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443章 軍區和政區
“陛下所問,其實陛下應該有了答案,微臣不敢班門弄斧。”

 “你為什麽會有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念頭?”

 “呃..微臣惶恐,那就班門弄斧了。”

 “講。”

 楊濟聞言喝杯茶潤喉,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首先,因為時代不一樣,所以,周國沒必要‘照抄’李唐的行政區劃和地方行政制度,文武分途可以提前實現。

 一如他先前建議,將全國的總管府合並、裁撤,爭取降到二十個以下,然後這個一級地方行政區劃,分製都、布、按三司,分別管理治安、民政和監察職能。

 總管府本身的軍政職能,由十六衛大將軍府管轄的各地駐軍承擔,一旦出現大規模叛亂,軍府自然會集結府兵迎頭痛擊,如果還不行,中樞就調兵來平叛。

 如此一來,總管府之“總管”就名不副實,所以總管府這個一級地方行政區劃要更名,至於更名為行台、道、路、省,其實都無所謂。

 每個一級行政區劃的都指揮使司負責處理較為嚴重的治安事件,譬如剿匪、鎮壓小規模民變等,還承擔地方官彈壓轄境內豪強大戶、強宗著姓的職能。

 都指揮使司直轄的武裝力量是武裝警察。

 武裝警察的人員,可以抽調轄境軍府的府兵組成,這也可以算是府兵的“番上”,因為軍府和府兵是現有的,所以不存在擴編、大幅增加開支的問題。

 府兵本來就要定期到京城或者總管府治所“番上”,現在無非是“番上”後的服役方式不同。

 反正如今天下無事,這些府兵在治所駐扎也是無所事事,那麽承擔武裝警察的責任,也同樣是在發揮作用。

 布政使司負責處理民政,但在行使職能時,必須有普通警察(刑警、治安警、戶籍警等)協助,負責一般的治安工作以及“執法”。

 普通警察隊伍不歸都指揮使司官,其組建需要新招募人手,所以會產生不小的開支,但為了確保布政使司順利開展工作,這是必須的。

 提刑按察使司監察地方官,因為有“提刑”二字,所以還負責對地方官的案件審理結果進行“覆核”(對司法進行監察),然後將覆核意見同地方官的審判結果一起上交刑部。

 所以,提刑按察使司有“提刑”(司法監察)和“按察”(行政監察)職能,刑部和禦史台都是其上級,那麽主官為“按察”(由禦史台任命),副官為“提刑”(由刑部任命),可以解決這個主次問題。

 提刑按察使司在行使職能時,也需要警察協助,那麽問題來了:普通警察的直屬上級是誰?

 當年參與組建警察隊伍的楊濟建議,由朝廷直轄的警察總機構對各級地方警察機構進行管理,地方行政區劃對應的警察機構,當地主管民政的長官可以全權指揮警察,但警察機構內部人事無權過問。

 如此一來,地方分為都、布、按三司佐以警察機構,可以實現軍、政分離(文武分途),又能有效維持治安,監察機構也沒必要演變為新的行政機構。

 說到這裡,楊濟開始由衷稱讚宇文溫構思並實現的警察制度,他作為當事人,是真真切切體會到警察制度的好處。

 對此,宇文溫把嘴一撇:“馬屁拍得極其生硬,朕聽了都覺得尷尬,你自己呢?”

 楊濟乾笑:“陛下說得是,微臣獻醜了。”

 “好,你說了這麽多,朕來挑刺。”

 宇文溫同樣喝了一杯茶潤喉,開始挑刺:“首先軍府本就自成體系,有個婆婆十六衛大將軍府,你現在給地方軍府加個婆婆都指揮使司,讓小媳婦聽誰的?”

 “地方治安需要府兵,朝廷召集軍隊出擊也需要府兵,當兩者需求出現矛盾,哪個機構來協調?是不是要再加個上級機構?怕不是要疊床架屋?”

 “其次,軍務由駐軍承擔,一旦出現武裝警察鎮壓不了的民變和叛亂,由駐軍來解決,那麽好,這個‘鎮壓不了的民變和叛亂’的定義得由誰來下?”

 “某處宗族大規模械鬥,雙方‘參戰’人員近萬,男女老少都上陣,都指揮使覺得場面要失控,讓駐軍出動救急,駐軍將領覺得這破事值得老子上大炮?萬一事後苦主四處哭訴老子屠殺百姓,怎麽辦?”

 “婆婆多,小媳婦很難做的!”宇文溫邊說邊敲食案,“你又不是沒有政務經驗,怎麽就沒想到這個問題?”

 楊濟有些訥訥:“這不,微臣隻是初步構想,先把框架提出來嘛...”

 “好吧,作為一個長....呃,朕和你分享一下經驗。”

 宇文溫再喝一杯茶潤喉,然後將他的看法一一道來。

 他的見識遠超楊濟,所以,文武分途該如何實現,實際上對他來說不難,“適度借鑒”就可以。

 以國內而言,原則就是實行新式軍區製,當然,具體名字有待商榷。

 軍區製,其實在這個時代就有,諸如行台、總管府、都督區實際上也可以稱為軍區製,無非是軍區和政區(行政區劃)合一,軍區長官兼任政區長官,文武兼備。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很簡單,軍區的軍事行動,需要調集轄區內的物資,需要征發百姓服兵役、為作戰服務。

 與此同時,轄區內的豪強大族、強宗著姓對於官府而言是刺頭,行政官員想要“降服”這些刺頭,手中沒兵說話都不敢大聲。

 所以為了確保軍、政的高效率和降低統治、作戰成本,軍區長官兼任政區長官是必須的。

 代價就是軍區長官容易尾大不掉。

 但新的軍區製不一樣,軍區和政區是分離的,或者說,軍區的覆蓋范圍和政區的范圍是不同的,軍區長官不會兼任政區長官,反過來也是如此。

 若重新劃分政區,可以是宇文溫所熟知的河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山西省、江蘇省、江西省等省一級行政區。

 但軍區卻不需要這麽多,一個軍區的軍事轄境,可以橫跨幾個政區。

 以周國國內而言,搞不好十個大軍區就夠了。

 宇文溫當然不會照搬後世的七大軍區,而是引入單純的軍區概念,對周國國內進行軍事行政區劃的劃分,軍區長官不管民政,也不管稅收,隻管軍事。

 各級行政區的普通治安管理,由民政機構負責,軍區長官的升遷都是在武職官體系裡進行,民政長官的升遷,都在文職官體系裡進行,兩者不會有交集。

 如此,就實現了文武分途。

 此舉杜絕了地方官割據自立的可能,但如此一來,掌管軍權的軍區長官不就有了尾大不掉、割據自立的可能?

 不會,因為朝廷甚至不需要控制糧食供應,只需要控制軍械和火藥即可。

 當火炮、火銃成為軍隊的主戰裝備,當軍隊實現熱兵器化之後,朝廷控制住軍械和火藥的生產和運輸,就能有效掣肘地方駐軍。

 各大軍區長官,不會有機會染指軍器監,各大軍器監(包括能製造大炮的少數幾個軍器監),其管理和守衛都輪不到軍區說話。

 軍區長官想造反,且不說首先得解決軍令、軍政分行的限制,就說乾掉軍中的監察官(監軍等)也許很快,擊潰地方官的武裝警察隊伍也許不難,但要攻打城池,就得面對城防火炮。

 與此同時,還得攻佔最近的軍器監以奪取火銃、火藥。

 在那之前,中央派出的平叛大軍已經乘坐火輪船殺到了。

 即便雙方對峙,沒有軍器監的火藥供應,叛軍能撐多久?

 即便有火藥供應,那麽猛炸藥呢?能生產猛炸藥的軍器監很少。

 叛軍的火炮隻能發射實心彈,官軍的火炮能發射裝填猛炸藥的開花彈,兩軍對轟,誰先死?

 可以說,隨著戰爭進入熱兵器時代,軍隊對於軍械和火藥的依賴大幅上升,沒了火藥,火銃、火炮就是廢鐵,戰鬥力瞬間歸零。

 而叛軍不可能自己招募工匠來製造火炮、火銃、火藥。

 火輪船(螺旋槳推進)的出現,讓朝廷向各地投送軍隊的能力大幅增加,而猛炸藥的出現,讓中央朝廷能夠保持對地方軍頭的技術優勢。

 所以,朝廷平叛的能力翻了幾倍,而軍頭造反的難度也翻了幾倍。

 那麽在此基礎上(新式運輸工具、武器的巨大技術差距),建立新式軍區制度是可行的,而且軍區不需要和政區重合,從源頭上就斷掉軍政合一的路子。

 對外的軍事行動,依舊是行軍製,不需要改。

 聽到這裡,楊濟默默點頭,這種軍區和政區分離的單純軍區製,確實能有效實現地方官文武分途之目的。

 “至於軍區和政區要如何協調, 確保駐軍日常的糧草供應,當軍區展開軍事行動能得到政區給予的人員、物資支持,還有雙方如何協調,以便高效處置突發的重大治安事件,這需要進一步的制度建設,不是三兩句就能說完的。”

 宇文溫說著說著,搖頭笑了笑:“說白了,想要實現不降低效率的文武分途,就得花大錢,對於歷代朝廷而言,中央財政入不敷出,那麽地方官文武兼備,是高效低成本行政的最優解,所以即便有做大的隱患,也隻能硬著頭皮實行。”

 “現在,朝廷要變法,別的不說,先說有沒有錢糧,再說錢糧夠不夠,若財政撐不住,什麽變法都沒用。”

 “錢難掙,但再難朕也得咬牙撐下去。”

 楊濟趕緊附和:“陛下生財有道,定然....”

 “行了,生硬,生硬!”

 宇文溫做了個“停”的手勢:‘朕還沒說完,方才朕挑的刺,其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花錢還少,信不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