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555章 鍛煉
大帳內,西海道行軍總管宇文十五正在研究輿圖,琢磨下一階段的作戰方向,西海道行軍追擊吐谷渾一部,於前幾日在柏海附近地區追上並予以重創,俘獲大量俘虜和牲畜,算是一個不小的勝利。

 但吐谷渾的可汗慕容伏允依舊“在逃”。

 宇文十五不得不承認,這位吐谷渾可汗的逃跑功力了得,官軍歷次出擊,慕容伏允都望風而逃,每次都能避開最要命的追殺。

 正常情況下,連戰連敗的可汗其威望會大幅下降,國內貴族必然怨聲載道,然後眾叛親離,一如當年的西突厥達頭可汗那樣。

 但是,慕容伏允的地位似乎未受影響,貴族們沒有什麽過激行為,慕容伏允不像其兄慕容世扶那樣,繼位沒幾年就死於非命。

 之所以如此,宇文十五覺得也許是慕容伏允采取的政策符合其“國人”(大貴族)的要求,那就是絕不向周國真正臣服。

 說白了,就是做買賣賺錢不如搶劫來錢快,國人們還是希望從事“搶劫”這一很有前途的營生。

 吐谷渾所在的西海地區,相對隴右、河西十分荒涼,吐谷渾各部靠著放牧,用相對不多的畜牧產品和中原商人做買賣換東西,購買力不強。

 所以傾向於搶劫隴右,以獲取大量財富和人口。

 吐谷渾的國人們,想的是做狼而是不是做狗,當情況不對時可以夾著尾巴學狗叫幾聲,等到情況有利於自己時,就凶相畢露,嚎叫著撲向獵物,這樣的勢力,是養不熟的。

 雖然慕容伏允已經派來使者,向宇文十五求和,並且請求到長安面見天子謝罪,但宇文十五覺得這不過是緩兵之計,吐谷渾全國上下,主流意見就是和周國虛以委蛇,慕容伏允若是敢真的臣服,下場就是死於暗殺或政變。

 所以,宇文十五對於對方的求和不置可否,又派人護送吐谷渾使者前往鄴城,讓其向天子痛哭流涕。

 但宇文十五知道天子不會上當,所以,現在該打還是打,反正天子就沒想過收服吐谷渾,對方一心找死,朝廷就要成全對方。

 連帶著把黨項羌也收拾收拾。

 宇文十五的目光,移到輿圖上標有“黨項各部”的位置,他知道黨項諸姓之中,拓跋部實力最強,是吐谷渾的堅定盟友,所以接下來的作戰目標,也要把拓跋部囊括在內。

 這樣一來,需要拉攏黨項其他部落,協助官軍作戰。

 黨項羌有許多部落,其中以拓跋氏實力最強,拓跋部落的酋帥和吐谷渾可汗是親家,所以目前行蹤不明的慕容伏允,有可能跑到其親家那裡避難。

 而黨項諸姓中的細封氏,如今表現積極,願意協助官軍討伐吐谷渾和黨項拓跋部,這個部族很識時務,很有“發展潛力”。

 但是,依舊不可信,宇文十五判斷對方不過是借刀殺人,日後羽翼漸豐之後,說不定又要變成一匹狼。

 宇文十五知道天子的打算,那就是求人不如求己,朝廷如今正大力經營河湟谷地,然後允許隴右豪強、大戶組織“義兵”(捕奴隊),到西海地區擄掠生口。

 與此同時,每年派兵入西海腹地,在“義兵”的協助下,對吐谷渾、黨項羌各部進行“掃蕩”,順便讓軍校生“實習”,在戰鬥中鍛煉自己的帶兵作戰能力。

 這是一石多鳥的政策,既可以發展隴右地區的棉花種植業,還可以削弱西海地區吐谷渾、黨項羌各部的實力,又能讓軍校生獲得鍛煉機會。

 等到河湟谷地經營好了,糧食產量充足,等河湟谷地通了電報線,或者蘭州和關中通了鐵路,到時候,朝廷對西海地區的兵力投送能力會大幅增強,屆時就是吐谷渾、黨項羌各部做出選擇的時候。

 要麽真正臣服,要麽死。

 。。。。。。

 翌日,大帳內,宇文十五召集隨軍作戰的軍校生開會,青澀的軍校生們,按著“學號”順序依次發言,宇文十五和幾位主要將領還有軍校教官靜靜聽著。

 軍校是培養打仗人才的地方,但為了防止培養出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軍校必須提供機會,讓學生們有機會參戰鍛煉,通過實際的帶兵打仗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

 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從教育的角度來說,稚嫩的軍校生“實習”時,面對的對手不能太強,否則很容易夭折。

 所以,吐谷渾是不錯的練兵對象,朝廷接連數年在西海地區用兵,實際上打的是“教學戰”,讓“應屆”軍校畢業生進行實戰演練。

 行軍的將帥,實際上扮演“保姆”的角色,自己能否立功倒是其次,主要是創造機會,讓軍校生們得到鍛煉。

 本次會議首先對前一階段的作戰進行總結,每一位軍校生都要發言,陳述心得。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應屆畢業”的軍校生,在結束軍中實習之後,要撰寫“論文”,論文要經過學校的評委會評審,以確定實習成績,而實習期間的階段總結很重要。

 其次,對於本次出征下一階段的作戰發表意見,雖然軍校生發表的意見不會作為西海道行軍的作戰方針,但可以作為參考,同時也讓教官們考察一下學生們的戰術眼光。

 最後,軍校生還要對西海地區的未來戰略形勢發表看法,然後進行討論,即便學生們提出的看法再幼稚都不要緊,這樣的討論,其重點就是鍛煉學生們的戰略眼光。

 從軍校畢業的學生,將會是軍隊的骨乾將領,代表著官軍的未來,也許多年以後,會有人成為坐鎮一方的邊疆大員,隨時要提供意見,供中樞決策時進行參考,所以基本的戰略眼光是要有的。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帥才,不是每個人天生具備高超的戰略眼光,所以需要不斷學習、總結,而時不時舉辦討論會就是一個學習、總結經驗教訓的好辦法。

 現在,與會的軍校生們,對西海地區未來的形勢發展進行判斷,大家根據這段時間以來接觸的各類信息,討論出一個可能。

 廣袤的西海地區(不限於西海周邊)雖然荒涼,但其間居住著大量番部,吐谷渾、黨項羌、白蘭羌事實上隻是西海地區東部的勢力。

 西海地區的西部,除了已有的大國羊同、女國蘇毗以及諸羌,有一個新興的勢力不容小覷。

 那就是“蕃”。

 “蕃”諸部裡,有一部族的勢頭髮展強勁,極有可能統一諸“蕃”,所以諸“蕃”所在地區可能會形成一個新興的勢力。

 按照弱肉強食的準則,這樣的勢力一旦崛起,暮氣沉沉的羊同、蘇毗恐怕不是對手。

 軍校生徐世薷葑約漢屯譴臃部諡形世吹那榭觶災鉕詰厙那榭鱟雋舜蟾諾幕闋埽

 “按著俘虜所述,西海地區氣候逐漸溫暖,而諸蕃活動的地區,已經開始大量種植農作物,並且興修水利實行農灌,與此同時興礦冶、商貿,又開鹽井,逐漸從遊牧、漁獵變成定居。”

 “學生等以為,這意味著一旦諸蕃統一,其勢力范圍內會有充足的鹽、糧草、兵器供應,還有大量青壯作為兵源,如此實力下,必然傾向對外擴張。“

 “所以,若說未來五十年內西海地區有無大患,學生等以為,相比東部吐谷渾、西部羊同,諸蕃的情況需要密切關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