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1之大變革》七十七.攤牌,漸變
  對永寧知府而言,天啟三年的後半年不好過。雖然知府曾想著借助駐礦太監的力量製約盧象升和譚良棟,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盧、譚二人完全不把駐礦太監放在心上,說扣就扣了。

  隨後發生的事更是讓知府感覺自己純碎成了擺設,呂梁營出動剿匪,在各村留下人駐守,建立護村隊,給當地的糧長、裡長們交待的是維護治安,但傻子才信這樣的說辭,自從各村在呂梁營的幫助下建立護村隊後,糧長、裡長的威信全失,縣衙的衙役們連村子都進不去了。

  九月份,隨著呂梁營完成剿匪,譚良棟又召集呂梁地區的煤礦主,和盧象升一道搞了個煤炭協會,一下子,原先官員們收的煤礦份子錢全都沒了,除盧象升的中陽縣外,其余各縣從衙役到縣令,州府從推官到通判、同知、知府,幾乎整個呂梁的所有官員完全被盧象升和譚良棟聯手架空。

  當初盧象升在決定支持譚良棟和胡振江的變革後,在呂梁營的支持下,把整個中陽縣衙從上到下都換了一遍,那些根深蒂固的各司吏員全被撤下,換上自己的人。

  明代的制度縣官不下鄉,也就意味著一縣之中,直接由朝廷任命的只有少數的幾個職位,縣令、縣丞和縣主簿,中陽縣丞早就在流民混亂中廢了,主簿本人在混亂中也是毫無作為,跟著前任中陽縣令一同被革職,盧象升從大同回來後,掌握住局勢,撤掉代理的主簿,換上自己的好友胡振江。

  天啟三年十月,中陽縣衙,譚良棟和盧象升相對而坐,成功剿匪後,盧象升把呂梁目前的狀況寫到要給劉策的報告中,並把自己今後的想法也附上,基本上和譚良棟、胡振江兩人所設想的變革差不多。

  “良棟,呂梁大體安定下來了,土豆確實是個好東西,只要把土豆繼續推廣,我想糧食危機能大大的緩解。”

  譚良棟點頭道:“確實,不過還要注意,我在柳林培育時專人照看,大規模推廣的時候不大可能像我在柳林那麽精細。”《土豆志》已經刊印了一百份,以現在土豆的規模夠用了。

  “確實如此,不過呂梁剛安穩下來,我這份報告上去,劉大人如果要重提夏稅秋糧的事,那現在這局面很有可能會被破壞掉。”盧象升猶豫道。

  “建鬥,報告必須得交上去,從縣令到知府,以現在的呂梁來看,沒有什麽能比得上安定地方的功勞。”經過羅汝才一鬧,現在的山西,汾州、遼州、沁州三州流民四起,潞安府鬧得最厲害,各處煤礦的礦工不滿礦主的壓榨,紛紛起來反抗。

  在當前的局面下,盧象升能聯合呂梁營讓原本混亂的呂梁恢復秩序,這是一份很顯眼的功勞,足夠盧象升往上升好幾級,更別說盧象升還有著劉策這樣的政治資源。

  知縣是正七品,小府的知府是正六品,從中陽知縣到永寧知府,連跨兩個品級,盧象升很有信心。況且,盧象升把這份報告遞給劉策後,便準備去一趟

  永寧府,正如民間所流傳的那樣,“泥塑的知府,實權的縣令”,要想壓製其余四縣的縣令,盧象升就得和知府好好的談一談。

  在天啟年間,各地的局勢雖動蕩不安,但朝廷在大體上仍掌握著絕對的力量,甚至在天啟後期魏忠賢主政時期,西南的奢安之亂被壓縮在貴州一地,遼東還取得了寧遠大捷。

  隨著呂梁營實力的增長,譚良棟必須選擇要和盧象升合作,有很多事情必須在朝廷下的名義下進行,盧象升就是譚良棟給自己找的“名義”,

並且在譚良棟的努力下,盧象升和譚良棟在大方向上保持著一致的觀念。  永寧州府,知府正和幕僚討論著呂梁營剿匪的事,言語之間充斥著對盧象升和譚良棟的不滿。

  “哼,盧建鬥,堂堂進士出身,整日和一武夫廝混在一起,真是丟了讀書人的臉。”

  幕僚附和道:“東翁說得是,這盧象升要是還顧及讀書人的臉面,哪會如此這般的不尊上。”幕僚這話隱隱指責盧象升完全不顧及知府的臉面。

  知府衙門外的衙役走進知府和幕僚所在的內堂,抱拳道:“大人,中陽盧知縣求見。”

  “你說是中陽縣的那個盧象升?”

  “是的,大人。”

  “好,你先出去,跟盧象升說讓他先等等。”

  “是。”

  衙役出去後,知府皺著眉頭道:“這盧象升來幹什麽了?上任這麽久,除了有公事的時候來一趟知府衙門,這次來做什麽了?”

  幕僚提醒道:“東翁,這盧象升來者不善啊,呂梁營可是剛剛剿完匪。”

  “唉,這呂梁營,算了,總是要和盧象升見面的,我就出去見一趟吧,反正我也快走了,這爛攤子誰想收拾誰去收拾。”

  知府衙門大堂,知府見到盧象升,面無表情道:“盧知縣,如無要事,一縣父母官擅自離任,可是大罪啊。”

  盧象升不理知府的挑刺,直接遞上去一份文書,並道:“知府大人,這是下官治下的剿匪情況。”

  知府翻看了一番,繼續挑刺:“盧知縣,你剛剛說是你治下的剿匪情況,怎麽我還看到岢嵐州、方山、臨縣這些地方的剿匪?難道你覺得,永寧、岢嵐兩州都是你的治下?”

  盧象升搖了搖頭,帶著一絲嘲諷道:“知府大人,您覺得摳字眼很有意思嗎?現在,永寧、岢嵐兩州大的流匪都被剿滅,呂梁整體秩序已經穩定,呂梁營又守住了黃河,避免陝北的流寇流竄過來。知府大人,您應該明白,現在是什麽情況!”說到後面,盧象升的語氣變得咄咄逼人。

  知府冷哼了一聲,坐著不說一句話,氣氛僵硬起來。

  跟在知府後面的幕僚,見氣氛不好,這樣下去對雙方都無利,便在知府耳邊低聲道:“東翁,有些事咱就不要說破了,我去勸勸盧知縣,讓他給您個台階下。”

  隨後幕僚走到盧象升旁,拱了拱手,輕聲道:“盧大人,我家東翁年事已高,再過不久就該致仕了。您給他個台階下,到時什麽事都好說。”

  盧象升聽完幕僚的話後,拱了拱手,道:“知府大人,剛剛是下官無禮了。”

  知府也不想僵下去,便道:“建鬥啊,你也是個讀書人,就算不尊上官,你總得尊一下老吧,本府的年紀可是跟你爺爺差不多。”

  “下官明白。”

  “好了,本府累了,你有什麽事就跟幕僚說吧,他能代表我。”

  “是。”

  知府退回內堂,留下幕僚。盧象升跟幕僚就不是那麽客氣了,直接把自己的要求說了,現在的呂梁,各縣縣令的命令出不了縣城,盧象升不能命令其他縣的縣令,但各村子現在都有呂梁營的人。盧象升要在各村代行知府的權力,也就是說盧象升要借知府大印用一下。

  幕僚很為難,官印是一個官員最重要的東西,雖然永寧知府不想管事了,但把官印交給盧象升使用,幕僚不敢做決定,只能回去請示知府。

  永寧知府聽過後,閉著眼想了半天,對幕僚道:“你去跟盧象升說,本府可以答應給他用官印,但有一個要求,官印旁必須簽上他盧象升的名字。”知府要安安穩穩的致仕,任何有可能出事的地方知府都要注意。

  盧象升答應了知府的要求,拿上知府大印後,在第一份命令上蓋上了印,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第一份命令就是在各村建立護村隊, 早在呂梁營剿匪的時候,在各村就初步建立了護村隊,現在有了正式的命令,對於遠離柳林受呂梁營影響小的村子來說,建立護村隊的阻力能小很多。

  在譚良棟的設想中,各村的護村隊是對呂梁營的補充,護村隊的隊長全部都是因傷退出呂梁營的老兵擔任,這些老兵有一定的戰場經驗,負責訓練護村隊,一旦將來有事,完全可以在現在呂梁營的框架下擴充部隊。

  同時,護村隊的存在也是在宣示著呂梁營的存在,譚良棟和胡振江都認為,在恢復呂梁的穩定後,需要以條例來治理各村。旱災延綿了三四年,破產的農戶成了流民,一些原本就混跡在各村的青皮混混成了流匪,原本自然穩定的小農秩序被破壞。

  以條例治村,用強硬的手段恢復生產秩序,並抑製由災害興起的抵押土地的高利貸和強製兼並,將一些民憤極大的豪紳作為典型給處理掉。

  胡振江在推行條例的過程中,對佔據鄉村統治地位的鄉紳愈發的厭惡,這些鄉紳趁著災害,強買強賣,利用農戶們不識字、不懂算術,放農戶們永遠都還不清的高利貸,大肆兼並土地。

  一些條件極其艱苦的農戶賣兒賣女,隻為換一口吃的。家裡體弱的老人,因為沒有多余的吃的,只能躺在床上,慢慢的等死。在天災人禍下,一幕幕的人間慘劇在上演。

  連胡振江自己都沒發現,在各村裡推行條例的過程中,自己的行事手段越來越酷烈。有時候,解決一個豪紳,就能救一村人,在最基層的鄉村,貧富分化已經到了要激起民變的地步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