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宋之血染青史》第46章 各有攻防
  天禧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捧日左廂都指揮使王德用、翰林使王遵度、西京左藏庫使李昭慶領馬軍七千五百抵達夏州。

  三人暗自慶幸拓跋山遇堅韌不拔,一座土城竟然在二十萬平夏軍圍城之下毫無降意,不至於讓他們空跑一趟。

  此時的夏州城十萬廂軍雲集於城外三裡處,掘土重建新城。壘土朝內防備夏州守軍突圍,城基之外為二十萬平夏軍駐地,方圓十裡內,四面都是以橫為主綿延一裡的六道壕溝。

  李德明再次隱去身影,對平夏軍在西北荒原上四處毀堡的舉動無動於衷。

  七月二十五日,管勾麟府路軍馬事高繼忠兼領東勝,石、隰州都巡檢使高繼升、西軍第一軍都指揮使折遇將也協領,夏州觀察使藍元用監軍兼通使遼國。蕭盡忠留下五千西軍協防東勝,率部返回夏州。

  曹瑋行令全軍,禁軍不再擔負長城以南守土之責,城、堡、寨、圍樓、移交給新任地方主官由廂軍鎮守。

  七月二十六日,平夏軍一萬步軍駐守紅石峽、一萬步軍駐守神堆寨,馬軍全部移防夏州。

  七月二十七日,陝西路轉運使劉楚言、知永興軍薛映、延州知州王欽若、夏州知州夏竦、龍州知州種世衡、洪州知州范仲淹群聚龍州十裡井二號圍樓,參與瓜分平夏軍移交的地方政事權。

  十裡井仍然是平夏軍駐地兼軍需物質流轉集散。

  平夏軍再次聚兵四十萬於龍州方圓百裡之內,靜待李德明露出形跡。

  夏州城頭,拓跋山遇看著三裡外的新城牆心急如焚,再過五天兩萬黨項軍民會失去請降的資格。

  宋軍毫無勸降之心也無攻城之意、只是埋頭建牆,用意很明顯專為圍城打援而來。

  夏州城內黨項諸部毫無鬥志,宋軍圍三闕一時便已將夏軍銳氣耗盡,城內剩下的男丁拖家帶口無法逃離,現如今滿腦子都是投降的念頭,只求能保全家人性命。

  黨項諸部大小頭領苦苦哀求拓跋山遇放下尊嚴主動請降,城內百姓得以保全、城外夏軍也不用無謂送命,並指著城外拓跋德昌的旗幟信誓旦旦、投降也能過得很好。

  拓跋山遇一肚子苦水,家人都在靈武為質,他被俘家人能活、若是請降妻妾兒女一個也別想活。

  黨項諸部卻不願意陪著拓跋部一塊死,憑什麽拓跋李家能時降時反而我們不能?

  諸部群情激憤要求拓跋山遇率領拓跋部突圍,夏州城留給他們請降。

  拓跋山遇當然不願意送死,再三保證五天內若是沒有救兵他帶頭請降。

  夏州城沒有等到黨項救兵,卻等到了宋軍派來的救兵。

  天禧四年七月三十日,陝西路經略安撫使兼參知政事李迪急令平夏軍馳援秦州,言之鑿鑿黨項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衛慕山喜領兵四萬出西安州攻懷德軍,李德明親自領軍十萬出好水川直取秦州,野利旺榮領兵六萬出折薑會直擊環州。

  平夏軍主帥、各軍主將徹夜商議應對之策,劉惟伊力挺曹瑋陷靈武解秦州之危的戰略構想,就算事有不成也能退擊韋州、截斷李德明退路。

  曹瑋擔心的是夏州和長城防線,秦州這個麻袋本來就是為李德明準備的,鈐轄劉文質向來知兵,李迪也不是碌碌無為之人。

  李德明只有奪回洪州、龍州、神堆寨、紅石峽才能將兩軍戰線推重新推回長城以南,曹瑋寧可放棄救援秦州,也要保住宋軍絕對優勢。

  “諸位放心,就算李相公讓出秦州,黨項諸部也不敢入駐,誰敢進秦州誰就是平夏軍中秋盛宴第一道開胃菜!”

  八月一日,曹瑋領馬軍四萬五千、步軍八萬、廂軍六萬討討伐鹽州,內殿承製衛承慶、內西頭供奉官閻文應監軍,韓守英、楊超領左右先鋒,周文質領後軍。

  曹瑋一句夏軍李德明可能並不在秦州打消了劉惟伊監軍的念頭。

  劉惟伊相信李迪的急報,更相信曹瑋的判斷力,當即決定留守夏州。李德明若行聲東擊西之計,圍而不攻的夏州才是首選。

  曹瑋率部離開後,駐守夏州的捧日左廂都指揮使王德用領馬軍七千五百謀取鐵門關、白池城,策應平夏軍取鹽州。

  王德用率部離開時、劉惟伊特意叮囑,“鐵門關、白池城兩地黨項軍民不足兩千人,此戰是送給捧日軍的功勞,捧日軍要立足於白池城將探馬盡可能的撒遠一點,能看見黃河最好。不求你們殺敵,戰損越少功勞越大。”

  八月二日一封勸降信飛上了夏州城頭,言簡意賅,拓跋山遇可領五百人攜帶財物離開,黨項諸部必須留下。

  拓跋山遇沒敢拒絕,城下的宋軍少了一半,夏軍已是有所應對,若三天內李德明仍然毫無音訊,夏州降與不降毫無差別。

  在一眾大小部落頭領虎視眈眈的注視下,拓跋山遇立刻回信需要三天時間安撫城內百姓。

  劉惟伊不以為意,他沒想過一封信就能令夏州降服,只是抓緊時間築城。

  五千水軍、兩萬馬軍、六萬步軍、六萬廂軍,就算李德明親來也救不了夏州城。

  源源不斷的築城物質由水陸路同時運抵夏州,雄城建成在即,最高興的人就是夏竦,已有工匠開始奉命刻碑,築城有功者、殉職者皆列於上,廂軍的乾勁更足了。

  與此同時劉惟伊陷入一片苦惱之中,皆因李迪連續三天、一天一封的求救信,痛斥夏軍殘暴驅邊民攻城。

  鄧守恩搖頭苦笑,“應是平夏軍圍魏救趙的策略還沒傳到秦州,一千多裡的路程,急腳遞最少也得三天時間,李相公向來穩重怎麽現在如此沉不住氣?”

  劉惟伊破口大罵,“身在朝堂風吹不到、雨淋不到、無刀兵之險、無性命之憂,陝邊軍民再苦再難都與他無關,怎麽會不安穩?就會抱怨平夏軍殺戮過重,身為一朝宰執難道不明白此戰乃兩族生死之爭?那些黨項婦孺的命是平夏軍拿錢買回來的!這還不夠慈悲?”

  “起居郎不值得動氣,李相公又不是沒罵過我和韓守英?他說話一向方方正正,對誰都是這樣。”

  “鄧都知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曹大人和我坐鎮夏州,換成別人會不會真去救援秦州?這可是一千八百裡!一來一回兩邊戰事都有了結果,他這樣是誤國誤民!”

  “起居郎最好先行上奏陛下,李相公肯定也會上疏。”

  劉惟伊連連搖頭,“秦州方圓千裡一兵未動,為什麽守不住?陛下知道平夏軍不會去救秦州,當初獻策之時我已說明秦州就是麻袋,張口等著李德明去鑽。定難五州這顆毒牙已經拔掉,天都山、好水川這顆三百裡長的毒牙也不能放過!”(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天都山今寧夏海原西華山)

  “起居郎可執意如此,但曹大人不行,四年前吐蕃部族首領李立遵求封讚普被拒,於大中祥符九年領軍三萬寇邊。曹大人奏請陛下要求增兵,陛下認為曹大人怯戰有意換將,李相公勸諫陛下後、曹大人得以留任,這才有斬首萬級不世之功升任客省使兼領康州防禦使。”

  “回鶻可汗夜落隔歸化會由西涼府出兵侵襲湟州、西寧州、蘭州,李德明肯定會回援,秦州這樣還抗不住一個月的話,李迪的恩情就由他子女繼承好了。”話雖然這麽說,劉惟伊在回信中卻客氣了許多。

  李相公明鑒,十裡井此去秦州一千八百裡,急腳遞三日可達,大軍行進三十日亦不可望。平夏軍可兩千裡奔救,然則遣兵員幾何?少之, 喪於寇手。多之,長城堪憂。昨日曹公為回報聖恩、顧念君恩,領孤軍深入賊腹欲陷靈武,擊寇首之必救,秦州之危自解。相公勤於政、拙於軍,陣前事稍縱即逝,應托付於鈐轄劉公文質。

  八月四日曹瑋破鹽州,同日秦州急報夏寇於八月一日破懷德軍。

  當日傍晚夏州北去五十裡處黃沙漫天,平夏軍探馬來報,黨項百余騎行惑敵之計。

  劉惟伊當機立斷遣五十輕騎赴白池城令王德用返回夏州。

  亥時初,王德用主動率部返回,數萬夏軍由懷州渡過黃河直奔夏州而來。

  平夏軍千余探馬連夜四處出擊,以折家輕騎為主,四處廢毀堡寨水源。

  是夜,夏州城方圓百裡之內火光四起,千余折家軍點燃了荒原上所有草木。

  翌日清晨,平夏軍不再勸降拓跋山遇,只是在夏州城四面城門前樹上木牌,一人出、全城殉。

  黨項主力最少還要兩日才能抵達夏州,夏州方圓百裡已經有了黨項大小部落的身影。

  鄧守恩嚴令洪州、宥州、神堆寨、紅石峽駐軍堅守。

  夏州平夏軍兩萬馬軍盡出,捕殺百裡內的黨項部族。

  劉惟伊宣布夏州之外戰果歸私人所有,以百人為單位均分,私藏擄掠財物者斬,脫離軍使、都頭視線者斬,四十以下婦孺一貫、人頭不計,青壯首級五百錢、活人不計。

  與此同時,十裡井隨軍內藏庫移至夏州,激勵全軍將士建功立業。

  一場前所未有的腥風血雨降臨在西北大地,千年以後仍被人銘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