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主明疆》第239章 師法先聖
隨著落榜舉人相繼離開京城,客棧變得冷清起來,住在這裡的六十余名士子,只有九人入榜,接下來,這九人將會與所有兩百名入榜貢士一樣,為最終的殿試排位而盡展所學,各顯神通。

 吳匯是會試會元,名頭早已響徹京城,不少顯要私底下約見吳匯,對這個年約三十的江西才子寄予很高期望。

 柯潛的會試排名不算十分突出,反倒可以免去諸多應酬,終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如參悟佛道的虔誠信徒那樣,專注於思考儒學要義,對房外的世間俗事無聞無感。

 上一世,卓軒非常懷疑古代學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可信度,不過,眼前的柯潛就給他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容不得他再去質疑古人的求學精神。

 他日若能像柯潛這樣,成為“學癡”,思想深度、儒學造詣自會日益精進,假以時日,科考時何愁不能寫出驚豔的絕世佳文?

 這樣的前景,想想都令卓軒充滿了無限期待。

 三月初一一大早,卓軒就被李安傳至奉天門。

 今天是殿試日,此科兩百名入榜貢士,還有上一科一名已入榜但因身體突然不適、沒參加殿試的貢士,一共二百零一人齊聚奉天門,靜候景泰帝前來策試。

 殿試隻考一道策問題,試題名義上由天子親自出題,實際上是由內閣擬定,交由天子欽定而成。

 趕在辰時之前,景泰帝駕臨奉天門,當場沒說一句話,由近侍太監宣旨,詔敕就是試題。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德’、曰‘功’,然道莫如伏羲、神農、黃帝,德莫如堯、舜,功莫如禹、湯、文、武,此數聖人者,萬世仰之不能易也。

 伏羲、神農、黃帝之事著於《易》,堯、舜、禹、湯、文、武之跡存乎《書》,其所以為道、為德、為功者,朕欲究其心術之精微,其推以治、教、養天下,所尚雖殊,然不出乎耕桑、貢賦、學校、禮樂、征伐、刑辟之外,朕欲參其製作之會通,夫無所酌於古,將何以準於今?

 朕承祖宗大位,夙夜惓惓於心,亦惟以古聖人之道、德、功自期,以今天下之治、教、養自勵,茲欲盡驅天下遊談之惰以事耕桑,使各衣食其力;盡約天下浮冗之征以歸貢賦,使各膏肥其體,而無或失所養;盡導天下狼戾之頑以從學校,使各複還其善;盡陶天下粗鄙之陋以由禮樂,使各移易其俗,而無或違於教;盡作天下慵怯之兵以奮征伐,使各銷沮其凶;盡化天下爭鬥之訟以遠刑辟,使各崇尚其恥,而無或外於治。皆何施而可也,施之有效,民得治、教、養矣,於古聖人之道、德、功有可以庶幾乎!

 伏羲、神農、黃帝曰皇;堯、舜曰帝;禹、湯、文、武曰王,其稱號之所以異者,果道、德、功之所致乎?抑治、教、養有隆替而然乎?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一而已矣,何皇降而帝、帝降而王乎?

 茲欲措天下於隆古之世,使皇、帝、王之稱惟一而無隆殺之別,亦必有其道乎?

 子大夫習之於師,而得之於己,宜無不悉其說者矣,既承有司賓興而來,其具為陳之,朕將親覽焉。”

 這道聖旨並非“詔”,而是“製”,卓軒欣喜的發現,他居然能聽懂其中的九成旨意。

 景泰帝把治理天下的要務歸結為三件事,即道、德、功,認為無人能在“道”上超過伏羲、神農、黃帝;無人能在“德”上超過堯、舜;無人能在“功”上超過夏禹、商湯、周文武、周武王。

 把這九個遠古先聖的事跡加以總結,可以推行開來,用於治理、教化、養育天下百姓,九聖崇尚的治理方法雖有差異,但都沒有超出耕桑、貢賦、學校、禮樂、征伐、刑辟這六者之外的,所以,景泰帝聲稱要將這六事做得盡善盡美,應該是有正確的方法可循的,倘若實施後效果顯著,百姓得到治理、教化、養育,那他就離古聖人在道、德、功上的修為非常接近了。

 問題是:伏羲、神農、黃帝叫做“皇”,堯、舜叫做“帝”,而禹、湯、文、武叫做“王”,九位聖人的稱號不同,這是因為道、德、功的效用有別導致的呢,還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治、教、養有盛衰(隆替)變化而本該就是這個樣子?

 對聖人的評判標準應該是一致的,為何九位古聖人由皇降為帝,由帝降為王?如今把天下放到古聖人所處的時代,使得皇、帝、王的稱呼前後一致而無高低(隆殺)之別,也必定有正確的方法與路徑嗎?

 “這就是今科殿試的策問試題?切,都什麽年代了,依然找不準正確的治國方略,竟幻想從古聖人那裡尋找答案,難道炎黃子孫數千年以來算是白進化了?”

 卓軒暗中嘀咕起來,想景泰帝如此策試士子,還聲稱“朕將親覽”,肯定不是出自本意,屆時能禦覽三名考生的文章就不錯了。

 坐而論道的文章寫得再典雅,也僅具觀賞價值,實用價值大概可歸為零!

 二百零一名考生聽旨後頓首叩拜,之後景泰帝移駕雍肅殿,考生相繼步入奉天殿東西兩廡作答。

 移駕時,景泰帝命人將卓軒召至禦駕邊隨行。

 天子的心思顯然不在殿試上,坐著肩輿,抬輿的腳程非常小心,步態平穩,極富節奏感,故而景泰帝的身子晃動得並不厲害。

 朱祁鈺凝眸而思,目光深沉。

 離雍肅殿很近了, 景泰帝這才回過神來,“卓軒,聽說你在住有福建、江西士子的客棧小住,二十余日來有何觀感?”

 “讀書不易!微臣將盡快參加童試,但願能獲得生員身份,入宛平縣縣學就讀。”

 “也好,不過,過不了童試這一關也不打緊,朕讓你進國子監進學。”

 “多謝陛下隆恩,微臣與福建士子柯潛相處數日之後,聽他講學,長了見識,微臣打算像他那樣,寒窗苦讀,憑自己的真本事考中生員。”

 “柯潛?這名字倒是有趣!你既然打算讀書,便得心無旁騖,他日若能在鄉試、會試、殿試中中式,朕便能名正言順的讓你做官,只是,讀書別過於呆板,朕不喜歡太迂腐的讀書人。”

 卓軒答非所問道:“柯潛為人忠厚,卻不迂腐。”

 景泰帝皺皺眉頭,“朕說的是你,不是那個······柯潛。”我主明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