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古術奧義之催眠術》第135章洞房遊戲纏足陋習
文人們甚至總結出了小腳的“四美”(形、質、姿、神)、“三美”(肥、軟、秀)。這種審美心理事實上包含了濃厚的性意識。

明末清初文人李漁在其《閑情偶寄》中甚至公然聲稱,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男人的**。由於小腳“香豔欲絕”。玩弄起來足以使人“魂銷千古”,他竟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

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坑時破土的鍬鋤”之類的說法。

因此過去的女孩一般在五六歲時開始纏足,其方法是用長布條將拇趾以外的四個腳趾連同腳掌折斷彎向腳心,形成“筍”形的“三寸金蓮”。

其慘其痛,可想而知,這樣做一般大都是在長輩的逼迫下進行的。母親或祖母不顧孩子的眼淚與喊叫,以盡到她們的責任,並以此保證孩子未來的婚姻生活。這種人為的傷殘行為之所以能廣為流行,是因為它以人工的方式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女性美”。

纏足似乎還有另一個目的。

由於腳小不便於行走,讓女人纏了足就可以防止“紅杏出牆”。就如同中世紀的歐洲男人為女人製作了貞操帶。而實際上,除了少數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數小腳女人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她們付出的艱辛,要遠遠超過一個天足的女人。

也有人說纏足是為了使女人在行走時必須繃緊大腿根部的肌肉,於是保持**的緊窄,從而讓男人獲得更大性快感。

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

明末張獻忠進佔四川時,大刖婦女小腳,及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可見四川地區婦女纏足之盛。

直到辛亥革命後,從城市到鄉村的纏足之風才逐漸被廢除。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有一雙被稱為“解放腳”或“半裹腳”的婦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蓮”已幾乎不見了。纏足的消亡,顯示了婦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標志了華夏國已從傳統走向現代。

至於為什麽叫做“三寸金蓮”,有一個典故。

金蓮得名於南朝齊東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蓮花的故事。東昏侯用金箔剪成蓮花的形狀,鋪在地上,讓潘妃赤腳在上面走過,從而形成“步步生蓮花”美妙景象。但這裡的“金蓮”並不是指潘妃的腳。

小腳之所以稱之為金蓮,也可從佛教文化中的蓮花方面加以考察。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門中被視為清淨高潔的象征。

佛教傳入華夏國後,蓮花作為一種美好、高潔、珍貴、吉祥的象征也隨之傳入華夏國,並為華夏國百姓所接受。

在華夏國人的吉祥話語和吉祥圖案中,蓮花佔有相當的地位也說明了這一點。故而以蓮花來稱婦女小腳當屬一種美稱是無疑的。

另外,在佛教藝術中,菩薩多是赤著腳站在蓮花上的,這可能也是把蓮花與女子小腳聯系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為什麽要在“蓮”前加一個“金”字呢?這又是出於華夏國人傳統的語言習慣。

華夏國人喜歡以“金”修飾貴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鑾殿”等。在以小腳為貴的纏足時代,在“蓮”字旁加一“金”字而成為“金蓮”,當也屬一種表示珍貴的美稱。

因此,後來的小腳迷們往往又根據大小再來細分貴賤美醜,

以三寸之內者為金蓮,以四寸之內者為謂三寸金蓮。後來金蓮也被用來泛指纏足鞋,金蓮成了小腳的代名詞。纏足的目的在限制腳的成長,並把已成長的腳拗折彎曲,所以纏足的年齡自然是愈小愈好,愈小腳愈軟愈容易裹小,但是太早裹足,又怕它腳裹好了不會走路,也怕她年紀太小,無法忍痛,所以一般都在婦女會走路以後才開始裹腳,大致在三到五歲之間。纏足步驟如下:

試纏:將大拇趾外的其他四趾盡量朝腳心拗扭,在腳趾縫間撒上明礬粉,讓皮膚收斂,還可以防霉菌感染。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後用針線縫合固定,讓兩隻腳漸漸習慣這種拘束,再一次一次慢慢加緊。這一個時期可以從幾天到兩個月左右。

試緊:纏的時候慢慢收緊,讓足部肌膚受到的壓力一次比一次緊些,在這期間把腳趾勒彎纏使腳向下略卷。纏的時候預先纏第二、第五兩個足趾,纏得向腳下蜷屈,連帶的第三、第四兩個趾頭也就跟著向腳下蜷屈。試緊的時間也須要數天到兩個月左右。

裹尖:把四個蜷屈的腳趾,由腳心底下向腳後跟一一向後挪,讓趾頭間空出一些空間來,一直要纏到小趾壓在腳腰底下,第二趾壓在大趾趾關節底下,再用裹布緊緊地勒住,然後強製少女到處走動。體重壓在內彎跪折的八個腳趾上,把關節扭傷得更厲害,最後第三、四、五的腳趾關節會嚴重地扭傷甚至脫臼,直到腳趾都纏到腳底下去。

裹瘦:把小趾骨向下向內推蜷入腳心,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腳心內側往下用勁拗下去,纏到最後,第三、四、五個腳趾尖要能碰到腳掌內緣。由腳內緣能摸到腳趾頭,這樣才算是瘦到家。

裹彎:裹彎是要在腳底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腳掌弓彎的程度愈厲害,裹到腳掌折成兩段,前段的腳掌與腳跟緊靠著,中間一道深縫有時深達四五公分。裹彎的過程靠的是在纏的時候把腳跟往前推,把腳背往下壓,前後施力束緊,大約半年左右腳就可以纏成弓形,腳弓縮得無可再縮的時候,才算是裹成一雙標準的小腳。

為了將腳裹得足夠小,還有很多令人發指的輔助方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