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632節 劫富濟貧
 第270票。 ()

   ————————————

   既然在上海,自然要見一見中國最大的包租公梁啟超的,這些年他不斷的蓋房子,在全國各地蓋了100多萬棟租屋,為1000個以上的家庭提供了廉價住房。

   不過住他的公屋的,都是城市裡的最底層,經濟危機之後,很多人都退租了,那些人大多回到了鄉下。3年經濟危機,對公屋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因為退租的人太多,而公屋建設都是用借債推動的,租金少了,債可沒少,該還的錢還得還。

   要不是國家緊急出手,公屋公司可能就破產了。

   梁啟超在某些脾氣上,跟張謇是一樣的,那就是不想給國家添麻煩,張謇始終堅持,上不給官府惹麻煩,下不給百姓添負擔的道德觀,梁啟超也差不多。

   現在靠著國家才能活下去,讓他覺得十分不痛快,這種傳統士大夫,總願意將更多的社會責任放在自己個人身上,從而獲得一種犧牲奉獻後的精神滿足。

   可有時候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某些失業的,不可避免的要依賴到政府,西方人認為組建政府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些個人無法提供的社會服務。

   這些道理,梁啟超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他有他自己的道德觀。

   所以他很不痛快,甚至可以說痛苦,人都憔悴了不少。

   楊潮跟他談以公屋名義發小額債券的事情,他都有些無精打采,不感興趣。

   梁啟超顯然對這時候繼續修建公屋不感興趣,他更沒有興趣把自己的困難向楊潮抱怨,還不夠丟人啊?

   幸好楊潮早就將一切調查清楚了。

   公屋現在的入住率已經降低到了一半,以公屋的運行條件,如果入住率達不到七成,基本上就面臨著虧損。

   入住率降低的最重要原因,是那些最小型的,30平米的房子開始變得無人問津。50平米的房子倒還算受年輕夫婦的歡迎,在城市裡剛剛建立家庭的年輕人,對這種租金不高,水電保證的小房子比較滿意。

   但是30平米的單身公寓,就不太受歡迎,當年大繁榮的時候,大量農村人湧入城市。有些兩口之家,甚至三口之家。寧可擠在30平米的房子裡,但是經濟危機過後,很多人走了,之後最低日薪法案頒布,即便有返城的工人,工資也整體提升,對這些小房子就有些看不上了,現在租住小房子的,主要是單身青年。

   可以想象。即便經濟慢慢恢復,這些小房子恐怕也很難在恢復過去的輝煌了。

   “啟超公,如今不同了。公屋過去是給窮人蓋的房子,可是中國人不能老是窮人。您說是把有錢人的錢都沒收了,讓所有人都變成窮人好呢,還是讓所有人都辦成有錢人好?”

   這其實就是蘇俄模式和瑞典模式。

   梁啟超不耐煩道:“當然是人人富裕的好。”

   他很不想回答這樣腦殘的問題。

   楊潮笑道:“我們現在就是這麽做的啊,你看看。是不是所有人的工資都漲了。一個泥腿子一年掙360兩銀子,這種事,您跟康保皇當年搞維新的時候可曾想到?”

   梁啟超冷哼一聲:“犯不著在老夫跟前賣弄。”

   梁啟超以為楊潮在自己面前誇耀他的政績呢。

   楊潮道:“這可不是賣弄,而是讓您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今時不同往日了。你覺得一個一年能掙三百多兩銀子的人,會願意住30平米的房子嗎?”

   梁啟超沉默片刻。最小的30平米公屋,隨著成本越來越低,現在月租已經降到了2兩,50平米的不過3兩,對於一個月能掙30兩銀子的人來說,他們願意多花1兩住的更舒服一些。

   楊潮又道:“所以啊,您那小房子該退出時代了。不過公屋還是得建。畢竟不是人人都買得起花園洋房的。但是大家也願意住上花園洋房那樣的大房子,怎麽辦?還不是得靠您給他們建。”

   楊潮給梁啟超戴著高帽子。所謂花園洋房那是只有富豪才能住得起的,什麽商品房之類的現在還沒有出現。

   最早的商品房,大概是香港的霍英東在50年代後搞出來的,他采取了賣樓花的方式,按照一家一戶的方法來賣房。

   在他之前,還沒有出現將一座大樓分拆出售的先例,哪怕是高樓大廈,也最多是一層一層賣的,政府發給大樓的房契,也都是一棟樓一個門牌號一張房地契,一家一戶都擁有房產是難以想象的。

   因此房地產市場幾乎都是富豪的獨家生意,高樓大廈也主要用作商業,普通人家只能擠在胡同裡弄之類的髒亂差的地方。

   公屋開始之後,給了很多人一個選擇,那就是只要花很少的錢,普通人也能住得起高樓大廈了,但公屋的房間面積畢竟太小了,新鮮感一過,中產家庭就不願意擠在這樣的住房裡面了,很多人都選擇去租裡弄的民房,自己租一個院子,裡面有自己的廚房,有自己的廁所等等。

   “你的意思是蓋大房子?”

   梁啟超疑惑道。

   他確實始終認為公屋就是給窮人住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盡歡顏,這是一種情懷。所以公屋全稱寒士公屋,當然是給窮人住的了,現在要蓋更好的房子,這讓梁啟超有些猶豫。

   楊潮笑道:“當然要蓋大房子,蓋70、80平米的,還要蓋100以上的,200的,300的,甚至500和1千的。”

   梁啟超皺起眉頭,如果說蓋70、80平米的他還能接受,這就算是窮人變富了,理應讓他們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500、1000的給誰蓋?還不是給那些富豪,有什麽意義?

   梁啟超冷笑道:“有錢人自己就住得起花園洋房,還要讓他們來佔公屋的便宜?”

   在梁啟超看來,這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楊潮道:“誰說讓他們佔便宜了?我們可以實行累進製租金啊。就是房子越大,繳納的房租比例越高。30平米的房子,一個月交2兩房租。50的3兩,那麽100的,我們就收10兩,200的收30兩,500的收100兩,1000的收500兩。住的房子越大,我們賺的越多。”

   梁啟超又道:“公屋還成了賺錢的買賣了?”

   這真是死腦筋。難怪他維新不成。

   楊潮道:“為什麽不能賺錢,賺了富人的錢。可以拿來補貼窮人啊。比如我看那30平米的房子,租金就可以降到1兩,50平米的降到2兩。這不是很好嗎。”

   梁啟超這才點了點頭。

   楊潮也不知道中國某些傳統知識精英的世界觀,為什麽多多少少都有一點仇富的情結,為富不仁的觀點為什麽能影響到他們?

   “這算劫富濟貧嗎?”

   梁啟超想明白了,還有心情開玩笑了。

   楊潮道:“那倒也不是,只是普通的社會財富調節罷了。而且不僅租,還可以賣。哈同那樣的大富豪的花園洋房,現在少了100萬兩休想建的起來。即便是有錢人。也不是人人都能住的起的。但是我們可以幫他們造,他們造一棟豪宅動輒百萬,我們可以蓋高層,蓋個二十層,每層一棟豪宅,均價怕都要不了10萬兩,賣給富豪30萬也未必賣不出去。”

   哈同花園是1902年建造的。當時花了70萬兩,隨著通貨膨脹和工價、低價增長,現在要蓋同樣的房子,沒有個2百萬怕都拿不下來,嘉道理十年前建造的豪宅就花了100萬兩,現在100萬兩。也就是地價而已。

   但是公屋公司不缺地,上海政府免費給他們劃了大量的土地,他們建造的豪宅雖然面積上可能比不上哈同他們的,但是卻比他們的便宜的多了,像嘉道理家那種14000多平米的豪宅他們自己建造得100萬兩,公屋連10萬都用不了,賣30萬。50萬的,未必賣不出去。

   可梁啟超又一次猶豫了。

   他是蓋房子的初衷是為了給窮人提供體面的住所,現在不但要給富人蓋房子,還要賣房子,這跟做生意有什麽區別,他梁啟超的身份,豈能淪落成一屆商賈。

   再說了,給富豪建便宜的豪宅,這怎麽看都是在為富豪們謀福利,這違背了他的初衷。

   “用上海市給的免費地,給大富豪們蓋便宜豪宅?呵呵。”

   梁啟超不由冷笑起來。

   楊潮明白,這些傳統士大夫們考慮問題,從來不是從經濟角度考慮,中國從來不是一個經濟主導的社會,他們更多的是從社會,從傳統道德,從理想主義出發的,他們能看到窮富不均,卻不知道資本積累,所以他們更願意小國寡民,願意雞鳴犬吠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不過就像梁啟超反感的,用上海給的免費地,給富豪建低價豪宅,感情上確實難以接受,但話說回來了,公屋公司是一個非盈利性機構,相當於公益性質的企業,最終是要服務社會的,那麽錢在這裡,跟錢給了政府沒什麽兩樣。

   反正就算公屋不這樣賣房子,遲遲早早也有商人會悟出來賣樓花的招數,到時候房地產市場就要開始飛騰,房產商開始成為暴發戶,與其那樣,楊潮更願意讓公屋來做這個房地產開發商,起碼它賺取的巨額利潤最後還是返還給了低收入階層。

   但梁啟超可不容易說通,楊潮也沒時間三顧茅廬。

   “啟超公您自己個兒考慮吧。單靠蓋大房子收租,您什麽時候能收到,等房子蓋好,招到租客,至少得一年以上,以現在的行情,怕是到時候公屋就該破產了。公務公司是我創設的,但是您爭著來當這個總辦的,如果他在您的手裡倒了。應該沒人罵的到我。”

   楊潮威脅了一下梁啟超,然後就起身告辭離開,梁啟超很矛盾,一副失神表情,楊潮離開他都忘記了送。

   p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