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陽光下的德意志》第203章 聖誕 9
  1879年的聖誕,對英國、德國和法國來說,俄羅斯人送來的聖誕禮物非常的沉重。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努力想搞清楚這份大禮的由來不同,法國人,或者說法國軍政界的最高層,對於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到來是心知肚明的。

  甚至可以說,俄國艦隊聖誕日抵達布雷斯特港,一半的功勞歸功於法國海軍的謀劃。

  11月底,俄國人對法國提出,要想讓自己介入南美事務,法國人必須掏出3億法郎的要價被答應後,俄國人得寸進尺的再次提出,支援法國人的波羅的海艦隊必須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出現在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的面前,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要有勁,像伏特加一樣有勁。

  俄國人的提議很符合法國政府最高層的胃口,用震撼的方式出現在英國人面前,何嘗又不是用震撼的方式出現在德國人面前呢?

  1879年的法國政府不停的出醜,連續被俄羅斯、德國和英國聯手戲耍,除了送給俄羅斯的錢叫貸款外,時隔7年之後,“對德賠款”的字眼再次出現在法國輿論界,整個法國社會如同架在烈火上的油鍋,不是會不會被飛濺的熱油燙傷的局面,而是變成了會不會被一把烈火燒了共和國的問題。

  俄國人希望通過對英國人亮肌肉,把英國人把注意力從中亞移開,方便自己在即將到來的1880年,對中亞軍事行動的順利展開,而法國人也希望通過這個行動,煽動國內民粹運動,讓國民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國家、民族自豪感上,緩解共和國與政府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雖然大家的最終的目標不同,但法俄兩國卻站在一面共同旗幟下,準備讓歐洲為新出爐的法俄聯盟顫抖吧!

  海軍的事,終究歸海軍管,法國海軍參謀部立刻行動起來,不出3天,一份大膽到異想天開的行動計劃就出爐了。

  在正式談論這份堪稱偉大的計劃前,不得不說先說說法俄兩國海軍所面臨的困難。

  從地理角度來說,從聖彼得堡的喀琅施塔得軍港出發到法國的布雷斯特軍港,這段超過2000海裡的航程上,法國海軍部眼中最危險的區域只有兩處。

  其一,以丹麥人為主的,加上德國與瑞典兩國控制的南北海岸,由大片島嶼構成的一連串的海峽。

  尤其在是丹麥人掌握的西蘭島、英菲島和洛蘭島為核心的區域裡,從西向東分布著小貝爾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與厄勒海峽三條狹長的水道,在這三條的水道中,以小貝爾特海峽最為狹窄,最窄處不足1公裡,而丹麥與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也就是瑞典人叫松德海峽,最窄處是3公裡多,這個海峽的沿岸擁有瑪爾摩、哥本哈根與赫爾辛堡等大城市,也是航線也最為繁忙的海峽。

  處於兩者之間的大貝爾特海峽,平均寬度為12公裡,三者中水面最為寬闊,但對沙俄海軍來說,這也不是一條易於航行的水道,因為海峽的南端正對著德國人最大的軍港基爾港,海峽內航行的船隻時刻處於德國海軍的監視之下。

  即使有辦法越過了丹麥在波羅的海上的眾多島嶼,沙俄艦隊在進入北海前,還需要穿越從南向北的卡特加特海峽,與斯卡格拉克海峽。

  相比於前面的三個狹窄的海峽,斯卡格拉克海峽的最窄處在克裡特莫勒,大約是110公裡,卡特加特海峽最窄處在斯卡恩角,寬度約60公裡,這已經不算是最難的地方了。

  其二,則是英法兩國共同控制的拉芒什海峽,

即英吉利海峽。  從北向南穿越英吉利海峽,必須面對英國人最重要的兩處海軍基地,第一處是距離倫敦約100公裡,位於大不列顛島正南部,懷特島旁邊的英國皇家海軍第一大軍港,樸茨茅斯,第二處則是大不列顛島西南角德文郡,距離倫敦300公裡的普利茅斯港。

  這兩處軍港,雲集了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本土的海峽艦隊所有的精華所在,做為對皇家海軍海峽艦隊的有力支撐,另外三支後備艦隊則位於蘇格蘭的斯卡帕灣、愛丁堡和法斯蘭,當然在泰晤士河口的,實際上應該是梅德維河河口,查塔姆海軍基地裡停泊的,皇家海軍等待檢修的艦艇們的實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要想讓波羅的海艦隊的出現給英國人造成心理上的威懾力,就需要沙俄的艦隊悄無聲息的進入布雷斯特港,然後再把沙俄海軍在英吉利海峽駐軍的這個消息,通過媒體拋出去,用一個驚天的新聞徹底震暈英德兩國。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俄國人的行動快速而有力,快速有力也就意味沙俄的艦隊要用最短時間航行2100多海裡,用最快的速度來到布雷斯特,所以沙俄艦隊隱秘的夜間航行是必不可免的。

  十九世紀這個沒有GPS、雷達與應答器的時代裡,船舶也可以夜間航行,憑借的是在有星光的夜晚裡,依靠羅盤、六分儀和燈塔的幫助。

  不良的能見度,物標特征識別力減弱,人員疲勞和異常的突發事件,這些在二十一世紀都頭疼的風險夜間航行風險,在十九世紀更是無法解決的,除此之外,沙俄艦隊還要面臨,沒有有效的通信手段,肉眼無法觀察天氣的變化,緊迫的時間要求造成的夜間高速航行,等等因素的威脅。

  所以,俄國人除了面臨地理角度的困難,還面臨著技術角度的困難。

  而且,外交和軍事上同樣也有不少困難,波羅的海艦隊的突然出動,拋開英國人不去理會,也會引起瑞典與德國不滿,因為這違反了葉卡捷琳娜大帝時期,俄國與上述兩個國制定的波羅的海軍事航行準則,會引外交上的糾紛,其次,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船,老舊不一,如果全部出動又全速航行,估計會變成,有個軍艦已經衝進入北海,而有的軍艦還在芬蘭灣裡蹣跚而行。

  如此拖遝的大艦隊,極其容易遭受致命的攻擊。

  最後,根據1864年的哥本哈根條約,大小貝爾特海峽與厄勒海峽只允許商船隨意穿越,而一個艦隊的軍艦通行必須提前向丹麥王國申請。

  說了不少的困難,但卻不代表法俄沒有機會,相反,在法國海軍參謀部看來,沙俄海軍同樣也存在不少成功的機會。

  時間上,如果把行動的時間定在12月末,西歐所有的國家都將步入了聖誕假期的節奏,政府也好,軍隊也罷,都從思想和行動上步入了懶散期,而俄國人的聖誕節在1月,對比下來,沙俄海軍的戰鬥力反倒還成了亮點。

  進入冬季後,西伯利亞寒流的到來讓歐洲的海上航行變得更加不安全,可這也讓海面上的民用船舶數量大為減少,再加上聖誕節的因素,實際上反而讓沙俄海軍在海面上航行被發現的幾率大為減少。

  12月末的夜晚正好是下弦月,如果運氣夠好,恰好寒流已經過境,就意味著午夜之後,沙俄艦隊能在皎潔的月光下航行,大大增加了夜航的安全性,如果運氣不好,依舊陰雲密布,只能憑借羅盤和地圖夜航,那玩命的還是俄國人。

  丹麥問題上,悄無聲息的穿過丹麥,的確是件棘手的事情,但並不代表沒有轉機,現在的丹麥王國幾乎說可以分成三派,臨近北海的沿線的城市親英,日德蘭半島上靠近歐洲大陸的城市親普魯士,而丹麥首都圈則親俄。

  埃斯比約-克裡特莫勒-希斯海爾斯這一線的沿海城市,因為長期與英國人做生意,天然的與英國人親近,海寧-錫爾克堡-維堡-奧爾堡因為長期與普魯士的生意來往,天然親近普魯士,而西蘭島為首的丹麥首都圈,則因普丹戰爭而恨透了普魯士人。

  1864年的普丹戰爭對西蘭島的哥本哈根人而言,不僅僅放棄了對石勒蘇益格宣稱的領土權,更在英國人的逼迫下簽訂了《哥本哈根協議》,讓厄勒海峽和大、小貝爾特海峽從國家領土,下變成了國際海峽,成為國際海峽的結果,就是丹麥征收了上百年的“海峽稅”,從此一去不複返。

  在《哥本哈根協議》規定下的大、小貝爾特和厄勒海峽航行制度中,商船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晝夜航行,單艘軍艦也可以自由通過厄勒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斯卡格拉克海峽,若通過小貝爾特海峽,應事先通告丹麥當局,而艦隊(超過3艘的軍艦)通過大貝爾特海峽和厄勒海峽,或軍艦停留時間超過2晝夜,也必須事先通告。

  事實上,哥本哈根的丹麥人內心有多恨普魯士人,就同樣有多恨英國人,所以在1866年把自己最美麗的公主遠嫁俄羅斯,就是為了拉攏俄羅斯人,讓自己在風雲變幻的歐洲大陸尋找一位強大的後援可以依靠,既免受普魯士人的欺負,又免受英國人的欺騙。

  嫁入俄羅斯後,瑪麗亞-索菲-弗雷德裡克-達格瑪公主,也就是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皇太子妃,雖說已經皈依了東正教,但每到基督教的聖誕節時,也都會給遠在哥本哈根信奉新教的父母寄上賀卡,並派遣特使送上俄羅斯著名的特產,各式各樣的珠寶。

  如果恰好今年,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和費奧多羅夫娜皇太子夫婦送給克裡斯蒂安九世的禮物異常的特殊,特殊到需要用軍艦護航,想必克裡斯蒂安九世在俄國人送來的眼花繚亂的珠寶面前,完全沒有心思去理會和關注沙俄海軍穿越丹麥的小動作。

  送禮,還有什麽比這更好的借口了?

  英吉利海峽問題上,打破英國皇家海軍對英吉利海峽壟斷,穿越海峽同樣不是沒有機會。

  1879年,皇家海軍共計有六支艦隊遍布全球,其中地中海艦隊的實力最強,而海峽艦隊實力雖說不是最弱的,但戰艦卻是最為老舊的。

  按照法國海軍長期監視下得到的情報分析,在惡劣天氣和夜晚情況下,海峽艦隊的輕型警戒艦艇,在拉芒什海峽的巡邏數量和次數會明顯減少,甚至在最近幾年的聖誕節裡,海峽艦隊會停航數日去慶祝節日。

  也就是說,聖誕節期間,尤其在夜晚,將是沙俄艦隊衝過英吉利海峽的最佳時刻。

  在沙俄海軍的軍事裝備上,雖說不是所有的大型軍艦都能適合這次軍事行動,但是從中挑出合適的家夥並不難,例如,重達10406噸,擁有8250馬力能跑出14節的“彼得大帝號”(PETR VELIKI)鐵甲艦,還有5031噸,擁有5222馬力能跑出13.7節的“海軍上將號”(GENERAL ADMIRAL)與“愛丁堡公爵號”(GERZOG EDINBUGSKI)裝甲巡洋艦, 以及2997噸,有3000馬力能跑出14節,擁有傳奇艦名的防護巡洋艦“水星記憶號”(PAMIAT MERKURIA)。

  所以,法國海軍給俄國人的建議就是,上述4艘擁有優異性能的軍艦組成第一特遣艦隊,而波羅的海艦隊剩余的十多艘大型水面艦隊組成第二特遣艦隊,分批次前往法國的布雷斯特。

  針對沙俄艦隊普遍腳短,也就是航程偏近的毛病,法國人建議俄國人拆掉軍艦上一切能拆掉的東西,塞進最多煤炭的同時,攜帶最少的彈藥,在冬季順風順水的情況可以保證2000海裡以上的航程。

  甩開地理、天氣、科技、政治和軍事等客觀因素外,剩下就是如何激發沙俄海軍官兵士氣的主觀因素。

  歷史上的帝俄海軍、紅海軍和俄羅斯海軍,大約除了沙俄對奧斯曼帝國有幾場海軍戰術上的勝利外,就沒有什麽可供世人稱道海戰戰績了。

  戰爭期間的俄國海軍不厲害,並不代表和平時期的俄國海軍不牛氣,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我艦奉命向你撞擊”、五百多發炮彈擊沉他國商船、核潛艇停漿的無動力盤旋的“瘋狂的伊萬”式反潛,追擊叛艦的同時乾掉自己的民船等等的事跡,無一不體現著俄國人的彪悍

  這種去別人家門口炫耀武力的表演行動,實在太適合戰時慫包,平時牛氣的沙俄海軍了,再加上沙皇陛下額外獎賞的金幣,辛辣的伏特加酒與美妙的法國女郎。

  1879年12月18日的凌晨,聖彼得堡的喀琅施塔得軍港內沙俄海軍官兵們摩拳擦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