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1之大變革》二十八.陝北,京城
  駐守在軍渡的小旗是屈華,在劉文景和牟欽登上船後,屈華對跟在自己身後的兩個隊正道:“今天你們倆留守,我帶著另外八名隊正去真武山聽課。”

  兩隊正點點頭。

  十月份以後,譚良棟就在第三營內部推廣講學,首要任務就是讓所有的小旗、隊正學會簡單的算術和認識基本的常用字,然後逐步推廣到每個人。

  對目前的譚良棟來說,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整個第三營上下,只有譚良棟一人懂這些,故講學的事情全部壓在他一人身上。本來譚良棟想請當地的讀書人幫忙,但以譚良棟現在的岢嵐盜三當家身份,沒有讀書人敢給他做事。

  不提譚良棟為講學的事忙裡忙外,劉文景在和牟欽渡過黃河後,原本忐忑的心慢慢放松下來,開始琢磨譚良棟交給他的任務。

  在決定讓劉文景代自己去府谷見王嘉胤時,譚良棟就讓劉文景留意一路上的情況,特別是流民的規模。

  牟欽帶著劉文景在吳堡稍事修整後,便直接北上,一天后到了米脂縣城。在縣城裡,牟欽找到自家的聯絡人,把劉文景介紹了一番,然後說道:“劉兄弟,在往北就是榆林塞了,那裡比較亂,路上千萬不要亂走。”

  劉文景點點頭,在米脂他就感覺到了,陝北的旱災要比晉西北的嚴重得多,在路過的田地裡,多是大批大批乾死的粟杆。

  榆林塞是延綏鎮下的一處軍事重鎮,同綏德一起作為延綏鎮總兵的駐地。

  府谷縣靠近延綏鎮,已經算得上三邊地帶了。由於靠近邊塞,府谷縣民風彪悍,盛產刀客,劉文景在經過榆林塞時,便能看到一撥撥背上背著關西大刀的人。

  王嘉胤拉起的杆子離府谷縣城有二十裡路,離延綏鎮的轄區三十裡路。劉文景聽牟欽說到這個後,咂了咂舌,道:“這離得也太近了吧。”

  牟欽嘿嘿笑道:“劉兄弟,這府谷縣,除了縣城,外面哪個不拉杆子,要不是離延綏鎮近,這縣城也是要被人拉杆子的。”

  劉文景等人正走著,突然前面過來一堆人,穿著明軍邊軍的製式軍服,為首的人看見,大喝道:“爾等何人?難道不知總兵大人已下諭令,不準男子無事聚在一處?”

  牟欽一看,低聲對劉文景道:“這就是延綏鎮的邊兵。”然後走上前去,帶著一臉討好的笑容道:“官爺,我們是行商,半年前跑到外面做生意去了,這才剛回來,不知道總兵大人下了這號命令,莫怪莫怪。”說完,朝軍士塞了一個小包。

  那軍士掂了掂小包的分量,臉上出現笑容,擺擺手道:“跑商的啊,既然是不知道,那就免了你們的罪過,不知者不為罪嘛,但下不為例啊。”

  牟欽趕忙應道:“是是是,軍爺教育得對。”

  “好嘞,弟兄們,繼續巡邏。”

  邊兵走後,牟欽臉上的笑容消失,看著離去的軍士目中閃過一抹狠光。

  劉文景站在一旁道:“牟老哥,這夥人說話的口音不像是咱這邊的人。”

  “他們不是咱這的人,是現在延綏鎮總兵王定從別處帶過來的。哼,若是咱這的老弟兄,豈會理睬那王定的命令。”

  劉文景不語,這陝北邊鎮的水很深啊。

  很快,眾人就到了王嘉胤的老巢。王嘉胤早年當過邊兵,後來不乾邊兵之後在外闖蕩了幾年,在陝北一代頗具聲名。

  “哈哈,牟兄弟回來了啊,咱的吳遊擊現在怎麽樣了?”劉文景離老遠就聽到王嘉胤爽朗的笑聲。

  牟欽迎了上去,也笑道:“王哥,吳遊擊威風不減當年啊。”說著又指了指劉文景道:“王哥,這是吳遊擊手下譚良棟派過來的人,劉文景。”

  劉文景趕忙上前,道:“王當家,我代我家譚當家向您問好。”

  王嘉胤摸了摸胡須,笑道:“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規矩,在你們那是叫當家,在我們這,你要按照我們的叫法。”刀客內部,對其首領一般是稱呼某某哥,就比如王嘉胤,手下一般稱呼其為王哥或嘉胤哥。

  劉文景愣了一下,旋即反應過來,連忙道:“王哥。”

  給劉文景一個小小的下馬威後,王嘉胤不再刁難,把牟欽和劉文景帶進自己窯洞。陝西和山西一樣,都以面食為主,王嘉胤叫人下了兩碗面條。

  牟欽說完同譚良棟的交易後,王嘉胤點頭道:“爽快人辦爽快事,譚良棟既然這麽相信咱,那咱也就以誠待人。老牟,就按照譚良棟譚當家的要求,每個月給送過去五百斤鹽,質量選最好的,價格還是一斤六分銀子。”

  說到這,王嘉胤轉過身來對劉文景道:“小劉兄弟,你看怎麽樣?”

  劉文景對王嘉胤的客氣很不適應,回道:“我家譚當家也是這個意思。”

  “哈哈,那就好。面快好了,老牟,小劉,你兩一路也累了,去吃點吧。”

  牟欽和劉文景兩人離開後,跟在牟欽身邊的一個漢子走進來,對王嘉胤道:“王哥,老賊又派人在咱這邊巡邏了,有不少弟兄被敲了一筆。”

  “這個事情我知道,老賊心狠手辣,想把我們這些人都給剿了給他作功勞。哼,想得好,真惹火了咱,弄死他!”

  王嘉胤說完了狠話,頓了一下道“你給我聯系一下高迎祥、王自用他們,得動一動,不要讓老賊的人給碰上。”

  劉文景跟著牟欽來到吃飯的地,用一大海碗裝了一大碗的面,澆上湯汁,接過牟欽遞過的一大瓣蒜,吃得滿頭大汗。

  牟欽邊吃邊聊:“劉兄弟,不瞞你說,我就喜歡吃這個面,怎麽吃都吃不膩。以前啊,我跟著你們山西的一些掌櫃去南方跑商,天天大米飯,吃得不得勁啊。”

  劉文景吃完了面條,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道:“那是自然,我們當家的說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咱就是吃麵長大的,改不了啦。”

  “呦,兄弟你還拽起文來了,不過你說的有道理啊。只可惜啊,不知道這樣的面還能吃多長時間。”牟欽說著說著不知想到了什麽,突然歎了口氣。

  “嗯?”劉文景有些不知所以。

  牟欽擦了擦手,站起身道:“走吧,帶你去轉轉,你這一趟的差事算是完成了。”

  “不再去見見王哥?”劉文景覺得這差事完成得太輕松了,跟當初牟欽跟譚良棟講的時候那般鄭重有些不搭啊。

  “不用了,這幾天王哥會很忙,兩家的事已經定下來了,就不用再去找他了。”

  王嘉胤確實很忙,現在的三邊總督空缺已有年頭,作為延綏鎮總兵的王定很不想自己頭上多一位婆婆,便對陝北流寇實施以剿為主的方略,盡快解決流寇之亂,以免朝廷注意到。王嘉胤正忙著召集各路好漢,看是跟王定懟一場還是先避避風頭。

  但王定的這一做法卻過於冒進,當時的陝北局勢還不到這個地步,而王定的剿滅不僅讓更多的流民轉變為流寇,也讓整個陝西也動蕩起來。陝北的流民打不過裝備精良的邊兵,但還是能跑過的,大量的流民衝進陝南,衝擊了原本還算穩定的陝南政局,位於西安的陝西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對王定的擅自行動十分不滿,聯名上書朝廷,彈劾王定職守不力,引起地方動蕩。

  山西方面聽聞後,也在後面附議,指責延綏鎮總兵王定行為莽撞,大量流寇躥進山西,引起晉西北動蕩。就這樣,山西的大員們就把地方不靖的主要罪過推給王定,把自己給撇清了。

  兩省官員的聯名上書立即引起朝廷的重視,天啟皇帝立即召見首輔葉向高,詢問其對陝北民變的看法。

  葉向高此時已有六十二歲,對於紛亂的朝堂局勢感到有心無力,因此立即建議皇帝做決斷,要麽剿要麽撫,避免朝堂動蕩。

  天啟皇帝聞言,考慮了一陣後,再召見此時正給自己授學的孫承宗。孫承宗聽了內侍轉述給自己葉向高的話,也勸道:“當前朝廷最大的敵人是東虜,其次是西南土司之亂,兩者乃是外敵,當優先對應。”

  “陝西民變,究其原因乃是缺糧,朝廷此時宜撫不宜剿,否則,一旦作戰失利,極易引發地方局勢糜爛。”

  孫承宗的一番話極得天啟皇帝讚同,葉向高也點點頭,孫承宗的話是以大局為重的。

  京師從來沒有秘密可言,皇帝同首輔的奏對傳了開來,有那政治嗅覺靈敏的人立即行動起來,王在晉就是其中一個。

  半月後,首輔葉向高草擬詔書,天啟皇帝令司禮監加蓋印璽,對陝西民變做出決定,以撫為主,招安為上,同時嚴厲申斥了延綏鎮總兵王定,令其居家思過半月,三邊軍務暫由陝西布政使協理,但通篇詔書卻對三邊總督的任命不提一句。

  詔書下達後,朝堂上也掀起了一股新的人事變動,原本的戶部右侍郎王在晉升任兵部左侍郎,協同薊遼總督王象乾總理遼東兵事。孫承宗被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協助王在晉處理遼東兵事。

  朝廷主撫的詔書傳達到陝西時,山西布政使已從王在晉處知道了此事。此時,山西巡撫徐紹吉感染風寒,已不能處理政事,由布政使全權代理。很快,劉垣圪坮的吳敏就見到了布政使的特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