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遊走在明末》第152章 紅衣大炮
“不知前方的可是楊掌盤?小女子還請掌盤為奴家做主。”說罷,高英男將刀一收,朝著楊晨跪了下去。

楊晨撓了撓頭,不曾想自己的氣質竟這般出眾,出聲說道:“你二人的事,我作為外人不方便插手,心意到底如何還要自己決斷,跟著心走就沒錯。”

也不知道嶽雄飛和那姑娘說了什麽,離去時羞紅了臉,眾目睽睽下跳上馬帶著數十莊丁離去了。

時間驟然而過,又是一年春花秋落,已是崇禎五年。

在過去的一年中,最大的變故就是三十六營起義軍在山西會師,歃血為盟,公推王自用為領袖,號稱三十萬之眾。氣焰熏天,極其囂張,成為崇禎帝的心頭大患。

原來的三邊總督楊鶴也被崇禎罷了官,認命洪承疇為三邊總督,接替楊鶴。洪承疇一上任便一改前任楊鶴對於流民軍的招撫政策,選擇圍剿。

事實證明,洪承疇的眼光是很有先見之明的,此時的明王朝已經沒有了經濟去養活那些歸順的饑民,沒多久便又紛紛揭竿而起。

至於楊晨在這接近一年的時間裡,雖說明地裡沒有再做什麽讓朝廷難堪的事,但是背地裡偷偷摸摸的打下了不少新地盤。

都是那種戰略要地,有利於鞏固自己的防線,形成一個聯動的整體。對於楊晨的這種行為,當地的官員直接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大面上過不去,那就沒事,也懶得再和崇禎匯報。

風頭讓北邊的那些流民軍出去吧,咱是歸順了的老實人,悶聲發大財才是王道。

而且楊晨趁著糧食充足,再加上青壯充足,選擇再度擴充軍隊。將第一野戰師直接擴充到四個團,再加上一個騎兵團和一個炮兵團還有警衛營,滿打滿算加起來能達到一萬三千多人,其余各師也全都是按照三個團的編制來建,湊起來接近萬人。

每個野戰師下轄三個主力團,外加兩個騎兵營和兩個炮兵營。紅衣大炮也早已擴充到了全軍,按照標配,每個主力團都有一個獨立的炮兵連和騎兵連,每個炮兵連配備115毫米口徑的紅衣大炮三門,120毫米口徑的三門。

炮兵營更是擁有著120毫米口徑的紅衣大炮和130毫米的紅衣大炮各八門,每一門的重量都接近兩噸,只能是采取用馬車拉的方式運輸。

至於炮兵團則擁有150毫米重口徑的紅衣大炮十二門,120毫米和130毫米口徑的紅衣大炮各二十四門。因為150毫米的紅衣大炮實在是太過笨重,楊晨也只是在炮兵團裡單獨裝備了一個重炮營。

燧發槍已經在楊晨的要求下全軍武裝了起來,派專人教他們練習打靶,排射,如今已經頗有成效。就連騎兵也是背著一把燧發槍,再手持長槍。衝鋒時不用管那麽多,先打兩排槍再換長槍,剛剛好能有效得打破敵軍圍在最前面的防守力量。

嶽雄飛終於被放了出去,擔任了騎兵團的團長。如今的騎兵團接近三千人,而且是單人單馬,若不是因為缺乏好馬,輕輕松松便能擴建出一個野戰師。

對於馬匹,楊晨有些頭痛,不管自己出多少錢,外面的商人一次性最多只是運個幾百匹就已經是冒著殺頭的風險了。而且運來的馬匹質量大多沒有什麽好貨色,好貨色都被楊晨當做戰馬,一般的只能是用來拉大炮或者是輜重了。

楊晨打算找個時機,一定要把馬匹的問題解決,否則沒有馬匹就沒有機動力,他可是還想要和建奴一爭高下。

大白今年年初產下了一匹小馬,渾身火紅,如同炭燒的一半。腿細長,哪怕是跪在地上都展現出了常馬所不及的姿態。

盧公子沒有走,已經被楊晨所掌握的地盤中變化的這一切迷了眼,在一年之期到了時,又反悔留了下來。

他想把為何這裡的百姓就都如此富足,生活如此安逸。楊晨所經營著的米店生意更是火爆,果然如同楊晨估計的那樣,從去年開始就有百姓不斷地往糧店裡出售糧食。

價格都是楊晨統一規定好的,比往外賣的價格的只是便宜兩成。如今楊晨的糧食存儲已經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量。

之前有幾個外面來的商人曾想高價將百姓手中的余糧收上來,然後轉手賣到外面去。要知道此時外面的糧價已經漲到了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

哪怕是他們給百姓的價格比楊晨所規定的要高出數倍,轉手卻又是數倍甚至是十幾倍的利潤,為此他們甘願冒著殺頭的風險去做。

而且聯系上了幾個原本家裡算是大戶,卻被楊晨收了田產,心中不甘的人。並且花錢買通了幾個負責的官員,若非馬武的情報司打探得力,及時發現了這一事情,說不得就要被這些奸商得手了。

楊晨經常安排方洲子帶著糧食和無煙煤四處分發,只不過全都是分發給百姓,根本不給當地的官員染指的機會。

除非他們強行把百姓領到家裡的糧食又重新給收回去,那樣怕是和找死沒有什麽區別。雖然自己撈不到什麽油水,但是如今汝寧府和光州周邊的官員對於那個笑起來有些猥瑣,甚至有些自大的家夥很是喜歡。

如果說之前僅僅是倉庫裡有糧食,卻並不放給外面的饑民。如今則是倉庫裡的糧食少了很多,但是百姓卻比之前更加貧瘠。

連年的大旱已經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飽受摧殘,流民比之前多了更是不知多少。再加上遼餉的攤派,種地的結果就是不僅自己沒有多余的糧食,反而還欠著許多。

越來越多的百姓放下手裡的鋤頭,選擇加入流民的隊伍,或者哪怕是距離遙遠也要拖家帶口的投奔楊掌盤去。

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土地無人種,賦稅收不上來,朝廷沒銀子,又得多收稅,土地攤派的賦稅更加沉重,逼得百姓不得不出逃。

而且百姓種的都是地主的土地,還要給地主交租。地主又不會因為朝廷的賦稅重了就減輕自己的租子,哪有這麽好的事。

所以,每次官員們只要是看到那隊猩紅的戰袍遙遙而來,便立即派人打開城門,百姓也歡呼雀躍,湧上城頭,那激動無以言表。

“是方大人!”

“方大人又來看我們了!”

“是掌盤的兵!”

哪怕是崇禎出行怕是都沒有這麽大的聲勢。

而且方洲子還有一個使命就是要讓那些收了楊晨恩惠的官員,保障那些前往掌盤地盤流民的安全,當地的官員不得阻攔,否則以後他自是不會再來。

如此一來,便沒有哪個官員當真攔截,有些甚至暗中派人指點那些作亂的流民:

“往南,去楊掌盤的地盤上去,去那裡就能吃飽了。”

·········

日子靜悄悄的,清晨的曙光被一個突如其來的使者給打破,北邊的高迎祥派人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