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之大民國》255節 集中營
二百五十五節 集中營

 日本人問題一直是一個趙書禮頭痛的問題。

 塞北的日本人太多了,不排除日本整府有意為之,目的在於輸出人口。但是更多的則是客觀因素,是經濟發展使然。塞北礦產豐富,複員遼闊,可偏偏缺少人力,尤其是高技術人才尤為缺乏。而日本人口眾多土地面積狹小各種資源匱乏,而且經過明治維新到現在七八十年的積累他們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技術人才儲備十分豐富,但是一戰後長期的經濟危機讓這些人才的就業和前途很受影響。於是工業高速擴張中的塞北自然而然的吸引了這些技術人才,不但是日本在塞北投資的企業通過各種方法想方設法的把國內的技術人員帶來塞北,塞北的一些企業也熱衷於引進日本人才,因為相比於歐美國家的技術顧問,日本技術人員的工資實在是很低廉的,甚至有的企業就是直接聘請日本技術人員作為骨乾的。在加上大量的日本人自發到塞北發展,讓塞北的日本人達到了一個不能忽視的數量,官方統計就有十萬人,而那些借用各種身份,或者隱瞞身份的恐怕更多。

 當塞北一要求所有日本僑民集結後,不但是日本人恐慌了,就是很多中國企業界也慌了神了,在他們看來,這些日本人的離開將大大影響到他們的生產。

 於是日本僑民集結的命令剛剛下達第二天,就有大批能量通天者通過這種渠道來找到趙書禮。其中還不乏重量級的人物。

 “哈哈,你是受誰的委托來求情的啊?我的孔大部長。”

 面對今天出現的最大分量的水客,趙書禮不由得樂了。在他看來誰來求情都不奇怪,可是孔韌來求情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孔韌現在確實是個大部長了,權力相當大,自從薑奎出事後,趙書禮認為工業化委員會問題太多積重難返,於是在兩個四年建設大綱結束,塞北經濟調整期間乾脆就解散了這個委員會。而委員會中的大部分人力和權力都歸並到了工業部,因此現在孔韌是大權在握,但是只有一樣權力被剝奪了,那就是財權,因為趙書禮擔心在發生薑奎那樣的事情。但總的來說,這個部門的權力還是十分大的。

 而為什麽說孔韌是最不可能來給日本人求情的,因為孔韌一直跟日本人過不去,不是因為民族情緒,而是因為競爭的原因。三井三菱這些財閥到了塞北,帶來了他們管理制度的同時,也帶來了雄厚的資本,跟孔韌間接管理的大量官辦企業產生了最直接最激烈的競爭。而且這些日資企業在塞北不像在他們國內,在他們國內他們享有壟斷的優勢,基本上沒有必要去更新技術。可是在塞北面對的是龐大的蘇聯市場,而且塞北的工業設備市場也是很吸引人的,所以他們不約而同的采用了最新的技術,而塞北的官辦企業跟他們的技術條件差不多,但是人才卻遠遠不如這些財閥,所以一時間出於劣勢。也正是因此,塞北整府才對日本企業做出了大量的限制,尤其針對技術工人方面,要求他們除了極少數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外,必須聘請中國人,這不得不說也是工業部為了保護那些官辦企業而專門出台的政策。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日本企業通過把自己的技術人員偽裝成台灣人,旅順大連人而逃過了這些政策,競爭關系並沒有發生轉變。因此孔韌一直對日資企業,尤其是那些大財閥的企業十分不滿,經常來找趙書禮告狀,希望趙書禮通過整治手段來保護官辦和民族資本。

 可今天孔韌竟然來求情了,同樣不是出於民族感情,而是出於經濟的考慮的。

 聽到趙書禮的挖苦,孔韌苦笑道:“哪裡是受什麽人委托啊。把日本人都抓起來確實是大快人心,可是這樣實在是很不妥啊。”

 “那你說說,怎麽就不妥了!”

 說實話,趙書禮並不是外界猜測的那樣要把這些日本人怎麽樣,他還沒喪心病狂到日本人那種地步,會濫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當然如果這麽做了,日本人肯定會報復,到時候倒霉的只能是中國的百姓。但是不處理也不行,誰都知道這些日本僑民中,肯定會有大量的間諜存在,戰爭時期還是把他們都關起來,暫時犧牲下他們的人權了。

 孔韌是明白人,也知道趙書禮做不出那種種族滅絕的事情,所以他隻說這些日本人抓不得,而不說殺不得。

 “這些日本人大多是技術人員,現在抓起來將影響到大量工廠的生產,尤其是那些日資企業。現在這些企業不是被我們接管了嗎,現在抓了這些日本人,我們接管的日資企業就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趙書禮困惑了,難道說塞北對日本智力的依賴到了這種地步了嗎,沒有日本技術人員就沒能力接收日本人的投資嗎,那不是說自己以前的謀劃都失敗了?而且塞北這些年的發展後,技術力量還如此薄弱嗎。

 在趙書禮看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怎麽我們的技術人員這麽缺乏嗎,這些年你們都幹什麽了!”

 孔韌不服氣道:“那有那麽容易啊,工業是活的,不是建幾座工廠就是工業化了,人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大量的官辦企業這些年都沒上交過利潤,不都是用來培養人才了嗎,您看看哪個大型企業沒有自己的技校。”

 “你的培養計劃我不感興趣,我隻想知道的,我們真的沒有能力用自己的技術力量撐起那些日資企業嗎。”

 孔韌搖搖頭道:“要是非要這麽做,組織技術攻關倒也是可以的,只是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形不成生產力。而且現在問題不光集中在日資企業,我們自己的企業也是會大受影響的。要知道我們現在很多民資企業,根本就是把日本技術人員當成普通員工在用。如果把所有日本人都監禁起來,恐怕對我們的經濟影響將十分大啊。”

 趙書禮冷哼一聲:“難道離了這十萬日本人塞北的工業就完蛋了?什麽時候我們變的這麽脆弱了。”

 孔韌耐心道:“不是完蛋不完蛋的問題,是受影響的問題。當然我知道司令你擔心間諜和日本僑民鬧事的問題,間諜這個倒是不用擔心,不管抓不抓這些日本人,到時候總是會有間諜的,畢竟日本間諜用僑民身份出現的情況應該不多吧,就算是真用了僑民的身份,那樣恐怕也搜集不到什麽太要緊的情報。至於僑民鬧事嗎,就我了解,日本人還是很老實的,我們發布了那個集結令後,雖然僑民中很有意見,但是大都沒有抗拒,是規規矩矩的按照整府的命令到制定地點集合去了。”

 趙書禮突然發現他這個手下變了,以前他從不會這麽考慮問題,按照他以前的脾氣,恐怕恨不得把這些日本人都殺了來警告日本人,和報復南京大屠殺事件。但是他現在竟能忍的住自己的情緒,而且考慮問題明顯全面多了,是他父親的死對他造成的改變嗎。這樣想著,趙書禮不由得多看了手下兩眼。

 孔韌沒注意到這些,他繼續說道:“況且據我所知,這次被下了集合令的日本僑民中,其實不少已經不能算是日本人了,他們已經加入了中國國籍,算是塞北人了。法律上他們其實是中國人,把這些人也抓起來,恐怕在法理上說不過去啊。”

 這倒是一個事實,確實有不少日本人,尤其是早期來到塞北謀生的,沒什麽背景根基的日本人,在塞北奮鬥出一些名堂後,有的真的是加入了中國國籍,大部分是因為日本人的身份讓他們在塞北頗受抵觸,做事業有很大的障礙,有的甚至是娶了或者嫁了個中國人,然後就更改了國籍。

 想到這個情況,趙書禮倒是覺得自己忽略了,點點頭道:“嗯,這情況倒是應該考慮到,這樣好了,那些有配偶是中國人的,且國籍已經更改過來的日本人暫時可以不關押起來,畢竟不能人為的製造大量的寡婦和孤兒啊。至於那些服氣雙方,或者單身的,改為中國國籍的我想還是暫時去集合點報道吧。”

 孔韌搖頭道:“正是這些日本人才更有用啊。不說別的,阪村實業的精密導軌,小島光學的高精度玻璃鏡片,這可都是對塞北很重要的,一個關乎我們的大型精密機床的生產,一個甚至是我們軍方的炮瞄儀器廠鏡片的最大供應商。而據我所知,這兩個企業的老板早已經加入了中國國籍,他們的生意也基本上跟日本沒什麽聯系,完全融入了中國經濟體系之中。”

 阪村實業和小島光學兩家企業都是日本在塞北白手起家的典范。阪村原來是在日本長崎一家兵工廠工作的中級技工,技術水平是不錯的,但是距離當顧問資歷上還不夠。當年日本不但鬧經濟危機還發生了政變,他的工廠裁撤了他,實在無法要養家糊口的他差點自殺,後來聽朋友說塞北可以發財。就用妻子賣首飾的錢,搭船到了塞北。什麽苦差事都乾過,別說光只有中國人吃苦耐勞,日本人也有這樣的。拉過黃包車,碼頭上扛過大個兒,進過工廠,倒賣過羊毛。最後積累了一點財富後,買了幾架機床,打算做做老本行在工業區開一家小型的加工廠,接點非標準件的加工的活計。等發財後,要把家人都接過來。

 他也是時來運轉,當時聽說德國跟塞北的技術合作中斷,所有的德國顧問基本上都撤出了塞北,而塞北也在私底下對德國出口貨物進行了抵製,但是卻有一個解決不了的困難,那就是高精度導軌的問題,這些導軌一向都是從德國進口,中國技師始終沒有掌握製作工藝。而這種工藝恰好阪村是接觸過的,他當年在日本的時候,跟師傅一起給軍方加工過幾根。於是當阪村在工業區的一家啤酒館中從幾個官辦工廠醉醺醺的技術工人嘴裡得到這消息後,立馬就記在了腦子裡。開始也沒在意,後來越來越覺得這是自己的機會,他下定決心要試試了。

 就利用自己剛剛采購的一台磨床,稍加改造後,開始了對精密導軌的試製。

 別說三個月後他還真的拿出了樣品,於是大大咧咧的跑去官辦企業去推銷,結果第一次連大門都沒進去。第二次他多了個心眼,打著美國洋行的幌子終於混了進去,見到了工廠的采購經理,告訴他可以供貨。采購經理當時也正跟其他國家的商行談判采購導軌問題呢,一問詢阪村的開價,立馬就答應采購了,當然前提是要質量過關。

 阪村就這麽做成了第一筆生意。然後把自己弟弟妹妹都接了過來,弟弟現在正在塞北大學上學,而妹妹已經嫁人了,嫁給了一個晉商人家的孩子,住在山西。同時阪村還從日本悄悄的邀請來了,過去自己的幾個同事,企業慢慢做大了,而且成了一個導軌專業生產企業。

 孔韌在守孝結束後,回到塞北知道了這件事,他感到很奇怪,怎麽中國人做不了的這日本人就能做呢,他可不相信什麽日本民族比中國民族優秀這種狗屁說法,於是給阪村實業發了個函,說想參觀他們的企業。阪村受寵若驚,盡管當時的孔韌還沒多少權力,可是工業部長的名頭可是實實在在的。於是熱烈歡迎,同時對孔韌的疑問也沒有隱瞞,非常坦誠,贏得了孔韌的信任。

 其實阪村的生產技術真的沒什麽秘密可言,就是一個字——細心。要問兩塊鐵板如果加工出來最接近鏡面,不是用最最精密的磨床去打磨,不是用激光切割法去處理,很簡單,就是把兩塊鐵板對起來互相磨。阪村就采取這種方式,使用大量人工來保證導軌的精密度。

 參觀完孔韌不得不歎息,盡管在智力上中國人不輸給任何一個民族,但是在細心上有時候還真的趕不上日本這個島上民族啊。

 小島光學的故事跟阪村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小島出身是三菱財團投資成立的日本光學儀器公司(簡稱日光,也就是尼康),這家公司是為日本軍方提供軍用光學儀器的,可以說是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但是後世這家公司生產的相機在中國的潮男潮女中很受歡迎。

 小島是被請到中國當技術顧問的,可是看到商機的他,沒幾個月就辭職了,然後自己辦了一個小企業,開始是進口日本鏡片來加工組裝,後來打開了市場後,他開始投資興建自己的工廠,原料來自於塞北官辦的玻璃廠,也就是他原料當顧問的那家工廠。

 小島的成功也來自於細心。

 孔韌舉得例子,實在是讓趙書禮很為難啊。

 “他們的技術有什麽秘訣嗎,我們能不能學過來。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交出技術,可以換取他們的自由。”

 孔韌苦笑道:“哪有什麽秘密可言,都是本辦法,就是用人工,需要細心。我們也可以生產,只不過當初光顧著迷信高技術了,沒往這方面想。後來看了這日本人的秘訣後,也組織過攻關,發現生產起來中國技術工人也沒什麽難度,就是成品率比他們低。而且當時這兩家日本企業已經形成了規模,兩個日本企業主也再三表示他們就是中國人,表示真心的歸化。而他們的產品雖然說是精密產品,利潤可觀,但是市場其實不大,沒必要專門為此我們建個新工廠。所以事情就發展到了現在這一步。對了,來之前,兩個日本人,表示願意把企業捐獻給中國,換取他們的自由。”

 趙書禮正想說‘好啊’,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很無恥,保護財產權一直是塞北的一個大政策,這也是塞北的商業環境比之其他軍閥地盤要好很多的原因。這讓他想起了,改革初期,有些站在潮頭的大企業家害怕政策反覆,當時有人表示願意把財產捐獻給國家的情況。用政權的恐怖來迫害擁有財產的所有者,歷史證明這種政策的長遠危害遠大於短期獲得的利益。

 趙書禮有些猶豫不決了,他可不想因為幾個日本人壞了政策。

 就在這天,田子華也來找他了,並且解決了他的顧慮。

 田子華提出的方法很簡單,他是出於政治宣傳的考慮,來對待這些日本人的。 對這兩家特殊的日本企業,甚至其他類似的日本企業,他提出的方法是,要求這些日本人立即宣稱跟日本切斷一切聯系,並且發出譴責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回報是保留他們的企業,當然塞北要監控起來,防止他們搞破壞。

 其實這樣的日本企業家畢竟還是極少數,在塞北最大的日資還是那些大財閥的企業,對待這些財閥就不用這麽客氣了,直接凍結資產,說是凍結其實跟沒收沒什麽兩樣,因為戰後會對他們進行清算,那時候不讓他們賠償一筆巨款就不符合趙書禮的性格了。

 而對於普通日本人的處理就要簡單多了,關起來是沒什麽說的,關押的地點選在了新疆。在哪裡修建一些簡易的居住區,把這些日本人遷過去。田子華比趙書禮要狠,他建議把這些日本人遷過去後,開始可以提供一些能滿足生存的幫助,之後就要他們自食其力了,讓他們自己開墾土地自己種植糧食蔬菜自給自足去。

 這種地方一般是中國移民不願意去的,但是水利設施已經覆蓋到,有條件開荒,但是土地卻十分的不理想的地方,準確的說就是新疆的萬裡大鹽鹼地。而日本人的定居點,在中國被稱作定居點,黑特勒後來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出名後,就被廣泛的叫做了集中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