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在以前雜志主編彭總的邀請了,我進入了《湖北經濟報》,在徐東新華社湖北分社大樓6樓辦公。《湖北經濟報》創辦於1991年,由新華社湖北分社主辦的一份經濟類報紙,鼎盛時期據說是日報,後來逐漸演變了一、三出版。周一是財經周刊,周三是生活家園周刊。新華社是國內最大的通訊社,那些年,很多分社都有自己的社辦報刊,其中辦的最成功的應該是江蘇分社創辦的《現代快報》。《現代快報》從1999年10月12日創刊起,就創造過國內報業每天遞增一萬份的發行奇跡,被新聞界譽為中國報業的一匹黑馬。
彭總是《生活家園》周刊的主編,我被安排負責家電、通信、IT三個版面的采編工作。我們周刊部有十幾個人,各負責不同行業和不同版面,報社對每個周刊都有利潤考核指標,所以我們每個人既要完成采訪寫稿,版面編輯,還要完成經營指標。過來不久,我就為報社拉了幾筆手機廣告,彭總很是高興。
做記者最好的一點就是不用座班。每周一開選題會,每個人要報下一期的采訪主題,老總覺得沒有問題,就可以按照這個主題采訪寫稿。每周四要開評審會,就是把周三出版的報紙拿出來做個點評,看哪些稿件寫的好?好在哪裡?誰的版面設計風格好?主題是不是突出?有時候,我們也是報攤做一下調研,看看當期報紙賣的好不好?
我們一班人馬,百分之八十都是才畢業的大學生,要麽學新聞,要麽學中文,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專業的,不過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喜歡和文字打交道,有著同樣崇高的新聞職業理想,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做出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報道,從此在新聞界揚名立萬。我們喜歡看的報紙是《南方周末》,一份敢說真話的報紙,很多批評報道一刊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做一份像《南方周末》那樣的報道,做一個正直敢言的新聞記者是那時候我們的理想。
但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記者首先也是個人,那就必須要先解決自己的生存溫飽問題,我們做的是計件工資的活。一篇稿件是多少錢?編輯一個版面多少錢?寫的多,編的多,拿的工資就多。我們是個周刊,每周固定只有二十四個版,不像日報記者,是按社會、政法、科教文衛等按戰線分的,我們是按地產、汽車、美食、裝修、家電等行業分的。要想做一篇有份量的行業報道,相對是比較難的。
好在我們報社是新華社湖北分社的背景。我們也經常做一些行業內的批評報道。這有兩個好處,一個可以在行業內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另外就是談創收的時候,好拉點廣告回來。通常寫好的批評報道,先發給廠家或者商家,很多會主動找上門,求情讓我們別刊發,順便會在我們報紙上投放點廣告,也有不願意搭理,那我們就殺雞給猴看。有一次,我做了一篇某電信運營商違規放號的報道,稿子寫好了,馬上傳真給了運營商的綜合部。接下來,運營商領導馬上找到了報社領導,聲稱這篇稿件不能發。這篇稿子被斃了,這可是我辛苦一周的結果,沒有辦法,領導不簽字,稿件就不能發表。後來聽說,那個運營商給報社投了不少廣告。
我們報紙的發行量並不大,也就幾萬份,比起日報,晚報,動則幾十萬,上百萬的發行量來講,簡直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說是一份小報中的小報。但別人的怕的是我們背後的那棵大樹,所以我們出去采訪,通常待遇也不會比晚報、楚報等大報的待遇差多少,車馬費和別人是一樣的。所謂車馬費,這算是媒體內部的潛規則了。什麽新品發布會,品牌推廣會等等,都會邀請媒體參加,只要去的,都會有三五百不等的紅包。有的大報經濟類記者,一個月紅包收入就有大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