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略》第四百一十五章 重點已不在
午後,裕王府。

 仲逸正與朱載垕談古論今,二人說的十分投機,無論秦漢、亦或唐宋,以史為鑒、以史為鏡……

 正欲說起眼下東南江浙一帶抗倭之事,誰知翰林院來人傳話。

 要去面聖……

 聖上旨意,誰敢違抗?與朱載垕交談,更多還是盡一個侍讀之責,面聖才是機會難得。

 簡單寒暄幾句,仲逸便匆匆出了裕王府,按旨意,他還要先回趟翰林院,之後再去面聖。

 此次不同以往,江浙抗倭形勢久拖不決,師兄身在兩軍陣前,師姐也抵達海岸一帶,二人安危身系一處。

 此刻,仲逸恨不得一展他那輕功之術,直奔戚繼光的大營。

 若再不傳他,仲逸自己都要主動求見了。

 還好,此次面聖依舊與往常一樣:就是君臣二人,一個老人與年輕人說說話、談談事兒而已。

 仲逸十分喜歡這種面聖的方式,這一切都是得益於翰林院這個差事,若沒有它,自己什麽都不是。

 “說說看,在裕王府,你們都談了些什麽?”,朱厚熜果真是奔著‘說說話’來的,開口就是這麽隨意一問。

 難得破例,仲逸被賜坐,看來今日是要長談一番了。

 “回萬歲,微臣與殿下正說起秦漢、唐宋……治理天下……得失……”。

 才緩緩落座,仲逸又站立起來:‘所謂以史為鏡、以史為鑒,可知得失、興替……’。

 好大一個話題,與同僚、好友說說尚可,權當發句牢騷而已,但面對君王,一旦言不得體,則會落個借題發揮、居心叵測之嫌。

 倭賊來犯,久拖不決,當此形勢,也只能試試了。

 後世對朱厚熜的評價,說他忽智忽愚、多有猜疑,他雖不上朝,但將朝局緊緊把握,無論文武,皆在其掌控之處,孫悟空怎麽也逃不出如來佛手掌心。

 在仲逸看來,這位喜好青詞煉丹的皇帝,從來就沒有‘愚’過。

 為何?這個道理簡單:若一個人真有‘智’的時候,那他在‘愚’時所作的錯事,也很快能扭轉過來。

 怕就怕在:‘智’的時候不是真清醒,‘愚’起來,倒真是愚不可及。

 大明這麽大一攤子事:內憂吏治不清、外患北虜南寇;民不富足、田不豐產;海禁、稅賦……身為九五之尊的朱厚熜,雖說不上‘大智’,但絕非‘大愚’。

 原本就打算好好做個翰林院的侍讀,除掉嚴氏和戎一昶後,再將師父的兵法發揚光大,賢臣良將不敢說,但絕不會甘於庸碌一生。

 不過,這一切在靜遠寺那場意外穿越後都變了。

 在其之前,仲逸從來都沒有想過:竟然還有那樣的地方,還有唐小丫那樣的人,那麽多好玩的東西……

 得要換個活法,也要讓大家換個活法。

 數百年來,倭賊就從來沒有消停過。

 遠的不說,眼下浙江一帶鬧禍患的,就是這幫賊寇。

 有賊作亂,還讓人怎麽活?

 仲逸心中暗暗思量:難得一次面聖,難得一次只有君臣二人,今日,得要換個說法。

 剛見面,就說起秦漢、唐宋的歷史,說是以史為鏡、以史為鑒,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呵呵,隨意一說,就是秦漢、唐宋,還以史為鑒?”,朱厚熜沉默片刻,不由的笑了一聲:“你這個侍讀,確實會讀書……”。

 不接話?

 仲逸決定再推一把:“微臣愚鈍,身在翰林院,又領了編修、侍讀的差事,平日裡就多看看書,看的最多的就是史書,每每不解之時,不由感慨社稷之難、為官更是不易……”。

 雖有些言過其實,但為能撬開另外一個話題,也只能如此了。

 “哦?這麽說,倒是朕小覷了,說說看,讀了那麽多書,無論秦漢、唐宋,以史為鏡,你有何所獲?”。

 朱厚熜似乎來了興致:“差點忘了,你也算做過史官的差事,這倒有意思了”。

 史官不說史,只因談話之人非比尋常,仲逸決定‘史官’這事兒,還是就不提了吧。

 “微臣鬥膽,北虜南寇不除,我大明永無寧日,社稷安危,關乎蒼生萬福,倭賊作亂,不止我大明一朝,數百年後……”。

 說到這裡仲逸見朱厚熜突然坐了起來,一臉疑惑的望著他。

 一著急,說的有點快……

 僅僅一個瞬間,朱厚熜立刻恢復了悠閑的神情,他將手中珠串扔在一旁,猶豫片刻,又緩緩拿在手中,開始盤起來。

 一顆顆的圓珠,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

 “你,是想說眼下東南江浙一帶抗倭的戰事吧?”。

 朱厚熜笑道:‘說說看,朕倒是想聽聽,倭賊在數百年後,怎麽樣?’。

 這時,仲逸起身拜道:“倭賊時有來犯,來犯之時狙之、滅之,之後又複來犯,如同割韭菜,葉斷根還在,野火燒不盡……”。

 咳咳……

 朱厚熜連連兩聲咳嗽,一旁的仲逸不知何故,隻得暫時停了下來。

 “說下去……”。

 一個小插曲,好在還可以繼續說下去。

 其實, 他想說的是:要麽徹底滅了倭國,要麽強我大明,強到倭國打不敗。

 永遠打不敗,就無賊敢來犯。

 回頭想想,這些話還是等留作日後再說,眼下最當緊的,還是江浙一帶的抗倭戰事。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吧。

 “上次微臣參與議事,對東南抗倭戰事略知一二。以微臣拙見,戚將軍抗倭多年,戰功卓著、有目共睹,當地駐軍又抽調兩萬援軍,另有英勇千戶所助戰,本該早來捷報,但此次戰事久拖不決,頗為反常”。

 仲逸繼續道:“微臣以為,此次倭賊來犯,另有目的,只是他們的重點,已不在江浙一帶”。

 不在江浙一帶?

 僅此寥寥數語,朱厚熜顯然有些坐不住了:“那你說說看,不在江浙一帶,又會在哪裡?”。

 這話問的,若不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完全反問一句:“我還沒有去江浙,怎麽知道?”。

 仲逸規規矩矩答道:“這個……,微臣還不得而知,但有幾個地方,要格外留意:沿海、易登岸、有退路,附近有財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