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1之大變革》二十九.余生,談判
  劉垣圪坮,在後坡的窯洞裡,吳敏看著山西布政使的特使,輕道:“招撫?”

  布政使特使傲然道:“我家大人念爾等是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聚眾鬧事,今巡撫大人病重,我家大人主持山西政事,念百姓疾苦,不欲動刀兵之事,派我前來招撫。”

  吳敏沉默不語,在吳敏看來,布政使的招撫很兒戲,一沒有朝廷的正式文書,二沒有相關的條件,就派了一個特使,憑一番話就想招撫自己等人,實在是很看不起自己啊。想到這,吳敏不動聲色道:“特使,這裡我一個人說了不算,還需召集兄弟們商議。”

  “那就盡快商議吧。”

  待布政使特使離開後,吳敏陷入了沉思,憑直覺,吳敏感覺到這個特使一點都不像一個要來談判的人,反倒更像是來試探的。

  吳敏的猜測不錯,所謂的布政使特使離開劉垣圪坮後,來到一處農人家,在裡屋見到一個中年文士,恭敬道:“徐先生,那吳敏對招安不是很心切。”

  徐先生點了點頭,此次布政使真正的特使就是他,他來到永寧後,先派了人去劉垣圪坮和吳敏接觸,想看看吳敏對招撫是個什麽樣的態度。從對吳敏的試探來看,吳敏本人並不反感招撫,但同樣,吳敏對自身實力很有信心,布政使想要招撫,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如此就對了,能打跑鎮西衛,擊敗左衛,也算是一股不弱的實力了。”徐先生道。

  徐先生是布政使夾袋裡的人,很多事布政使都是先找徐先生分析後才做出決定,此次招撫,布政使就先找徐先生商議,徐先生對此只有一個意見,緩慢圖之。

  在永寧,徐先生已經了解到,所謂的“岢嵐盜”有三個主事人,為首的是吳敏,其次是杜松,老三是譚良棟。三人中,徐先生對佔據柳林的譚良棟最是好奇,以徐先生對賊寇的理解,賊寇應該是只會掠奪而不事生產,因此很難長久,但現在,譚良棟居然能在柳林站住腳,這讓徐先生對譚良棟有了些許興趣。

  “走,去一趟柳林。”

  徐先生借住的主人家聽說徐先生要去柳林後,出來勸道:“這位先生,柳林現在去不得啊。”

  “為何?”徐先生好奇道。

  “先生你是外地人不清楚,前段時間這邊鬧流寇,出了個岢嵐盜,那柳林現在就被他們給佔著,聽說外面的路都給封了。”

  “封鎖柳林?”徐先生對譚良棟更好奇了,柳林可不小,即使發生過戰亂,現在的柳林也有四五萬人口,徐先生倒想看看譚良棟到底在柳林搞什麽名堂。

  就在布政使的特使徐先生前往柳林要一探究竟時,遠在陝北的劉文景卻遇到點事。

  原本,牟欽帶著劉文景在府谷周邊轉了兩天,劉文景就準備告辭了,可沒想到的是,臨走前他們在外面又碰到了一支邊軍,不過這次的邊軍好像是帶著任務,押送著不少人。

  牟欽拉著劉文景藏了起來,劉文景看到被押著的一長串犯人,低聲問道:“牟老哥,那些人是幹啥的?”

  “是被發配邊疆戍關的,每年都有那麽幾批。”

  劉文景點頭,隨後他看到一長串犯人裡有人倒了下去,押送的士兵上前看了下,把倒下的人扔在了路邊,隊伍繼續前進。

  牟欽看到後搖了搖頭,“又是一個受不住苦的,死在了路上。”

  等邊軍過去後,兩人從藏身的地出來,劉文景好奇,走到那人旁邊。牟欽無奈,也得跟上去。

  “咦,沒想到還是一個讀書人,看裝扮應該以前有過功名。”牟欽看到被扔在地上人的裝束後,有些驚奇,很少有讀書人被發配到邊疆,因此牟欽判斷自己眼前的這個應該是被革除了功名。。

  “讀書人?”劉文景想到了譚良棟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啥時候能有個讀書人幫我教書啊!”劉文景蹲下身子,探了探口鼻,道:“還有一絲氣。”

  牟欽很奇怪的看了一眼劉文景,“怎麽,你要救他?”

  “有一絲氣,還能救得,我們那邊正好缺個讀書人。”

  “好吧,既然你們那要,我就幫這個忙。不過有句話我得先說明,這讀書人除了做官,其他的可什麽都不會做。”牟欽有些無奈,他覺得這譚良棟是不是太年輕,還真相信那些說書的,想找個讀書人當軍師。

  劉文景不清楚牟欽心裡想的,把人往身上一背,帶回王嘉胤的地盤。

  給人喂了點熱湯,不久就蘇醒過來,虛弱道:“我這是在哪?”一口濃濃的南方口音。

  劉文景聽不懂,看向牟欽。牟欽年輕時跟著晉商在南方跑商,聽出了男子是江浙一帶的口音,便轉述道:“問你他是在哪?”

  “還是在陝北,你叫什麽?”

  男子好像聽得懂陝北話,在聽到劉文景的問題後,呆愣了半天,才用官話回道:“往事如煙,我本該死之人,以後就叫我余生吧。”

  此時官話已在民間推廣開來,劉文景聽懂了余生的話,沒理會余生前面說的,問道:“余生,現在你的情況你自己也清楚,我們那邊正需要你這樣的讀書人,不知你意下如何?”

  牟欽覺得劉文景對這余生太過於客氣了,直接道:“余生是吧,你現在在邊軍那裡就是個死人了,出了這,就你自己根本活不下去。我建議你還是跟著我這位兄弟去做事,如果不是他救你,你現在就是路邊的一具屍體了。”

  余生緩了過來,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也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便對劉文景道:“那我就叨擾了。”

  等余生在王嘉胤這裡養了兩天身體後,劉文景便帶著余生回山西,這段時間劉文景和牟欽混得很熟,回去的路上依舊是牟欽陪同。

  此時已經是十一月份,劉文景和余生渡過黃河,進了軍渡。屈華看到劉文景後邊還帶個人,好奇道:“劉旗,這是誰?”

  劉文景笑著回道:“一個讀書人。”

  屈華愣了一下,“讀書人?要幹嘛?”

  “譚當家不是一直想找個讀書人代他教認字,我剛好碰上一個,就給帶了過來。”

  “這也行啊。”屈華很無語,這段時間他去真武山聽課,確實聽一直跟在譚良棟身邊的張應宸說過。

  “好了,屈旗,我還有事先回去了。”

  “嗯。”

  與此同時,布政使的特使徐先生也到了柳林。在永寧城到柳林的路口,布政使的特使徐先生被譚良棟安排在這的隊正給攔住了。

  跟隨在徐先生後邊的護衛見狀就要動手,路口處潛藏的三個小隊全部湧出,將徐先生一行人團團圍住,為首的三個隊正戒備的看著徐先生一行人。

  徐先生見狀,趕忙道:“我們是來拜訪譚良棟譚當家的,還請各位壯士給讓個路。”說完後讓自己的隨從給為首的隊正遞過一個荷包,笑道:“各位壯士守關也辛苦了,這點意思還請笑納。”

  隊正們還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問題,面對遞上來的荷包,大家面面相覷。駐守在路口的隊正裡有一個原先是少年兵,見此情況,肅聲道:“把你的東西收回去!”然後對另外兩名隊正道:“你們先在這看著,我回去報告一下。”

  真武山上,劉文景帶著余生見到了譚良棟。余生一見譚良棟,就上前道:“生員拜見譚當家。”

  譚良棟是第一次被這時代正統讀書人如此稱呼,讓余生坐下後,直接問道:“你是哪裡人,犯了何事被發配延綏鎮?你若是想在這裡找份能謀生的差事,就須老實回答我的問題。”

  余生歎了口氣, 回道:“生員明白。”

  余生,南直隸揚州人,原姓劉,出生於豪商之家。余生本人喜好讀書,在家族的幫助下,從師於當地的大儒,於二十歲時中了舉人。然而,此後余生便在科舉路上無法再更進一步,不得已,余生便開始四處遊學。在遊學中,余生受到當時在江南頗有影響力的泰州學派的影響,前去聽了幾次講學,對泰州學派的“人人君子”之論很是讚同。

  回到家鄉後,余生開始宣揚泰州學派的理論。揚州學政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理學儒師,對余生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極其不滿,恰逢此時余生的家族得罪南京的駐守太監,被安了一個罪名直接抄家。以余生舉人的身份,他本可以不被論罪,但揚州學政無法容忍泰州學派的思想,動用手中的權力革除了余生的功名,導致余生被判流放延綏鎮。

  在被劉文景救下來之後,余生便知道了自己的處境,改掉自己以前的名字,重新取名為余生,意即自己是幸存下來的人。

  在余生講完後,譚良棟感慨道:“以前只聽別人說過道統之爭,今天方知其殘酷。余生,你就先代我教人認字吧。”

  “生員明白。”

  正當譚良棟想詢問一些其他問題時,守在路口的隊正走了進來,余生見狀知道譚良棟有要事,走了出去。隊正報道:“譚當家,外面有一夥人說是要見您。”並把遞荷包的事說了一遍。

  “做得好,看來我沒白給你們教東西!該是我們的,誰也拿不走,不該是我們的,就不要去拿。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走,帶我去見見他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