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萬歷外史》第23章 計議初成
  待吳知州一乾人等離了楊家坪,一身農人裝束的古成冶走至楊錚旁邊,說道:“總算應付過去了,幸好沒出什麽差錯。”

  楊錚道:“古大哥辛苦了。”

  古成冶笑道:“分內之事,有什麽辛苦的。”

  楊錚道:“家中已備好便飯,請大家都過去用飯吧。”

  古成冶也不推辭,衝田間招了招手,四個扮作農人的古記鐵鋪夥計也都舉手回應。這一回他帶了四個手腳麻利的夥計,連他一共五人,分守五個“楊古井”。在每個“楊古井”旁的草堆或是高粱杆堆裡,各藏有兩個備用的“楊古井”及一些工具。一旦發生意外,便可立即更換。以吳知州等人所處的位置,只需三兩個人遮擋便難以察覺。

  這些備用方案,都是楊錚安排下的。雖未派上用場,古成冶卻不會覺得多此一舉。“楊古井”第一次在眾人面前亮相不容有失,有備無患才是正理。

  十個備用的“楊古井”也不必再拉回城裡,五個給呂家崖,五個給張吳莊,銀錢早已付訖。張吳莊同屬赤峪裡,自然不能把他們落下,不然鄉裡鄉親的,面子上可過不去。何況楊家坪與張吳莊連姻甚多,楊大力、楊百牛等人的渾家均為張吳莊人氏。

  張吳莊雖隻二十幾戶人家,人、地不足呂家崖之半,但田地均在山間,故而與呂家崖一樣先得了五個“楊古井”。呂伯升縱使心眼再小,在這上面也挑不出毛病。

  吃過飯後,古成冶等人便即告辭返回城裡。今日“楊古井”功效展示可謂大獲成功,不僅吳知州很滿意,與知州同來的各裡長、裡老明顯表露出渴求之意,他要盡早把情況告訴父親,做好準備全力打製。

  送走了客人,楊大力與張氏仍去田間勞作,河邊地裡還有許多農活,眼下仍輕閑不得。

  楊錚則與楊芝兒、月盈在自家院中為高粱脫殼。他們將一把穗子在木耙子頭上摔打,讓裡面的粒子迸出,待地上積起一層後,再掃到一起收起來。這活計著實有些無聊,幹了不長時間,楊錚不由打起了瞌睡。

  楊芝兒道:“錚娃,你困了就去睡會吧。”

  楊錚伸了個懶腰,說道:“這會睡下,就怕夜裡睡不著了。”

  月盈道:“睡不著可以讀書啊。”這幾日忙著乾活,楊錚一頁書都未曾讀過。家中農事自然很重要,但在月盈心裡,讀書才是二哥最該做的事情。盡早取了功名,才能更好地回護這個家。

  楊芝兒也道:“對,夜裡安靜,正好讀書。家裡剛榨了胡麻油,你要點多少油燈都有得用。若是覺得油燈味道大,我讓人到城裡給你捎些蠟燭來。”今日雖未到田間,她卻也聽說自家兄弟被知州老爺誇為“秦州神童”,心裡可不知有多美氣,對其期許不覺便高了許多。

  楊錚在月盈頭上輕輕拍了一下,笑道:“你們放心,我識得輕重,但夜裡讀書的事卻不會做。燈火之光難免忽明忽暗,燈下讀書最傷眼睛。我可不想幾年書讀下來,三尺之外便看不清了。這種半瞎的讀書人,月盈應該聽說過吧?”

  月盈垂下頭撇了撇嘴。她何止是聽說過,還見過不少丈許外便認不清人的讀書人。

  楊錚到廚房水缸裡舀了些清水洗了下臉,頓時感覺精神不少。近日乾活多,雖然有些疲憊,但家中又不短吃喝,少年人的身子,睡一覺也就好了。看來“楊古井”之事如願鋪陳開來,心裡崩著的那股勁就有些松了。這樣可不好,才剛開了個小頭,

切不可泄了勁。  他心裡正轉著念頭,就聽院外有人說道:“錚娃在家不?”隨即是大姐應聲:“在呢。根伯快進來吧。”

  楊錚從廚房出來,見楊根發拄著雙拐進了院子,向其道了聲好。

  楊根發在廚房台基上坐了下來,將手中一物交給楊錚,道:“你看合用不。”

  這是一截用獸皮製成的軟管,長約四寸,徑約一寸,有內外兩層,縱向接口錯開,可在相當程度上防止漏水。所用獸皮應當是腹部或內層軟皮,有一定的彈性。

  楊錚細看一番,讚道:“根伯手藝真好。試過了麽?”

  楊根發道:“隻用兩根竹管接著試了試,能用。‘楊古井’上還沒試過,但管頭粗細都是一般的。”

  楊錚道:“那就成了。”

  此時的鐵器說貴不貴,說便宜也不便宜,論斤算比豬肉還貴,誰家要是丟了把鋤頭,都要心疼好長時間。一個“楊古井”二十多斤,足以引起小賊的覬覦。而且從今日的態勢來看,入冬前肯定供不應求,若有人偷了轉賣,其價必然高於九錢銀子的定價。

  另外此時並無太好的鐵器防鏽之法,若長期置於室外,就算不被偷,也很容易鏽朽而影響使用。再加上冬季嚴寒,鐵器變脆,若白天積水夜裡上凍,鐵筒容易凍裂。

  因而“楊古井”並不會安在井上便不管了,而是隨用隨裝,用完便拆下收回,一來防盜,二來方便養護。

  有鑒於此,便於拆裝就變得必要起來。

  之前竹管與“楊古井”底部的上水口鐵管連接,采用嵌入加泥封之法,既不方便,又容易使接口越擴越大而難以密封。楊錚請楊根發做的這截軟管接頭,具有一定的彈性,可即插即用,這就方便多了。而且這接頭還可以連接不同的竹管,實現“彎頭”功效,這樣一來“楊古井”便可不用裝在井口,用起來更為靈活。

  楊錚又問了這軟管制作工時物料所費,楊根發道:“這皮子都是上月打下的野豬身上的,再做千百個也有余。做起來也不怎麽費事,一天總能做二三十個。”

  楊錚道:“那就請根伯這幾天多做一些。”

  送走了楊根發,楊錚又坐下來打高粱穗。不長時間又有人叫門:“楊錚小友,呂成亮來訪!”月盈上前打開院門,呂成亮笑著走了近來,胳膊下夾著一卷東西。

  楊錚起身道:“不敢當小友之稱。”

  呂成亮道:“當得當得。不出兩年你便要進學,到時我們便是同窗老友了。”

  此際尚未中舉的讀書人,都以朋友相稱。不論年紀大小,童生稱“小友”,秀才稱“老友”,故而有八十歲的小友,也有十七八的老友。楊錚才剛發蒙,連童生都不是,自然也就不是“小友”了。

  楊芝兒道:“請呂相公屋裡坐吧。”

  之前楊根發到來,因是本家族親,隨意些倒顯得親近。這呂秀才卻是外人,又是個有功名的,楊芝兒不願失了禮數,讓人笑話她兄弟。

  楊錚便將呂成亮請入正屋,說道:“子明相公不是去陪吳知州吃飯了麽,這才沒多大工夫啊,怎麽又跑我們楊家坪來了?”

  呂成亮坐下來道:“那場面著實無趣,我吃得差不多,便尋機出來了。你家有茶麽?適才吃得有些鹹了。”

  楊錚心道,你還真不把自己當外人。說道:“我們鄉下人哪個會去喝茶?只有燒開的清水。”呂成亮道:“也好,也好。”楊錚便讓月盈端了碗水來。

  飲茶可化油膩,然而鄉人平時很少食肉,肚腸裡本就沒多少油水,喝茶會餓得很快。呂成亮家境殷實,自是例外。

  院子裡楊芝兒聽到屋內呂秀才的話,心想往後兄弟交的都是讀書人,家中無茶確是不妥。待月盈從正屋端水出來,小聲囑咐道:“記著提醒我給家裡備些茶葉。往後也要留意,缺了便告訴我。”

  正屋裡呂秀才喝了幾口水,將胳膊下夾著的那卷東西在楊錚眼前晃了晃,道:“給你看樣好東西。”除去外麵包著的一層棉布及一層厚紙,裡面是一張寫了大字的宣紙。

  楊錚接過來在坑上展開,見上面題的是:“但有秦州楊古井,敢教岑嶺變良田。”算是兩句詩。落款處為“隆慶六年秋,秦州知州吳直。”署了其官銜及本名,未用字號,可算是官方認證。看完後說道:“這個掛在古記鐵鋪最合適了,只是少了鈐印。”

  呂成亮道:“這是我討來先拿給你看的。明日你可到城中,與那古掌櫃一同求見拜謝吳知州,自會為你加印,然後再去裝裱。”

  楊錚點了點頭。有了知州這幅字,“楊古井”之名便坐實了。之前在田間時,吳知州可從未口宣此名。或許正是他最後那番話中,在“楊古井”前加了“秦州”二字,才會有這幅字,這從知州所題落款也能看出些端倪。

  這也沒什麽不好,五個字還是三個字都無所謂,只要不是敵人,皆大歡喜最好了。所費者,不過是讓古掌櫃在外筒上多刻兩個字而已。其實真要流傳開來,人們必然隻稱後三字。

  當即楊錚向呂成亮道了謝,將吳知州的這幅字重新包了起來。又問道:“那些裡如何分派,可議出了結果?”

  呂成亮道:“我離開之前,吳知州已經許了那十三裡五十個‘楊古井’。但各裡情況有所差異,誰多一些誰少一些,還沒有定論。你和那古掌櫃倒是好算計,將這棘手之事交了出去。”

  楊錚攤手道:“沒辦法。月內古掌櫃頂多能打製出一百個,這還是算上了本裡的十五個。而本月又是秋種澆田最緊要的時候,‘楊古井’定會供不應求。我們是想做好事,可不想平白得罪了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