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略》第一十一章 師出有名
  萬物蘇醒於晨曦之中,流水淙淙,洗滌著最後的一道浮塵。群山萬壑、雲霧繚繞。聖人之於天地間,唯有山中秀林,林中俊傑,一方淨土、一念清逸。

  凌雲山,好一個寧靜以致遠之地。

  昔日二人讀書之聲變得三處郎朗之音,劍影中,卻是二人陪練,一人獨舞,原本學藝不精的仲姝,卻要時常教授他的這個新師弟。

  後院的廚房裡,穆大娘早早開始忙活,她不需要讀書練劍,但一文一武亦要五谷雜糧、雞鴨魚果。

  灶火紅紅,菜蔬青青,煎炸烹炒之聲中開啟了凌雲山中最為美妙的一日。

  不管何地,無論何處,活力與生機,永不能凋落。

  這一日,凌雲子喚的三徒共聚於木亭之下。難難變為仲逸,他有話要說。

  “今日就一件事”,凌雲子對他三個徒兒道:“你們說說,為師為何要收仲逸為徒?”。

  三人中師兄最大,仲啟先開口道:“徒兒認為仲逸師弟知恩圖報,師父對他有救命之恩、收留之情,得知“歹人”對凌雲山不利,能冒險前來報信,是為報恩”。

  “嗯,我,我認為是……”,仲姝眨眨眼睛:“師弟初次上山是機遇巧合,二次上山亦因一個緣字,他與師父有師徒之緣”。

  現在都是“師姐”了,仲姝頗為歡喜。

  仲逸,  

  四人三言,凌雲子繼續道:“無德無才之人不可用;有德無才之人難重用;有才無德之人擇而用,但難堪久遠。唯有德有才之人方可用、且可大用”。

  “仲逸身無分文、重病纏身之時上山,打雜兩年無怨言;雖無去處卻不願乞留於山上,下山之時棄金而不取。重所托,不忘本,得知凌雲山“有難”,自知勢單力薄,懂得智取。

  不怨不恨是為德,重情輕利是為德,小小鐵骨是為德,謀略當先是為才,有德有才,可謂可塑之才”,凌雲子一語道破。

  仲逸大驚:自己的抉擇,才是師父決定收徒的抉擇。

  師父真是高人啊。

  “為師希望你們謹記門規,修德修才、虛懷若谷,方能有所作為”,說罷,凌雲子再次囑咐道:“你們三人要同心協力、共同進退、方能有始有終”。

  ……

  一株幼苗,植於沃土,甘露之下,清風之中,仲逸正沐浴著那乾淨而又溫暖的陽光。

  古人之經驗、當世之形勢,兩者結合就是謀之源。謀略之道有高有底:社稷為重、造福萬民,一國通謀之幸,一生一世之功則是良謀……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己私利、公私摻雜以偏私,視陰損如常、唯功成可圖,一城一池之利,一時一段之名視為惡謀……

  ……

  除吃飯睡覺以外還有別的事可做嗎?

  此刻,仲逸終於找到了答案。

  唯獨夕陽西下,獨處於夜空之中,仲逸還是會想起自己的身世。

  有一日,他忍不住去找凌雲子,道出心中的疑惑:“師父,我老姑似乎隱瞞了什麽,不,她一定是隱瞞了什麽,弟子是這樣認為的,故想回趟義中村看看”。

  對於仲逸的身世,早在他初次上山之時,凌雲子就曾聽聞。

  此刻,他反應一如既往般平淡:“如你所說,你老姑本是一個村婦,自不會過分偽隱與修飾,若她知情,完全可以實言相告。

  若她的話經不起推敲,則此事背後定有隱情,她所說越是經不起推敲,此事隱情越大”。

  凌雲子一言以蔽之:“你的這位老姑,

她也許根本不知你爹娘真正的下落”。  凌雲子此言令仲逸汗顏,思忖許久,他隻得問道:“那弟子該怎麽辦?”。

  “放心吧,義中村人雖愚昧,卻善良,他們絕不會成為你尋至親的障礙。所謂生死有命,分分合合本是一場緣分,既你已到凌雲山,就好生靜修,時機一到,為師自會許你下山”。

  凌雲子正欲轉身離去,卻留下一句:“若你此時心智不定,雜念過重,那勢必學無所成”

  望著凌雲子的背影,仲逸幡然醒悟:若學無所成,一切都是無從談起。

  那一刻起,仲逸再也不是那個小難難了。

  光陰如流水:寒來暑往、四季更替、周而複始……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逸兒已學藝三年,啟兒更久,為師打算帶你們下山,各自有何感想?”。

  三年後,凌雲子再次提出下山,不過這次不是他獨自一人。

  在仲逸的眼裡,師父固然是一個智者,但他認為:人還是要回到芸芸眾生當中去的。

  或許師兄與師姐尚有同感,年紀使然而已。

  是故,師父的這個決定真是“舉山同慶”。

  “師父說要行萬裡路,那也一定能見不少人,到時,我便可伺機施展所學之本領”,仲逸心裡想著,不覺的笑出聲來。

  “徒兒謹遵師父之命,隻是不只師父準備何時啟程?”,仲啟言此,仲逸這才回過神來,急忙收起笑臉。

  “明天就動身,你們先去準備”,說完,凌雲子便轉身準備離去。

  仲逸急忙問道:“師父,怎麽沒有提到我師姐?難道她不與我們同行嗎?”。

  “她一個女子,路上多有不便,留在山上正好與你她穆大娘作伴”。

  看樣子,凌雲子早有安排。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仲啟與仲逸知道無人可改變師父的決定,便沒有堅持央求凌雲子。

  而同樣知道規矩的仲姝,自然也接受了師父的這個決定。

  ……

  “你們須將自己在路上所見所聞、尤其有趣之事記下,上山後講與我聽”。

  小院中,仲姝對自己的師兄弟,同樣有的她的囑咐。

  仲姝的囑咐,仲啟與仲逸自是非常樂意執行,三人不能同去心中各有些許遺憾,仲姝的這個提議正能彌補此空白。

  誰料想仲姝還附有條件:“你們倆不許商量,各自記錄各自認為有趣之事,上山之後分別講於我聽,看誰能把我逗樂?”。

  仲啟仲逸各自一聲“遵命”,算是正式“領命”。

  仲姝已是十三歲的少女,言語中已懂分寸,面有嬌羞而心思卻無限關切,那怕是精心梳理的發髻之下紋絲不亂的發絲,衣角微微些許雜質都會立刻蹙眉。

  面對整日在自己面前晃來晃去的師兄弟,她一顆少女之心難免會微微一動,仿若小河中一塊碎石落入,些許漣漪後早已沉底,但內心的微波卻久久不能平靜。

  論時間,師兄與仲姝更為熟悉,到了凌雲山,仲啟就是自己的大哥哥,雖年長兩歲,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師兄的信任與依賴,如同與凌雲山的感情,多年的習慣和熟悉已經很難改變。

  仲逸的出現,則像是一盤菜肴裡的佐料調味,沒有它吧,總覺得索然無味。

  仲姝總覺的他這個師弟很容易滿足:一頓飯就能樂呵呵,一本書能反反覆複讀一年,天天第一個早起習武,可長進不明顯,連她這個師姐都打不過。

  但此弱彼強,人各有所長:師弟仲逸雖不擅長武功,但在文略方面悟性極高,每次都能將師父所講領會到位,絲毫不遜色於師兄。

  情緒可渲染,仲姝每次與仲逸在一起時,都感覺自己也跟著樂了,雖是同齡,但自己畢竟是師姐,在某種程度上說,對仲逸和仲啟都一樣:一種凌雲山特有的情感。

  “看他們二人誰能與我想的一樣,誰能了解我更多一點?”。

  自認為鬼靈精怪的仲姝,對自己的這個想法非常的滿意,她心中暗暗竊喜:此舉,正好可以檢驗我的師兄弟。

  衛叔叔?。

  次日清晨,那個曾經的獨眼龍,那個“惡人”,如同朝陽般令人眼前一亮,他再次出現在凌雲山上。

  仲逸後來得知,衛叔叔本名叫“衛纓”,經歷了那次“獨眼龍”事件後,他們之間也親近了許多。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衛叔叔每次都是在關鍵之時站的師父身後,此次下山遠行,自然也就不例外了。

  一如既往的青青湖水,兩岸蒼翠鬱鬱,仲逸這次再也不必擔心無處可去,更不懼那黑心的店小二……

  正如飛鳴的雲雀,享受著那種自由與歡快,久違的祈盼,今日終於是要實現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