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218章 隕落(續)
【書名:逆水行周正文第二百一十八章隕落(續)作者:米糕羊】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親~本站域名:"166小說"的簡寫諧音,很好記哦!好看的小說強烈推薦:臨高啟明漢鄉庶子風流大文豪三國之席卷天下民國之文豪崛起神話版三國龍起南洋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案上,宇文溫坐在窗邊,就著陽光看著一張素描。

素描畫的是君士坦丁堡遠景,宇文溫看著素描裡那宏偉的城池,不由得有些向往,他真想親眼看一看這座世界名城,但願望卻不可能成真。

仔細看了片刻,宇文溫將素描放下,拿起兵部職員外郎孫敬誠的奏章,認真看起來。

明德五年秋,周國使團出使極西之地,走的是海路,現在,使團終於回來了,卻已過了四年。

如今,是明德九年秋。

歸來的使團,為宇文溫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位於極西之地的羅馬國,在兩年前明德七年秋冬之際,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年秋冬之際,羅馬國的北部邊疆,有軍隊嘩變,亂軍隨後揮師南下,直入國都君士坦丁堡,將羅馬皇帝莫裡斯一世音譯及其家人殺害。

據說隻有“皇太子”僥幸逃脫。

而嘩變軍隊的首領,成了羅馬皇帝,此人起事時不過是個百人長,即中原軍製中的隊主。

新君沒有為難周國使團,待得來年開春,便禮送使團出境,使團返回波斯,在那裡等到秋天,東風起時乘船出海回國,於今年回到中原。

正是有了使團的所見所聞,宇文溫才知道羅馬國的這場變故。

在位近二十年的羅馬皇帝,立下赫赫武功,居然就這麽完蛋了,對此宇文溫有些愕然。

明明現如今的羅馬國明德七年時國力很強,怎麽就被一個百人長給改朝換代了?

宇文溫覺得這一定是羅馬國內矛盾重重,所以才會出現如此局面,而使團成員、兵部職員外郎孫敬誠的奏章,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羅馬國發生變故之後的日子裡,孫敬誠通過和接待他們的羅馬官員及仆人詳談,從隻言片語中,以管中窺豹的方式,大概了解了一些此次兵變的原因,將其記錄下來,並下了個結論:

立下赫赫武功的莫裡斯皇帝,因為窮兵黷武,導致大失人心,以至全家罹難。

連年征戰,讓國家財政難以為繼,而為了打仗,在不斷削減各種開支的同時,還增稅、大舉借債,甚至借新債還舊債。

不滿的情緒漸漸積累,平民、軍隊以致貴族都怨聲載道,形成了類似“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

那年秋天,羅馬軍隊在北部邊境又打了大勝仗,按說冬天將近,該班師回朝,待到次年再重返邊境討伐蠻夷。

但莫裡斯一世可能是覺得這一來一回太費錢,不如讓部分軍隊就地駐扎在邊疆過冬,來年開春繼續作戰。

這個決定,點燃了熊熊怒火,一個百人長振臂高呼,軍隊馬上嘩變,然後呼啦啦往國都而去,要向皇帝要個“說法”。

軍隊早就對皇帝不滿,於是各地駐軍坐視亂軍逼近國都而無動於衷;債主們對皇帝失去了信心,樂見新皇帝上位來還債,悄悄地打開了城門。

貴族、將軍們知道民怨沸騰,便要將皇帝當做犧牲,推出去平息民怨,於是袖手旁觀。

平民恨透了克扣救濟金的皇帝,歡呼著跟隨叛軍攻打皇宮,殺皇帝全家,將帝黨斬草除根。

於是,一個皇帝就這麽隕落了。

這就是孫敬誠通過調查,對那場變故給出的一個大概結論,宇文溫看了之後,

陷入沉思。他也是擅長軍略,自即位以來連年對外用兵,在國內大興土木,因為財政緊張,於是接連舉債....

會不會...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宇文溫喃喃著,為的通“同行”、莫裡斯一世皇帝默哀,將奏章合上,起身在房間裡走動著。

他雖然連年對外用兵,又在國內大興土木,還發行公債,可不會像那羅馬皇帝一樣眾叛親離。

道理很簡單: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

兩洋貿易公司辦海貿辦得有聲有色,年年給大小股東分紅,朝廷手握下金蛋的金雞,債主們樂得繼續借錢,誰吃飽撐了要把債務人乾掉?

朝廷一不克扣軍餉、撫恤,二來賞罰分明,將士們盼著打仗、爭著立軍功以改變個人命運,失心瘋了才嘩變。

永濟渠修了四年,通濟渠修了三年,兩大工程合計花了七年,對於沿途百姓來說,這些年他們沒有超期服勞役,反倒趁著農閑來工地做工賺工錢養家糊口,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麽要造反?

宇文溫想到這裡,轉回書案邊,拿起那張君士坦丁堡的遠景圖,看了看,不由得唏噓。

莫裡斯皇帝想要有所作為的心態,他能理解,但一個據說擅長打仗的皇帝,居然連克扣軍餉的事情也做得出來,落得個被軍隊推翻的下場,隻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莫裡斯皇帝的死,不代表羅馬國從此過上太平日子,正相反,內戰遲早會爆發。

五十多年前的侯景之亂,蕭梁宗室諸王按兵不動、圍觀侯景攻破建康,借侯景之手殺害皇帝、太子,以為這兩位死了,自己就有機會上位了,結果呢?

宗室內訌,國力大衰,為外敵所趁。

宇文溫不清楚羅馬國國內情況如何,但道理總是不錯的,區區百人長居然成了羅馬皇帝,試問一下大貴族和將軍們誰會服?

財政問題,不是換了個皇帝就能解決的,邊患,也不會因為換了皇帝就沒了,那些盼著新君繼位就能還錢的債主,那些盼著過好日子的平民,遲早會失望。

而坐上皇帝之位的新君,為了坐穩位置,自然會大開殺戒,用屠殺來震懾反對者。

內戰不可避免,而外敵...

且不說周邊蠻族,莫裡斯皇帝的女婿、波斯國的王中王庫薩和音譯,必然不會無動於衷。

據說莫裡斯一世的太子僥幸逃脫,逃到了波斯,找姊姊和姊夫求援,如此大義名分在手,庫薩和不動手才是傻瓜。

本來值此紛亂之際,正是渾水摸魚的好時機,但萬裡有余的距離,使得周國連觀眾都當不成。

宇文溫看著君士坦丁堡的遠景圖,覺得有些遺憾:

羅馬國內變亂,周國使團正在國都,為什麽,為什麽就沒有奇遇呢?

對此, 宇文溫把“劇情”都想好了:

按照喜聞樂見的套路,這時候應該有貌美如花的羅馬公主,逃到周國使團駐地尋求庇護,然後跟隨使團來到中原,懇求英明神武的大周天子發兵復仇。

為表誠意,羅馬公主以身相許,成為大周皇妃,得萬般寵愛,然後生下皇子。

於是大周天子為了兒子,發兵二十萬,走海路浩浩蕩蕩殺向極西之地,在羅馬國的阿非利加行省登陸。

裝備著火炮、火槍的周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乘船橫渡地中海,直抵君士坦丁堡城外,幾炮就轟開城門,蜂擁而入。

於是,在火炮和火槍的簇擁下,元老院的元老們全票通過一項議案,讓小皇子加冕成為羅馬皇帝,而大周天子,就成了羅馬國的太上皇.....

這種劇情很俗,卻喜聞樂見,但這劇情並沒有發生,沒有什麽羅馬公主萬裡求援,所以宇文溫隻是想想而已。

他將思緒拉回現實,羅馬國生變,那麽周國和對方的海貿怕是做不成,不過不要緊,因為國內市場就已經足夠了。

預計工期四年,卻因為技術進步而提前一年完工的通濟渠已全線通航。

至此,借助兩條大運河以及其他運河,還有漸漸成型的火輪船船隊,中原形成了一個商路通暢的統一市場,大家都期待著美好生活,誰無聊搞造反?

宇文溫將素描收好,轉出房間,來到外面甲板上,看著兩舷秀麗的江景,看著規模龐大的火輪船船隊,不由得心情激蕩澎湃:

我用九年時間修煉內功,如今神功大成,要隕落的,就只會是敵人!166小說閱讀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