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百年江山》第19章
第十九章

 當年滅南之戰,辛波縱火焚毀了這座臨江的石守城,自那時起,石守就從商業繁榮的城市化成了空城一座。在石守納入鳳翔的封地後,女媧營便在此派駐了一小隊駐城人馬。

 前往偷襲巴陵渡口之後,顧長空將劫來欲輸往江北的女媧營糧草全數送往軒轅營。趁著僅黑風高,顧長空再帶兵攻進石守,拿下了為數不多的守軍後就一直與袁天印靜駐在此地。

 “如何?”顧長空伸長了頸子湊向正在看信的袁天印。

 大半夜的,自前線送訊米的信兵,將已睡的袁天印叫醒把軒轅營派來的急報交予他,在看過玄玉派來的消息後,袁天印頓時清醒睡意不再,手拿著已看畢的信件,一徑坐在房內沉思

 “你倒是說說話呀。”顧長空又在他的耳邊催促。

 “軒轅營已快抵達京畿腹地。”袁天印邊說邊將帖子收回袖裡,“照這樣下去,王爺他們不日將會在長安城外與閔祿所率之軍正面衝突。”

 “辛渡呢?”怎麽……女蝸營那方面少點名了一個人?

 袁天印微微—笑,“辛渡在長安以西的地方被晉王纏住了。”就算這一回沒有會專門針對辛渡弱點攪局的余丹波,面對擁有爾岱與石寅的益州大軍,辛渡恐怕也很難一夫當關。

 經他這麽一說,原本還擔心軒轅營在遇上了女媧營將會很棘手的顧長空,想到只要能將女媧營的軍力分散,不但對爾岱與玄玉大大有利,對得親上戰場的余丹波他們,也減輕了不少威脅,他霎時安心了不少。

 “接下來就輪到咱們了。”袁天印站起身拍拍他的肩。

 顧長空皺著眉,“咱們要做什麽?”他們不是奉玄玉之命,在斷了鳳翔的糧草後,得留在石守一面監視巴陵,一面保護九江嗎?

 “拿下巴陵。”認為機不可失的袁天印,決定為鳳翔雪上加霜。

 顧長空有些猶豫,“手無聖渝……這成嗎?”

 “宣王已反,人人得而誅之。”袁天印莞爾地問,“這不就是宣王殺太子所用的借口?咱們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玄玉怎麽說?”在看過太子之例後,他還是有點不放心。

 “這正是他托給我的小事。”袁天印乾脆把袖中的信函扔給他,讓他親自確定一下。

 “既然如此……”在石守閑著沒事乾太久,顧長空當下神色一改,躍躍欲試地轉首看向有志一同的袁天印。

 袁天印有默契地接口,“咱們得徹底斷了宣王的退據之地,不能留給宣王一線生機。”

 在另一片夜空下,連續奔波了數日的軒轅大軍,選擇在此夜停軍歇息。

 被召至行轅中的余丹波,百思不得其解地看著差人把他找來,卻在見了他後一聲也不吭的玄玉。

 “丹波,我有一私念。”思索了許久後,玄玉終於開口,“不知你是否可為我完成?”

 “王爺請說。”打認識他以來,也從沒聽過他有什麽請求,佘丹波趕忙豎起雙耳。

 他目光炯炯,“代我為霍天行雪恨。”

 “王爺?”以為自己聽錯的余丹波,實在很難相信這種話竟會是出自最是公私分明的玄玉之口。

 “這是我最起碼所能為他做的。”他緊緊交握著十指,仿佛這樣就可以捉住那些從他指縫中如沙般漏去的遺憾。

 “王爺曾對末將說過公與私的分別。”余丹波冷靜地向他分析,“末將不認為這是王爺滿足一己之私的好時機。”

 玄玉深歎了口氣,“可不這麽做,日後我定會後悔。”

 余丹波是明白玄玉與樂浪都想找閔祿復仇的原因,他雖是反對玄玉在戰場上了結恩怨,但也認為此事並不會阻礙到他們鏟平女媧營,可在替霍天行報了一箭之仇後呢?只怕就算是這樣,事情仍是沒有解決。

 他不得不問,“就算如此,那太子之死呢?王爺又打算如何對待宣王?”閔祿是名戰士,死在沙場上不會有人感到意外,但宣王可是聖上的兒子,殺個王爺,這罪可大了。

 “此事你們不要插手。”早就等著親自與鳳翔一清新仇舊恨的他,不允許任何人動上鳳翔半分。

 余丹波愈聽愈覺得不對勁,他忙不迭地站起身想問清楚。

 “王爺?”他該不會是……

 他的話裡沒有轉圈的余地,“這是我與鳳翔之間的事,我不能假他人之手去辦,我得親自了斷。”

 閔祿是鳳翔手下的人閔祿的所作所為,皆出自鳳翔之意,即使如此,霍天行死在閔祿手中,他不怨鳳翔,他隻衝著閔祿去,因霍天行身為軍人本就該面對生死的風險,但太子不同。

 太子若是戰死在沙場上,或許就只能說是天意,但太子不是,太子是死在鳳翔的手中,在鳳翔為拉下太子處心積慮做了這麽多後,為了避免父皇心軟赦了太子謀逆之罪,為了不讓太子有半點翻身的余地,鳳翔不惜親手殺死太子好讓太子之位虛懸出來,也讓父皇徹底對太子死心。

 鳳翔不能這麽對太子。

 他不能。

 “王爺……”理不清玄玉與太子之間的愛恨,也探量不出太子究竟在玄玉心中佔了多大的重要性,余丹波不禁鎖緊了眉心。

 “你與樂浪只需截住女媧營,長安有我。”已下定決心的玄玉,以沒有商量余地的口氣向他吩咐。

 余丹波更是緊張,“並非末將信不過王爺,只是如此王爺未免也太過冒險了些,王爺要知道,王爺乃軒轅營之帥,若是出了什麽岔子……”

 “當年減南行軍大元帥,我可不是乾假的。”已把話說完的玄玉自顧自地走向行轅門口。

 “王爺——”

 放心不下他的余丹波,本還想再對玄玉說上幾句,可當他回想起那些樂浪曾問過他關於忠義與理想之事,那些皇家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血緣與愛恨,他不禁停下了腳步。

 還記得那日,袁天印曾靠在他的耳邊對他說——別攔玄玉,就讓玄玉放手去做。

 他不確定袁天印對玄玉的信心究竟是從何而來,但他知道,這些日子下來,隱忍了太久的玄玉,此刻急需有個宣泄的出口。

 信步走出行轅外,余丹波抬首看著已至天明時分,卻依舊晦暗如墨的天際,此時,天邊烏雲密布,隆隆的雷聲似乎正預告著暴雨將至。

 雷聲連綿不絕,長安以西的羅郡城戰場上,女媧營與石寅所率之軍,交戰方酣。

 再次衝上前的騎兵,在女媧營箭雨之下成排地被射倒在地,在馬兒高聲嘶鳴聲中,另一批箭嘯再次掩蓋了戰場上所有的聲音。

 從軍這麽多年,石寅還是不明白,踏上戰場上的軍人,究竟是天真還是愚蠢?

 明知上了戰場,不是活即是死,但還是有那麽多人前仆後繼地踏上這處殺戮戰場,渴望能夠借此拜將封侯,一戰成名天下知。但刀槍箭矛下,真能出幾個英雄?又有多少人能夠平安地踏出沙場安然回故裡?

 沙場上的烈日下,或許的確是可照出幾個英雄的身影,但那也僅限於幾人。石寅不知這是幸或不幸,因他今日就見著了一個介於英雄與天才之間的辛渡。

 隨著大軍不斷逼近辛渡所佔領之城,石寅益加對辛渡刮目相看。

 早就聽聞過辛渡為人謹慎小心,更工於心計,如今親眼所見,行軍陣中,女媧營一進一退,辛渡都拿捏得妥當自信,他找不到辛渡軍上的弱處得以針對它進攻。如果說辛渡足以戰技打仗,倒不如說辛渡是以腦袋打仗。

 不願再讓箭兵阻撓我軍前進,領軍衝向敵陣的石寅一把捉起佩掛在鞍旁的戰矛,率隊衝向女媧營的前部,坐在馬上的他以矛將地面上敵軍手中的盾一一挑掉,在盾一墜地之時,跟在他身後的騎兵馬上將戰矛送進敵軍箭兵的胸坎裡。

 女媧營阻攔在城外的箭伍陣式漸漸遺散,當箭兵退下之時,接手的步兵立即上前,兩兩一組地拉著絆馬索,利用城門狹窄的地形將敵軍的騎兵給絆下馬。

 石寅也同樣被迫下馬。

 處在陣中的石寅,自開戰以來一直被女媧營視為頭號目標,很快地,他又遭另一波衝上前來的女媧營士兵給包圍,但他不慌張,憑其豪勇,在敵軍靠上前來時,兩手兩矛地用力將戰矛刺進左右兩名糾纏著他的敵軍的腰中,接著石寅震聲大喝,將刺在矛上的敵軍一一挑上天空,當下令團團圍住他的士兵們嚇退數步,不敢輕易步人他手中戰矛的突刺范圍內,石寅那萬夫莫敵的氣勢,結結實實地震懾住了未曾親眼目睹過大將軍戰功的女媧營士兵。

 從天而降的套馬索,突自四面拋來,繩口對準了石寅手中的戰矛與石寅本身,套中戰矛拉緊後,扯著套馬索的女媧營兵士奮力齊拉,奪走石寅手中的兵器。脖子、身軀也都被套中了數條套馬索的石寅,拉出腰際的陌刀,在圍向他的女媧營士兵都舉矛朝他刺來前,將身上的套馬索一一砍斷,出手甚快的他,趁套馬索未落地前,使勁將套馬索另一頭的拉索人拉進圈內,由他們來代他受這些刺來的戰矛。

 在城外與石寅交戰許久後,女媧營在辛渡的令下開始往城內的民宅處撤,石寅總覺得其中有詐,並不輕易急迫,可是此時另一批早就奉命潛伏在石寅他們後方的騎兵,已操著戰矛追趕而至,猶如將負兒趕進網裡般,與埋伏在兩翼的箭兵,來勢洶洶地將敵軍逼進城內。

 被迫進入城中巷道後,石寅明白多留在狹地裡一刻就是多裡分危險,因此他即刻下令全軍快速衝鋒,以期能夠快點抵達城心再戰。迫在他們後方的女媧營騎兵與箭兵,在他們一進入街巷時即不再追擊,改而派出一旅又一旅的步兵,配上戰矛與陌刀,與他們在巷裡廝殺起來。

 不過多久,原木擠在長長街巷裡的女媧營步兵,突退至兩旁民家前,舉豎起一而而巨大的盾牌護己,在石寅明白他們接下來想做什麽時,女媧營埋伏在屋頂上的箭兵已朝下派箭,將困陷在街巷上的敵軍射死在其中。

 驚惶的士兵們在街巷中四處竄逃,但女媧營舉盾的步兵卻又在此時將戰矛與陌刀齊伸出盾外,或砍人腳、或刺人喉,血腥和擁擠迅速造成了種恐慌的心態,深陷在其中的士兵們不顧一切地想往外逃,在擠亂不堪的慘境中,沒站穩或是跌在地上的人們,紛遭其他急於求生的人們踩死在腳底下,一處尋常的巷道,當下成了個活生生的血肉煉獄。

 帶著左翼將軍邊鏟除兩旁的敵軍邊殺出一條血路後,率隊逃至城心的石寅頻喘著氣,瞪視著處在城心中,正等著他前來的卒渡。

 排列在辛渡前一排又一排的箭兵,照著辛渡的吩咐,在石寅他們一衝出街巷時即刻放箭,來不及舉盾的人當場死在箭下。在盾下逃生的士兵來不及挽弓回擊,又遭後頭殺上來的女媧營步兵陌刀砍殺,進退無路下,一支原本訓練精良的軍旅,頓時像是被掐去了頭的蒼蠅,盲目地在原地打轉逃不出生天。

 背水一戰,石寅手握陌刀殺向處於城心中的辛渡,而早就等著他的辛渡亦親自舉刀與他格鬥,刀來力往間,他們倆除了欲置對方於死地外,也皆欲向對方證明些什麽。

 在正值壯年的辛渡身上,石寅心驚地看見自己的蒼老。

 想當年,西南一帶的外族聽見他石寅的名字,都會在馬背上顫抖得畏戰,如今自辛渡睥睨的眼中他可看出,那是一種炫耀,辛渡上向他炫耀他這匹走遍漠地荒野,識得千裡路的老馬,不是年輕氣盛、方衝出柵欄的駿馬的對手,他無青春可與辛渡抗衡。

 挾帶著雨味的南風,把他身後戰袍吹得鼓漲,已白的兩鬢,不住地在風中飄揚。

 他老了。

 投效軍旅大半輩子了,他在沙場上耗盡了所有的人生,他在沙場上殺出一條沒有歸鄉之道的不歸路。在他的背後有可射敵的大弓,鞍旁有可刺喉的戰矛,但他無妻無子,他孤單的身後,什麽都沒有留下,有的,僅是爾岱那一雙反抗他的眼眸。

 敵我交雜的城心中,石寅的左翼將軍在石寅的目光暗示下,四處尋找著能夠離廾這座血城的法子,無暇分神的石寅無法前去助他一臂之力好讓他帶著生還的弟兄逃生,眼前的辛渡趁他一個閃神,捉緊了這個機會將手中的陌刀捅向他。

 在那一瞬間,石寅想躲,也認為自己必定躲得開這一刀,只是他沒料到辛渡的動作比他更快,刀法也更老練狡詐,前一刀只是一探虛實,後一刀才是實刀,而那後一刀準確地猜中了他閃躲的方向,來不及再閃的石寅,眼睜睜地看著辛渡將陌刀送進他的胸膛裡。

 肌肉的撕裂聲、骨頭的破碎聲,這輩子,石寅還是頭一次聽得這麽清楚,極度痛苦中,他拚上所有力氣握刀砍向辛渡執刀的手,辛渡敏捷地往後躍退了一步,立即又衝上前旋身在他的身側再砍上一刀。

 這一刀,由旁人眼中看來,深可見骨,同時也似把石寅所有的知覺都砍斷了,石寅怔站在原地,不能動彈地瞪視著眼前的辛渡走至他面前,一刀挑去他手中仍緊握著的陌刀後,再走至他身旁抬腳用力踢向他的膝,逼他跪下,而後兩手握著刀柄,由上往下將陌刀刀尖緊抵在他的喉間。

 石寅仰首眨也不眨地看著上方辛渡的臉龐,在他耳邊,依稀聽見了左翼將軍自遠處傳來的呼喊聲,他試著想撿起掉落在地上陪著他出生入死了多年的大刀,但辛渡俯下來的身軀卻愈來愈靠近,抵在他喉間的刀尖也一寸寸地沒入,一下子噴散而出的血液染紅了辛渡的臉龐,令他眼前一片模糊。

 毫不猶豫自石寅頸間拔出陌刀後,辛渡在嘴邊掛著笑,靜看倒臥在自己血泊中的石寅,四肢不斷抽動。

 燙熱的鮮血自他頸間不斷流出,石寅雙目睜得大大的,凝望著終於釋放出暴爾的天際,在這一刻,他想起還在行轅裡等著他回去的爾岱。

 倘若,爾岱是生在尋常百姓家,那麽這雙教爾岱握力的手,或許會是一雙教爾岱握筆寫字的手,而爾岱看向他的眼神,也不會自充滿崇敬到為反抗而反抗,再變成全面視他為敵。除去了沙場上血染的功名,與權勢背後令人渴望的後,他們會是一對平凡且人人稱羨的師徒,將爾岱視若己出的他,也不會孤獨的在戰場上,想借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爾岱謀求一條生路。。

 可惜的是,命運萬般不由人,人亦各有命。

 今後,他得獨自面對他的宿命,爾岱則得走出他的翅膀下面對自己的,他再也不能為爾岱遮風擋爾,替爾岱掌著燈在風雨中指引方向。

 生在戰場上,亦死在戰場上,或許這就是從何處來也自何處去,在這釋然的一刻,石寅竟不再覺得孤獨,他只是有些放不下。

 記憶中爾岱那幼小的身影漸漸走遠了,滾燙的熱淚滑下他兩邊的眼角,他很想合上眼把淚水藏起來,卻連這一點力氣也沒有,或許是天可憐他,撲面而來的雨水,將他的淚交織在雨中。

 折不開,也再分不清。

 久候不到消息,已經按捺不住要撥兵增援的爾岱,煩躁地在行轅裡來來回回的踱步。

 也不知究竟兩軍戰得如何了,自開戰以來石寅沒派人捎回一絲消息,就只是讓他乾著急地在這等著,他知道,依石寅的性子,就算是可能會戰敗,甚重自尊的石寅也絕不會請求兵援,石寅寧可與敵軍玉石俱焚也不願損及半點聲譽。

 但他想,石寅絕不可能會戰敗,從各方面來看,辛渡根本就不是戰歷輝煌的石寅的對手。石寅到底是怎麽了,以致到現在還不回報消息。

 帳外的兩勢下得又大又急,更是令人心浮氣躁。

 行轅內的眾將軍無言地看著帳外的兩勢,也同樣與爾岱一般心急地等待著來人報知戰況,但他們沒有等到石寅的歸來,倒是隨著石寅一塊出兵的左翼將軍,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下,帶著一身的血與雨回來了。

 在石寅的掩護下,領著殘余的兵馬回營,渾身濕透的左翼將軍,在步入行轅寸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這讓原本急欲得知單情的爾岱愣了愣,一股不祥的預感頓時湧上心頭。

 左翼將軍的聲音如雨水般的冷,“啟稟元帥,我軍誤入敵陣,死傷甚重,依令不得不退回此地。”

 “大將軍呢?”爾岱霎時忘光了他與石寅的前仇,為石寅可能遭遇到的境遇感到忐忑不已。

 “大將軍無力突圍。”

 行轅中的眾人,莫不震驚地倒抽了口氣,而站在他面前的爾岱,則是難以置信地瞠大了眼。

 左翼將軍執意要爾岱聽清楚,“大將軍已在戰中殉亡。”

 像是要否認他般,爾岱不斷地搖首,想自他冰冷的眼神裡逃開來,但左翼將軍帶恨的雙眼,卻不肯輕易放過爾岱。

 “大將軍此次之所以主動請命出兵,是要元帥千萬別對辛渡掉以輕心,故才以身作例。”左翼將軍在他面前大聲地道出石寅的心酸,“望元帥記取大將軍的血肉教訓, 不要辜負大將軍在天之靈!”

 再也無法多承受一分的爾岱,拔腿狂奔出帳外。

 “師傅——”

 回落在雨聲中的悲嘯,很快即遭大雨掩去,聆聽著瀟瀟的雨聲,爾岱無法阻止自己痛哭失聲。

 石寅苦苦勸諫他不要看輕辛渡的言語猶在耳,在益州時,石寅要他別急著出兵的諫言也還在他的腦中,還有,那日石寅情願與他反目相向,也要斬西南公主的厲目他都還收在心底,可如今,石寅卻不在了……

 石寅是代他而死的。

 傾落不斷的滂沱大雨,顆顆擊打在爾岱的身上,跪倒在雨中的他,此刻所承受的痛楚,是種遠比錘心刺骨還來得深的疼痛,熱淚伴著懊悔滑下他的臉龐流進他的心底深處,在冰冷凍心的雨滴中,他總算在熱淚中明白,石寅對他的關懷與恩情,以及這分無法挽回的後悔。

 爾岱哀傷地抬首看向遠方,但大雨蒙去了他的視線,令他在雨中失去了方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