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探花為王》第443章 蘇松道欽命總理大臣
第四百四十三章蘇松道欽命總理大臣

 過了許久,朱由檢才看完了整個奏章,臉色已經變得鐵青,眼神冰冷得好像寒冬臘月一樣,死死地盯著徐光啟,猛地一下站了起來,指著他的鼻子說道:“你!~”

 “還請聖上應允老臣告老還鄉。”徐光啟再次伏地磕頭說道。

 朱由檢楞了一下,旋即就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樣,蔫了下去,坐在了龍椅上,沉默不語,臉上的表情更是陰晴不定地變換著。過了許久,朱由檢才無力地揮了揮手說道:“此事容後再議,朕累了,諸卿退下吧。”

 ……

 徐光啟乞求告老還鄉的奏章遞上去之後,就好像石沉大海了一樣,朱由檢既沒有批準,也沒有駁回,而是留中不。

 又過了三天,朱由檢終於下了第一道聖旨,宣諭六部官員列支本部年度開支,並集中上報。這就已經有了些年度財政預算的影子在裡面了。這正是徐光啟奏章之中提出來的一個新的法子——年度財政預算。

 各部各衙列支年度需要開支的各項費用,並匯總集中,上報朝廷,這樣一來,每年哪些地方該花錢,該花多少錢,朝廷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各部要用錢時,都需要提交申請,由戶部初審,再提交內閣覆核,皇帝禦批,之後才是用錢部門拿著禦批條子,去戶部國庫領錢。

 這樣一來,各部各衙的開支狀況,皇帝和內閣都能做到心中有數,而一些不必要的開支,戶部可以駁回,內閣也可以駁回,皇帝那裡不禦批,同樣通不過。如此一來,也就能最大的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了。

 當然,需要提交到戶部初審的開支,都是各部各衙的總帳,而財政劃撥到下面各級官衙之後,怎麽用,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崇禎三年現在都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了,現在才來做年度財政預算,當然已經有些晚了,不過現在想要行國債,朱由檢總得知道自己這一年到底還缺多少錢,需要行多少額度的國債不是?因此,他才會在這個時候,下旨各部各衙列支財政開支,交由戶部統計審核。

 這是一個新出現的事情,都沒有先例可循,除了戶部,各部各衙到年底還需要支出多少錢,誰心裡都沒底。

 經過幾天的忙碌統計以往數據,然後匯總,最後提交到各部尚書各衙主官手上,有些就照實上報了,有的卻往上加了一些,有的覺得開支有些太大,怕皇上看了心裡不舒服,便又大筆一揮,砍去了一截,然後才報了上去。

 朝廷官員,吏部都有名冊,薪俸開支,便歸在了吏部名下。宗親勳貴歸宗正府統一管理,開支便歸在了宗正府名下,軍隊軍餉開支,歸在了兵部名下。這三個是最耗費時間,也是最難統計的。

 而除了薪俸軍餉這些每年都必不可少的支出之外,皇帝賞功,賜給功臣的額外賞賜等,則直接歸在了朱由檢的內務府名下,統一由內務府進行申報。

 前後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各部各衙才總算是將大致的年度開支預算匯報了上去。匯報上去之後,朱由檢又讓戶部員外郎以上官員,共同審計核算,計算出國庫開支缺口。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光是兵部軍費開支,因為遼東對女真韃子的戰事,和甘陝鎮撫流民暴動所需的軍餉賞賜,就欠缺了將近兩千萬兩白銀,再加上地方賑濟災民所需的銀兩錢糧,又將近五百萬兩的預算,就已經是兩千五百萬了。

 當然,兵部軍費開支和地方財政支出,這是兩個大頭,除此之外,其他各部各衙的開支預算,連它們的零頭都趕不上。最終戶部統計出來的結果是,財政開支缺口三千兩百萬兩,過了國庫歲入一年的總和!

 看到這個數據,朱由檢也不由得嚇了一大跳,國庫歲入連支出的一半都沒到,這日子可怎麽過?全靠行國債嗎?可這也只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不是長久的辦法啊!

 之後,朱由檢又下令六部重新列支預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費用,朱由檢也率先帶頭,將宮中的開支用度減少了一大半,日常膳食都比照常例,減少一半,一些不必要的賞賜,能節省的也都節省了。

 如此再三之後,戶部統計上來的財政缺口終於壓縮到了兩千八百萬兩。

 隨後,朱由檢又下旨,著戶部參照財政缺口,酌情協商提出國債行申請。

 接到這麽一道聖旨後,戶部尚書很是有些納悶,怎麽皇上會下這麽一道聖旨,讓戶部提出國債行申請呢?這國債,可是國家的債務,是背在朝廷身上的包袱,少了不夠用,多了卻會壓得朝廷踹不過起來。這可申請多少是好呢?

 後來還是戶部的主事劉承沅小心提議說道:“既然朝廷各部開支缺額兩千八百萬兩,大人何不便申請這個國債量?”

 戶部尚書聽了劉承沅的話,恍然地點了點頭,說道:“難怪皇上之前要下旨各部列支開支預算呢,原來是為了行國債做準備!”

 戶部申請行國債的奏章很快便遞了上去,隨後,朱由檢便下旨交內閣審核,形成統一意見後,由內閣輔次輔聯署上奏。

 內閣討論的時間並不長,在之前的一個多月裡,行國債的事情就已經討論很清楚,內閣諸臣也都形成了統一的意見,通過是肯定的,要討論的,只是行數額的大小而已。

 如今各部各衙的缺口都已經上報給了朱由檢,朱由檢也下給了六部閣臣傳看,朝廷需要多少錢,內閣諸臣基本上都做到了心中有數。這個兩千八百萬的開支缺口,就是各部各衙匯總之後的結果,內閣諸臣自然不可能再對這個數字提出疑問。

 幾乎沒用到兩天時間,內閣諸臣就已經拿出了統一的意見,然後由內閣的一個文書執筆,提寫奏章,最後由內閣輔成基命和次輔徐光啟聯合署名後,提交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接到奏章後,只是簡單的看了一下,然後就提筆在奏章下面朱批了一個“可”。隨後,朱由檢又拿起了書桌上一份早就寫好了的聖旨,連同剛剛批準了的行兩千八百萬國家債券的奏章,一起交給了王承恩,說道:“承恩,馬上去傳旨。”

 “是,皇上。”王承恩急忙應道,接過聖旨和奏章,小跑著走出了禦書房,馬不停蹄地衝進了李文博住的驛館之中。

 “李大人,李大人!~”驛丞一邊大呼小叫著,一邊衝進了後院。

 “驛丞大哥,你這是怎麽了,慌裡慌張的,跟丟了魂似的。”李文博正在驛館後院練著太極,慢條斯理地對驛丞說道。

 “李大人您可真是好興致啊,還有心情在這打拳。快準備準備,宮裡傳旨的公公馬上就要到了,大人,你的好事到了啊!”驛丞一把拉住李文博說道。

 “來就來了唄,皇家的聖旨,可不一定是好事。”李文博依然打著太極說道。

 說話間,王承恩已經在幾個錦衣衛的保護下,走進了後院,見到李文博,也不由得笑著說道:“李大人,還打拳呢!”

 “是啊,這不是成天無所事事,打打拳,健健身嘛。”李文博深吸了一口氣,收起了權勢,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來,一邊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朝王承恩走了過去,笑著說道:“王公公,你今天怎麽這麽有閑情逸致,竟然想著來看我啊?”

 “李大人說笑了,咱家可不是來看你的,咱家是來傳旨的,李大人,準備接旨吧。”王承恩笑著說道。

 一旁的驛丞招了招手,幾個驛卒抬著香案便走了進來,放在了後院的空地之中。李文博擦拭了一下額頭上的汗珠,便帶著阿虎以及後院驛館中所有人等,一起跪在了地下,聆聽聖旨。

 王承恩轉身從錦衣衛手中接過聖旨,展開來,抑揚頓挫地念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自登基以來,國事日繁,舉步維艱。朕每每戰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唯求賢才以安國家社稷。爾李氏文博,頭榜進士,人如其名,才乾顯著,百官交口稱讚,朕心甚慰。

 今賜卿從三品蘇松道欽命總理大臣銜,主理國債行,蘇松新鎮編練,一應事宜,相機行事。蘇松文武臣工,從卿之命,如朕之言,欽此!

 朕言灼灼,朕心卿心,無負朕望,卿其免哉!”

 念完聖旨,王承恩才又說道:“李大人,接旨吧。”

 “臣李文博,接旨謝恩!”李文博磕頭說道,隨後,便從王承恩手中接過了聖旨。又讓阿虎包了幾個大紅包,分給了王承恩以及前來傳旨的錦衣衛護衛。

 送走了王承恩他們,驛丞又帶著驛卒一起前來道謝,李文博隻得又讓阿虎封了紅包,分別送給他們,好不容易才把他們給打了出去。

 看著書桌上放著的聖旨,李文博還是有些不大相信,從這一刻起,他就成了朝廷的從三品的蘇松道欽命總理大臣了,他說的話,在蘇松文武官員面前,就跟皇帝說的一樣——如朕之言!

 可以說,朱由檢是把蘇松道作為一個特區,一個試驗田,在財政窘迫的境況下,不得不放權給李文博,讓他由著心去搗鼓。搞好了,滿足了朱由檢的**,自然一切都好說。可若是搞砸了,那所有的罪責可都得李文博一個人來承擔!

 這可是比之前蘇松商會局還要嚴重的後果,結局隻可能是一個——滅族!

 如今,李文博成了蘇松道欽命總理大臣,臨時衙門性質的蘇松商會局,朱由檢也沒說裁撤,也沒說保留,看樣子也是一塊兒交由李文博自己看著辦了。

 胡思亂想了一會兒,李文博這才讓阿虎將聖旨好生的收了起來,然後他才提筆寫了謝恩表。皇帝加封官員之後,官員一般都會寫上這麽一封謝恩表。一是向皇帝給自己加官進爵表示謝意,二也是在謝恩表中順便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好讓皇帝放心。

 第二天上午,李文博就將謝恩表遞了上去,下午的時候,王承恩就又來傳了朱由檢的口諭,讓李文博第二天參加朝會,然後陛辭。

 該說的在陛辭之前都已經說了,該表的忠心,也都表了。陛辭也就走走過場,皇帝慰問幾句,官員再說上幾句“謝主隆恩”,順便再表表忠心,然後就是收拾行裝,準備滾蛋——呃,準備離京。

 李文博的陛辭也一樣,陛辭的時候,朱由檢說道:“愛卿,行國債和編練蘇松新鎮之事,朕便拜托給卿了,以海外海島抵押的聖旨,朕隨後便會昭告天下,希望愛卿不要辜負朕之所托。”

 “微臣戰栗惶恐,敢不盡心用命,以報聖上知遇之恩。”李文博急忙磕頭說道。

 陛辭之後,李文博又去了徐光啟府上,現在塵埃落定,一切都已經水落石出了,徐光啟是李文博的座師,李文博作為弟子,去拜見徐光啟,自然也沒什麽不妥的了。

 跟著徐六進了徐家客廳,李文博急忙上前幾步,朝徐光啟行師禮說道:“學生李文博拜見恩師。”

 “慕遠,你來了,快起來吧。老六,快把慕遠扶起來。”徐光啟微微頷說道,又對徐六說道。

 “李大人,你快起來吧。”徐六急忙扶起李文博說道。

 “多謝恩師。”李文博道謝說道,卻並沒有起來,“學生之前避嫌,不敢與恩師相見,實在是罪該萬死,還請恩師責罰。”

 “當時的情形,你不見老夫,也是不想讓老夫牽扯進來。你這麽做,又何罪之有?快起來吧,你這樣跪著,我們怎麽說話?”

 “多謝恩師。”李文博再次道謝之後,才從地上爬了起來。

 “慕遠此次南歸,不知想從何處著手?”等李文博坐下之後,徐光啟才又問道。

 “恩師當面,學生不敢隱瞞。聖上既然將蘇松道托付給學生,學生便想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改革。”徐光啟沉默了一下,瞧了李文博一眼,又說道:“萬歷新政,依然歷歷在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鑒不遠啊慕遠。”

 “恩師教誨,學生謹記。”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