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別山的軍人》第3章歸隊
  打了仗就要上報,當晚補充團便把戰報寫好後,以電報的形式發給31軍,再由31軍報給第十一集團軍。因為戰報要如實反映:消滅日軍人數、繳獲武器裝備、自損情況、是否需要補充等等。

  昨天傍晚為了感謝村民幫助團長把村長找來,把一部分繳獲的物資由他分配給村民。一營、二營各拉兩車物資回去,剩余的物資三營留一點,除了騾馬與大米外,其余的一律上繳。

  這時七軍已經有部隊從江南過了長江,開往合肥一帶。31軍通知補充團立即準備到合肥附近歸隊,一聽說自己的部隊過來了大家十分高興,全團緊急清理行裝準備出發。

  傍晚31軍來了三個連接管了三個村子後,補充團踏著夜色連夜出發了。過後不久團長才把真實的情況向官兵們透露了:

  由於1月上旬、中旬31軍與日軍13師團,在滁州、明光一線。展開遊擊戰、拉鋸戰,大量消耗日軍的同時,自己也損失不小。沒有部隊補充打起仗來很吃力,正巧七軍補充團來到安徽,按道理31軍是不能動用這隻隊伍。

  可是在團長努力求戰下,31軍就順水推舟同意了。就把補充團作為一支預備隊。到了前線按照31軍部署,全團擺了一個倒品字形,集中駐守在二線出擊陣地。這樣要是有日軍竄到這裡沒有兩三千兵馬,怕是吃不動補充團。退一步來說主要的還是三營與團部的駐扎地,是個反斜面陣地,如果那兩個營頂不住日軍攻擊,完全可以掩護他們脫離戰場撤走。

  前些天一營與二營大部分官兵是搭著帳篷駐扎在那兩個村子外面,小部分住在村子裡。特別是一營還是一個加強營,攜帶的武器裝備與三營和團部一樣多。還好沒碰上支援戰鬥,等於毫發無損。那為什麽三營發生戰鬥他們卻聽不到呢?原來是小年四周的鞭炮聲掩蓋了一切。

  夜幕下行軍路過的村子,隱隱約約看去都很漂亮,後來經過部隊文職人員解釋官兵們才明白,安徽是全國最會做生意的地方。除了大別山地區外大部分農村建築,都顯示出兩個字,這裡“富裕”。

  部隊行軍采用晝伏夜出,途中駐扎一律在村邊或是樹林裡,做到盡量不擾民。這樣鍛煉了官兵,也盡量隱蔽不讓敵特掌握我軍動向。經過三天半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指定地點。

  在部隊經過肥東縣梁園時,團長帶領全團官兵,為七軍北伐戰爭時期在這裡立的紀念碑前,舉行了盛大的祭奠儀式。聞訊趕來的梁園民眾圍過來觀看,當得知這些軍人就是七軍時,不僅讚歎不已。而且翹起大拇指說:“七軍了不起,中國有這樣的軍隊日本人要滾蛋了”。

  全團官兵整齊的肅立在紀念碑周圍,聆聽團長講述七軍北伐梁園作戰經過。又講述了七軍在北伐戰爭中的貢獻。最後講了七軍將要在抗日戰場一定能在配合作戰中,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祭奠在一片“打到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到底不把侵略者趕出中國絕不收兵”等口號聲中結束了。部隊就要走了,梁園的民眾自覺的站在道路的兩邊,目送四路縱隊向西的廣西軍人離去。

  到了駐扎的地點,團長與幾位營長,看了31軍提供的五萬分之一地圖。發現經過的地方有很大出入,這是十幾年前繪製的,現在變化這麽大一定要從新繪製。這樣做有利於將來作戰所需,於是由搜索隊官兵與部隊參謀組成的繪圖小組出發了。

  第二天軍部參謀等數人來到部隊駐地了解情況。

團裡的軍官這才得知淞滬會戰後期,為掩護淞滬會戰撤退下來的軍隊。七軍在吳興一線阻擊日軍受到重創。  現在整個七軍差不多都是新兵,能打仗會打仗的老兵不多了。淞滬會戰過後,廣西軍隊先後補充了十個步兵團,七軍只要了其中的五個團,急需經過野戰訓練的補充團加入增加戰鬥力。這次徐州會戰前夕,廣西為七軍三個師訓練了三個野戰補充團,這時已經全部到達安徽。

  這裡講個小故事:七軍一七二師的兵源地,在廣西東南部靠近廣東西部的地方。這裡有個玉貴師管區,當年一七二師的兵源大部分就是從這裡來的。師管區裡有個博白縣,這個縣僅淞滬會戰就陣亡了一千多位博白籍官兵。

  消息傳到博白縣政府,當年的縣長頂著巨大的壓力。在1938年為陣亡的這些官兵,立起了一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也是廣西乃至全國第一批樹立的抗戰紀念碑。

  在立碑前縣府裡一些人提出反對意見, 理由是立了碑容易造成戰爭恐怖。以後省政府要是有征兵令下來,征兵就會困難。可是縣長不是這麽看,而是把立紀念碑的高度,提高到愛國主義這個層次上面。不愛國便是亡國奴,就是向侵略者妥協承認失敗。

  沒想到紀念碑落成典禮時,僅應屆初中畢業的博白中學學生,在一位名叫馮宗愷同學的帶領下,踴躍報名參加抗日學生軍,更不要說那些適齡經過民團訓練的青年人了。

  當2008年找到老兵馮宗愷時,他已經兒孫滿堂,過著幸福的日子。當時他的同學還有三位活著。

  他們的名字:馮宗愷黃埔軍人,74軍炮兵營連長;李毓娥學生軍,改革開放後的博白女縣長,離休幹部;龐光敷、黃埔軍人46軍連長,離休幹部;李明之黃埔軍人,軍醫院上尉軍需。

  博白縣那座高大的抗日陣亡的紀念碑雖然不見了,但是活著的紀念碑依然向我們述說著歷史。時間過去11年了,四位抗戰老兵同學有三位陸續離開人世,僅剩下馮宗愷這位今年99歲的老兵。據統計當年抗戰,博白縣出兵一萬多,為國捐軀的也不少。

  話又說回來,由於要過年了部隊不需要打仗。早上出操訓練,下午學習文化,現在又多學一樣就是要把部隊的語言學好。廣西是多民族省份,有許多種語言大家見面不是老鄉根本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麽。廣西部隊為了統一語言學講桂柳話,別小看這個語種,學會它部隊交流大家都聽的懂,不僅部隊裡聽的懂就是安徽附近幾個省的民眾都能聽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