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海圖志》第二百六十四章 崔世庸吊唁
  沈世魁的死雖然不清不楚,而且非常突然,但沈志祥、金日觀也無可奈何。該問的也都問了,該查的也都查了,毫無端倪,而且沈世魁的死因畢竟太過於奇葩,兩人也怕查究太深後,引起軒然大波而令沈世魁名聲受損,是以最後也就此作罷。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鄭衝卻按部就班的施行著自己的計劃,他先花了三天時間給皮島明軍補發了八個月的餉銀,然後全軍又休整了四天。

  此前皮島明軍被一連串的失利打擊,加上尚可喜叛逃、欠餉大半年、島上糧荒等等,士氣幾乎降到了冰點。那晚與建奴廝殺,完全是出於求生的本能而爆發出的一股氣勢,這種氣勢防守還可以,若是要他們主動進攻,只怕是一觸即潰。

  而鄭衝通過一場大勝,加上發放了欠餉,跟著休整了幾天,將息士卒之後,皮島明軍的士氣大增,在鄭衝看來,此刻皮島明軍應該可以發起主動出擊,打一場進攻戰役了吧。

  鄭衝的目標是鐵山邑,這個距離鐵山大營僅有二十余裡的小山城,當年毛有見、尤景和等便是在鐵山邑小城中力戰殉國的。皮島明軍要想完全控制鐵山地區,就必須打下鐵山邑來。

  休整的七天時間裡,鄭衝一直派夜不收偵查鐵山邑後金軍動向,同時對於沈世魁的死訊,鄭衝也沒有刻意隱瞞,在鐵山大營附近互市交易的朝鮮人也都知道了沈世魁的死訊,料想很快便會傳到後金軍那裡。若後金軍知道皮島大將沈世魁暴斃,一定會認為皮島明軍暫時無力發動進攻,從而開始懈怠。

  駐守鐵山邑的乃是蒙古八旗,原本蒙古八旗在後世歷史上要到崇禎八年才正式建立,但這個時空裡,由於後金很早就發起對蒙古諸部的征討,在崇禎二年就基本降服了察哈爾、漠南蒙古大部,在崇禎五年就建立了蒙古八旗。

  而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一樣,成立之後並非單獨成軍,而是編入滿洲八旗之下,也就是滿洲八旗每個旗主之下,各增加了一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操控蒙古、漢軍八旗生殺大權的依舊是滿洲八旗的旗主們。

  從後金軍俘虜們口中得知,此趟隨葉臣鑲藍旗增援鐵山的蒙古八旗主要是蒙古八旗中的鑲藍旗蒙古軍,由蒙古鑲藍旗的固山額真扈什布統帥。扈什布麾下有三個甲喇的蒙古八旗兵力,共計戰兵四千五百余人,另有輔兵萬余人,共計一萬四千五百余人,分駐義州、宣川、鐵山邑三地。扈什布自己則領軍駐守義州,而鐵山邑則是由蒙古八旗的甲喇額真阿爾卜駐守,宣川則是另一名甲喇額真沙棘喇駐守。

  連日來偵探得知,扈什布雖然已經知道鐵山大營大敗的消息,但一直按兵不動,並沒有領軍增援鐵山邑的跡象。鄭衝推測扈什布是猜測明軍不會這麽快攻擊鐵山邑!

  原因很簡單,一則此時天寒地凍,進兵不易。二則明軍擊敗了阿山、葉臣所部,自身損失定然很大,加上前面缺糧,明軍定然不會這麽快發起攻擊。三來若是明軍真敢攻打鐵山邑,則城內後金軍只需守住兩天,扈什布便會率領義州和宣川的援兵趕到,然後與明軍野戰決勝。蒙古八旗也不懼怕與明軍野戰,相反他們更怕攻打明軍堅固的營盤和城池。

  鄭衝的推想得到了傅青主的讚同,傅青主也覺得蒙古八旗按兵不動是在等明軍先動。一旦明軍攻擊鐵山邑失利,進展不順,義州、宣川的後金援兵趕到後,便可裡應外合在鐵山邑城外擊潰明軍,然後趁勢收復鐵山大營。

  鄭衝與傅青主商議後,覺得此趟機會其實很好,雖然明軍有在鐵山邑城下被擊潰的風險,但反過來想,為何不能先佯攻鐵山邑,引誘義州、宣川的蒙古八旗來援鐵山邑,而在半道伏擊蒙古八旗呢?圍城打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沈世魁停靈七天后,這天便要落葬,眾人商議後,將沈世魁安葬在了皮島之上,皮島明軍全軍都參加了葬儀,就連平安北道的朝鮮人也派了人前來吊唁。

  “公子,那幾個朝鮮人隨從之內有建奴細作!”沈世魁落葬後,金日觀單獨找到鄭衝說道。

  鄭衝哦了一聲道:“何以見得?”朝鮮來吊唁的人乃是平安北道從三品都護府使李廷彪麾下鹽州郡守崔世庸,隨行的有十余名護衛,鄭衝倒是看出其中幾個神色不對,正懷疑這幾人是不是細作,想不到金日觀居然也看了出來,而且還十分肯定。

  “那幾人不懂朝語,適才我略微試探,幾人便露出了馬腳。”金日觀沉聲道:“再看他們腳下穿的馬靴,明明就是蒙古人的馬靴。”

  鄭衝恍然大悟,金日觀倒是看得仔細,那十幾個朝鮮人皆是穿長袍,遮住了靴子,想是幾人跪拜時撩起袍角被金日觀看到。

  “先不必聲張,我自會派人盯住他們。”鄭衝吩咐金日觀後,喚過於孟熹來,命他領幾名夜不收盯住那幾個細作。同時鄭衝也對這時候的朝鮮與後金關系深感憂慮,想不到朝鮮派人前來吊唁大明將軍,屬下中居然會混入建奴細作來,就這樣大搖大擺的進入了明軍大營,足見朝鮮與後金已經溝壑一起了。

  而那平安北道都護府使李廷彪,據金日觀說,此人原本只是個朝鮮國王李琿手下心腹親衛隊長。當年李琿即位後不久,即有三司官員彈劾臨海君。雖然光海君表示不忍,但是就在同一天,光海君未經推鞠審問,便采納三司(即弘文館、司憲府、司諫院)的提議,以私藏軍器、陰養死士、在宣祖殯天當日密謀出兵篡位、私協武器入宮等四條逆反罪名將臨海君流放,關押圍籬。

  之後,不斷有上疏要求處死臨海君,李琿沒有首肯。一年之後,臨海君被李琿屬下親衛隊長李廷彪以擅逃罪名殺死。李琿表面雖傷心欲絕,卻沒有下令追查,也沒有懲罰李廷彪。過了幾年後,李廷彪官位一路高升,如今做到了平安北道都護府使一職。

  平安道乃是朝鮮八道之一,平安北道下轄朔州郡、鹽州郡等十余州郡,而宣川、鐵山、義州三處原本也是平安北道轄地,只不過被明軍和後金軍反覆佔據而已。可以說李廷彪所部便是長期處於後金與大明夾縫之中的可憐蟲。

  沈世魁葬儀之後,侯隆、沈志祥等人出面宴請前來吊唁的賓客,並犒賞三軍,這些鄭衝都沒有出席,他的目光都在那幾個細作身上。

  少時,於孟熹前來面見鄭衝,帶來了細作的消息。

  “公子,那幾個的確是建奴細作,三個蒙古人,一個女真人,兩個漢人,都已經被我拿下!”於孟熹進帳後便稟報道:“未曾驚動平安北道來人。”

  鄭衝沉下臉來,淡淡的問道:“可曾問得口供?”於孟熹頷首道:“他們幾人外面雖然穿的都是朝鮮服色,但內裡都是建奴服飾,幾人都是金錢鼠尾的發飾,決計錯不了。那兩個漢人還沒用刑就什麽都說了,那幾個女真人倒是個漢子,寧死也不肯開口,已經熬刑不過死了。”

  鄭衝道:“將那幾個女真人的屍首帶上,押上幾個活口,跟我前去葬儀筵席……”

  崔世庸此刻心情不錯,十余天前,皮島上忽然爆發大戰,平安北道連忙派出探子前來查探,最後得知是後金大軍攻打皮島。皮島已經斷糧,這是平安北道上下朝鮮文武都知道的事,於是大家都在猜測後金軍會用幾天時間攻陷皮島。

  當時崔世庸心情很是沉重,他的上司李廷彪乃是親後金的官吏,而且後金人經常出入平安北道各處,隨意欺壓殺害朝鮮軍民百姓,而崔世庸卻什麽也做不了。此前雖然明軍也侵佔了朝鮮土地,但至少不會隨便殺人!崔世庸很是懷念大明軍,內心裡一直不希望皮島明軍就此敗亡。若是皮島明軍被殲滅,那後金軍只怕更加肆無忌憚了。

  但隨後戰事發展出乎所有人意料,皮島明軍居然絕地反戈一擊,不但擊敗了後金大軍,還攻陷了鐵山大營!得到消息的崔世庸著實高興了許久!

  可隨後明軍這邊傳出主將沈世魁暴斃的消息來,崔世庸暗歎如此良將卻如此短命。跟著李廷彪派崔世庸代表平安北道前去吊唁,只因崔世庸鎮守鹽州,鹽州離皮島較近。而吊唁的隨從之中,他居然大喇喇的安排了後金人進來。

  為此崔世庸向李廷彪據理力爭,若是明人看出破綻來,那又該如何解釋?可李廷彪卻滿不在乎的道:“便是大明朝廷派使臣前來,我也閉門不納!何必懼他區區一個東江鎮?!”

  最後崔世庸無奈,隻得戰戰兢兢的領著隨從前來吊唁。本來他很擔心被人看出破綻來,但好在直到葬儀辦完,明人似乎都沒有看出破綻來。

  於是崔世庸參加了葬儀筵席,席間聽得明軍將領講述如何擊敗後金軍,聽到精彩處,崔世庸心中十分高興,便將細作這事忘在腦後了。

  正當筵席氣氛熱烈時,只見一名年輕明軍將領面色陰沉,身後帶了十余名大明將士,押著幾個人來到筵席之上,崔世庸一看那幾人面容時,頓時魂飛魄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