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宋之血染青史》第44章 德明救祖
  天禧四年七月十日,榆林紅石峽。

  劉惟伊再三重複龍脈事關重大,禁軍必須嚴陣以待,一千折家馬軍被張昭孝征為探馬朝著東、西、北撒了出去。

  高繼宣深感疲累,劉惟伊以身作則親自挖掘河道,他們這些西軍高層自然得隨侍左右。

  “起居郎,龍脈要是挖出來了會不會天降異象?”

  “屆時方圓二十裡內會出現一條沙龍!”

  “別欺負人沒讀過書,誰不知道西北漫天黃沙,這樣說的話到處都是沙龍。”

  “你還真沒讀過書,方圓指地,不是指天。”

  “挖出來算軍功?”

  “龍脈歸天地,金銀珠寶歸三軍將士。”

  “第一次聽說龍脈還有珠寶。”

  劉惟伊嘖嘖出聲,“蒙城高家博聞廣識,連龍脈都研究過所圖甚大!”

  高繼宣再也沒心思和劉惟伊胡扯,專心挖掘河道。

  當日黃昏鄜延路副鈐轄楊超、監軍閻文應領馬軍三萬入駐榆林,紅石峽方圓三十裡內許進不許出。

  入夜後,六千麟府路馬軍由神堆寨繞回榆林,入駐軍營後高繼忠、折惟忠、王文玉赴中軍大營複命。

  劉惟伊宣布西軍五千、麟府路馬軍五千、侍衛親軍馬軍一萬共計兩萬劃歸清塞軍,蕭盡忠任都指揮使,閻文應監軍,折惟忠、折遇將也任副都指揮使,高繼忠任軍都虞候。

  七月十一日蕭盡忠坐鎮中軍大營整軍,劉惟伊領五千西軍挖掘河道,並於當日下午發現百人坑一座。

  百戰之地,就算是千人坑也不足為奇,眾人習以為常,惟獨拓跋德昌驚疑不定神情慌亂。

  龍脈即將現身之說瞬間傳遍全軍,高繼宣動起了歪腦筋,要不要將小指截斷扔進龍脈?

  天禧四年七月十二日,蕭盡忠領兩萬馬軍沿明堂川北上,宋遼兩軍即將在遼夏邊界對峙。

  天禧四年七月十四日上午,西軍在紅石峽挖出夯土層,高繼宣興奮不已直接抱著郭廝敦親了一口,方圓五裡都能聽見他怒吼發財了。

  當日午時,長城以南榆林境內一股烽煙突起,五十裡內皆可直視。

  平夏軍探馬及時趕到,澆滅牛糞濕柴,燃煙黨項婦人束手就擒。

  劉惟伊當即下令西軍換裝休整,張昭孝撤去營帳列陣待敵,楊超領三萬馬軍護衛步軍兩翼,廂軍繼續挖掘河道。

  末時中,探馬來報正北方向二十裡外黨項輕騎來襲,舉李旗,最少三萬人。

  平夏軍中軍大營移至步軍軍陣中後。

  高繼宣拉著郭廝敦請戰,誓言堅守龍脈,就算戰死也絕不讓夏虜踏前一步。

  劉惟伊當即表示會認真考慮,並決定立碑銘記蒙城高繼宣掘龍脈於紅石峽。

  申時初,平夏軍探馬來報黨項輕騎已至十裡外,人數四萬左右持西平王王旗,應是李德明親至。

  曹瑋在中軍大營現身,親領西軍、折家軍共一萬兩千馬軍為中軍馬軍,穩定軍心之余伺機破敵。

  西平王王旗出現在地平線,李字隱約可見,曹瑋撤去正北方向探馬,撒向東北、西北。

  榆林段長城烽煙燃起,十裡一一座,直達洪州。

  黨項輕騎距平夏軍五裡處下馬就地休整,輕視之心顯露於形。

  曹瑋不為所動,李德明既然已到不戰一場絕不會退。

  烈日漸漸西沉,黨項一輕騎持西平王旌節緩緩來到平夏軍壕溝前,示意請見平夏軍帥臣。

  片刻之後,三塊木板搭在三道壕溝上,黨項使者隻得將馬留在壕溝外疾步走向平夏軍軍陣。

  黑布遮眼後使者入陣,兜兜轉轉來到中軍主營。

  “下官托藏見過天使曹大人。”

  “夏使有禮,可是西平王前來待罪?”

  “敢問天使吾王何罪之有?”

  “本官去年因何而來使者會不清楚?”

  “兩國邊境過於模糊難免會有誤會,只需上國陛下一紙詔書吾王即會奉命行事,不值得天使興師動眾。”

  “吾皇有詔,前任西平王李繼遷封號逾製妄敢稱帝,當廢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光孝皇帝之稱。”

  “已近十年,天使為何如今才提起此事?”

  “子逾矩,父不忍責,待其醒悟而不至,惟有鞭撻!”

  “堂堂天朝上國不宣而戰,父德何在?欺凌危寡,這便是待子之道?”

  “無信而危,無德而寡,代天而伐。”

  “掘人祖墳便是代天而伐?”

  滿帳皆驚,唯有劉惟伊、拓跋德昌例外。

  曹瑋面不改色,只是稍微一頓,再度開口時語帶雷霆,“誰家的祖墳不立墓碑?定難李氏西北名門行事卻如此鬼祟,可是令祖遭天譴而亡?”

  “定難李家頂天立地,此舉專防後世宵小、雞鳴狗盜!”

  劉惟伊插嘴問道,“夏使確定是李家先祖?”

  “先祖尊諱彝昌。”

  “勒浪部頭領馬尾遇難前曾言紅石峽困有黑龍,上天有好生之德,更何況是此等瑞獸?平夏軍欲改明堂川河道救出黑龍,誰知卻挖出殉葬坑,九百九十九具屍體皆為羌民,李家想當皇帝想瘋了?羌民奉李家為主就是用來殉葬的?”

  “只是巧合……”

  “下一個巧合就是使者你!”

  黨項使者無功而返,曹瑋這才明白所謂龍脈就是李彝昌之墓,一場血戰再所難免。

  百人坑被劉惟伊說成千人殉葬無人追究真假,戰後再補上八百具屍體就能坐實拓跋氏的殘暴,就算是夏使也不敢問李德明究竟死了多少人。

  夕陽西下,黨項八部主力由正北逐步逼近平夏軍,輕騎從東西兩面侵擾平夏軍側翼,雙方隔著六十尺寬的壕溝展開對峙、弓手弩手逞威陣前。

  黨項諸部遠道而來更加珍惜箭矢補給,付出數百傷亡後逐漸填平宋軍正北方向壕溝並將拒馬拉的七零八落。

  西北十五裡外,兩軍伏兵首先交鋒,夏軍兩萬輕騎意圖衝至長城腳下繞擊宋軍後陣,枕兵於此的鄜延路鈐轄周文質領馬步軍三萬奉命截擊,西北腹地荒原宋夏兩軍第一次正面碰撞就此展開。

  兩軍主力對壘處正北方向,數千黨項輕騎發起衝鋒,疾馳至宋軍軍陣半裡外、頂著箭雨向東西兩側散開直擊宋軍兩翼,正面戰場留給了隱在身後的鐵騎。

  雷鳴之中,黨項鐵騎洪流湧向宋軍軍陣,瞬間即至一裡之外。

  平夏軍步軍軍陣突然撤至左右,露出並列六架三弓八牛弩,中軍馬軍顯露於陣前。

  一陣尖嘯,黨項鐵騎接連倒地拖起陣陣黃沙,宋軍馬軍由正中突進、直插夏軍鐵騎後方。

  兩軍都已得償所願,分別突進對方陣中。

  黨項鐵騎陷在宋軍前陣寸步難移,宋軍馬軍突進之後前驅漸無聲息。

  宋軍兩翼馬軍傾巢出動,衝進十裡寬的戰場,左三軍跟在身後肆意斬殺夏軍。

  五百夏軍鐵騎盡沒,宋軍前陣不成陣形,中軍馬軍再無衝鋒阻力,再度由正中突入黨項步騎混合大陣。

  近十裡的戰場犬牙交錯,不分勝負誰也不能退出,夏軍輕騎已經失去進退自如的優勢。

  平夏軍戰鼓聲更加急促,稍事休整的重甲步兵再度加入戰場,奔至兩軍膠著區域支援己方馬軍。

  朦朧天色之中,西北深處荒原沙漠、數股狼煙烽火衝天而起,分外醒目。

  “活捉李德明賞錢百萬貫,封西平候!”

  宋軍歡呼聲雷動氣勢如虹,楊超部馬軍由東面直撲西平王王旗,夏軍且戰且退,於夜色中退往荒漠深處。

  平夏軍各軍都虞候、西軍政委領親軍四出整肅軍紀,“入沙海十裡者斬,脫離都頭、軍使視線范圍者斬。”

  天禧四年七月十四日,李德明領軍七萬、分西北兩路寇邊紅石峽,平夏軍首次點燃烽火,示意全軍李德明出現在紅石峽。

  當日, 周文質領軍三萬在德靖迎戰兩萬黨項西路軍,入夜後黨項輕騎退向荒漠。

  韓守英領馬軍一萬出夏州,先克王亭、再破大沙堆、直取安慶澤,安慶澤黨項守軍匯同西路軍退向毛烏素沙漠。

  高繼忠、折惟忠領馬軍五千、一人三馬突入毛烏素沙漠腹地綠洲鐵廳澤,黨項部族退至沙漠腹地,平夏軍點燃烽煙、廢毀水源、原路返回明堂川駐地。

  翌日,紅石峽所掘河道成為黨項八部陣亡將士墓地,墓碑樹於峽谷邊。

  碑文詳細記載了紅石峽墓地的來龍去脈。

  前任西平王李繼遷開挖河道改流明堂川,令河水繞過紅石峽,在河底開挖墓地、葬其先祖李彝昌於此,而後引水歸流紅石峽,隨後坑殺黨項部眾九百九十九人殉葬,成就九九歸一至尊之墓。

  為使冤魂安息,平夏軍特意挖開殉葬坑,九百九十九具屍體得以重見天日再入輪回。

  李彝昌之墓位於紅石峽明堂川河道下方,平夏軍寸土未動,特意樹碑銘記、提醒世人不要因為河道下方的奇珍異寶掘墓毀屍打擾先人安息。

  最後的落款是西軍天狼軍政委蒙城高繼宣謹立。

  是夜,高繼宣一把鼻涕一把淚、抱著劉惟伊的大腿苦苦哀求西軍更改番號或是四軍都指揮使、政委輪換,如若不能,他立刻回京抱著高瓊的牌位禦前叩闕。

  劉惟伊隨即宣布成立西軍第五軍,拓拔德昌任都指揮使,高繼宣任政委,監軍司主薄劉渙任西軍第一軍政委。

  西軍掘李繼遷曾祖陰居在前,全軍上下再無絲毫退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