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略》第二百四十五章 按察司(中)
一陣秋風過,幾多秋意濃?大街之上,行人依舊,來來往往、熱熱鬧鬧,一如往常。

 對尋常百姓而言,秋日怎麽了?酒照喝、飯照吃,日子還是照常過。

 不過,城內那頗為氣派的臬司衙門中,此刻卻格外的安靜。

 似乎是怕驚擾到朝廷派來的二位‘欽差’,偌大一個臬司衙門,除按察使陳福的必要隨從,及留下協助仲逸與樊文予的人外,其余大多官吏早早離開衙門。

 眾人或上街而去,或乾脆打個幌子,去其他衙門對接與臬司有關的差務。

 總之,此刻的臬司衙門,能少一人是一人。

 秋風起,黃葉落,偶爾來回走動的衙役,發出一陣整齊而又規律的腳步聲來,竟是那麽的引人注目。

 一切,都井然有序。

 如此細節,不難看出:身為臬台,陳福是個一言九鼎、馭下有方之人。

 平易近人、隨和,甚至隨意,對自己的過失毫不回避,卻在不漏聲色間,輕輕點到了樊文予的軟肋。

 自從離開蠡縣後,樊文予做了刑部的八品照磨,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最為惆悵之事:七品降八品。

 好在進過一番努力運作,終於做到了六品主事。

 此事,刑部無人不知,這本不是什麽秘密。

 刑部與按察司,同為掌管刑獄的衙門,平日來往甚多。按察使向刑部侍郎打聽點事情,自是最正常不過了。

 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的。

 樊文予從八品升為六品,若說辦差能力,那確實沒得說,照磨所在他治下,確守有些成效。

 但要說他沒有依靠人脈、從中聯絡,那就更說不過去了。

 若有人拿此事做文章,確實戳中他的軟肋:此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說:無非一些不合規矩之事,無人提,便無人管,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往大了點說,若涉及拉攏故交、投其所好,外有財物來往,摘掉烏紗也未曾可知。

 “陳大人言重了,樊某能得以提升,全仰仗刑部各位同僚相助,部堂等各位大人教導有方才是”。

 樊文予舉起茶杯,以茶代酒,微微笑道:“倒是樊某,才疏學淺、資歷尚輕,就怕做不好差事,愧對朝廷,讓陳大人見笑了”。

 場面之言,無非蜻蜓點水,有些話,要慢慢去品。

 如同喝茶,喝的久了,將心事寓於其中。

 那喝茶,也就變成‘品茶’了。

 此刻,樊文予早就品出其中之味。

 很明顯,陳福此言絕非無心之語,而他能當著仲逸與自己的面說出來,至少說明:此事,還有回旋的余地。

 “那是,刑部上上下下對樊大人連連叫好,聽說吏部也有幾位與樊大人交情不錯,如此人緣,令陳某欽佩不已啊”,陳福緩緩端起茶碗,向樊文予與仲逸微微點頭回應,臉上依舊是那一貫的笑意。

 這茶品的,估計才有點‘味兒’吧?

 仲逸並不言語,他心中再明白不過:若沒有其他佐證,僅是一個失查之罪,陳福頂多被一頓訓斥後,降個品佚而已。

 即便扒了這身官服,但至少能保得住這條命,連個牢獄之災都不好說。

 此刻,他拋出樊文予升遷之事,無非是一種拉攏,一種示好而已。

 此舉,比保定知府送兩本‘書’的手段,高明多了。

 “看來,陳福這小老頭還是舍不得這頂烏紗,畢竟人家已經做到了三品,莫說再進一步,就是一直呆在臬司衙門,那也是個一言九鼎、威風凜凜的人物”。

 這一層,連樊文予都看出來了。

 “陳大人,公事當緊,還是說說繆大柱夫婦被殺一案吧?”,仲逸突然放下茶杯,強行打斷了這個話題。

 葫蘆裡賣的什麽藥,還得要逼一逼才行。

 “差事自然要辦,不過我們同為朝廷做事,也應相互有個照應才是,一來二往的,日後難免要打交道”。

 陳福當然品的出話外之音,但他依舊旁敲側擊:“聽說,仲大人在翰林院頗有名氣,就連當今禮部侍郎袁煒大人,都對你賞識不已”。

 果真,還是來了。

 仲逸心中暗暗道:“好在自己剛入翰林院,而袁煒那日的表態人人皆知,這也不算什麽”。

 眾所周知,徐階與嚴氏勢不兩立,而袁煒更傾向於與徐階一方,這個陳福既替嚴士蕃做事,自然不會與袁煒一派。

 陳福如此一說,無非是想表明:他在朝廷有些根基,不是那麽好惹的。

 從進臬司衙門起,陳福先是笑裡藏刀、綿裡藏針,而後煞費苦心、拐彎抹角半天,就是不說正事。

 “陳大人,仲某敬你年事已高,又是朝廷三品大員,若你一味推三阻四、陽奉陰違,那休怪我們無理了”。

 思慮良久,仲逸決定反擊,對付這老奸巨猾之人,必須要動點別的手段了。

 “此案,背後另有其人,想必陳大人再清楚不過。若你執意一人將全部罪名擔下,非但於事無補,更會為招來殺身之禍”,也不顧陳福的反應,仲逸微微笑道:“離京之時,聖上特有旨意:此案,無論涉及到誰,一律嚴辦”。

 呵呵,陳福喉中哼出一聲冷笑,眼皮稍稍一抬,隨意望了仲逸一眼:“朝廷自有章法,我陳某人犯了那條?何來殺身之禍一說?”。

 “啪”一聲響,仲逸將茶杯甩開。

 “樊大人,咱們走”,說著,他便朝門口走去。

 樊文予還未反應過來,卻見仲逸已邁出腳步,他急忙起身跟了上去。

 “陳臬台、陳大人,仲某所說的殺身之禍,不是來自朝廷,而是來自此案背後之人:你身為按察使,參與此案頗多,知道的也太多了點,就不怕被人滅口嗎?”。

 快至門檻處,仲逸卻突然收住腳步,轉身向陳福冷冷道:“實不相瞞,本官的隨從之中,有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千戶大人,若是落到他們手中……,你說,是無罪,還是有罪?”。

 自從石成在保定府說出真實身份後,想必這個消息很快就會傳到按察司。

 否則?這位堂堂的三品大員,就不會如此謙遜、隨和了。

 不過,此話由仲逸親口說出,卻是他沒有想到的。

 “啊?這個?”,陳福臉上頓時笑意全無,急忙起身上前。

 似有一絲慌亂,但這位三品臬台才幾步的距離,話到嘴邊,卻變成了這樣:“仲大人此話何意?陳某愚鈍,似乎聽不太明白”。

 果真是陳福,這‘城府’也太深了。

 “此案聖上欽定, 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千戶都親自出面,不管你背後之人是誰,都保不了你”。

 仲逸雙手背抄,稍稍踱步,一臉峻色道:“對了,至於仲某與樊大人升遷之事,自有朝廷章法在。但此刻我二人正奉旨查案,若有人想拿此事做文章,恐有阻撓辦案、欲蓋彌彰之嫌。聖上會怎麽想?怎麽做?”。

 “陳大人好好想想吧,你,會想通的”,仲逸擺擺手,此刻他與樊文予已出了屋門,向院中而去。

 身後的陳福臉上再無那般隨和笑意,他緩緩落座,心思之重,不得不重新衡量:仲逸,年紀輕輕,行事卻如此果斷。

 後生可畏啊。

 ……

 “石大哥,這次,恐怕又要勞煩你們錦衣衛的兄弟唱一出戲了”,回到住處,仲逸立刻召來靳睿與石成等人。

 “唱戲?我們錦衣衛的兄弟可不會啊”。

 石成打趣道:‘仲大人,有什麽差遣,盡管吩咐便是’。

 “這樣……”,示意眾人湊上前來,仲逸壓低聲音:“從京城隨行的兄弟不能露面,得找些生面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