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7軍陸續過江完畢全部到達合肥附近,由於戰事緊迫不待休整全軍立即北上,補充團隨即出發行軍三日到達安徽定遠附近。這時已經是2月15日,由於172師師長程樹芬愛才如命,不願意讓補充團參加那些不適宜的攻擊作戰任務,隻把該團作為全師的預備隊使用。
一開始整個7軍的攻勢凌厲佔據了日軍一些據點。特別是老人倉(今天的倉鎮)、桑家鐧被拿下,定遠城遭到攻擊後。日軍才醒悟過來這次中國軍隊有了生力軍,他們立即調集機械化部隊,在飛機的掩護下,重新把失去的據點奪回來。
7軍總結了經驗教訓後,會同31軍迂回到津浦鐵路日軍後方,側擊日軍把他們截成數段,一股一股的加以消滅掉。補充團也參加了戰鬥與31軍配合,成功的把一夥日軍統統逼進水塘裡,看著那些侵略者無可奈何的紛紛自殺,官兵們喜笑顏開。
日軍盡管增援了六千余兵力,面對廣西軍人的遊擊戰術,根本不起任何作用顧此失彼。日軍北上主力被死死拖在淮河以南寸步難行不能北上,贏得了中國軍隊在徐州附近的台兒莊戰役勝利。
不久當日軍察覺到徐州附近有許多中國軍隊時,從四月中旬開始增兵企圖包圍消滅之。僅淮河南岸日軍就達到十萬余眾,與駐守在淮南的廣西軍人數量相當。在軍隊與武器裝備都落後於日軍的情況下,再與日軍作戰就不切實際了。整個淮河以南的戰場形勢,廣西軍人只有節節抵抗盡可能的為徐州附近的大軍撤退爭取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城市保衛戰就成了贏得時間的最直接的辦法。
徐州會戰後期,補充團參加過三次保衛戰:水家湖保衛戰(豐縣)、淮南市保衛戰、鳳台保衛戰,在眾多淮河以南,城市與縣城保衛戰中,唯一完成作戰任務的保衛戰便是鳳台保衛戰,在這裡我描述一下這次保衛戰經過:
安徽鳳台保衛戰是徐州會戰後期的一次城市防守戰,發生於1938年5月29日,是蒙城保衛戰結束二十天后開始的。承擔這次保衛戰的部隊是7軍172師野戰補充團,為了確保鳳台五天內不失守,172師調來7軍榮譽團一個連協防,榮譽團這些老兵大都曾參加過北伐、淞滬會戰,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們年紀與補充團的羅團長相仿。
戰前七軍榮譽團是從懷遠戰場轉移到蒙鳳公路南線與淮六公路北段加強守備,為廣西軍人最後撤出徐州戰場,保證通道安全的一支預備隊。
該團一部分曾在鳳台以北警戒,另一部分在壽縣與鳳台之間機動。在鳳台附近榮譽團曾收容了蒙城突圍出來的1033團官兵四百余人(保衛戰初期運送傷員與中期撤不進蒙城的官兵)。由於戰事緊迫1033團的剩余官兵休整兩天后,凌雲上團長帶著他們與桂北民團剛補充的一千余人離開鳳台,回到過去的防區田家庵。5月29日這時176師、173師的師部已經不在鳳台縣城,只有48軍軍部還在壽縣。
補充團有與師部溝通的電台。團重機槍連有六挺重機槍(比其它機槍連隊多了兩挺),有迫擊炮連,還有個戰防炮連彈藥充足。每個步兵連還有一挺重機槍;加強營裡還有一個重機槍連與迫擊炮連,自動武器也比7軍其他團多。
7軍補充團戰前是從60公裡外長豐縣(水家湖)提前趕到鳳台縣城,任務與榮譽團差不多。鳳台由於事先修築有防禦工事,部隊長官在長豐時去田家庵聽取了凌雲上團長防守蒙城的經過,
來到壽縣又構築了一些必要的工事,然後修正各種武器的射擊諸元,鳳台的地形很複雜,淮河圍著縣城半圈而過。由於準備充足,在後來的戰鬥中不管日軍是白天還是晚上發起攻擊,都遭到有力的還擊。 攻擊鳳台的日軍是第十三師團,這個剛剛與1033團較量過的對手,這次是知道中國軍人有了準備。以第一天攻擊為例;日軍飛機先來低空偵查根本看不清我軍陣地在何方,後來的轟炸機只是亂投彈,他們的炮兵觀察兵看不到我方目標,火炮也跟著亂轟一氣。等到過了河的日軍發起衝鋒,補充團的官兵這才突然出現,近距離射殺。這時日軍掩護的火炮、機槍完全失去作用,只有撤退到河邊登船往回跑。沒想到中國軍人的迫擊炮、戰防炮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日軍的渡船與皮筏子紛紛中彈燃燒,攻擊迅速被瓦解。
周而複始三次都是同樣結局,這個甲種師團還不服氣白天吃了虧晚上又來了,日軍這支部隊不善於夜戰采用了夜襲,補充團的官兵們早有防備。更乾脆,熟悉水性的官兵在淮河裡下手, 日軍萬沒想到廣西軍人有這麽一支聰明的隊伍。
連續三天攻擊沒有一點點效果,惱羞成怒的第十三師團,又是增兵又是派參謀團來到陣前指導。觀察許久後決定把鳳台炸平再說,轟炸機的轟炸,戰鬥機跟著後面過來打擊地面目標,緊接著各種口徑的火炮沒多久就把鳳台幾乎夷為平地,這個縣城是徐州會戰中遭日軍破壞最嚴重的一個,戰後曾挖出沒有爆炸的航空炸彈一個就有數百斤。就是這樣毀滅性的摧殘,都沒有動到守軍的皮毛。
日軍這下高興了,以為一個衝鋒便能解決了鳳台,於是又開始鄭重其事的發動攻擊。補充團的羅團長下令日軍不上岸決不開槍開炮,讓他們知道廣西軍人的厲害。日軍一登岸還擊開始了,先把偵查好的對岸重機槍陣地用戰防炮端了,再用重機槍用彈幕壓著日軍打,失去掩護的日軍就像沒頭的蒼蠅在灘頭亂竄,我軍再用迫擊炮把那些渡河工具毀了,這次反擊日軍幾乎被全部消滅,氣的河對岸日軍指揮官直冒煙,只有望河興歎。
其實鳳台的地形是有利於攻擊不利防守的,如果日軍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同時攻擊或許還有把握,一根筋的日本指揮官問題就是摸不清河對岸的鳳台城裡到底有多少中國軍人?
戰前對能否戰勝日軍堅守鳳台五天,補充團裡的指揮官誰都沒把握,只能硬著頭皮上。結果碰上這個謹小慎微的第十三師團,又一次在中國軍人面前丟了臉。當時廣西軍人同時進行了四場縣城保衛戰,能完成任務傷亡代價極少,全身而退的只有鳳台保衛戰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