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大太監》第三十六章 可怕的張獻忠
  要說這張獻忠這人,為人實在不厚道,簡直就是典型的二五仔。

  他一身之中造反投降,投降再造反,次數絕不下十次之多。

  他的人生信條,只有一句話: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跑不掉就投降。

  明朝這邊卻也每次都接納,這倒不是明廷裡人傻好騙,而是朝廷千瘡百孔,拆東牆補西牆,有人投降暫熄一方戰火就已經是燒高香的事了,那還管他真降還是假降。

  你可能要問,既然他已投降,那為何不把他抓起來砍掉呢?

  這就不得不說張獻忠是怎麽投降的了。

  前面數次且不說,就說這次谷城叛亂。

  張獻忠在崇禎十一年向明廷投降,投降後在軍事上他依然掌管著整個鄖陽地區,駐兵谷城。

  谷城並無大明軍隊,有的不過一負責監視張獻忠的知縣阮之鈿。

  以一人之力監視一軍,呵呵,簡直就是個笑話。

  崇禎十二年五月,也就是方正化回還京城的途中,皇太極命十二貝勒阿濟格為前鋒,再次舉兵十萬正面進犯遼西重鎮錦州。

  這一次的皇太極,竟然比歷史上提前了幾個月時間,也不知是否因為方正化殺了杜度的緣故。

  張獻忠聞聲而動,在谷城再反,同時,他還將自己在投降期間行賄過的人羅列了一張布告名單,貼滿鄖陽各州縣城。

  (張獻忠布告中說是索賄,其實大多都是他主動行賄。)

  這下事情就大發了。

  崇禎最開始看到這張布告,雷霆大發,在乾清宮砸了不少東西。

  而布告上赫然在列的人卻又各自表現不一。

  受賄榜首熊文燦看到布告,只是苦笑,張獻忠既反,他既受賄又瀆職,必死無疑。

  薛國觀看到布告,則是心如死灰,面目慘白。

  王德化看到布告,更是嚇得要命,怕得要死,險些站不穩身。

  此時弘德殿之中,便有薛國觀、王德化二人在場。

  布告讀完,薛國觀跪下俯首,一言不發,王德化同樣跪在地上,卻是滿口喊怨。

  崇禎十分生氣,道:“其他人先不論,你們兩人一個內閣首輔,一個司禮監掌印,動輒受賄數十萬兩,可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楊嗣昌出列道:“陛下,此布告乃逆賊一面之言,還需著人調查才是。”

  此時此刻,敢說這話的也就只有深受崇禎信任的楊嗣昌了。

  崇禎道:“當然要調查,曹化淳聽令。”

  “奴才在。”曹化淳出列道。

  “先將薛國觀、王德化二人下獄,由你全權調查行賄之事,名單上有的每一個人,朕都要你做到證據確鑿。”

  “奴才遵旨。”

  崇禎說完,便有侍衛進殿將二人帶走,曹化淳同時也跟著離開了弘德殿。

  方正化這才知道,原來曹化淳今日到這裡,是來辦這件差事的。

  崇禎又問:“如今東西兩路皆不得安寧,列位愛卿,可有何計何策可退賊兵?”

  吏部尚書周延儒出列道:“張獻忠之流不過一群烏合之眾的草寇,建奴才是我大明之心腹大患,臣建議速調大軍增援關寧錦防線,將建奴擋在大凌河以東。”

  兵部尚書楊嗣昌出列道:“不然。古語有雲: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張賊雖為流寇,但也必須迅速將其剿滅,以免他騷亂諸省,坐大一方。”

  兩人皆言應戰,但側重點卻是不同的,周延儒的意思是先打皇太極,

放著張獻忠不管。而楊嗣昌的意思卻是錦州那邊先守著,等滅了張獻忠再說。  崇禎道:“兩位愛卿皆言之有理,不過如此一來,東西兩線開戰,朝廷兵力恐怕捉襟見肘,不知兵力部署方面應如何調派?”

  楊嗣昌作為兵部尚書,當仁不讓道:“建奴來勢洶洶,且軍備整齊,我寧遠錦州雖有大軍坐鎮,但依然唯恐不足。臣舉薦延綏巡撫洪承疇為薊遼總督統一調配,同時,調撥山西總督盧象升、陝西總督孫傳庭率兵共赴遼西,如此定能保遼西無恙。”

  此時薊遼總督吳阿衡已經戰死,位置是懸空的,洪承疇在之前與農民軍作戰中運籌帷幄,表現優異,眾人對此皆點頭稱是。

  周延儒原計劃也是要調山西和陝西之兵入遼西,對此倒也並無異議。

  “準奏。”崇禎見眾人皆無意見,點頭同意,不過他卻疑惑道:“如此一來能戰之兵皆前往遼西,楊愛卿又以何兵征伐張獻忠?”

  “臣願親往。”楊嗣昌道:“從京城調撥一部分, 襄陽熊文燦那裡有一部分,再加上左良玉手裡的一部分,應該是夠了。”

  夠了?

  弘德殿中,不知道的人或許認為夠了,知道的人卻是暗道:夠個屁!

  先說京城調撥的一部分,那都是些老爺兵,多年未上過戰場,搖旗呐喊可能還行,行軍打仗那還是算了!

  再說熊文燦手裡的那些兵,哎,比京城之兵也好不到那裡去!

  唯一能戰的也就只有左良玉手裡的一隻人馬了。

  楊嗣昌說夠了,崇禎當然不會去說不夠,當即準奏。

  由此,戰略部署及相關人員配置便已基本議定,大會也接近了尾聲。

  方正化見他們聊著聊著似乎把自己給忘了,不由出列道:“奴才願為陛下分憂,願為大明獻身,陛下好像還沒有給我安排差事呢!”

  方正化主動提出找活乾,絕非他勤快犯賤,相反,行軍打仗並不是他的追求,逍遙快活才是他的真愛!

  他之所以主動提出,完全經過深思熟慮過後得出的結論。

  若能外出監軍,即躲過了長平公主的報復,又躲過了大鬧內書堂的責問,以及那德王可能會有的反擊,而且還能在崇禎面前表現一番,更是說不定還能再立大功,加官進爵,也就不會再有周胖子之死這種悲劇事件發生了。

  崇禎聽方正化之語,不僅欣慰一笑,道:“方愛卿倒是心急,朕這便安排監軍。高起潛本是薊遼監軍,即日便可先赴遼西,安排諸事;方愛卿就跟楊愛卿同赴襄陽吧,希望你能不負朕望,將張賊人頭獻於朕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