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生指南》第29章 卞南莊[上]
幾天以後,張涵又一次到卞東莊辦事時,順便接走了李小二。李勝忠非常高興,但他這回的表現得就得體多了。大小他也是個人物,如果不是壓力過大,他為人處事還是有一套的。如今他已成為張涵的親信,未來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李勝忠心中有底,就自然多了,不說鎮定自若,起碼也進退有據了。

 張涵此去,接走的不光是李小二一個。

 當初,張涵的打算是挺好——勞動人民智慧無窮,配合行之有效的實驗方法,相信一定會大有成效。但是,張涵卻忽略了一個現實問題——大漢國識字的人很少。因此,基於實驗記錄和實驗記錄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只有在張昭非常重視的琉璃窯,他特地派專人進行記錄,這才勉強施行了下去。

 在現這個問題以後,張涵也沒什麽好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人手說什麽也實行不了。但坩鍋實驗,需要記錄;冶煉技術要展,原始記錄也非常關鍵;其它技術也是如此。於是,每次到了卞東莊裡,張涵只要有時間,就會把重要工匠子弟,如李小二、王家駿等半大小子,集合起來,教他們識字,及簡單的計算。

 好在這些記錄都很簡單,用到的字也很有限,一般地說,學會三五十字,也就夠用了。而識字的機會是如此難得,小子們被家長耳提面命,棍棒伺候,都挺用心的,花了一點兒時間,就都可以進行簡單的記錄了。不過,張涵沒有停止,一直堅持了教育,斷斷續續兩年多下來,這些孩子也都認識了幾百字,會簡單的加減乘除了。

 在講課的時候,張涵並不限制有人旁聽,反而鼓勵工匠們前來學習。從某種意義上,張涵也是李勝忠等工匠的老師。這也大大提高了張涵在冶鐵作坊的威信。

 王冠全本人歲數大了,不好意思前來,但對孫子王家駿的學習一直抓的很緊。王家駿曾偷偷告訴過張涵,他爺爺背地裡也在學習識字。張涵聽了,一笑置之。

 這一次煉鋼技術改進,王冠全貢獻不小,張涵自是一視同仁,將王家駿也接進了族學。在族學裡,本來便有重要部曲家的子弟就學。但王冠全這樣的管事還是差了點兒份量,張涵現在把其子弟招收入學,既是獎勵,也是收買。然而,明知如此,王冠全同樣無法拒絕。

 騎馬走在路上,張涵現,這兩小子今天有點兒安靜。

 張涵今年才十五歲,隻比李小二大三歲,比王家駿大四歲,但他向來成熟穩重,在這群孩子面前滿有先生威信的。但時間久了,孩子們也都知道,張涵平時挺好說話的,與他頗為親近,是不會這麽老實的。估計,是被家長‘恐嚇’了。

 張涵裝作不知情,隨便找了個話題與兩小說起話來。李小二、王家駿都是小孩子,說了幾句,就慢慢忘了家人的囑咐,活潑起來。

 兩小素來生活在卞東莊裡,很少出門。李小二從汝南逃難時,年紀還小,記事不多,也算出過遠門了。王家駿最遠卻隻去過卞東縣城,這一路上,看什麽都希奇。一路上,嘴就沒有停的時候。張涵終日奔波,少有這樣緩步而行的機會,卻也無心回答這些孩子話,便讓劉文標與之說話。劉文標就是張涵的影子,張涵外出走到哪裡,他就要跟到哪裡。接觸多了,兩小與劉文標也不陌生。劉文標推無可推,隻好耐著性子,與兩小說話。

 卞東莊與卞南莊同在一縣,相距不過三十幾裡路,牛車雖慢,有一個時辰,卻也遠遠地望見卞南莊了。大黑慢慢走了一路,頗感不耐,看見了熟悉的景色,不禁興奮起來,打了個響鼻,“唏嚦嚦……”,長嘶一聲,小跑了兩步。

 張涵卻難得安靜地走走,感覺正好。拍拍馬脖子,安撫好大黑,張涵便挺直了身體,漫步而行,瀏覽四下的風景。沒有工業的破壞和汙染,大漢國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遠不是後世可以比擬的。

 在卞南莊生活了兩年多,張涵對這裡已經很熟悉。從大道下來,一行人拐進了卞南莊自修的道路。自家使用的道路經常修繕,非常平整,卻沒有大道寬敞。卞南莊人員眾多往來頻繁,但十五步寬的道路,也足以應付自如。

 道路兩旁每隔兩步遠,便種植一棵樹木。這裡種植的不是大道兩旁常種的榆樹、槐樹和青松,而是落葉櫟和銀杏樹。

 銀杏樹又稱白果樹,用銀杏樹葉泡水飲,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張昭嘗試過後,覺得效果不錯,銀杏茶便成為他的日常飲品之一。白果也是非常好的健康食品,炒熟以後味道極佳,張昭常以之下酒。

 落葉櫟的嫩葉可以養飼養柞蠶,老葉作為飼料,櫟木又是極優質的木材,可以用來製做弓弩、家具、地板和船舶。不過,若是按張涵的意思,他更中意栓皮櫟,栓皮櫟的樹皮剝離後,即為軟木,用途極多。

 這些想法,張涵也就是私下想想而已。假如真要張涵做主的話,這裡只會種上一些諸如丁香之類的灌木,山坡上也只會種些兒紫花苜蓿,他可不想在自己的城外種上樹木,為攻城者提供便利。然而,張涵做不了主,這話也拿不到明面上來。

 道路兩側的麥田已經收割完畢,但田地裡並沒有空著。張家對奴仆的待遇不差,在農忙的時候,糲米飯是管飽的,不比普通貧戶吃的差。他們無須支付人頭稅的各種賦稅和徭役,受災了也毋須擔憂衣食。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生活要比貧戶更輕松。但是,他們一年到頭來的活計也更多些兒。在十月裡,別家的農事都已結束,張家卻還要在地裡種上些綠豆、小豆﹑芝麻和苕子之類。這些東西需要提前種在麥子中間,才能在十一月有收獲。因為在麥田裡播種只能依靠人工,很麻煩,需要大量人工。所以,很多時候,張家都等收割了麥子後,再播種苕子。這樣一來,收獲自然就不可能了,只是將整棵秧苗都翻到土裡去,純粹是作為肥料了。

 “先生,那是什麽?”

 張涵正看的出神,耳畔卻傳來一個聲音,轉頭一看,原來是李小二,他指著另一側,驚奇地問道。劉文標不知這問題該不該回答,稍一猶豫,李小二以為他不知道,就直接問張涵了。

 “曲轅犁呀!你沒見過嗎?”

 “曲轅犁,是見過。可是,這個沒見過……”

 李小二聲音小了不少,卻不肯承認那是曲轅犁。那是一架很奇怪的犁,它就像一個曲轅犁,後面背了兩個箱子,再後面還牽著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有個人正牽著頭牛, 拉著那怪犁在一塊空地上翻地。

 “那是曲轅耬犁,以後,你就知道了。”

 張涵哈哈一笑,也不多做解釋。韓老七又在試驗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進展。

 在農具上,張涵沒少廢心思。限於條件,機械化農機具是肯定用不了的。可以用來參考的,還是他小時候使用的老式農具。張涵憑著記憶勾勒了曲轅犁等農具。

 大漢國的鐵犁鏵是很常見的,是一種直轅無床犁,即兩牛抬扛合引一犁,包括犁轅、犁梢、犁底、犁鏵和犁壁,很沉重,轉彎也不方便。不過,關東地區(指涵谷關以東)流行一種耬犁,即三腳耬,一次就能把開溝、下種、覆蓋的任務完成了。

 在開墾荒地上,簡易版曲轅犁深受好評,耕種效率卻不如耬犁,自然也就談不上推廣應用了。日常耕作,張家使用的,還是耬犁,直到最近幾年大量墾荒,曲轅犁才使用的多了些兒。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ps:晚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