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蓮1》第5章 常家大院破落
  劉懷仁的祖父劉秉清婚娶孫氏,生二子,長子劉經升,次子劉經力,劉經力就是四少的父親。大概也就是四少八九歲那年,四少的父親和大哥趕車去奉天送貨。

  當天夜裡,氣候依然溫暖適中,天空晴朗,繁星點點。那時,古鎮平常人家為了省煤油熄燈睡得早。

  傍晚,人們聽到城門那兒,轟然聲接連轟然聲,好像房屋的坍塌聲,又好像天邊滾動的悶雷聲。常大奶奶推開窗戶往左右看看、往北邊望望,見天空月色如晝,沒有下雨的跡象,可秋風起,冷氣深,入夜更是有些涼意,便又倒頭睡了。

  翌日凌晨,訥訥送他去蓮藻書院小學堂上學,遠遠看見龍興門圍了一群人,說是日本人把城門樓炸塌了,要修建什麽偽政府大樓。

  原來,日軍駐通化領事館派來倉古川,來山城要建日本領事館,這個家夥來了以後,一邊開洋行賣咖啡,兜售日貨,另一邊盡然買通勾結漢奸打入縣衙,瘋狂鼓吹推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那一套。

  中國古代的八卦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後天八卦文化和先天八卦文化是對立的,}古川煞費苦心地說服宣傳,把縣衙門放在中央不動,在它的北面新修一座偽縣政府大樓,樓前開辟方型廣場,改變先天八卦的中軸線彎曲方向,原來向南彎曲的大街,變成大街兩邊向廣場北的樓前彎曲。並且在偽政府樓前頭面上,建造了一個劍型的立面。建造劍型的立面,其用意是別有用心。將天的方位轉到北面,地的方位轉到南位,使用劍形樓的立面刺向南方,它的意思是以劍來表示對這片山城土地的威脅。

  日本侵略者的偽政府樓選址和設計布局,反映出他們的日本殖民主義的狼子野心和奴化統治縣城的思想文化。

  傍晚,阿瑪從奉天趕著大車回來後,聽說八卦城門樓被炸塌了,日本人要佔這片土地修建偽政府的什麽“箭樓”。還要在他們家的韭菜園建什麽領事館,祖輩流傳的地要被圈佔了,他感到十分痛苦,一夜也沒合眼,迷迷瞪瞪說夢話。

  隔日,他便帶著大兒子奔波,聯絡了幾位鄰居和鄉紳,他們聯合找到縣城衙門論理,也沒討到說法。正垂頭喪氣時劉大說:“我們去學堂找有文化的李先生,他們能說會道的”。

  爺倆又來到師范和縣城初級中學校長李得恆先生家,在李老師家看到一群學生和教師聚集在屋。

  李先生耐心聽了劉父的叨咕,先生說,“不瞞您們說,我和學生和同仁們正在商討這個事呢,當下,日貨大量傾銷咱們桓仁市場,而且日寇又要借口保護僑民,擬在縣城設立領事館,此事已激起各個學校老師和學生的極大憤慨,我們正在起草民眾呼籲書呢。”“來,你們也簽上名,代表邊城民間鄉紳的意見。”

  第二天,縣城的學校罷課了,老師也罷教了。在李先生的授意下,學生會組織六百余人走上街頭遊行示威,高呼口號,從南關走到東關,又經十字街走到西門臉,遊行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

  學生一路高喊:“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抵製日貨!”

  “反對日本在桓仁設立領事館!”

  許多學生還去東關街,砸碎了日本人房屋的門窗,趕走了為籌備日本領事館的日本人,迫使日本人不得不擱置在桓仁設領事館的計劃。

  這下,得罪了日本特務。}古川不甘心失敗,向通化分部匯報了秘密計劃,日本特務機關又派幾個特務來到邊城活動。

  這天上午,

劉父和幾位鄉紳,包括學校參加遊行的學生會頭目,先後被警察署的警察帶走,警察登記了他們的名字,以各種理由誣害入獄。  經常大奶奶多方奔走、營救,使些銀票把渾身沒好地方的大哥抬出獄,回家不到十幾天就死了,阿瑪三月後也被贖出獄,躺在床上57天后也在憂憤中離世,年僅39歲。當時,常大奶奶也隻34歲,她從此終身孀居。

  家道出事時,常大奶奶帶著四少整天整日地忙於進城托關系找門子,把家中值錢的東西全部變賣,奔波進省城打點官司,救她當家的和大兒子,根本顧不了照顧家裡。隻是委托鄰居照看一下,就讓孩子自己想法子養活自己。家裡的老二和老三加上小丫頭就這樣扔在家裡饑一頓飽一頓瞎湊合活著,缸裡的糧食也被拿到城裡折騰賣光了。孩子們實在餓得受不了,大小三個孩子就隨大人,去挖野菜。一天晚上,三個人喝了野菜粥後,先後上嘔下拉,口吐白沫,折騰一宿,第二天渾身腫的睜不開眼,呼吸短促,渾身發紫,鄰居發現時已晚了,小妹當晚咽了氣,二哥和三哥被鄰居灌了酸菜水還只剩下一口氣,命大緩過來時雖然沒死,但老二從此耳聾了,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年間,從劉家大院抬出三口棺材。至此,劉家大院開始無心經營走向蕭條。

  四口人相依為命,嘗盡人間心酸。隻好搬到鄉下居住。

  家中雖說有些土地,無力耕種,也不會管理,隻好請叔伯大伯搬進劉家大院照料,雇人種地。

  在鄉下生活,諸多不便,常大奶奶帶著三個孩子又搬回鎮上居住,原來的大院經不住搬來搬去地折騰,也回不去了,隻好在蓮花泡邊上找到一座房子,那房子傳說經常鬧鬼,別人不敢住,她們不嫌棄,住了下來。

  常大奶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三兒和四兒的身上,劉懷仁10歲時,她便又將他和三兒送進蓮藻小學堂,教書時,她站在院前大柳樹底下,手裡做著針線活,眼睛盯著學堂的門,她盡管不大識字,可是,每到晚間,她叫孩子們背書,她聽著書聲琅琅,才安祥。

  寡母嚴格,使哥倆從小用功,做事認真,從不草率姑息,孜孜不倦,一年到頭,不論酷夏,不論嚴冬,青燈一盞在前,寡母督學在側,幾年苦讀,兩個孩子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

  一個淫雨綿綿的日子,一大早,又落了點毛毛雨。劉懷仁三哥入蓮中學堂很是興奮,晨起跑去操場練單杠,一不小心競摔倒受傷,胳臂骨折一病不起,隻得休學,寡母疼愛有加,日夜扶持,用草藥糊又熬湯藥喝,也沒治愈,從此三哥右邊胳臂殘廢,不能寫字隻得輟學。劉懷仁14歲時一人入蓮沼中學堂。入堂後,受其李得恆先生的影響, 通讀《三國志》、水滸、常背誦嶽飛的滿江紅。

  17歲的劉懷仁隻身去省城讀書,與師兄相認,很談得來,倆人無話不談,他曾向相山作詩表達自己的心願,願意隨他走遍天涯尋求救國的真理,浩蕩的魂魄充盈著鼓脹的血脈,他們倆還常在一起撰寫感懷抨擊日俄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抒發自己禦侮圖強的遠大抱負。然而,日俄戰爭使中華民族慘遭塗炭,民不聊生,剛走出校門的劉懷仁感到四顧茫茫,也感到省城無法立足,和學兄告別又回到了蓮藻鎮。

  見四兒回鄉了,常大奶奶心裡自是有一番打算,為鎖其心,她張羅著劉懷仁的婚事,想使招,拴住兒的腿不能讓他遠遊。

  劉懷仁出身於大戶人家,又是學堂的高才生,按說家裡應該給他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可是劉家大院破落後,他寡母生活太拮據了。這天,她執意帶著劉懷仁去找兩姨姊妹常姨媽訴苦:“劉家三個兒子聾和殘疾,隻有小四兒葫蘆,學業好,不愁沒生計,可三個兒都到婚娶歲數了,老二聾就養著吧,老三定了個鄉下丫頭又黃了,隻有四兒我道想給他娶個小姐,可是又得要彩禮,又得講排場,嬌生慣養還不準能乾粗活,得使喚。老妹,我繡活掙得,就攢這麽點錢,你幫我琢摸著,我想給四兒買個無父無母的童養媳,又無連累又能當使喚丫頭,你看這個劃算不劃算。”

  劉懷仁聽了,心裡老大的不樂意,可是,他是大孝子,覺得訥訥實在不容易,就沒吱聲,但從此更加寡言,對那個花錢賣來的小丫頭梅子,他懶得看一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