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132節 東北軍的918
1930年8月20日,中國各地的報紙上刊登了一條重大的新聞,桂系軍隊在武漢敗北,南扯回廣西,同時宣布退出反蔣聯軍,退出軍閥大戰。為什麽前幾天還局面一片大好,眼看就要攻佔武漢,跟西北軍匯合了,僅僅幾天就被逆轉卻是事出有因。  因為中央軍在廣西的部隊,聯合廣東的陳濟棠粵軍終於攻克了桂林南寧等地,佔領了廣西全境。而在北方的馮玉祥卻下令西北軍停止向武漢方向進發,開始了休整,導致正在進攻武漢的桂軍獨木難支,在大量中央軍的援軍到來後,只能無奈的宣布往南撤退,希望重新奪回廣西。造成這樣的結果,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央軍實力強大,能打下廣西。另一方面不得不說是馮玉祥閻錫山二人的貌合神離,都只顧著自己利益的原因啊。

  相比中央軍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反蔣聯軍從一開始就是一盤散沙,指揮不一,在人和上處於劣勢。中原大戰一開始,閻錫山制定作戰計劃,晉軍沿著津浦路往南直到攻佔南京,而西北軍則沿著隴海和平漢鐵路南下攻佔武漢,桂軍則是從廣西北上沿著粵漢鐵路跟西北軍在武漢匯合。

  這樣的作戰計劃讓馮玉祥一開始就不滿意,他認為這樣的作戰計劃將有利於晉軍搶攻南京,而同時隨著戰局的發展,晉軍當年承諾給予西北軍的援助也慢慢的不那麽爽快了,西北軍不得不越來越依靠大刀作戰,而且軍隊的糧食都成了問題。於是此時馮玉祥做出了停止南下的決定,因為在沒有很好的補給的情況下,他認為把自己的戰線拉得過長,只能給仍舊在隴海線上大量存在的蔣價石中央軍打擊自己的機會。

  這次三方反蔣,論起來只有廣西桂系決心最大,他們在自己的根據地還被中央軍攻擊的時候,可以孤軍北上就已經很夠意思了,可沒想到北方的馮閻二人如此不配合,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碰上了馮閻這種貨色,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就在馮玉祥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做出停止南下策應正攻擊武漢的桂系軍隊的決定,讓中央軍喘了一口氣,集結了大量軍隊援助武漢,逼迫已經失去了廣西根據地的桂軍不得不南撤,桂軍一撤離,中央軍順勢追擊,很快又佔領了長沙,收復了湖南。

  桂系的軍隊進入廣西之後,跟粵軍中央軍聯軍連連苦戰,人困馬乏,中央軍追兵又緊逼而來,李宗仁看到大勢已去,又對北方的馮閻失望透頂,只能宣布了退出大戰,自己出國去了。

  三路大軍一路被打殘後,蔣價石從容調集武漢軍隊北上,增援前線。馮閻二人這才慌了手腳,尤其是閻錫山,他看到了中央軍把下一步的打擊目標放到了晉軍的身上,於是閻錫山當即就派人去向馮玉祥求援。可閻錫山派去的使者,卻怎麽也找不到馮玉祥本人。馮玉祥這時候也不想管閻錫山了,他的軍隊還餓著肚子,他把這一切都看成閻錫山的錯誤。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罪閻錫山,要知道他自己的軍隊都還為補給吵鬧呢,以閻錫山的商人本性,能一直斷斷續續的給你點東西已經很難得了。可馮玉祥顯然不是什麽氣量宏大的人,這種人在富貴的時候或許能跟你共富貴,但是要了逆境的時候,指揮推諉責任,指望他跟你共患難想也別想,這從他三番四次的倒戈老上級就知道了。

  馮玉祥不援助閻錫山,很快晉軍就接連失敗,在中央軍和韓複榘的軍隊聯合打擊下,一直撤退到河北境內。

  而蔣價石終於要對馮玉祥發動攻擊了,

早在此前中央軍已經發動了大量的心理攻勢。在前線跟西北軍對峙的中央軍部隊,用火車皮大量的往前線運送物資,大魚大肉的在前線辦食堂,同時往西北軍中發傳單,告知西北軍士兵來中央軍的陣地上吃飯不要錢。在打敗了晉軍後,中央軍的心理攻勢也達到了目的,突然發動猛攻後,西北軍士兵果然鬥志不高,很快開封又被中央軍奪了回來。  而就在此時,張學良終於下定了決心,宣布就任蔣價石給他的中華民國海陸空軍副司令,然後東北軍大舉入關。

  張學良是謹慎的,他做這些決定前,派人跟趙書禮做了詳細的解釋,同時還邀請趙書禮一同入關,表示山西河南兩省可以劃歸塞北軍,而東北軍隻佔領河北。並且在宣布就任三軍副司令前也跟趙書禮商討過,明確的表示這個頭銜可以讓給趙書禮,但趙書禮婉拒了。表示對東北軍入關沒有異議,只希望戰爭早日結束,讓人民能早點喘息。

  於是就這樣,東北軍入關了,十幾萬東北軍精銳,攜帶飛機大炮裝甲車開赴河北。

  歷史對東北軍入關有個評價,那就是決定了中原大戰的結局,是幫了中央軍的大忙。可事實往往沒這麽簡單,東北軍入關,前鋒坐著裝甲列車,沿著鐵路前進,沒遇到晉軍則喊奉令接防,而晉軍則喊著奉令交防,把駐地讓出來,然後晉軍撤退。一路上沒遇到任何反抗,東北軍再次進入河北。

  東北軍士兵和晉軍士兵的這兩句口號頗為耐人尋味,他們都是喊著奉令交接防,東北軍還可以說奉中央蔣價石的命令,但晉軍是奉誰的令呢,顯然不可能是前方正在跟他們打仗的中央軍了。 因此這其中張學良和閻錫山必然有貓膩存在,從晉軍讓出了河邊京津後,閻錫山回到太原宣布下野,稍後離開山西到了東北的大連就更證明了張閻之間有密議,而且很可能日本人也參與進來了,因為大連是日本人的租借地。

  閻錫山徹底失敗後,中央軍大舉進入了開封,此時在鄭州的馮玉祥已經能聽到前線的炮聲了,他終於明白了大勢已去,他苦心經營二十多年的西北軍這次真的走到了末路。而此時蔣價石不失時機的宣布,對西北軍寬大處理,只要馮玉祥放下軍隊出國留洋,可以對西北軍其余將領既往不咎。馮玉祥只能接受,然後留在河南河北的西北軍被張學良統一收編。

  因為閻錫山的配合,東北軍能夠急速進軍,不顧後方存在大量的山西軍隊,一路沿著鐵路線南下,一直到達鄭州。這怎麽看怎麽像是搶地盤,搶中央軍的地盤,最後東北軍勢力囊括整個河北省,河南省東部,山東省北部。收編了作風強悍的西北軍後,東北軍的實力猛然擴張,加上東北的財力支持,隱隱已經能和中央蔣價石抗衡了。

  而此時的張學良才剛剛三十歲,而他做出的成就已經不輸於他父親當年了,手握強大的軍隊,後面是富庶的東三省,加上京津這樣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年輕的張學良不自覺的自得意滿。

  可是具有諷刺般巧合的是,東北軍宣布入關那一天也是9月18日,如果不是後來有日本人發動的九一八事變的話,這次東北軍入關大概也可以稱之為九一八事件吧,東北軍崛起的九一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