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傾危大秦》第44章 范增韓信
  怎麽還掉了一些收藏,是寫的太爛了麽?

   ————————

  聽聞有人來投奔,項梁便差人引來見面,令項梁驚訝的是,來著不是青壯有力的年輕人,而是一位年近古稀的佝僂老者。

  項梁很無奈,便上前勸說道:“老人家,如今戰亂紛起,您年紀大了何不在家安度晚年,來趟這渾水幹嘛呀。”

  “上柱國是看老朽無用嘛?”范增倒是沒有動氣,而是看著項梁,雙手拄著拐杖,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說話的聲音還是很響亮。

  “老人家,不是嫌棄你,在軍中你能幹嘛呀?”英布上前打趣范增說道。

  范增沒有回答他,瞥了英布一眼,英布看見范增眼中的不屑,立刻跳腳,“哎,你什麽眼神!”

  “上柱國如今軍隊雖然進展頗順,但是已經蘊含巨大危機,可惜你們都還沒有意識到。”范增不慌不忙的說道。

  項梁這時皺了皺眉,不知是在思考范增所說的危機,還是因為范增的話惹到不高興,英布這時真的忍不住了,“我說,你這老頭,怎麽睜眼說瞎話,如今我軍勢大,攻入關中在即,哪來的危機。”

  項梁讓英布退下,朝范增拘了一禮,說道,“方才多有得罪,還請先生指點。”

  范增是來投奔項梁的,當然不會一直拿捏,而是看了一下旁邊的木桌,說道:“年紀大了,還請上柱國容我坐下說。”

  項梁趕緊安排范增就坐,又讓房內眾人一起落座,范增此時緩緩開口說道:“上柱國從吳中起兵,打的是何人旗號?”

  項梁答道:“是陳王號召,梁從陳王而西進。”

  范增點了點頭,“那如今陳王已死,上柱國為何滅掉秦嘉軍隊?”

  “因為秦嘉同楚王景駒阻我軍西進攻秦,此乃助敵,為何不滅?”一旁的蒲青接道,項梁點了點頭,同意蒲青的說法。

  范增捋了捋胡須,笑著說道:“上柱國西進攻秦沒錯,奉陳王號召也沒有錯,但上柱國可否想過,楚人抗秦最大的優勢在何處?”

  項梁想了一會,沒有想出自己同其他幾國諸侯的優勢在哪。便搖了搖頭,說道:“梁不知。”

  “是楚人同秦人的仇恨,是對楚懷王的惋惜與同情,人們至今還牢記著被秦人囚禁在秦國冤死的楚懷王,所以項老將軍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才在陳王揭竿而起時,楚人最為踴躍,也更願意衝鋒在前。”

  殿內的人聽到范增所說的話,都不由得點了點頭,大家大部分都是楚人,對楚懷王的同情大家最為了解,項梁便問道:“敢問先生,這跟我軍的危機何關?”

  范增這時也認真了起來,既然決定跟著項梁反秦,自然不想讓項梁一開始的發展方向便錯,於是說道:“上柱國如今帶楚國熱血男兒征戰,殺死楚王景駒,令楚人作何想法,楚人會認為上柱國是想自己當楚王,是為了自己項家,如此長久下去,不必秦來攻,楚人與將軍便會逐漸離心。”

  “放肆,上柱國何時是為了自己了,淨在胡言亂語!”英布站起來,大聲呵斥范增。

  范增沒有理會英布的大聲喊叫,而是繼續對項梁說道:“陳王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立楚王之後而自己擁兵自立,目光短淺,從而楚國反秦的力量不能充分依附於他,導致其勢不長,迅速被章邯軍擊破。”

  “英布坐下,先生還請指點梁該如何做。”項梁如今是真的意識到自己名分的不足,

空有項氏名望,沒有名分,亦會如陳勝一般,勢必不會堅持長久。  “上柱國自從吳中發兵渡江以來,楚地將領紛紛前來依附,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上柱國能複立楚國社稷。”范增說完,在座的陳嬰、英布、蒲青紛紛點頭,自己率軍來投正是覺得項梁乃項燕之後,可以恢復大楚社稷。

  范增接著說道:“如今上柱國應順從民意,尋找往日楚國王族後裔,扶立其為楚王,上柱國打著楚王的名號,便可擁全楚人之心之力,何談不能滅秦!”

  范增在說出這些戰略時,沒有注意到門旁站著一位拿劍的兵卒,聽得津津有味,任誰也想不到現在看門的這個人便是日後“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的一代“兵仙”韓信。

  項梁此時已經不再拿范增當做一位七十多歲沒有什麽用處的老頭,而是認真對范增施了一禮後,留范增在軍中為自己謀劃,然後順從范增的意思,派人尋找楚王后裔。

  找到了正在民間為人放羊的楚懷王熊槐之孫,楚頃襄王熊橫堂侄——熊心,項梁擁立他為楚懷王,以順從喚起百姓的願望與共鳴。令陳嬰任楚國的上柱國,賜封五縣,跟隨懷王建都盱眙。項梁則自號為武信君,準備率軍跟章邯交戰。

  ————————

  章邯這邊在擊敗陳勝軍之後,率兵進攻魏地,周市擁兵自重,立魏咎為魏王,自為丞相。章邯同周市在臨濟交戰,魏軍不是章邯對手,周市兵敗退守臨濟,魏王咎命周市向東方齊軍、南方楚軍求救。

  “王上,我們剛跟齊王田儋打了一仗,他們能發兵救我們麽?”周市聽到魏王咎讓他向齊王求援,心中百般不願。

  魏王咎倒是有謀略之人,說道:“如今我魏同齊正如以前虞、虢兩國,實在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你倒時跟齊王田儋說,我魏在前面扛著秦軍,這樣齊國才能免受戰爭之禍,如果我們被章邯擊敗,那麽下一個面對章邯大軍的便是齊國,前有晉獻公假道伐虢之鑒,齊王田儋不會不發兵來救。”

  周市遂派人前往齊、楚求援,田儋顯然知道魏地在前作為自己屏障的重要性,同意發兵救援,田儋親率齊國大軍親征,一是履行魏國求援之請,另外就是如今自己剛即位齊王,聲望還十分不足,急需提升聲望,而率兵親征正是這麽個機會。

  楚將項佗和齊王田儋率楚、齊之兵前往救魏,章邯斥候探明情況之後,章邯為采用司馬欣所說“圍點打援”的戰術,而是命大軍原地駐扎,好生休憩,以逸待勞。

  等到楚、齊之軍來到之後,看到章邯軍呈守備之事,認為章邯害怕魏、齊、楚兵力強盛不敢作戰,倒是也沒有貿然進攻,而是同樣命士卒在臨濟城外駐扎,待到士卒緩過此次長途行軍之乏後,再對章邯軍發動進攻。

  章邯見齊、楚、魏三軍安營扎寨,於是在夜晚命全軍分三路向聯軍大營殺去,夜色較黑,等到章邯軍快殺到聯軍大營時,才被守夜士卒發現,但是此時已經來不及組織陣型抵抗。

  章邯軍如虎躍羊群,勢不可擋,聯軍很快潰敗,周市被章邯軍俘虜,齊王田儋在亂軍中被殺,魏軍見周市被俘,紛紛扔下兵器,投降秦軍,魏王咎見大勢已去,引火自焚而死。

  田儋的弟弟田榮收拾齊國殘軍向東阿退去, 章邯不願放過他們,於是命司馬欣、司馬仁、董醫率軍繼續追擊至東阿。

  田榮急忙向齊國發出求援,但是其國內部如今聽聞田儋已死,開始謀劃新王,齊國官吏推舉前齊王建的弟弟田假為新王,田假擔心田榮率兵回齊國後不承認自己這個齊王,於是未曾發兵救援田榮。

  田榮大恨,無奈下向項梁求救援軍,項梁接到田榮的求救,當即親率大軍前往東阿,大敗司馬欣、董醫之軍,司馬欣、董醫率秦軍向西敗退,田榮得救回齊之後,當即驅逐田假。

  田假逃到楚國,丞相田角逃到趙國;田榮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己任丞相,弟弟田橫為大將,平定了齊地。

  而項梁並未停止對秦軍的追擊,雖然秦軍小敗,但是章邯一路勝戰無數,俘虜兵卒甚多,秦軍卻愈發龐大,項梁就派遣使者通報齊國和趙國,要兩國共同發兵攻打章邯,田榮不願立刻出兵,提出條件讓楚國殺死田假,趙國殺死田角、田間才肯發兵。

  項梁大怒,繼續同田榮通信,但是田榮認定自己開出的條件,不肯發兵,章邯瞄準這個機會,整頓士卒,準備對項梁進攻。

  ————————

  本書多個戰場寫起來十分費勁,扶蘇、蒙恬戰場,章邯-六國聯軍戰場,一章寫不完,章邯要跟項梁決戰,此時扶蘇正在洛水屯兵,等到兩個戰場寫完,才能寫扶蘇--六國聯軍的戰役,戰爭才剛剛開始,本來想開辟匈奴第三戰場的,但是如今我再開第三戰場大家讀起來勢必費勁,於是便把匈奴戰場拖後一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