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680節 第3輪調整
最後讓東北各省政府回去後立刻制定東北工業促進計劃,在電力、鋼鐵和輕紡工業、食品工業全面推行設備換稅收計劃。

 同時楊潮還答應,在東北投資興建一座大型兵工廠,將山東兵工的產業模式,全面引入東北。山東兵工可不是單純的兵工廠,而是大量生產民品的綜合性機器製造工業。

 東北的問題也提醒了楊潮,提高整體工業水平,是比單純的擴大生產規模意義更大的事情。

 所以楊潮回去之後,就開始在全國推廣這項方案,中央將為願意更新設備的企業減免三分之一的稅收。

 而恰恰楊潮也覺得該到了第三輪調整的時候了。

 第一輪調整是壓製日用品消費,通過補貼鼓勵老百姓購買收音機、自行車等小件消費品來壓製蔥薑蒜等農副產品的價格過快增長,一年多後農產品生產規模擴大已經開始出現價格下跌的時候,楊潮果斷的放棄對小件消費品的補貼。

 第二輪則是補貼汽車業,在高補貼的刺激之下,中國汽車工業開始了大規模擴張,一年之內就將生產規模從過去的30多萬輛,增加到了100萬輛。

 老百姓對汽車這種中高級消費品的消費能力,極大的拉動了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比如鋼鐵業、南洋的橡膠產業、電子工業等等。

 第三輪調整,楊潮不直接補貼消費了,百姓的消費能力已經完全建立起來,他決定將第三輪調整的財政補貼放在補貼企業上。

 其實美國總統胡佛在經濟危機期間,一開始就打算采取補貼企業,這是共和黨的一貫策略,即便到了21世紀,他們刺激經濟的方法,往往也是給企業減稅,而民主黨則強調的是普通人的福利。

 其實胡佛的政策,在經濟上是對的,可是在政治上是錯誤的,老百姓之後看得到他們眼前的利益,美國最嚴重的問題是就業,通過補貼企業,確實也能間接的促進就業,但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得經歷通過的轉型,所以胡佛輸給了羅斯福。

 強兩輪補貼消費之後,楊潮這次通過補貼企業更換設備,其實就是在做好經濟全面複蘇的最後一步棋。

 這項政策推出之後,估計幾年內中國工業企業的設備就能更新一遍,全部采用30年代新出現的機器設備,效率會大大的提高。

 而且楊潮並不狹隘,這個補貼肯定會讓山東那些機器製造企業大獲其利,山東的機器製造業可以生產大多數全世界最先進的機器設備,從大型機床、精密機床到紡織機械、大噸位水壓機、鼓風機等等,卻不可能生產所有最先進的設備,所以楊潮打算向全世界開放市場,鼓勵企業可以向德國、美國等過采購比中國同類產品更先進的設備。

 總之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誰的更好,就用誰的,價格高點都無所謂,楊潮要的是一個效率最高的工業體系,而不是單純的為重工業提供市場,山東重工業的市場,蘇俄的那些大訂單就足夠豐厚了。

 這個政策首先獲利的,就是那批剛剛得到了大西南水電項目訂單的企業,尤其是上海一大群民營企業家們,他們的工廠本就需要采購大型設備,否則根本就沒有能力承接水電設備訂單,原本是要貸款的,現在發現竟然還可以拿來抵稅,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山東的重工業企業,當然也不會吃虧,至少會有一半設備訂單會落到他們腰包不說,他媽自己也可以借機更新設備,畢竟設備對於重工業,尤其是機器製造業來說,意義更重大,因為只有隨時保證自己的機器設備是最先進的,他們的產品才有可能是最先進的。

 重工業企業,可以引入全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利用全世界最優秀企業的最新成果,當然也包括山東本地企業的最新成果,將他們的製造水平在提升一個層次。

 總之這是一個全國工業體系都收益的政策。

 但收益的結果卻不可能平衡,因為對於工業發展水平落後的西北地區來說,他們能得到的利益,遠遠低於山東、上海這樣的工業發達地區。

 可是如何支持這些地區發展呢?

 21世紀,大西北發展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距離大海距離太遠,造成的運輸成本高企,工業競爭力不能跟東部地區相比,新疆是靠油氣資源,陝西是靠著國家投資的航空業等高科技產業,即便這樣,西部大開發的效果也很不明顯,更不用說這個時代了。

 對於楊潮而言,他可以借用後世很多經驗來發展經濟,但他搜遍腦海裡每一個角落,也找不到一個可資借鑒的例子。

 因為對於中國這麽龐大的經濟體來說,能借鑒的樣本本就不多,很多是借鑒美國,但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條件是不能比的,東西沿海之外,中部就是大平原,他們西部也是靠海的,不靠海的大平原是世界上農業條件最好的地區。

 除了美國,也就剩一個蘇俄了,但是蘇俄制度的效率問題始終是一個門檻,通過國家統籌性來發展西部,影響的整個國家的大局。

 楊潮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效率還是公平的死循環之中。

 如果是以前的他, 比較欣賞的是自由經濟,那麽在他看來,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條件,真的很很難發展工業。

 但現在的他,看問題,更多的開始從政治角度出發了。

 中國邊患,歷來多出自西北,哪裡民族成分複雜,也容易產生矛盾,如果不好好發展經濟,讓哪裡的人心理產生失衡,造成的後果十分嚴重,即便到了21世紀,哪裡依然是中國值不穩定的地區。

 效率還是穩定,這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楊潮想到了德國,德國往往鼓勵均衡發展,並不熱衷於發展大城市,除了漢堡、法蘭克福和柏林、慕尼黑等少數城市,德國很少有高樓林立的大都市,反而中小城市均衡發展,為此犧牲了很多效率。

 比如東德合並之後,西德征收了幾十年的團結稅,用來支持東德的發展。

 “西部開發得提上日程了!”

 楊潮心中暗道,最終政治考量壓過了經濟考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