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66章 子楚回秦
 見秦王面露猶豫,華陽夫人更是“傷心欲絕”,伏在秦王身上哭訴道:“王上,天下諸國,唯有秦國送出太子質於韓。去年,齊國以五十裡之地換回公子假後,更是只剩下我們秦國還有質子在洛陽。”

   “秦、趙、楚、燕、齊五國,論國力,只有楚國略強於我們。楚國更是屢屢與韓國作對,韓國卻是不敢為難於楚。說到底,韓國想要休養生息,不願意輕起戰端。在這個時候,我們將太子接回晉陽,韓國怎麽會與我們為難呢!就算為了取信韓國,要繼續派質子到洛陽,也完全可以選派一名尋常公子,不用將太子委身於韓啊!”

   “王上難道就不想念太子,不願意太子回來侍奉王上嗎?”。
  夫人權且放心,寡人一定想方設法迎太子回來。”

   不過,這一天對秦王來說終究是不平靜的,心事重重地從王后的寢宮出來後,秦王便接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趙國大將廉頗將兵十萬,抵達了雁門郡和太原郡的交界,也是兩國的邊境。

   秦王立即召集群臣商議此事,雖然趙國大軍尚且沒有越境攻打秦國,但沒有人會無聊之余興師動眾地來一場武裝大遊行!趙國對秦國,必然是有所圖謀的。其中,最可能的原因是為了收復汾水東岸的土地。

   “王上!臣以為當速速調兵北上,防止趙軍作亂!”丞相嬴則在聽聞趙軍在邊境上蠢蠢欲動後,當即表態。

   “丞相所言甚是!寡人也有此念!”秦王為這次議事定下了基調。

   群臣自然知道。秦軍士氣正旺,面對咄咄逼人的趙軍,秦國是不能忍讓的。但是該選派何人為將,出兵多少,秦王應該是猶疑不決,想要群臣商議一番。

   “王上!臣以為陽泉君通曉兵法。可為大將,率軍抵抗趙軍!”誰也沒想到,第一個出來表態的居然是郎中令呂不韋。

   呂不韋雖然受秦王信賴,但行事向來低調、穩重。但凡有朝堂大事,往往是許多臣子表態後,呂不韋通過觀察秦王的神色,知道秦王的喜惡後,才出聲做一錘定音的“總結”。眾人沒想到,呂不韋這次如此積極主動。

   群臣皆知。陽泉君乃是華陽夫人的兄長,呂不韋和陽泉君過從甚密。但正因為如此,群臣才對呂不韋舉薦陽泉君為將,率軍北上抵禦廉頗不解。廉頗豈是那麽好相與的,如果廉頗容易對付,楊端和大軍也不至於被趙軍從雁門、雲中趕出來,潰敗數百裡。陽泉君雖然有領兵經驗,但要說和廉頗的十萬大軍對決。是遠遠不夠的。呂不韋沒道理害陽泉君啊!

   “啟稟王上!趙軍來勢洶洶,但卻是疲軍。臣願意率軍北上。為王上掃清宇內,壯我大秦聲威!”陽泉君居然欣然接受了呂不韋的提議,主動請纓。這讓群臣很是詫異。難道陽泉君這麽自信,不怕兵敗嗎?!

   “臣雖不才,願提一旅之師,拒趙軍於國境之外。”在關鍵的時刻。新晉衛尉楊端和也沒有謙讓,亦是出聲道。

   兵敗給廉頗是楊端和從軍以來的唯一汙點,雖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楊端和卻覺得,上次是自己太過大意。所以敗給了老辣的廉頗。如果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己絕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次廉頗率領十萬趙軍精銳,正是給了自己報仇的機會!陽泉君雖然地位比自己高,但統兵的能力卻遠遜自己。所以,楊端和不認為陽泉君爭得過自己。

   本著讓敵人不舒服就是對的的原則,杜蟜立即出言聲援衛尉楊端和,道:“王上!臣以為衛尉曾有大破趙軍的經驗,領兵與趙軍對決,最為合適!兵者,國之大事,加之趙軍來勢洶洶,此戰於我大秦而言隻許勝不許敗,陽泉君經驗匱乏,可能無法擊退趙軍啊!”

   陽泉君頓時怒目相視,論經驗,自己當然比不上楊端和。但楊端和初當大任的時候,還不是一樣沒有任何經驗?!有的只是秦王的信任!而且,杜蟜毫不掩飾地質疑自己的能力,完全不給自己留一點顏面,自己也就沒必要客氣了。

   不過,先開口的還是郎中令呂不韋,只聽呂不韋呵呵一笑,對秦王說道:“王上!臣以為此言謬矣!杜將軍沒有什麽經驗,不是一樣掌握著晉陽三分之一的兵馬嗎?!可見,臨戰統兵,在乎將軍一心,跟經驗有關系,但卻不是決定性的。才能、王上的信任,此二者才是缺一不可。即使是衛尉,當初執掌十萬大軍大破趙軍前,經驗也是相對匱乏吧!但因為王上的支持,加上衛尉有用兵的才能,三軍用命,所以才能大破趙軍!”

   這一句話直接讓杜蟜面紅耳赤,還無法反駁。如果自己反駁,那豈不是說明自己經驗不夠,沒資格做將軍,統帥晉陽三分之一的兵馬嗎?!因此,杜蟜只能吃了個暗虧,默認還是有“天才”存在的,比如自己,比如陽泉君,比如楊端和。

   秦王點了點頭,看向陽泉君,問道:“陽泉君,你可有把握擊敗趙軍?又需要多少兵馬?”

   秦王的言外之意卻是只要陽泉君肯立下軍令狀,確保勝利,那出兵的機會就給陽泉君了。這也是秦王深思熟慮後得出的結論。這一段時間,自己太過寵愛杜姬,也太過縱容杜蟜,讓朝臣產生太多聯想,以為自己有可能會另立杜姬所生的公子為太子。朝臣們漸漸分為三派,一派隻忠於自己,對誰都不偏頗。一派是以將軍杜蟜為核心,希望等杜姬所生的公子長大成人後,改立他為太子。一派以陽泉君為首,希望太子子楚的位置穩如泰山。可以在自己百年之後繼承王位。

   對一個君王而言,需要維持朝堂的平衡。平衡的要點就在於哪一派氣勢高,就要打壓哪一派。自己優渥杜蟜已經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更是惹得華陽夫人因此想念太子茶飯不思,臥床不起。既然朝堂有失去平衡的趨勢,那就需要補救。所以,秦王決定給陽泉君一個機會,前提是陽泉君有這個自信。

   “啟稟王上!臣有把握,只要王上給臣三萬大軍,臣必然可以擊敗趙軍!”陽泉君胸有成竹地說道。

   此言一出,朝堂盡皆嘩然。對面可是廉頗!對面可是十萬趙軍!無論是哪一個,都足以讓秦國頭疼不已!更何況如今是廉頗統帥的十萬大軍!陽泉君哪裡來的底氣和自信?!

   秦王也滿是驚訝,原本,在秦王看來。陽泉君至少也要十萬大軍方有把握抗衡趙軍。但現在,陽泉君只要表示只要三萬大軍即可。難道陽泉君是一個不世出的名將,被自己埋沒已久的名將?!秦王很是懷疑!

   “三萬大軍?!你可知道欺君之罪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秦王故作嚴厲地說道。

   “臣不敢欺瞞王上!三萬!臣只要三萬大軍,自然有法子讓趙軍無功而返!如果臣不能做到這一點,請王上削去臣的爵位,押入大牢治罪!”陽泉君正色回道。

   “好!那寡人就許你三萬大軍,也不限定時間,只要你能讓趙軍攻不破五寨。便是大功一件!”秦王大喜道。

   五寨乃是秦、趙邊境上的一座城邑,趙軍若是不能攻破五寨。便無法南下深入太原。如果趙軍繞道,則極有可能被秦軍斷了糧道,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謝王上!”

   陽泉君領了虎符,前往校場點兵選將暫且不提,卻說秦王在朝會結束後,將丞相嬴則單獨留了下來。嬴則作為昭王時期的老臣。是朝堂上對太子一事保持中立態度的標志性人物。所以,關於是否將太子子楚從洛陽接回來,秦王想聽聽嬴則的意見。

   “臣鬥膽問一下,王上可有改立太子的想法?”嬴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秦王隨即意識到對方的心意。如果自己想要改立太子,那子楚留不留在洛陽沒什麽大的關系。如果自己還不想換太子,那他接下來的說辭才有意義。

   “太子事寡人恭敬,又無失德,寡人怎麽會改立太子呢?!”秦王一臉篤定地說道。

   嬴則這才點了點頭,說道:“太子之位事關國運,臣實在不願意看到王上子嗣為了爭太子之位而讓國家分崩離析。既然王上沒有這個念想,那臣以為當速速接太子返回晉陽。”

   “何也?”

   “當初,我們大秦之所以讓太子出質於洛陽,是因為我們在太原、河東沒有站穩。如今王上英明,秦國上下齊心,所以才能敗趙而收汾東之地。遍觀天下諸國,唯有秦國委身質子於韓,委身太子於韓。太子年長,正是需要處理國事的年齡。王上遲遲不迎太子回秦,其余公子必對太子之位生出覬覦之心,於國不穩也!”嬴則解釋道。

   “寡人之所慮,韓國也!接太子回秦易,令韓國不生疑心難!”秦王長歎道。

   “王上多慮了!”嬴則寬慰道:“韓國之所慮者,不過是秦國強大!尤其是畏懼秦、趙兩國聯盟。秦、趙不和,刀兵相向,韓國所願也!王上可知,楚國不向韓國稱臣,韓國隱忍不發;燕、趙、齊不向韓國委派質子,韓國亦是不加責怪,這其中的緣由何在?韓國欲要休養生息也!”

   “丞相的意思是只要我們和趙國不和,我們派不派太子質於洛陽都無關緊要?”秦王不確定地說道。

   “如果韓國以為質子有用,當初又為何放長安君回邯鄲!韓國重利!如今我們和趙國馬上就要大戰,正是仰仗我們秦國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韓國又怎麽會不讓太子回國呢?王上只需說王后病重,以孝道遊說韓王,韓王必然同意!”嬴則胸有成竹地說道。

   “寡人明白了!”秦王露出了會心的笑容。趙國來攻打的正是時候啊!如果沒有這件事,自己答應華陽夫人的事情還真的不好做。如今有這件事,韓國為了防止自己惱羞成怒,多半會答應送還太子。畢竟。和國家利益相比,什麽都是可以犧牲的。難道韓王將太子子楚困在洛陽,秦國就會對韓國言聽計從嗎?!

   二十天后,韓國,洛陽。

   趙國出兵攻打秦國的消息傳到韓國沒過多久,秦國的使者——郎中令呂不韋便抵達了洛陽。許多人以為。呂不韋多半是代表秦王來向韓國求援的。畢竟,秦、趙兩國的國力雖然相當,但如果韓國肯出兵做出攻打代郡的架勢,趙國必然擔心都城的安全,繼而退兵。甚至如果可能,秦、韓兩國完全可以趁著趙國主力大軍分散的時機,一同瓜分趙國。

   但當呂不韋在朝堂上表明來意,告知韓王秦王之所以派自己出使韓國,是因為華陽夫人病重。思念太子子楚,希望子楚可以返回晉陽,成全母子之情後,韓國君臣都有些訝然。這個說辭也基本上表明,秦國無懼趙國的攻打。只不過作為隱晦的條件,秦國希望韓國可以放歸太子子楚。

   關於是否放歸太子子楚,韓國朝堂上的大臣意見不是十分統一。有人認為,秦國侍奉韓國甚是恭敬。自從秦國遷都晉陽後,從無對韓國有半分不敬。如今華陽夫人病重。思念太子,韓國當成全這種孝道,讓太子子楚服飾華陽夫人。有人則擔心這是秦國的詭計,秦國是對韓國恭恭敬敬,但如果把太子子楚放歸秦國,少了這個籌碼。秦國對韓國的態度還會像以前那樣嗎?!為了以防萬一,最多只能讓子楚回國,但子楚的家人包括誕生幾個月的王孫——嬴政必須作為人質留在洛陽。等華陽夫人痊愈後,子楚還是要回到洛陽,繼續為質子。

   韓王當然清楚這背後的一切緣由。秦王有二十多個兒子(公子),子楚原本是最不起眼的,之所以成為太子,也是運氣使然。想用子楚的安危來要挾秦國,逼迫秦國就范是癡心妄想。既然秦國願意用和趙國對抗來作為取信自己的籌碼,那自己就權且答應吧!

   韓王一開口,群臣就再無一人反對這件事,這就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君王的威信。韓王用無數次事實告訴群臣,他做的決定,就沒有錯的。如果你覺得有錯,那是你的眼睛有問題。

   子楚原本以為自己會頂著一個太子的名銜在洛陽待到秦王病死,然後才能回到晉陽繼位,就如同秦昭王所經歷過的那樣。但沒想到,峰回路轉,才過了六年的時間,自己居然就能啟程返回晉陽。子楚將其歸功於自己的長子——嬴政給自己帶來的好運,也暗暗下了決心,等自己繼位為王,一定好好培養嬴政。當然,子楚也不會忘了華陽夫人、陽泉君、呂不韋等為自己的回國所做的努力,就算自己繼位為秦王,至少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裡,還是需要仰仗他們的支持。不是坐上了王位就能號令群臣,而是必須要有為自己所用的人才行。

   就在子楚憧憬著回到晉陽的時候,洛陽王宮深處的一所院子裡,韓王正在和呂不韋相談甚歡。

   呂不韋不是沒想過背棄韓國,徹底歸順秦國,在秦國成為一名決定無數人生死的權臣。但韓國發展地實在太快,從華陽大捷到現在,韓王僅僅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時間,就將韓國從當時墊底的存在變成了天下第一大國。韓王稱帝,滅絕周祀,天下居然沒有一個國家敢出兵反抗,聲威以至於斯。按照這個架勢來說,韓國用不了十年就會統一天下。 就算自己成為秦國的權相,甚至成為秦王,那又如何?!到頭來還不是要國破家亡,跪在洛陽的王宮前,俯首請罪?!

   何況,呂不韋身上還存在著軟肋。自己的身上終究打著韓國的印記,也寫過很多的奏折給韓王,但凡自己敢背棄韓國,韓王只需將這些奏折轉交給秦王,就算自己不死,也要脫一層皮!與其這樣冒險,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充當韓國的內應,等秦國被韓國吞並的時候,自己再不濟也會封侯。

   而且,呂不韋已經看穿了,韓王是那種恩怨分明的人,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自己前些年有段時間疏遠韓國,韓王還是念著自己過去的功績,給了自己改過的機會。這讓呂不韋很是感激。韓王甚至暗示呂不韋,如果秦國被滅,自己的功勞足夠封君!封君!這可是韓國新的爵位施行以來,從來沒賞出去的爵位啊!

   十二等爵位,縣侯以下只要多加努力,總可以達到。從男爵開始,子爵、伯爵,沒有獨立領兵獲得大捷或者獻上足以讓韓國煥然一新的計策或者發明是很難達到的。至於侯爵,足以讓獲得者在三公九卿面前不必行禮,單以軍功而言,至少也是奪取了了一州之地。封君則更是難得,非滅國之功無以獲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