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落成不久的前將軍官署。
在收到王翊的覆信之後,劉備便召集府上的諸吏商議。
此時張承、張范已經奉調到河東擔任張飛的參軍和功曹,不在雒陽,不過現在劉備身邊的可用之人頗多,參會的除了尚書仆射魯肅、長史張昭、軍師劉曄、參軍荀攸、法曹陳矯、功曹諸葛瑾、奏曹郗慮等人之外,還有新近任命的倉曹賈逵、金曹溫恢、賊曹郭淮,放眼望去,皆是一時人傑,頗有人才濟濟之感。
劉備令人把王翊的回書給眾人傳看,道:“諸君,子弼回書已到,認為秋收既過,糧食豐足,可以征討李郭,但徐、豫之兵,久在戰場,勞苦疲憊,不宜征調,而應調用涼州和關中人為兵,以征討李郭。諸君以為如何?”
魯肅首先看完,點了點頭,道:“子弼所議不差。關中乃陵廟所在,祖宗陵寢,俱在三輔,不可不慮。李郭久在關中,無人可製,以至於朝廷威權日喪,若不擊滅之,則天下敢為亂者日多,何時可以得安?不過如今明公手下可當方面者少,關將軍鎮青州,張將軍鎮河東,子弼鎮徐州,皆緊要之地。若堅持征西,要麽讓他人為主將,要麽只能明公親自出馬,別無他法。”
現在公認有能力帶兵征伐關中的,朝中有朱儁、劉備,地方上除了劉備部下鎮守一方的幾員大吏之外,還有獨立的曹操,呂布曾敗於李傕、郭汜,在劉備看來難以勝任。
劉曄道:“經營關中,至關重要。河北一旦平定,就應該先定關隴,然後再平巴蜀。如今三輔殘破,百姓流散殆盡,無數年之功,不能稍有恢復,更應該提前開始治理。關中這樣緊要的地方,不能交到他人手中,應該明公自己把握。因此明公應該親自督軍征討李傕和郭汜,討平之後,重用心腹之人經營治理,不應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人。至於征調關西和涼州兵討伐李傕、郭汜,並無不可,但是馬騰、韓遂,擁兵數萬,勢力過於強大,明公可以請朝廷給他們封侯賜爵,卻不應該借用他們的力量,以免他們坐大。如段煨、楊奉、董承,勢力微弱,即便借此機會獲得功勞,也無法威脅到明公,所以可以調用。”
荀攸道:“護軍建議征調孫策以討伐李、郭,在下也以為可行。孫策驍勇強悍,又有才略,卻能屈身忍辱,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如今陳元龍聯合王景興,橫掃吳地,孫策雖在桑梓,然而吳中四姓,皆不助之,其實寸步難行。孫策多賴廬江周瑜為之設謀,周瑜之父周異現在朝中為官,明公可令周異寫書召周瑜入朝。如今孫策已到窮途,若是周瑜一去,明公再曉以大義,用朝廷的名義征召他擔任將軍,他應該會答應,這樣東南就能徹底無事了。”
這一番話說得劉備大點其頭,孫策一直在揚州死扛著,雖然一天不如一天,但他終究是當世英傑,加上部下精兵猛將頗多,牽製了劉備相當一部分力量,若是能把這部分力量騰出來,那麽北方的事情也不會這麽捉襟見肘了。
郗慮接口道:“明公想要征討關中,這是合乎大義、順應道理的事情,自無不克。只是明公在朝中根基終究淺薄,諸臣以朱大將軍和揚太尉為首,然而朱大將軍年事已高,楊太尉不通軍事,一旦明公率兵輕出,若有佞臣搬弄是非,則恐有不利。”
這也是劉備所擔心的。
說白了,劉備現在在朝廷的地位很有些尷尬。他的身份讓他做不成那種大權在握的權臣,只能做個忠臣,但若是什麽事都聽皇帝的,
國事如何尚且不說,劉備和他的小集團就很難有好結果。 郗慮是個很會做人,也很有主意的人,他既然提出了這個隱憂,那麽多半也想到了辦法。
劉備於是問道:“如此,鴻豫有何良策?”
郗慮從袖中取出一冊簡牘,交給劉備。
劉備展開,片刻看完,面色微變,道:“鴻豫之策,定然能夠生效,只是於情理上說,還是有些不妥。”
郗慮從容道:“法因勢而變,術以時而用,這是自然之理。在下所進之策,不違天理,不悖人倫,不反尊卑,又能夠解決明公的困局,明公為什麽不用的呢?戴子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還請明公慎重考慮。”
眾人都很好奇郗慮給劉備出了什麽主意,荀攸等幾人則已經在心中有了大概的猜測。
劉備正猶豫間,書吏來報,說王翊有書信送到。劉備拆封觀之,其書略曰:“王翊頓首言事:明公欲征關中,翊以為關中為天下之脊,如屋之梁,至重之地,不可假手於他人。明公宜親自督軍,既定之後,以心腹能吏守之,則日後西方之事有以依托也。然恐明公離都,朝中有變,向者論以魯子敬守尚書令,掌兵權以居中持重,猶恐不足,蓋朝臣不附明公也。朝臣何以不附明公?蓋明公與彼無親戚故舊之誼也。是以翊懇切上言,願明公紓尊以結好朝臣,以求朝局之安定。今國事艱難,願明公以大事為重,無念一時之高下。”
王翊的意思就是,明公您在朝中根基不穩,就算魯肅手握重兵,也不足以鎮壓大局,這都是因為朝臣不依附您。而朝臣不依附您的原因,您也很清楚,都是因為他們和您無親無故。我知道您有政治潔癖,但是呢,您遊俠出身,家世寒微,如果人家不嫌棄您,願意和您打好關系,您也就沒必要講究這麽多了,如今國事維持不容易,希望您不要因為潔癖發作,破壞了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畢竟是書面語言,王翊也沒好意思說得太明白太直接,但以劉備的智商,不可能不明白王翊的建議是什麽。
劉備讀完,扯碎書信,大罵道:“王子弼放肆太甚!”他對王翊的風格了如指掌,王翊在信中這麽說,他是如何作想,劉備也能猜得到。
眾人大驚失色。
魯肅開口問道:“子弼向來言無不中,計無不成,謙退有節,不求利祿,不知子弼有何不當之言,使明公如此不快?”
“嗯……”劉備發了火,此時聽了魯肅的話,也就冷靜下來,展開揉皺了的書信,拚湊起來,又讀了一遍,點頭道:“子弼總能在我猶豫不決之時助我定計,真是難得的良友啊。”於是便把王翊的建議大概說了一下,道:“鴻豫之策,與此相同。”
眾人議論片刻,旋即道:“護軍之言為是。”
自從陳群被派到地方當太守,王翊的意見在劉備那裡就基本沒有人會提反對意見,劉備也是從善如流,加以采納。
劉備那種只靠著府中故吏來擴大自己影響力的辦法效率太低了,在王翊和郗慮看來,還是靠結親來得快,反正劉備部下多數還是光棍,有得是人選可以推出來和那些朝中有人的大族聯姻,別的不說,張飛就還沒娶妻。
雖然王翊的政策一向是抑製世家,但他知道,不可能抑製所有的世家,所以,拉攏其中一部分人,是很有必要的。
就這樣,這場議事有了結果。
劉備最終的辦法是——
一、舉薦孫策為虎牙將軍,襲爵烏程侯,讓他帶兵一同進軍關中;
二、征周瑜為前將軍司馬,行護軍,從征關中;
三、向朝廷舉薦賢良有才之人,計有太原王凌、王昶,河東衛覬、裴潛,河內司馬朗、司馬芝、司馬懿、司馬孚,陳留毛玠,廣陽徐邈,東萊劉政,平原王烈,潁川邯鄲淳,酒泉龐淯,北海劉熙,天水閻溫,汝南趙儼,長沙桓階,山陽涼茂等數十人。這些人有高門大族出身,自然是劉備的示好之舉,有寒門節烈出身,則是劉備屬意的實乾之人。河內司馬氏一門四人並征,時以為榮;
四、自己帶頭求娶河東衛氏的女子為妻,同時讓張飛求娶河東裴氏之女,讓關羽為自己的長子求娶太原王氏之女。 當然,這些大族多半看不上劉備這樣的人物,更不用說關羽、張飛這樣的赳赳武夫,不過這並不重要,只要讓他們意識到劉備的善意,不要搗亂就好了。
除去這些,劉備正式向劉協上書,表示,當初皇帝出於各種原因,赦免了李傕和郭汜犯上作亂的罪責。但是臣卻得知,李傕和郭汜早在初平年間就多次出關劫掠陳留、潁川一帶,所過劫掠財貨,殘害百姓,受害的人數以萬計;到了關中,二人更是殺戮無度,以至於三輔為之一空,這是三皇五帝以來都沒有聽說過的暴行,若不加以嚴懲,何以還公道於黎庶?何以昭道理於四海?何以明法紀於當世?故臣劉備請命,召集忠臣勇敢的將校,親自率兵進入關中,擒拿李傕和郭汜等害民之賊,追還他們掠奪的財物並還給百姓,嚴加懲處他們的黨羽徒眾,還請皇帝準許。
朝議曰:“可。”
劉備又上書說,黃門侍郎杜幾、執金吾丞張既、尚書蘇則,都是關中人,熟悉關中的地理,希望皇帝能夠指派一到二人為參軍,一同征西。
皇帝於是令張既為行軍司馬,作為劉備的參軍,劉備上書拜謝。
於是調集驃騎將軍平陽侯張濟、安西將軍閿鄉侯段煨、右將軍慎鄉侯楊奉、後將軍楊定、都尉胡才等,一同從屬於前將軍、假節平尚書事、陸城侯劉備,以黃門侍郎鍾繇為禦史中丞,任監軍,征討亂賊李傕、郭汜及其黨羽王方、李蒙等。
這支軍隊裡掛將軍號的一堆,實際上加起來也不到五萬人,但擊滅現在的李傕和郭汜,倒是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