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蘇斯振聾發聵的話語讓漢尼拔陷入了長久的震撼與深思中,他甚至連耶蘇斯是什麽時候離開的都沒有了概念,當漢尼拔回過神來的時候暮色已經將地中海的天空佔據,他有些恍惚的拍拍腦袋看著身前放著的飯菜說不出話來。
在將身前的飯菜機械咽下之後漢尼拔倒在了臥榻之上昏昏睡去,這一刻就連傷口的隱隱作痛也隨之遠去了。
當第二天漢尼拔醒來的時候已是正午,商船依然在一望無際的地中海上航行著,根據漢尼拔估計這樣的日子至少還要持續二十天左右,不過此時神清氣爽的漢尼拔卻已經被耶蘇斯的一席話真正打開了自己的腦海,他知道耶蘇斯說的對。之前無論是父親哈米爾卡還是自己都是為了迦太基而戰,幾乎都是想著怎麽帶領迦太基擊敗羅馬。
作為穿越者的自己,在發下誓言之後也完全打入了角色中,從征服伊比利亞半島開始父子倆就從來沒有其他的意思,他們隻想擊潰已經橫亙在了地中海上的龐然大物。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想法,現在細細想來漢尼拔也是惱火不已,自己憑什麽談論帶領迦太基呢?那裡似乎從來就不屬於自己!那時一群貴族的利益交換場,從來都由不得某個人,他將自己當做了玩遊戲的人卻忘了自己現在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NPC。
想通這一點後漢尼拔無疑感到了神清氣爽,盡管被迫離開了家族地盤,但他知道自己留在那裡也不可能爭得過哈斯德魯巴,巴卡家族的將領以及派系的貴族們都不願意感到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執政權利,因此離開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如今看來斯巴達便是一個絕佳的去處,雖然有著民主的氣息,但毫無疑問那是一個真正能夠獨攬大權的地方!
眼下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漢尼拔便將所有的心思全部投入了系統之中開始細細研究起了希臘與斯巴達,以及此刻斯巴達的頭號敵人,亞該亞聯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夠乾出一番大事業!
通過細細研究漢尼拔發現直到公元前8世紀之前希臘本土是處在一個較為黑暗的時代之中的,這個時期希臘本土各城邦的發展開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第一種是像科林斯、麥加拉這樣海上交通便利的典型希臘商業城邦,它們的領土很小,其中最大的科林斯的領土不見得比小亞細亞上那些殖民城邦大多少,其他都不過是一個城市及其附近農田村鎮的規模。
第二種則是原本為一片農業地區,其上有許多不相統屬的小村鎮分立割據,隨之時間的推移它們逐漸統一起來了,王政消失了,成立了單個城市為中心的大城邦,或者成為若乾自治城市所組成的聯盟。這種類型的發展方式在希臘本土發生的最多,早期的雅典、後期的亞該亞同盟、埃托利亞同盟都屬於這一類。
第三種則是最稀少的一個特例,像斯巴達這樣存在著農奴階級,並且邊區居民(邊民)和貴族階級或特權公民之間的嚴峻界限和深刻矛盾,並且城邦領土廣闊還無法從地理上將邊民與貴族,城市公民的矛盾解決。
簡單說便是三類,一是主商走海外著名地的路子,二是主農走逐漸抱團的路子,三是像斯巴達這樣走全民皆兵的奴隸制度,依靠武力將周圍的鄰邦打服成為盟友,但顯然這樣的盟友一旦你對外開戰敗了,那就是很不靠譜的。
雖然希臘本土諸城邦的集團與聯盟化經常被斯巴達這樣的城邦所不恥,但這卻是不可避免的,縱觀希臘歷史多虧希臘各城邦還有抱團的意識,否則走在波斯入侵的時候雅典便率先打出GG了。
對於希臘本土大多數城邦從王政演變為民主願意基本都是因為古代各邦之所通行王製,是因為那時賢哲稀少,且各城邦都地小人稀,只要賢者對於人民積有功德,那功德大的一人便會首當其衝受到擁戴。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同樣才德的人增多了,他們不甘心受製於一人,要求共同參加治理,於是才有了民主。
不過相比於雅典和斯巴達這樣的城邦,科林斯顯然是自己發展的很高興的,在其貴族領頭帶領下許多人向西放出海殖民,敘拉古便是他們殖民的優秀產物之一。甚至有個叫做卡爾西斯的城邦在希臘海外殖民歷史上極為著名,建立了超過32個殖民城市,在地中海世界一度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這樣看來斯巴達無疑是有些淒慘的了,以貴族,公民,邊民,希洛人這樣的嚴苛階級為統治基礎的斯巴達在最鼎盛的時期公民也不過一萬人,到公元前5世紀時就不到6000人了,直至今日只能勉力維持在4000人左右。斯巴達軍隊以公民組成的重裝步兵為主力,邊區居民從軍組成輔助部隊,希洛人則是軍中雜役與炮灰。
可想而知對於斯巴達這樣疆土遼闊的城邦來說鼎盛時期不到萬人的核心部隊雖然強悍,但卻是遠遠不夠用的,因此在整個希臘世界忙於對外的殖民擴張和建立一種新的高度文明的時候,斯巴達開始了不斷征服鄰近希臘城邦,並且鎮壓反抗者的道路。它對被征服的城邦各階層人民通通加以奴役,並且在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間建立起來一種森嚴的等級界限,世世代代不得逾越。
不過這樣的做法卻是從而使得征服者的統治階級自身也必須世世代代處在永久的警惕之中,讓斯巴達逐漸落入了一個死循環,地盤擴大了,奴隸多了,但純正的斯巴達公民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是又戰死了不少......
這個時候斯巴達貴族意識到不妙了,他們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叫做特薩利亞的城邦,特薩利亞的社會結構類似斯巴達,但政體則和斯巴達迥然不同。
特薩利亞擁有希臘本土最廣闊的平原,它的領土面積約十倍於雅典,居統治地位的貴族雖然在語言上被當地居民同化了,但卻是嚴苛的要求當地居民一部分移居海外一部分退入平原周圍的山區,成為特薩利亞的邊區居民,這些邊民享有的自由比斯巴達的邊區居民要多一些。而那些不願意離開留居平原的被征服者淪為農奴,地位和斯巴達統治下的希洛人差不多。
當特薩利亞的貴族面臨和斯巴達差不多的問題後,他們在平原周邊山麓或平原中央丘陵上築成城堡,統治周圍被征服的農奴和邊民,每個城堡互不干涉,自己玩兒自己的。就這樣在延續了百年之後貴族們又發現似乎奴隸與邊民越來越多,自己快要玩不轉了,於是他們合作起來組成了特薩利亞聯邦相互幫助,依靠騎士統治奴隸與邊民......
就憑著這樣的城邦制度,特薩利亞一直存活到了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臘世界,特薩利的騎士也就此跟著大帝名揚海外,成為了亞歷山大手中僅次於夥伴騎兵的第二支長矛,尤其是在如今希臘與馬其頓再次鬧掰之後,特薩利騎兵成為了希臘世界最強有力的騎軍兵種。
斯巴達人看著特薩利亞的聯盟制度想了好久,他們知道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特薩利亞人的成功是最好的例子,可想了又想斯巴達貴族們最終還是拒絕了。沒有辦法,兩大王族與幾位執政官都不願意......
不過有介於此,他們卻是想到了一個不錯的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同盟。在最初希臘人聞名西方的近鄰同盟中曾要求加盟的城邦可以相互攻打,但在發生戰爭時不得切斷對方的水源,不得毀滅對方的市邑,斯巴達便首先想到這樣的辦法,在它看來形成同盟自己遇上奴隸反叛就能夠讓同盟來幫助自己,而自己平日裡也可以攻打同盟。
但可惜的是沒有城邦願意相信斯巴達,於是肌肉男們只能選擇用武力讓其相信自己,當然這脆弱的同盟在斯巴達兵敗之後便土崩瓦解了,並且讓吸取教訓的希臘城邦們對於斯巴達都再無好感,而這也是亞該亞同盟在得知斯巴達在逐漸緩過氣來會第一時間便發起戰爭的原因。
而這個亞該亞同盟則是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因繼業者戰爭而一片混亂的希臘本土上趁機建立起來的,至今雖然不過三十余年但已經吸引了科林斯、阿爾戈斯、西庫昂和麥加洛波利斯先後加入,同盟因此聲勢大壯。隨著其同盟領域的逐漸擴大,至公元前3世紀下半葉最盛時,已經包括伯羅奔尼撒半島和中部希臘的許多城邦。
此刻亞該亞同盟**有十二個實力不等的城邦,它們類似一個邦聯製國家,每個加盟城邦在內政方面仍然獨立自主,同盟內部各邦一律平等僅在外交和軍事上要求一致行動。同時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同盟大會,並且在大會上制定一些每個成員都應遵守的共同方針,主要是對外政策和貨幣流通問題。
同盟領導者稱為將軍,戰時領兵出征,平時也擁有很大權力。將軍一年一選,卸任後隔一年可重新當選。
照這樣看來此刻的斯巴達不但在政權體系上是一個有別於希臘世界的異類,在周圍城邦的心中也是有著非常惡劣的形象,可以說基本上就沒有能夠聯合的盟友可言,更嚴重的是其內部已是岌岌可危!
怪說不得斯巴達國王放著榮華富貴和戰時軍事領袖的地位不做,反而要冒著身死的危險進行改革,原來是不改不行了啊!話說這麽大個斯巴達,能上陣的公民才四千余人也太少了!看來自己去往斯巴達之後於情於理都必須要第一時間聯絡數量龐大的希洛人,最好是先成為希洛人的利益代表者,再逐漸成為他們的領袖。
這樣無論自己日後想要做出什麽樣的選擇,至少在手中都有著一股強有力的,讓斯巴達國王忌憚的力量!當然這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可這就是漢尼拔在想通一切後所向往的東西,權勢!
話說在歷史上馬其頓的君主倒在了羅馬劍下之後,羅馬就成為了地中海當之無愧的真正的霸主,連最傲慢的君主都在羅馬的面前戰抖,那才是漢尼拔真正想要達到的地步。
歷史上曾傳聞遠在亞洲的塞琉古國王安條克四世入侵埃及時,正在前往亞歷山大港的路上, 他遇到了三位來自羅馬的特使。特使們帶來了元老院的一紙命令,要求安條克四世立刻停止與埃及的敵對行動,作為塞琉古君主的安條克四世看過以後,答應回去和他的朋友們好好研究一下。
這時波比拉,三名使者中的一位,上前一步,繞著安條克四世和他的隨從們畫了一個圓圈,然後對塞琉古君主說,今天,除非你做出決定,否則你不得走出這個圈子......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退兵了。
而珀耳伽摩斯的國王歐邁尼斯和比提尼亞的國王普魯西亞斯在戰爭中與羅馬的敵人勾勾搭搭,引起了羅馬元老院的懷疑,他們得知之後只能趕緊親自去向羅馬人自首,但是卻不被批準進入羅馬,無奈下把頭髮剃光,穿的像是解放了的卑賤奴隸的樣子才得以進入羅馬。
羅得人則是因為在戰爭中賣給了羅馬的敵人藥品而被奪去了呂基亞和卡裡亞,同時元老院在希臘也是同樣的專橫和恣意妄為,顯然羅馬是要把希臘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羅馬的使者宣稱有一千多人是羅馬的敵人,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也包括了亞該亞聯盟各城市中的優秀人物,這些人通通不敢反抗被逮捕並被遞送到意大利,然後未經審判就被分送到了羅馬的海外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