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十三年,鄭人伐滑。王使遊孫伯請滑,鄭人執之。王怒,將以狄伐鄭。
富辰諫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讒鬩、侮人百裡。’周文公之詩曰: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若是則鬩乃內侮,而雖鬩不敗親也。鄭在天子,兄
弟也。鄭武、莊有大勳力於平、桓;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子頹之亂,又鄭
之繇定。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且夫兄弟之怨,不征
於他,征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義;棄親即狄,不祥;以怨報德,不仁。
夫義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不義則利不阜,不祥則福不降,
不仁則民不至。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寧百姓,令聞不忘。
王其不可以棄之。”王不聽。十七年,王降狄師以伐鄭。
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後,富辰諫曰:“不可。夫婚姻,禍福之階也。由之
利內則福,利外則取禍。今王外利矣,其無乃階禍乎?昔摯、疇之國也由大任,
杞、繒由大姒,齊、許、申、呂由大薑,陳由大姬,是皆能內利親親者也。昔鄢
之亡也由仲任,密須由伯,鄶由叔u,聃由鄭姬,息由陳媯,鄧由楚曼,
羅由季姬,盧由荊媯,是皆外利離親者也。”
王曰:“利何如而內,何如而外?”對曰:“尊貴、明賢、庸勳、長老、愛
親、禮新、親舊。然則民莫不審固其心力以役上令,官不易方,而財不匱竭,求
無不至,動無不濟。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歸諸上,是利之內也。若七德離判,
民乃攜貳,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夫狄無列於王室,鄭伯南也,王
而卑之,是不尊貴也。狄,豺狼之德也,鄭未失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賢也。
平、桓、莊、惠皆受鄭勞,王而棄之,是不庸勳也。鄭伯捷之齒長矣,王而弱之,
是不長老也。狄,隗姓也,鄭出自宣王,王而虐之,是不愛親也。夫禮,新不間
舊,王以狄女間薑、任,非禮且棄舊也。王一舉而棄七德,臣故曰利外矣。《書》
有之曰:‘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王不忍小忿而棄鄭,又登叔隗以階狄。狄,
封豕豺狼也,不可厭也。”王不聽。
十八年,王黜狄後。狄人來誅殺譚伯。富辰曰:“昔吾驟諫王,王弗從,以
及此難。若我不出,王其以我為懟乎!”乃以其屬死之。
初,惠後欲立王子帶,故以其黨啟狄人。狄人遂入,周王乃出居於鄭,晉文
公納之。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不許,曰:“昔我先王
之有天下也,規方千裡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
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
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禦,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o而已,豈敢
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
何異之有?今天降禍災於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
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先民有言曰:
‘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製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
備物以鎮撫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旅於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由是姬姓也,尚將列
為公侯,以複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懋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
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
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王至自鄭,以陽樊賜晉文公。陽人不服,晉侯圍之。倉葛呼曰:“王以晉君
為能德,故勞之以陽樊,陽樊懷我王德,是以未從於晉。謂君其何德之布以懷柔
之,使無有遠志?今將大泯其宗p,而蔑殺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夫三軍之
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此羸者陽也,未狎君政,故
未承命。君若惠及之,唯官是征,其敢逆命,何足以辱師!君之武震,無乃玩而
頓乎?臣聞之曰:‘武不可覿,文不可匿。覿武無烈,匿文不昭。’陽不承獲甸,
而o以覿武,臣是以懼。不然,其敢自愛也?且夫陽,豈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
之父兄甥舅也,若之何其虐之也?”晉侯聞之,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陽
民。
溫之會,晉人執衛成公歸之於周。晉侯請殺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
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無怨。今叔父作政而不行,無乃不可乎?
夫君臣無獄,今元I雖直,不可聽也。君臣皆獄,父子將獄,是無上下也。而
叔父聽之,一逆矣。又為臣殺其君,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諸侯,
而有再逆政,余懼其無後。不然,余何私於衛侯?”晉人乃歸衛侯。
二十四年,秦師將襲鄭,過周北門。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
孫滿觀之,言於王曰:“秦師必有謫。”王曰:“何故?”對曰:“師輕而驕,
輕則寡謀,驕則無禮。無禮則脫,寡謀自陷。入險而脫,能無敗乎?秦師無謫,
是道廢也。”是行也,秦師還,晉人敗諸崤,獲其三帥丙、術、視。
晉侯使隨會聘於周,定王享之肴A,原公相禮。范子私於原公,曰:“吾聞
王室之禮無毀折,今此何禮也?”王見其語,召原公而問之,原公以告。
王召士季,曰:“子弗聞乎,E郊之事,則有全A;王公立飫,則有房A;
親戚宴饗,則有肴A。今女非他也,而叔父使士季實來修舊德,以獎王室。唯是
先王之宴禮,欲以貽女。余一人敢設飫E焉,忠非親禮,而乾舊職,以亂前好?
且唯戎、狄則有體薦。夫戎、狄,冒沒輕В岸蝗謾F溲恢危羥菔
焉。其適來班貢,不俟馨香嘉味,故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女今我王室
之一二兄弟,以時相見,將和協典禮,以示民訓則,無亦擇其柔嘉,選其馨香,
潔其酒醴,品其百籩,修其簋,奉其紫螅銎溟滓停縷潿蓿黃浣礱藎
敬其祓除,體解節折而共飲食之。於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幣宴貨,以示容合好,
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
“夫王公諸侯之有飫也,將以講事成章,建大德、昭大物也,故立成禮A而
已。飫以顯物,宴以合好,故歲飫不倦,時宴不淫,月會、旬修,日完不忘。服
物昭庸,采飾顯明,文章比象,周旋序順,容貌有崇,威儀有則,五味實氣,五
色精心,五聲昭德,五義紀宜,飲食可饗,和同可觀,財用可嘉,則順而德建。
古之善禮者,將焉用全A?”
武子遂不敢對而退。歸乃講聚三代之典禮,於是乎修執秩以為晉法。
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火朝覿矣,道不可行,候
不在疆,司空不視塗,澤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
若藝,膳宰不致餼,司裡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施舍,民將築台於夏氏。及陳,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不見。
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王曰:“何故?”對曰:
“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
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
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時
儆曰:“收而場功,待而畚x,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於司裡。’
此先王所以不用財賄,而廣施德於天下者也。今陳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塞,野
場若棄,澤不陂障,川無舟梁,是廢先王之教也。
“周製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
圃草,囿有林池,所以禦災也,其余無非Y土,民無懸耜,野無奧草。不奪民時,
不蔑民功。有優無匱,有逸無罷。國有班事,縣有序民。’今陳國道路不可知,
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於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候人為導,
卿出郊勞,門尹除門,宗祝執祀,司裡授館,司徒具徒,司空視途,司寇詰奸,
虞人入材,甸人積薪,火師監燎,水師監濯,膳宰致饔,廩人獻餼,司馬陳芻,
工人展車,百官以物至,賓入如歸。是故小大莫不懷愛。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
加一等,益虔。至於王吏,則皆官正蒞事,上卿監之。若王巡守,則君親監之。’
今雖朝也不才,有分族於周,承王命以為過賓於陳,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
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彝,無即
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今陳侯不念胤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卿佐
以淫於夏氏,不亦笮找雍酰砍攏掖蠹е笠病F蠣岫瞎諞猿觶灰嗉
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帥其德也,猶恐殞越。若廢其教而棄其製,蔑其官而犯其
令,將何以守國?居大國之間,而無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單子如楚。八年,陳侯殺於夏氏。九年,楚子入陳。
定王八年,使劉康公聘於魯,發幣於大夫。季文子、孟獻子皆儉,叔孫宣子、
東門子家皆侈。
歸,王問魯大夫孰賢?對曰:“季、孟其長處魯乎?叔孫、東門其亡乎!若
家不亡,身必不免。”王曰:“何故?”對曰:“臣聞之:為臣必臣,為君必君。
寬肅宣惠,君也;敬恪恭儉,臣也。寬所以保本也,肅所以濟時也,宣所以教施
也,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則必固,時動而濟則無敗功,教施而宣則遍,惠以和
民則阜。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長保民矣,其何事不徹?敬所以承
命也,恪所以守業也,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以敬承命則不違, 以恪
守業則不懈,以恭給事則寬於死,以儉足用則遠於憂。若承命不違,守業不懈,
寬於死而遠於憂,則可以上下無隙矣,其何任不堪,上任事而徹,下能堪其任,
所以為令聞長世也。今夫二子者儉,其能足用矣,用足則族可以庇。二子者侈,
侈則不恤匱,匱而不恤,憂必及之,若是則必廣其身。且夫人臣而侈,國家弗堪,
亡之道也。”王曰:“幾何?”對曰:“東門之位不若叔孫,而泰侈焉,不可以
事二君。叔孫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蚤世猶可,若
登年以載其毒,必亡。”
十六年,魯宣公卒。赴者未及,東門氏來告亂,子家奔齊。簡王十一年,魯
叔孫宣伯亦奔齊,成公未歿二年。
簡王八年,魯成公來朝,使叔孫僑如先聘且告。見王孫說,與之語。說言於
王曰:“魯叔孫之來也,必有異焉。其享覲之幣薄而言諂,殆請之也,若請之,
必欲賜也。魯執政唯強,故不歡焉而後遣之,且其狀方上而銳下,宜觸冒人。王
其勿賜。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是不賞善也,且財不給。故聖人之施舍也議之,
其喜怒取與亦議之。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王曰:“諾。”
使私問諸魯,請之也。王遂不賜,禮如行人。及魯侯至,仲孫蔑為介,王孫說與
之語,說讓。說以語王,王厚賄之。
晉既克楚於鄢,使S至告慶於周。未將事,王叔簡公飲之酒,交酬好貨皆厚,
飲酒宴語相說也。
明日,王孫子譽諸朝,S至見邵桓公,與之語。邵公以告單襄公曰:“王叔
子譽溫季,以為必相晉國,相晉國,必大得諸侯,勸二三君子必先導焉,可以樹。
今夫子見我,以晉國之克也,為己實謀之,曰:‘微我,晉不戰矣!楚有五敗,
晉不知乘,我則強之。背宋之盟,一也;德薄而以地賂諸侯,二也;棄壯之良而
用幼弱,三也;建立卿士而不用其言,四也;夷、鄭從之,三陳而不整,五也。
罪不由晉,晉得其民,四軍之帥,旅力方剛;卒伍治整,諸侯與之。是有五勝也,
有辭,一也;得民,二也;軍帥強禦,三也;行列治整,四也;諸侯輯睦,五也。
有一勝猶足用也,有五勝以伐五敗,而避之者,非人也。不可以不戰。欒、范不
欲,我則強之。戰而勝,是吾力也。且夫戰也微謀,吾有三伐;勇而有禮,反之
以仁。吾三逐楚君之卒,勇也;見其君必下而趨,禮也;能獲鄭伯而赦之,仁也。
若是而知晉國之政,楚、越必朝。’
“吾曰:‘子則賢矣。抑晉國之舉也,不失其次,吾懼政之未及子也。’謂
我曰:‘夫何次之有?昔先大夫荀伯自下軍之佐以政,趙宣子未有軍行而以政,
今欒伯自下軍往。是三子也,吾又過於四之無不及。若佐新軍而升為政,不亦可
乎?將必求之。’是其言也,君以為奚若?”
襄公曰:“人有言曰:‘兵在其頸。’其S至之謂乎!君子不自稱也,非以
讓也,惡其蓋人也。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蓋也。求蓋人,其抑下滋甚,故聖
人貴讓。且諺曰:‘獸惡其網,民惡其上。’《書》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
也?’《詩》曰:‘愷悌君子,求福不回。’在禮,敵必三讓,是則聖人知民之
不可加也。故王天下者必先諸民,然後庇焉,則能長利。今S至在七人之下而欲
上之,是求蓋七人也,其亦有七怨。怨在小醜,猶不可堪,而況在侈卿乎?其
何以待之?
“晉之克也, 天有惡於楚也,故儆之以晉。而S至佻天之功以為己力,不亦
難乎?佻天不祥,乘人不義,不祥則天棄之,不義則民叛之。且S至何三伐之有?
夫仁、禮、勇,皆民之為也。以義死用謂之勇,奉義順則謂之禮,畜義豐功謂之
仁。奸仁為佻,奸禮為羞,奸勇為賊。夫戰,盡敵為上,守和同順義為上。故製
戎以果毅,製朝以序成。叛戰而擅舍鄭君,賊也;棄毅行容,羞也;叛國即讎,
佻也。有三奸以求替其上,遠於得政矣。以吾觀之,兵在其頸,不可久也。雖吾
王叔,未能違難。在《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王叔欲S至,能勿
從乎?”
S至歸,明年死難。及伯輿之獄,王叔陳生奔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