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花都獵手》王維
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生平介紹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禦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複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詩集造詣

 王維詩現存不滿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並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400余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為止較好的注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並附評語,對於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1年將趙注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注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注本和趙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一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詩集內容及著名作品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傳為王維作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托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台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詩集風格

 王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絕造詣最高,同時其他各體也都擅長,這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頗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淨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桃源行》、《老將行》、《同崔傅答賢弟》等,形式整飭而氣勢流蕩,堪稱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與其山水詩的風格相近。

 王維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頌德的應製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作品。它們的內容多不足道,語言亦多陳詞套語,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數名篇佳句,如“雲裡帝城雙風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氣象高華,體物細致,亦為人所稱道。王維詩《少年行》插圖選自明代萬歷集雅齋刻本《唐詩七言畫譜》。

 畫作評價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修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例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以及《鳥鳴澗》、《鹿柴》、《木蘭柴》等詩,都有體物入微之作。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插圖選自清代光緒刻本《名家畫稿》。

 後世評價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殷□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嶽英靈集》)唐末司空圖則讚其“趣味澄□,若清□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

 王維詩選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裡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木童]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複聞,白雲無盡時。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裡。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句隹]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西施詠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酬郭給事

 洞門高閣靄餘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裡疏鍾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撟蛿去三點水加草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和賈舍人早朝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複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黃花川

 危徑幾萬轉,數裡將三休。

 回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靜言深溪裡,長嘯高山頭。

 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

 青皋麗已淨,綠樹鬱如浮。

 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裡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嵯峨對秦國,合遝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

 故人今尚爾,歎息此頹顏。

 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阝奧],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隻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洛陽女兒行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早春行

 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

 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

 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

 玉閨青門裡,日落香車入。

 遊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憶君長入夢,歸晚更生疑。

 不及紅簷燕,雙棲綠草時。

 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楊子談經所、淮王我酒過。

 興間略鳥緩,坐久落花多。

 經轉回銀燭,林開散工可。

 嚴城時未啟,前路擁第歌。

 從岐王在宴衛家山地應教

 座客香貂滿,宮娃紹使張。

 澗花輕粉色,山月少燈光。

 積翠紗富睛,飛泉繡產原。

 還將歌舞出,歸路莫愁長。

 同崔員外秋育寓直

 建禮高秋夜,承明候曉過。

 九門寒溫徹,萬井晤鍾多。

 月回藏珠鬥,雲消出絕河。

 更漸衰朽質,南陌共鳴何。

 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帳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思。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貧居依谷口,喬木帶荒村。

 石路枉回駕,山家難候門。

 漁舟膠標浦,豬火燒寒原。

 唯有白雲外,疏鍾聞夜猿。

 送張判官赴河西

 單車曾出塞,報國敢邀勳。

 見逐張征虜,今思霍冠軍。

 沙平連白雲,蓬卷入黃雲。

 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進君。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傳君不得意,況複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新。

 五湖三畝宅、萬裡一歸人。

 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座。

 送友人前歸

 萬裡春應反,三江雁亦稀。

 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

 鄖國稻苗秀,楚人范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菜衣。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質疑

 對王維詩的一點質疑

 蕭民

 最近,由於教學的需要,我又反覆地閱讀了一些王維的代表作品,讀到《使至塞上》,覺得這首詩“居延”與“蕭關”兩個地名的位置應當對調一下,才符合實際,才順理成章。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不妨先把原詩錄下: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公元737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出塞宣慰。這首詩描寫了這次長途跋涉的見聞,揭示了唐代疆土的廣闊遼遠。“居延”在哪裡?在現在的甘肅張掖西北;“蕭關”在哪裡?在現在的寧夏同心(一說“寧夏固原”)。事實上,王維奉命從長安出發,是先經過“蕭關”,然後再經過長途跋涉才能到“居延”。如果把兩個地名對調以後,意思才順暢,合乎實際,合乎邏輯。二者對調之後,全詩的大意便是這樣:

 輕車前往,要到哪個邊塞宣慰呢?經過一段旅途跋涉,我已經過了蕭關。我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使漢塞,又像展翅北飛的歸雁一般飛到了天邊。

 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衝霄漢,黃河上一輪落日顯得格外大而圓。

 我到了居延見到巡邏偵察騎兵一問,才知道邊塞守將的指揮部還在離這兒很遠的燕然山。

 我推測,王維的原作本來是“蕭關”在前、“居延”在後,可能後人在傳抄過程中,發生了地名錯位的情況。古人的詩文,主要靠傳抄流傳,誤抄的情況會屢屢發生。再說,“居延”的“延”、“蕭關”的“關”的韻母分別是an,uan,位置弄錯了也不影響押韻,出了錯誤不容易發現。第三,古人的地理概念不是特別精細。都在大西北,也就不那麽求真了。施蟄存先生《唐詩百話》一書在分析這首詩時指出:“王維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錯誤。蕭關在東,居延在西,如果過了居延,應該早已出了蕭關。”我和施先生的看法不謀而合。本人鬥膽,想給大詩人王維的名篇訂正詞語倒置,如有不妥,還請教專家多加指點。

 雜詩(王維)

 雜詩(其二)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釋】

 (1)著花未:開花沒有。

 【譯詩】

 你從故鄉來,該知道故鄉事,請告訴我,你來時我窗前的梅樹是否已經開花。

 【賞析】

 這首詩表現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於言表。

 本詩信守拈來,自然天成。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雲雲,跡近嚕ⅲ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隻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征。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鬱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一、王維山水詩的創作基礎

 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早在《詩經》、楚辭中就有一些描寫這方面內容的詩句。陶、謝以來,山水田園生活已經成為詩歌創作的重要題材,並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王維在前人的基礎上踵事增華,學陶之自然渾成,取謝之細麗精工。加之王維有高度的文學、繪畫和音樂修養,因此,王維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詩作,成為詩壇上開宗立派的大師。此乃其山水詩形成的文學基礎。

 縱觀王維的一生,大約可以四十歲為界,劃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仕途順利,政治熱情高漲,充滿濟世之志。並寫下了很多詠政詩,邊塞詩,風格也較為熱烈豪放。四十歲後,隨著李林甫執政,唐代政治逐漸走向**,他的政治熱情受到壓抑,逐步走上一條回避政治鬥爭,追求的閑適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終南山、藍田、輞川等了隱居,身為官吏,卻全身遠禍於林下。期間創作了許多優美的山水田園詩。此乃其山水詩。創作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

 二、王維山水詩的基本特點

 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一)詩如畫卷,美不勝收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他的山水詩關於著色取勢,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雨中藍色綠堪染,水上有飛花紅欲燃。”(《輞川別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新晴野望》)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如“松含風聲裡,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漢江臨眺)“草間蛩響臨秋急,山裡蟬聲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

 王詩的畫境,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征。如《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靜的竹林,皎潔的月光,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仰天長嘯,一吐胸中鬱悶。而千思萬緒,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韻的淡遠,是王維詩中畫境的靈魂。《鹿柴》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詩中著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致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二)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閑適生活和恬靜心情。如《田園樂七首》其六曰:“桃紅複言宿雨,柳綠更帶青煙。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曰:“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裡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在優美的景色和濃厚的田園氣氛中抒發自己衝淡閑散的心情。還有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從細微處入筆,捕捉典型情節,抒發無限深情。

 王維寫情還多言及相思別離和朋友間的關懷,慰勉之情。在《淇上別趙仙舟》一詩中寫道: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複愁入。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濃鬱深情,扡面而至。

 王維詩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襯情的手法,使他寫景饒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臨高台送黎拾遺》:“相送臨高台,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寫離情卻無一語言情而隻摹景物。《送楊長史赴果州》:“鳥道一千裡,猿啼十二時。”既是景語,也是情名,將道路的荒涼之景與行者的淒楚之情融為一體,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長。

 在王維的詩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而且往往顯得自然流暢,蘊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關懷體貼之情溢於言表。

 王維寫情之處妙處還在於對現實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寫中,蘊含深沉婉約的綿綿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紅豆,詠相思情愫,堪稱陶醉千古相思的經典之作。

 王維寫情,又多隱喻比興。如《雜詩二首》: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見寒梅發,複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躍然紙上。

 (三)詩滲禪意,流動空靈。

 與上述相反,王維又有很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幾度隱居,使王維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有些詩尚有蹤跡可求,如《過香積寺》雲: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有些詩顯得更空靈,不用禪語,時得禪理。有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充滿一派親近自然,身與物化,隨緣任運的禪機。又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鹿柴》)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一切都是寂靜無為的,虛幻無常,沒有目的,沒有意識,沒有生的喜悅,沒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恆的,還像胡應麟《詩藪》和黃周星《唐詩快》所評:使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此何境界也,對此有不令人生道心者乎?”

 三、王維的山水詩對後世的影響。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我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著牧歌情調,表現他閑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著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

 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裡。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 用水襯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種內在的對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園詩著力渲染空寂意境與落寞情懷。如《竹裡暄》、《辛夷塢》情走淡薄,旨歸靜趣。這無疑會對後世山水詩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征。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

 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豐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維的名和字都取自《維摩詰經》中的維摩詰居士,他一生過著亦官亦隱亦居士的生活。安祿山陷兩京後,王維曾受偽官,是政治上的失節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邊塞詩多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調,抒發將士為保衛疆土而獻身的英雄氣概。他的山水詩,繼承了謝靈運的傳統,卻沒有謝的晦澀堆砌的缺點,變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描寫了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色,達到了很高的造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