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百年江山》第20章
第二十章

 很少人會去理會戰後的戰場。

 大雨連下了好幾日,為備受大早煎熬的江北帶來了一線解旱生機,當陽光再次自雲朵裡將光束投向大地時,某些原本藏在雨中的現實,也再次在陽光下被攤開來。

 遍地已折的旗幟,零零散散地斜插在泥濘的地上,瘸了腿的戰馬,腿上還插了半截的箭,在屍堆中一跛一跛地盲目行走,不久前曾在這廝殺得轟轟烈烈的敵我兩方,此刻都靜靜伏臥在地,成了大地中的一景。

 許多女媧營的兵卒正彎身撿拾著能用的兵器,有的正使勁拔出深嵌在死屍裡的陌刀,有的還在拔取最能派上用場的箭矢,一根根已搜集好的戰矛,集結成束地送至百夫長的手中,再將它們分配到其他人的手中。

 在這片曾遭血染複又遭大雨洗淨的戰場上,某些東西得盡快處理掉。

 奉閔祿之命,前將軍殷泉負起處理戰亡士兵的工作,兩腳站在泥濘裡的他,怔看著手下的士兵將一具具屍體拋甩到先前所掘出的大坑裡,那些木著臉,不帶任何感覺處理人屍與馬屍的士兵,手邊的動作很製式,仿佛他們所扔的並不是屍體,而不過是一袋袋不需在意的沙袋。

 沒有人在乎。

 戰士的生命似乎天生就是這麽輕賤,虎死尚且留皮,然而他們甚至連個名字也沒法留下,不明不白地踏上征途,在戰場上不明不白地死去,再不明不白地被堆置在同一個擁擠的大坑裡。那些躺在坑裡堆疊在一塊的屍體,此時也沒人再去管他究竟是敵是我,是女媧營或盤古營。

 看著手下忙碌地清除著地麗上的死屍,殷泉不禁在想,躺在地上的屍首,在冰冷之前,也曾是哪戶人家的兒郎,或是某些小孩的父兄,出了門來到戰場上後,就再也回不去了,他們所能得到的就只是一坯黃土。

 按理說,打過減南之戰後,再次而對這些成山的屍體,他應當會麻木得沒有仟何感覺,可他卻悲哀的發現,他最大的悲哀便是無法麻木。

 那一張張驚懼的臉龐,那一雙雙無辜的眼睛……當年死在長沙的那些婦孺,從不肯放過他。

 匯聚在心坎上的刺痛,在他每見一具屍體就更刺痛他一分,因此他在命人挖坑之時,不斷地在一旁叮嚀,深一點,再挖深一點,深深地埋好這些戰死的戰上,也藏好他的心中那一直揮之不去的內疚。

 血腥與腐臭味在爛泥中四處飄散。

 因糧草已吃盡,實行鎖城的長安那邊還未派來糧草,巴陵欲送往此處的糧草又遭軒轅營突襲截斷,包括他在內,女媧營上上下下都已挨餓了數日。

 殷泉舔舔乾裂的唇瓣,腹中雖餓,但他卻覺得無糧可食也罷,在看過這麽多的屍首之後,相信營中也無人能夠下咽,這讓他不禁回想起方才他自行轅中退出前,親眼看著閔祿大口食肉喝酒的模樣,當閔祿手中燒肉的香氣傳至他鼻稍時,他腹中頓時一陣翻絞,差點忍不住喉間那一湧而上欲嘔的衝動。

 那是戰後的血肉。

 閔祿怎還能吃得下去?

 聽前哨探子說,軒轅營大軍正全速朝長安這邊開來,身為前線的此地即將再次淪為戰地,前一批亡魂方逝,下一批已將至。

 尖銳的號角聲猛然吹起,營中眾人紛紛抬首看向遠方,就見前方刺探敵情的探子已策馬疾速奔來,口中大聲嚷嚷著身著黑衣的軒轅營大軍已開近,忙亂中眾人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再次投入各軍伍裡整編,已踏出行轅的閔祿,也飛快地下令全營集結應戰。

 在趕去集合前,殷泉回首再看了掩埋戰士的大坑一眼,心想在這回戰鼓停上後,那座大坑裡,或許,也會有他。

 在玄玉所率之軍一分為二之後,因晉王亦加入戰局之故,長安城外頭形成兩處戰場,玄玉避過阻撓的女媧營,繞道由長安後頭進擊,而正面撲向長安的軒轅營,則是在距女媧營所據之地三裡之遙處緩下了軍令,一邊編整陣形,一邊將部隊再分成二部,一部由余丹波所率,一部由樂浪所領。

 “就算是只有閔祿一人,你也別掉以輕心。”在軍伍即將各自展開攻擊前,與余丹波並騎的樂浪,不放心地再對並不把閔祿看在眼裡的他叮嚀。

 “這事不用你來提醒我。”余丹波有些沒好氣,“在歷經盤古營之後,女媧營如今已是元氣大傷,咱們若要讓王爺快速進京,就得盡快鏟除那個礙路的閔祿。”多虧了益州大軍搶走了辛渡這號敵手,他們也正好省了一分力氣。

 “速戰速決?”為保聖上性命無虞,他們是得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玄玉救駕成功。

 他輕扯唇角,“我可不想與閔祿那家夥拖上太久。”

 眼看戰場就在遠處的那一端,頭一回參與內戰,樂浪很不習慣敵方是國內的自己人,因此他命令自己在心中將敵我分得再清楚些,待會在上了戰場之後,可再不能將女媧營的那些人,當成是當年曾與他一塊滅南的同袍因而手下留情。

 他轉身點頭朝跟隨他的袁樞示意,受命的袁樞立即朝身後傳達指令準備與另一部分開應戰。

 “樂浪。”余丹波突然叫住他,“王爺要閔祿的人頭。”

 樂浪的表情看似有些意外,但想了想後,他有些明白玄玉為何會下達這等不像玄王作風的指示。

 余丹波大方地拱手讓賢,“這人頭,就由你去砍下吧,因為積欠人情的不是我。”

 “謝謝。”他沉默了一會,感激地頷首。

 “你走中路,我帶兩翼為你開道。”早就躍躍欲試的余丹波扯過韁繩,“走吧,咱們一塊去板倒那個獨眼的家夥。”

 在等待著軒轅營前來的這段時間裡,閔祿並不為軒轅營的大軍壓境而感到張惶,他一心隻想著,若能單憑己力一舉除掉軒轅營兩位大將,他閔祿就將名揚天下,就將會是楊國國內第一猛將,此後再無人與他爭鋒。

 這是上天賜給他舉天的機會,同時也是讓他一報瞎眼之仇的良機。

 由殷泉所領的女媧營前軍軍伍,置於大軍前部,敵軍軒轅營在縮短兩軍軍距之時,即展開了一的進擊。自軒轅營兩翼射來的兵箭,比雨還密,箭襲方過,猶未喘過氣來,緊跟著掩至的中路正軍已將他們前部的陣形衝潰,並以摧枯拉朽之勢搗散前部,再前進與女媧營騎兵伍正面衝鋒,然而女媧營的盾伍尚來不及掩護騎兵伍,此時軒轅營置於兩翼的軍伍又再次為中路正軍開道,以漫天墜下的落箭狂襲,難捱的箭兩方停,在禦箭的士兵們尚不及將擋箭的巨盾打開來時,軒轅營中路正軍的一柄柄陌刀已快掃至他們的面前。

 在軒轅營玫守並用的戰術之下,女媧營不只是前部死傷慘巫,就連後頭跟上的騎兵伍也都人傷馬散,僥幸逃過一劫的殷泉,攜著殘存的部屬快速退至大軍之後,趁著騎兵伍仍在前方纏鬥、閔祿欲隨著步兵伍再補上之前,趕至閔祿的而前,想建議閔祿暫且退兵,重新收整陣式後再背土重來。

 但他猶未開口,跟在他身旁負傷的副官,已越級大聲向閔祿呈報。

 “將軍,恕卑職鬥膽進言,眼下戰況對我軍極為不利,卑職以為將軍應以退為進!”

 閔祿危險地眯細了眼,“你說什麽?”

 “如此與軒轅營硬拚,不過是徒增死傷,將軍不如……”

 “懦夫。”不待他把話說完,閔祿已轉動手中所握的大連陌刀,飛快地斬下那顆猶在說話的人頭。

 瞪大眼目睹這一切的殷泉,在副官那顆人頭滾落在地時,如遭雷擊。

 閔祿猶不屑地對地上無頭的屍首低語,“本將說過,勇往直前,你們才有活路可走,這就是你怯戰該有的下場。”

 殷泉動彈不得地看著那顆同樣是目不暝口微張的人頭,他不自覺地一手撫著頸間,自喉際發出嘶啞的喘息聲,然而同樣也是不心軟處決手下的閔祿,面上的神情依然同當年一般,毫不猶豫地兩腳重重挾向馬腹,再次揮刀殺向敵軍。

 當年那顆滾落在他腳邊的人頭……

 轟隆隆的心音直衝耳鼓,殷泉隻覺自己當下一腳踩沒了,又再次掉入那個無止無境的夢魘深淵裡,那幾欲令人窒息的激亢與憤怒,像一雙骷髏手,緊緊掐住他的喉嚨,讓他又再次發不出半點聲音。

 他怎能讓這種事又再發生一次?

 在前頭已遭突破的陣中,閑祿找著了直衝向他的樂浪,揮揚著大連陌刀的他,朝同樣也是用刀的樂浪橫掃而去,在馬上接了他一刀的樂浪隨之反擊,將凌利的刀鋒劃向閔祿。

 “還霍將軍命來!”樂浪刀勢頓時轉向,往下砍向閔祿座下的戰駒。

 “可笑。”被迫棄馬的閔祿,下一刻,亦不遑多讓地斬下對方的馬首,將樂浪也給掃下馬來。

 眼看著與樂浪一般身形魁偉的閔祿,不是樂浪能在短時間內所擺平的對象,身處在另一處指揮著戰局的余丹波,在他倆纏鬥許久卻仍難分軒輊時,為節省時間,也為處在肉搏戰中的樂浪的安危著想,默然地拉開余家弓的余丹波,在將手中的弓弦拉至最緊時,他眯著眼看向箭尖所指之處的閔祿。

 “把你的另一隻眼也給我留下。”

 然而他手中欲脫弦的箭,卻始終都沒射出去,而樂浪本欲再衝上前的腳步,也錯愕地停留在原地。

 像是老天忽然潑了一盆冷水般,轟烈喧鬧的戰場,刹那間變得很安靜,敵我兩方,皆愕看向那令人震驚的兩人。

 一柄由身後貫穿的陌刀,自閔祿的胸腹間刺出,正欲舉刀揮向樂浪的閔祿怔站在原地,難以置信地低首看著刺進他胸腹間的陌刀,半晌,他緩緩轉首將限定在靜站在他身後的殷泉身上。

 “你……”他咬著牙,大聲抽氣,“你竟敢……”_

 殷泉一臉木然,“末將不能不贖罪。”

 “贖罪?”

 “為長沙枉死的婦孺百姓。”

 這些年來,死在閔祿陌刀下的那些婦孺,他們的臉孔夜夜都在他的腦海裡責備著他。他們總是在他的夢裡出現,瞠大了血紅的眼無聲地瞪看著他,像是在指控他當時為何要噤聲,為何不像萬業一般對他們這些毫無反抗能力的無辜者伸予援手,他竟貪生怕死地轉過頭去不聞不問,任閔祿殘殺他們——如屠宰牛羊。

 他無法忘記,萬業那顆滾落在他腳畔的人頭至死不肯瞑目的模樣,仿佛也在責備著他,為何要為虎作倀。

 那是一種深深堆疊在心中,永遠無法求得解脫的內疚,自那日噤聲起,他就一直將罪惡馱負在肩上,任再多國家興亡、個人榮辱,再多功勳也不能消減半分,他知道,這分深深纏繞著他的罪孽,將會一直跟隨著他,直到他人上。

 或許,他本就該死在噤聲的那日,因為他從軍不是為了販賣靈魂。

 往日之過雖已不可彌,他還是必須給那些人一個交待。

 “叛徒……”怒火中燒的閔祿,想也不想地也舉起手中的陌刀,將它朝後用力湧向殷泉,他勉力轉身,一腳踹開殷泉後,也跟著不支地坐倒在地。

 遭刺中要害的殷泉,口中涎著鮮血倒臥在地,西方的落日映照在他蒼白的臉上,將他的臉龐也給染紅,在他將雙眼閉上前,勾留在他眼中的景象,令他忽然覺得,這日的夕陽,與當年在長沙那處秋原上所見的蕭瑟夕景,十分相似。

 傷重的閔祿一手將陌刀撐插在地,猶掙扎地想站起,但試了好多回,最終他還是乏力地跌回原處,嘴裡嘔著一口又一口鮮血的他,原本心裡還想著在除去樂浪後要與余丹波大戰一場,以討回余丹波所欠他的一隻眼,可他怎麽也沒想到,他竟遭自己人所背叛。

 轉瞬間,什麽堂皇大業、名揚千裡沙場,都在這不該發生的小小背叛裡化為泡影,原本已經要到手的一切,竟是這麽脆弱不堪,他好不甘。

 多年來,他以刑治軍,嚴以律己律軍,操控兵卒一如操縱人偶,總認為在嚴刑竣法之下必出勇兵,可在他的麾下卻出了個懦夫,一個敵不過自己心魔作祟的叛徒,在這叛徒滿足了自以為是的內疚之時,同時也出賣了他欲助鳳翔登基的宏願,還要他死在這種不明不白的背叛裡,不讓他以一個戰將之姿,堂堂正正地死在沙場之上

 這叫他怎能甘心?

 將一切看在眼底的余丹波,在身受重創的閔祿幾度狼狽地掙扎欲起,卻力不從心之時,一言不發地重新將箭上弦,選擇讓閔祿在眾人而前保留他最後的自尊。

 一箭正中眉心後,閔祿木睜著眼,什麽話都來不及說出口,直著身子朝後倒下。

 霎時群龍無首的女媧營,雖在其他將官的指揮下依然繼續廝殺,但余丹波見機不可失,迅速調來大批箭兵,將兵箭全朝女媧營足以指揮戰局的將官們射去,要女媧營徹底地無將可領兵再戰。

 屍體一具具倒下,脫韁四處奔躥的戰馬,鐵蹄再次揚起邊天塵灰,樂浪也把握機會率領跟上的步兵繼續進行肉搏,在余丹波的包圍戰術下,他倆合力將女媧營切割成無數的小兵團,再一一進行圍剿。

 無數戰矛齊指下,有些眼見官兵們皆已死盡的兵卒,已無心再戰,但也有些至死不降的兵卒們,仍在進行困獸之鬥,前軍負責帶隊圍攻的哀樞,將仍不願降的女媧營兵卒們困在圓陣之內後,一矛先刺死鼓噪著要反擊的領頭士兵,並在第二個人又出聲時,再殺之以為榜樣。

 如此反覆下來,躺下的屍體愈來愈多,女媧營軍心也愈來愈潰散,最後終於不得不棄械稱降。

 戰事抵定之後,與樂浪一同策馬前來的余丹波,在閔祿的而前躍下了馬,低首著著至死也不肯瞑目的閔祿,再看向已釋然合上眼的殷泉,余丹波的心情很複雜。

 那日袁天印是怎麽對他說的?山水有相逢?

 難得袁天印也有料錯的一日,當他再次遇上閔祿,所等到的並不是期待中的惡戰一場,而是為閔祿收屍。

 殺閔祿的,是當年手書密函,轉交給百夫長告知他閔祿在長沙屠殺婦孺的那個人吧?他可以了解這人自責的心情,但此刻他更明白的是,閔祿那無法死得其所的忿慨。?

 滿腔復仇之火,在這突來的轉變下,硬是被狠狠澆熄,樂浪此刻沉重的心情並不亞於余丹波。

 到頭來,無論他或玄玉,都沒有為霍天行報仇,因一個傷痛遠比他們沉重的女媧營前將軍,比他們更有資格,或是毫無資格地奪去了他們的仇人。

 看著閔祿身上反射著夕照的戰甲,樂浪眼前不禁模糊起來,閔祿雖嗜殺,但追根究底,他的所作所為仍不失為一個為主效忠的軍人。

 霍天行盡忠,閔祿又何嘗不是?

 他們都不過是堅守於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所選定的角色而已。

 只是世事總是無法圓滿,在沙場上尤甚,縱使他們都抱持著不同的理想前進,但殘酷的現實偏偏又總不讓人輕易如願。

 長安城在同月之內第三次易主。

 刻意繞過守在長安城南與城西兩處的女媧營,玄玉率軍自北門進攻,守在城北處的女媧營士兵則是鳳翔自太原調來之軍。

 長安可說是玄玉自小長大的家園,此次攻打長安,玄玉的心情很複雜。

 因鳳翔以父皇的性命相脅,面對這等情況,玄玉有兩個選擇,一是向鳳翔稱降,以保父皇一命;一是不顧一切強攻入城,拿下鳳翔。

 他選擇後者。

 因他清楚地知道,一旦鳳翔將手中父皇這張王牌都用盡了,那麽鳳翔也就失去了最後的賭注,因此除非鳳翔在他面前拿刀架在父皇的脖子上要求他棄械,否則他不會放棄將這座長安城奪回父皇的手中。

 在憂心父皇安危外,玄玉試著想在心中理清太子已死之事對他所造成的影響。不能否認的是,他有種復仇的,太子之死,就像是在已經悶燒了許久的復仇之火上潑了盆油,使得火勢更加壯大,這是他生平首次這麽恨一個人,而這個人,卻是他的親皇弟,是與他自同父同母的兄弟,在血緣的這個枷鎖下,玄玉悲淒地發現,他竟有種欲殺弟的衝動。

 袁天印教導他要學會絕情, 他確實是辦到了,而在絕情之後,他首先最想做的,就是親自割舍掉這段令人痛苦的親情。

 於是在玄玉急於復仇的心情之下,長安城再次遭受到猛烈攻擊。

 將在滅南之戰中所學到的一切戰技,全數用在此時的玄玉,在投石機無法攻破堅固的城門之時,他舍棄了城門,改將部隊分拉至城門兩旁,只要敵軍一現身在城上,前伍中的箭兵立即將他們射下,玄玉又命弓弩手換上伏遠弩,針對城上放箭的孔洞射去,不讓城上的敵軍有機會再放箭,同時再命箭兵將火禽火獸投擲至城上,絲毫不給城上的敵軍在城上有半分立足之地,就在這一連串的猛攻之時,大批步兵被派至城牆的下方,對準了一方再無法發箭的孔洞架上攀城梯,穿著石棉戰甲的步兵開始大舉登城。

 太原之軍的團結心,與效忠鳳翔的向心力,比玄玉想象中的還來得弱,因他們自始至終都是受迫於鳳翔。

 自鳳翔任太原總竹並殺了那班異姓王之後,太原人只要聽到鳳翔的名字都會顫抖,鳳翔身旁更有著令人畏懼的閔祿與辛渡,加上惟一一個曾經公然反抗過鳳翔的太原太守霍幾道,遭鳳翔捉到菲柄公然斬首後,太原更是陷入血腥的恐懼之中,從此無人敢不從鳳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