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關隴》第四十章 天才機械師
  “阿韜,也是去年這個時候,馬隆將軍平定涼州,這事想必你不知道吧?”

  張韙摸著張韜的頭頂,目光之中有些深邃。

  “事實上我知道啊老哥,我知道的比你想象的還要多,可這事也沒法跟你說呀!”

  張韜心中充滿怨念,看著二哥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不由腹誹道。

  這些話他當然不能說出口,二哥跟自己說這個,不過是前奏罷了。

  馬隆此人在後世雖然不是很有名,但問題是他恰恰知道這個人。

  正因為知道,他才不明白二哥張韙為何會提起此人。

  馬隆馬孝興與馬德衡又有什麽關系?很明顯,這兩者不是一個人。也許他們都姓馬,但如果你以為姓馬的都是一家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便如阿裡和企鵝的老板,他們不但不是一家人,相反還各自將彼此視為最大的對手,誓要將對手置於死地。

  所以他亦在不斷思索著馬德衡與馬隆的關系。

  他知道二哥此時有心事,所有的鋪墊不過是為了表明心中所想,也便靜靜地聽著。

  “去年正月,馬隆將軍前往涼州之前,讓陛下滿足他三個條件,並且立下軍令狀,只要陛下滿足這三個條件,他必定能夠平定涼州之亂。”

  “哪三個條件?”

  “第一,自行招募勇士。只有能夠拉開三十六鈞弩和四鈞弓,才有資格跟隨他前往涼州。這一條件,前後達到要求的不過三千五百人。”

  “第二,武器輜重隨便自己選擇,且一次性提供三年的軍需物資。”

  “第三,派遣一批工匠前往涼州,根據自己的圖紙打造偏廂車。”

  “阿韜,馬隆將軍確實是不世出的奇才,幾十年來沉淪下寮也難免讓人惋惜。可是他之所以能夠平定河西,絕不是他一人之功。”

  “難道與你所說的那個馬德衡有關不成?”

  “不錯!德衡先生原名馬鈞,出身扶風馬氏。此人於機關一道,足可與墨翟公輸班一較高下。阿韜,說實話,你的擺鍾雖然精妙,也未必比得上馬先生的機關術。”

  “原來馬德衡就是馬鈞!”

  張韜心中苦澀,馬鈞確實是大名鼎鼎的機械師,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也是排的上號的工科人物。

  據他所知,馬鈞生活在東漢末年以及曹魏初年,差不多三十年前就去世了。

  他也只能暗暗感歎,自己對當前的世道還是不夠了解啊!

  原本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只要改頭換面便不知道是誰了。

  “馬隆將軍此番出征,所選勇士需要拉開三十六鈞弩,乃是因為當初馬鈞先生改進諸葛連弩,力量之強不是一般士卒所能拉開。諸葛武侯發明連弩,一次可以發射十矢。經過馬先生的改進後,一次性可以發射五十矢。”

  張韙可不知道幼弟此時已在無限感歎,他繼續道:“馬隆將軍到達涼州後,以德衡先生所遺圖紙打造了偏廂車,以諸葛武侯的八陣圖教授士卒。你可以想象一下,進攻有連發五十矢的諸葛連弩,防守有如同龜殼的偏廂車,禿發鮮卑雖然人多勢眾,又如何啃的下?”

  “既然如此,德衡先生的設計不是對國家有利麽?為何說他懷才不遇?”

  “德衡先生終其一生不過是個小小的給事中罷了。許多設計都未被是采納,偏廂車便是其中一例。他這一生製作出來的的天才之器,又何止諸葛連弩?”

  張韙喟然長歎:“上次你前往和嶠的莊園吃李子,

可見到洛水岸邊的龍骨水車麽?”  經過二哥提醒,張韜隱約記得確實在洛水岸邊見到幾個水車,

  那些水車的車身用三塊板拚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

  車身是斜置在河邊,下面的木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為驅動輪。

  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四根拐木。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鏈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

  如此循環,連續把水送到岸上。

  這一情景,直接讓他想象到了後世的自行車。雙腳踏動腳蹬,通過鏈條帶動後輪。

  只不過動態的自行車換成了靜態的龍骨水車,用來澆水灌溉,省時省力。

  “前世已有水車,然而通過馬先生的改進,鄉間小兒亦可使用,其巧百倍於常,這是其一。”

  張韜說完,沉思了片刻,接著又道:“其二,後漢時期,一名村婦織造一匹花綾需要兩個月有余。蓋因為織綾機有一百二十躡(踏具),即便到了先朝魏時,織綾機經過簡化,仍然有五十躡和六十躡兩種織造方式。”

  “然而經過德衡先生的改進,新式織綾機只有十二躡,踏動起來,經線上下開合,梭子來回穿織,不但省時省力,還能夠織造出多種花紋花型。更主要的是,一名村婦織造一匹花綾,只需要不到三天時間。”

  張韜看向幼弟,悠悠道:“你的擺鍾我也看了大概,其中齒輪傳遞、齒齒相扣,構思確實巧妙。然而馬先生所作龍骨水車與織綾機,已經用上了不少類似構思。尤其織綾機用十二躡取代六十躡,與你的時輪與刻輪驅動可謂是異曲同工。 ”

  “其三,相傳黃帝戰蚩尤,風後作指南車。只是數千年來,指南車的製作方式早已失傳。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指南車不過是文獻所載,不足為憑。尤其是侍中高堂隆與驍騎將軍秦朗,無不對馬先生製作指南車的說法嗤之以鼻。”

  “然而馬先生考證前代記載,加上自己反思,最終製作出了指南車。戰場之上,不管戰車如何翻動,車上木人的手指始終指向南方。”

  張韜聽到這裡,不由點了點頭。

  指南針原本便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之一。然而至少在唐朝之前,大多不過是利用天然磁石的指南性製作出的司南,誤差性較大。直到兩宋時代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才真正固定下來。

  如今聽到二哥介紹馬鈞的發明創造,讓他忍不住多想,只怕這指南車的製作方法,也在五胡十六國的曠世大亂中遺失了。畢竟從描述當中,他能想到這種指南車應該也運用了齒輪傳動的原理。

  “其四,當初有人進獻給魏明帝(曹睿)一批木偶,這些木偶被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美中不足的是,它們只是木偶而已,無法自己動作。”

  “經過馬先生的改動以後,木偶在水車的驅動之下全都能夠動起來。擊鼓、吹蕭、跳舞、耍劍、騎馬、繩上倒立,還有百官行署。變化無窮,木人出入自由。其精妙程度,又在你所作擺鍾之上了。”

  張韙停頓了一下,輕輕道:“德衡先生乃天下之巧,尚且不為世俗所重。你雖然年紀幼小,聰慧出乎意料,於機關一道,自思能夠勝過德衡先生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