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關隴》第二十八章 家宴(上)
  由於姊姊的到來,張府特地為她設立了家宴。穿越至今,這也是張韜第一次參加家宴。更難得的是,這一次全家上下人等無病無災齊聚府中。

  父母、兄嫂、姊姊、侄甥……

  父親加官進爵、大兄被確立為世子繼承家業、二兄學業有成,姊姊與二嫂各自誕下一子一女,而自己與侄兒張輿也逐漸長成,開始在學堂內聲名鵲起。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張家都在蒸蒸日上,開始顯露出一個躍遷家族的勃勃生機來。

  為了這次家宴,府中早早就開始準備。張韜吃完早飯後,也參與到廚房的運作中去。當然,陪他一起前往的,還有虞婧的妹妹虞圓。

  一直以來,母親劉氏都想找個丫頭照料自己的起居,尤其是張孟被出了籍後,自己身邊一直無人照應。哪怕張孟出於報答的心思,將大兒子派到自己身邊,然而一個偌大的漢子,總歸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母親數次透露想要幫他找個得力的婢女,均被有意無意地拒絕。如今看到自己帶回來一個小丫頭,生的眉清目秀,別提有多高興了。當著全家人的面前,指定虞圓到自己房中服侍。

  看著虞圓怯生生的樣子,張韜歎了一口氣,既然已經答應了虞婧,就得將她這個妹妹照料好了。一個小丫頭,突然間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跟在自己身邊也許是最好的結果。畢竟自己終歸是張府的三公子,只要自己在,沒人敢欺負她。

  想到這裡,面對著母親的指派,他不再反駁,而是默默答應了下來。好在自己年紀尚幼,跟在自己身邊也無非是端個茶倒個水梳理下發辮什麽的,倒也不算太辛苦。

  大嫂與母親陪著姊姊聊著家常,他便帶著虞圓來到了廚房之中。

  “公……公子……儂來這裡作甚?”到了廚房以後,虞圓睜著大眼睛,看著廚房中人來人往,不停地準備著各種食材,臉上掛滿了疑惑。

  作為會稽虞家的女兒,她從小也是見過富貴生活的。可是廚房畢竟是女人以及下人待的地方,她還從未見過有哪家的公子會特地跑到廚房裡來。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作為一代經學大家虞翻的孫女,從小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成長,對儒家的經典還是了解的。世家公子向來被教導遠離廚房,以培養溫文爾雅的性格以及悲天憫人的情懷。像張韜這樣對廚房充滿別樣趣味的,不得不讓人驚訝。

  張韜見到虞圓滿目疑惑,不由問道:“你怎麽了?”

  “沒什麽。”虞圓慌張地搖了搖頭,初來乍到她總不能直接便批評人家。

  “呵呵,你莫不是在想什麽‘君子遠庖廚’吧?”張韜一時間有些恍然,他自嘲地笑了笑,輕聲道:“你已經不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了。”

  不忍見其死,其終歸要死;不忍食其肉,其肉終歸要入口。對於孔夫子他老人家來說,三月不知肉味已是忍耐的極限。想要吃肉,終歸要有人去殺不是?

  若是殺個雞鴨牛羊就能讓人喪失基本的人性,那又何必再披上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平白被人罵作虛偽?

  似乎被張韜猜到了心事,虞圓站在那裡,一時之間有些手足無措。

  張韜知道她還不過是個八歲的孩子,當下也不與她計較,輕聲道:“跟在我身邊,好好看著。”

  廚房中下人們忙忙碌碌,新開辟出來的那套灶台,在他離開洛陽的這段時間裡也被下人們擦拭的乾乾淨淨。

他畢竟只在除夕做了一天的炒菜,廚房中的仆人看的懵懵懂懂的,也沒人從他炒菜的過程中學到什麽。  在他離開洛陽的這段日子裡,哪怕家人想吃那些口味特別的菜,也無人能夠製出。

  炒菜這種事情,就是一層窗戶紙,不懂其中訣竅,也許永遠也摸不到門道。一旦明白其中原理,哪怕再笨,也能依樣畫葫蘆炒出兩三個。

  看完了廚房,他叫上了張大牛,駕著車朝洛陽集市而去。畢竟已經跟母親下了軍令狀,晚上的這場家宴,由他全權負責。

  至於做什麽菜式,他的心中已經有了譜。

  東市是牛馬市,洛陽城大半的屠宰肉類都是從這裡流出。南市是大市,各種常見的商品也算得上琳琅滿目。

  張韜帶著虞圓與張大牛在城內四處逛遊,直到了未時方才回去。

  當然,兩個時辰的采買,算得上滿載而歸。

  回府不久後,張孟帶著另外三個兒子也前來府中,送上了一些特別的東西。這些都是當初自己離開洛陽前吩咐他們父子做的。

  首先的一個,便是鐵鏊(ào)。

  雖然早在孔老夫子的時代就已經提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然而直到如今,飲食仍然不夠精,不夠細。

  簡單說,眼下人們的日常飲食,以乾飯、羹粥和餅為主。

  乾飯通常以稷、黍、麥、稻等蒸煮而成,稷、黍、稻等米類做出的乾飯稱之為“米飯”,其中又以粟米飯最為普遍。而用麥做的,則稱之為“麥飯”,用火炒的粟飯,則被稱之為“糗”。

  無論以哪種糧食做成的乾飯,吃的時候往往是就著水、漿或者羹,以便下咽,與後世北方人吃飯時配以饅頭或者大餅類似。

  除了乾飯以外,主食的重點還在於粥與羹,除了肉羹、菜羹以外,還有用五谷雜糧熬製成的粥與湯。畢竟糧食產量不發達,只要水裡放點糧食煮了來吃,就不至於餓死。

  如果說乾飯多是以米類為主,那麽以面點製作成的食物,基本上統稱為餅。比如面條被稱之為“湯餅”,用蒸籠做出來的被稱為“蒸餅”,用火烤出來的被稱之為“爐餅”等等。

  自從諸葛亮征伐南蠻,以面點製作而成“蠻頭”代替人頭祭祀瀘水,而後逐漸訛稱為“饅頭”。如今已經逐漸被百姓所接受,成為宴飲以及祭祀中的特定物品。

  當然,如今的饅頭是帶餡的,倒與後世的包子類似。

  張韜讓張孟父子製作成的鐵鏊,則是他想用之來製作煎餅。雖則如今已有了青銅鏊子以及陶鏊,都不如鐵鏊來的實在。

  要知道後世的“煎餅果子”,可是學生的速食神器。薄薄的煎餅裡放上兩塊薄脆的“餜篦兒”,撒上點蔥花,打上個雞蛋,然後在外面抹上一層辣醬,卷之而起便是一道美食。

  乾飯他已經吃的有些膩味了,當下便想著用後世的方法制作煎餅,也讓母親與姊姊嫂嫂們嘗嘗鮮,順便解決一下自己肚子裡的饞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