻被吐蕃佔領,使我大唐不能將吐蕃製於赤嶺以西。赤嶺戍堡,是設置於赤嶺之上的一個上戍,不僅環境惡劣,而且還擔負監視吐蕃和巡查的重任。你初事軍旅,可多聽前輩請教,閑暇之余,亦要苦練技擊,你方少年,機會多的是,我隴右軍中的英雄有王思禮、王難得、辛雲京、哥舒翰,你要向這幾位看齊。”

  判官鄧廷明向高辰語重心長的說道。

  赤嶺(青海日月山)、青海、黃河九曲之上,是唐代與吐蕃的主要戰場。

  赤德祖讚對大唐屢戰屢和,從迎娶金城公主,到與大唐決裂。

  也將他的野心徹底暴露出來。

  大唐與吐蕃,李隆基與赤德祖讚。

  一個從出生就繼位的讚普,至今已有四十余年。

  一個是繼位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一個龐大帝國的掌控者。

  到了這個年齡段,二人都認為自己是天下間的主角。都認為能打敗對方。

  如果不勝,就對不起自己天之驕子的身份。

  天寶年間,李隆基最重視的地方,不是取代後突厥的回紇,也不是東北的奚族、契丹。更不是西域。

  而是位於青藏高原上的吐蕃!

  唐玄宗認為吐蕃已經取代突厥,成為大唐的第一外患。

  唐玄宗一生多次和親,但是就是不與吐蕃和親。

  這一次讓王忠嗣領河西、隴右節度使,就是希望心目中的大唐名將,給吐蕃一個狠狠的教訓。

  “多謝鄧判官的忠告!”

  高辰向鄧廷明拜謝道。

  可能是因為高辰年紀輕輕,做過流外官,鄧廷明對高辰這個小卒還挺看重。

  作為張守瑜的判官,能告訴高辰這些,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不然鄧廷明完全可以派遣一個刀筆吏來應付高辰。

  “我為公事,你不必謝我。你的身份我已登記,我會傳往節度府中,屆時府中會派人前往你的家鄉去核對身份。你拿著你的令件前去領盔甲武器,今日先在東營休息,明日還有二十人和你一同前往赤嶺戍堡。”

  鄧廷明擺手說道。

  “遵命!”

  高辰再次一拱手,轉身離去。

  他的身份不曾有任何造假,他並不擔心隴右節度使府徹查他的身份。

  大唐的軍戍分為三等,有士兵五十為上戍,

有士兵三十為中戍,士兵不足三十為下戍。戍堡置戍主和戍副各一人。  赤嶺戍堡,便是上戍。築於山崖之上,監視吐蕃從赤嶺南段入唐的必經之路。

  戍堡之內有快馬,如果吐蕃大舉入侵,快馬飛馳,通報積石軍。

  翌日,清晨。

  高辰被一名校尉通知,準備前往赤嶺戍堡。

  除了高辰以外,還有二十人。

  無一例外,這二十名士兵都是新兵。他們臉上寫著各種各樣的神色。有忐忑、有期待、有惴惴不安。

  聽說赤嶺戍堡前段時間戰死了二十多人。

  那是極易立功的地方,也是危機四伏的地方。

  “既已從軍,便收起兒女情長,殺敵報國,封候拜將。才是一名從軍者的夙願。希望諸位能盡職盡責,共禦虜賊於國門之外。”

  高辰身披細鱗甲,手持長矛,他背著自己的書籍和長劍,以及一些到了赤嶺戍堡之後所需的生活用品。

  此時的高辰與二十余名士兵站在一起,並不顯眼。

  他們共同聽從校尉的訓話。

  這個校尉並非武散官職,而是唐軍制度中的低級武官。

  唐代的校尉掌兵二百。其下有旅帥兩人,各自統兵一百。旅帥下有隊正兩人,各自統兵五十。隊正下有火長五人, 各自統兵十人。

  唐代一改“卒伍製”,有更加明確的軍製。

  “大唐威武,大唐必勝!”

  眾皆高聲回應後,在幾名老兵的帶領下,駛向赤嶺。

  赤嶺,以不生草木而得名。

  這是東海的屏障,草原的門戶。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大唐和吐蕃都希望能控制住赤嶺,作為進攻對方的橋頭堡。

  對大唐來說,赤嶺東面的石堡城被吐蕃佔領,異常被動。唐軍和唐玄宗都視石堡城為心腹之患。

  石堡城被稱為鐵刃城,其地勢險要,城池建築在山頂。進攻之路只有一條,而且還是山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石堡城下,不知留下多少唐、吐蕃士兵的白骨。

  大唐與吐蕃爭奪石堡城多次,屢得屢失。每一次都是屍山血海,不計代價。

  開元十七年,時任河西節度使的信安王李禕采取遠距離奔襲戰術,日夜兼程殺奔石堡城,吐蕃守城官兵措手不及,傷亡甚眾,石堡城再落唐軍之手。

  開元二十九年,吐蕃同樣一場奔襲,出其不意。唐將蓋嘉運不思守城,失去石堡城。

  皇甫惟明也進攻了石堡城,但是死傷慘重,直到現在,石堡城都落在吐蕃手中。

  吐蕃以此為前哨陣地,屢展出兵,攻擾唐河西、隴右等地區。

  這是橫穿赤嶺的進攻,大唐根本防不勝防。

  荒涼的山嶺,雲卷雲舒之下,高辰等人步行至此。

  在踏上赤嶺的那一刻,高辰開口說道:“終有一日,我一定奪回石堡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