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園夢華》第127章 代 代 傳 忠 良
遊古寺緬懷先祖

知大義代有忠良

落戶黃州以後,張家媽媽又生兩個妹妹,十八歲時,韓寶鳳嫁給了張仁禮。就這樣,一家人在黃州城外過起了小日子。

韓寶鳳五十歲後,家境開始好轉,小有富裕。每當想到濰州淪為金國疆域,想去城外荒塚祭祀而不能,則傷心欲絕。也是要有個念想,為父母和幾個姐姐,做了個衣冠塚,逢年過節去拜拜,寄托相思。也曾去揚州、鎮江等地找過六叔,試圖在廬州找到媽媽的娘家人,但都因知道的情況太少,而不了了之。

二兒子生下後,她想到,父親四十出頭為國戰死,四個女兒也失其三,無論如何,不能讓韓家這一支血脈到她這一輩斷了根,經張家爸媽同意,將二兒子改作韓姓。

聽完這些,韓侂胄激動地說:“五伯是為國捐軀的,是抗金英雄,朝廷以前盡管有所褒獎,但還不夠,回京以後,我要向皇上報告,給五叔立個祠堂,讓子孫後代記住他。”

韓仕鵬問:“七爺爺,我們大宋什麽時候打金賊,為太爺爺太奶奶報仇?”

韓侂胄語氣堅定地說,“犯我中華,雖遠必誅!此仇必報!孩子,你等著,會有那一天的!”

“那時,我要上陣,殺幾個金賊,做個象太爺爺那樣頂天立地的英雄。”

“好樣的,不愧為我韓家的好兒郎!”

說起來,這黃州與韓家還有些淵源。天聖年間(1023—1031年),韓琦之兄韓琚任黃州刺史,他勵精圖治,將黃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上下稱頌。是時,十四歲的韓琦,因父母俱喪,家中無以棲身,便從安陽來投靠哥哥,韓琚見他聰明穎慧,就在安國寺尋一安靜房子,讓他閉門讀書。

多年後,黃州人還流傳著韓琦專心苦讀的故事。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天晩上,電閃雷嗚、風雨交加,韓琦手捧黃卷,仍然在青燈下讀書。忽然,有個衣冠高古、容裝豔麗的女子飄然而至,在他面前搔首弄姿、妖媚迷人,然而,韓琦似未見一般,絲毫不為所動,提筆抄寫如初,女子見小韓琦絲毫不為所動,失望而去。不一會,有一青面撩牙、長相凶惡的東西呼嘯而來。韓琦手持利劍,凜然叫道:何方妖孽,速速離去,不要妨礙我。

苦讀之余,韓琦遍覽黃州景色。有一次,他遊覽黃州四大名樓之一的涵暉樓,為眼前如詩如畫的大好風光所折服,欣然寫道:“臨江三四樓,次第壓城首。山光拂軒楹,波景撼窗牖。原鶺款集中,萬景皆吾有”。

元豐年間,蘇軾貶至黃州團練副使,感念其德,專門在安國寺立碑,上書“韓公讀書處”。光宗年間,在此建韓忠獻公祠。

韓侂胄兄弟陪韓寶鳳專門去安國寺,茂林修竹、曲徑通幽之處,有個不大的祠堂,“韓公讀書處”赫然在目,一行人不由萬分感慨。韓侂胄叮囑董知州,將它好好修整一下,以後,韓浩祠就設在旁邊。

韓嘉彥迎娶齊國公主後,又娶兩房妾侍,也有六個兒子。韓侂胄之父韓誠排行為三,韓仙胄是五叔韓諮之子,進士出身,熟讀史書,素來注意搜集韓家人相關資料。

他告訴韓寶鳳及家人,紹興年間,十二哥貽胄上奏朝廷,報告五伯不畏強敵,戰死濰州之事跡,高宗皇帝下詔嘉獎,賜為奉直大夫,可惜當時未找到四姐。

韓寶鳳一聽,眼淚刷地流出來,想不到,朝廷還沒有忘記爸爸,媽媽和姐姐們死得冤哪。

前些年,我想去廬州去找媽媽的娘家,可姥爺叫什麽,住哪裡都不知道,如何去找?

韓仙胄又說,除五伯英勇抗敵,以身殉國外,韓恕大伯和肖胄大哥,曾出使金國,一身正氣,不辱使命。

紹興十年(年)十月。宋金之間戰事不斷,高宗皇帝欲迎回徽宗梓宮,派出使臣,工部侍郎莫將為迎護梓宮、奉迎兩宮使,宣州觀察使、知閣門事韓恕作為武官,充副使。他們吃盡辛苦,到達金都燕京,誰知金人翻臉,背信棄義,要求使臣叛國、在金做官,莫將、韓恕等使臣拒絕。金人就將他們囚禁起來。這一關,就是十個月,翌年九月,紹興和議達成,兩國休兵,才將其放回,真可謂九死一生。回朝後,韓恕改任浙西馬步軍副都總管。

韓肖胄使金還要早一些。

紹興三年,朝廷南渡,立足未穩,謀求和議。而金朝由統兵元帥完顏宗翰當政專權,他仗著兵強馬壯,施行或戰或和之策,陰險狡詐,變幻莫測。眾多官員不敢出使,身為吏部侍郎的韓肖胄本也年近六十,且又身體不好,卻慨然受命。

七十多歲的母親文氏得知後,也表示支持,對他說:“汝韓家世受國恩,當受命即行,勿以我老為念。”高宗聽說後,稱為賢母,封文氏老夫人為榮國夫人。

文氏乃與韓琦同朝的重臣文彥博之孫女。文彥博為官五十余載,歷經仁、英、神、哲四帝,出將入相,任職期間,秉公執法,世人尊稱為賢相。曾成功地抵禦了西夏的入侵。官至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封爵潞國公。

文彥博的祖先源於春秋時期齊國陳公子完,卒諡“敬仲”,後世以諡為氏;五代時, 曾祖父文崇遠為避後晉高祖石敬瑭諱,改其氏為“文”;後漢高祖劉知遠又複其舊氏“敬”;北宋太宗時,以避宋翼祖趙敬廟諱,又改為“文”。文彥博世祖數輩受封蔭,曾祖父文崇遠為燕國公,祖父文銳為周國公,父文洎為魏國公。彥博有八子卅九孫,數人入朝為官,皆歷要官。

韓家人挺身而出,高宗很高興,讚揚他象先祖一樣勇於擔當,拜他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擔任赴金通問使,以主戰的給事中胡松年為副。在政事大殿,韓肖胄神情自若地向高宗啟奏道:

“朝中大臣各執己見,以致是和是戰,長時間未有定論。即使實行和議之策,也是權宜之計,一旦國家安寧富強,軍聲大振,誓當雪此仇恥。今臣等出使,如果半年不回,一定是金人謀變,應該盡快出兵,不要因我們在他們手中而有絲毫的遲疑。”

高宗讚許:“果然是忠臣也。”

韓肖胄至金國,表達了高宗願意和談的意願,了解徽欽二帝及相相關後妃的境況,希望金國出於人道,讓高宗的父兄母妻等人回國。金人見他談吐不凡,鐵骨錚錚,得知他是韓琦、韓忠彥的後人,很敬重他,不到半年就完成使命,回到臨安。

聽了這些,參政劉建秀感慨地說:

以前,只知道魏王能文能武,忠勇有佳,儀國公忠直敢言,卻不知韓家世代皆出忠良,真乃忠臣世家也。

眾人聽後,紛紛稱是。

朝中有事,黃州不宜久留。韓侂胄等人騎馬先行,由韓仰胄陪韓寶鳳及家人去京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