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季漢風雲錄》第4章 贏糧影從
  第四章贏糧影從

  和之前一樣,劉備的回復很快到來,在黃昏的時候,王翊就接到了信使送來的劉備的回信。

  在信中,劉備讚賞了王翊辦事的高效率,但也認為王翊私置法令有些不妥,雖然流民與朝廷的編戶齊民不可一概而論,而今四海擾攘,局勢也與太平年月大有不同,但租賦的征調可以參考朝廷的律令。

  根據這個原則,劉備認為,對逋亡之人處以加倍或是三倍的罰款即可,不必沒收全部財產,也不必將人口沒入官府。至於王翊,雖然行事有專權之嫌,但也是出於公心,又沒有造成什麽損失,就不加追責。

  隨書附送來的,還有劉備親自擬定的文告,上面按照立法從寬,執法從嚴的原則,陳述了對此次事件的處理辦法。

  王翊看完,不由得感歎道:“劉備還真是和稀泥的好手。”不過善於和稀泥也是一個本事,說得好聽點,便叫做“和合屬部”,因此王翊也沒有不滿的意思。

  等吃完了晚飯,王翊就令人將這份文告當眾宣讀,又抄送了十幾份,分別送到各屯去,曉諭百姓,以安其心。

  那些百姓聽聞劉備否決了王翊嚴苛的處理辦法,另設置了罰粟、罰草的條令,心中恐懼頓時去得一乾二淨,只剩下對劉備的感激之情。而又想起王翊雖然用法嚴苛,但觀其所作所為,嚴明慈惠,愛護百姓,卻因為擅權的嫌疑而得不到賞賜,便也為他有些不平。

  王翊依照劉備的辦法,補征了他們逋欠的租賦,又收取了他們兩倍的罰款,便讓他們離去。臨別,則勸他們殷勤農事,積攢糧食,這樣才能在饑荒之年活下來。

  至此,征調軍實一事算是徹底了結了。王翊回過頭一想,這件事能夠這麽順利就解決,主要原因自然是劉備施惠於百姓,但那幾個屯長的配合之功也不能忽視,加上募兵一事多半還要用得著他們,便令親兵辦了些雞、魚、羊之類的肉食,加上一些蔬菜,打算明日午間請那十幾個屯長吃頓飯。

  沒想到次日早上,還沒等王翊派人去請他們,那十幾個屯長就一起來見王翊。

  王翊正在思考募兵的事情,陡然聽見外面一陣喧囂,還夾雜著羊驢馬牛雜亂的叫聲,心中一陣煩躁,出門來看,便見到那十幾個屯長指揮著一大群百姓,正把一百多架滿載著袋子的車子整齊地停在軍營空地的邊緣,但由於來的人很多,而車馬也實在不少,所以秩序非常混亂。

  王翊連忙走上去,問道:“諸位這是做什麽?”

  屯長們看見王翊,十分高興,互相看了一眼,還是其中一個年紀高大些的人出來,道:“拜上王都尉,今天又來攪擾,尚請見諒。我等本想到親自到臨淄去,拜謝劉使君的恩德,但想到劉使君軍務倥傯,恐無閑暇,因此不敢登門,隻好來見王都尉,請王都尉轉達我等的感激之情。這一千多石糧食,一百多頭羊,是我等百姓湊在一起,獻給劉使君,充作軍資,聊表謝意而已,還請都尉代使君收納。”

  於是一百多人都眼巴巴地望著王翊,只等王翊發話。

  王翊權衡了一下得失,婉轉拒絕道:“你們感謝使君,使君知道,一定非常喜悅。不過此前使君已經按照成例,向你們征收了三十分之一的收成作為軍實,所以你們的這些饋贈,使君不會接受的,諸位還是運回去罷。”

  人群沉默了一下,一個看上去六十來歲的老者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在這裡的流民當中,年紀這麽大的人可是不多,

王翊連忙讓身邊的衛兵上去攙扶。  老者拄著木杖,避開衛兵攙扶的手,道:“當初我等因戰亂流落到齊國,若非劉使君一力為我等奔走,又發軍糧賑濟,我等早已經死填溝壑了,哪裡還能活到現在,有吃上飽飯的機會?使君於我等有再生之恩,這等恩情,不是王都尉你所知道的。這點秋產隻能表達我等感激之萬一,如果使君不受,那麽我們每天吃飯的時候,也會萬分愧疚的。”

  王翊沒有想到,可能當初劉備僅僅因為一點惻隱之心的一念之仁,卻為他贏得了這麽多人的擁戴,這卻令王翊有些不好拒絕了。然而他剛剛因為擅權而被批評,雖然劉備實際上並不在意,可若是再擅自替劉備做主收下這些流民的饋贈,那麽自己以後的日子就難說好不好過了。

  想到這裡,王翊扶著老人,道:“諸君對劉使君的感恩之情,王翊雖然不曾親身經歷,如今也能感受到幾分。不過使君法令嚴明,我豈能違背了使君的法令呢?所幸使君駐地離這裡並不算遠,不如我寫一封書信,你們這邊派個能說會道的人,拿著我的書信去見劉使君,陳述你們的想法,使君感受到你們的熱忱,自然就不好不接受了。”

  眾人答應下來,於是催促王翊盡快寫信,王翊展開木簡,揮筆疾書,片刻寫就,問道:“你們誰可去送信?”

  眾人推舉出來一個年輕人,看上去二十來歲,身形矯健,王翊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可騎得馬?”

  那年輕人欠身行了個禮,道:“在下姓朱名尚,無字,善能騎馬。”

  王翊聽說他會騎馬,便將書信交給他,與眾人道:“此番征調糧草,諸位勞績頗多,翊無以為謝,今日備下一飯,請諸位小坐,以表下官感激之情。”

  眾人又是惶恐了一番,在王翊的堅持之下,還是應了下來。王翊使人清出一塊空地,鋪上席子,擺上一堆小食,請十六位屯長和那個叫朱尚的年輕人坐下,加上王翊和三名計吏,以及原本營中的兩位書吏,一共二十三人,坐了一地。至於那一百多運糧來的百姓,就隻能委屈他們和士兵們同坐了。

  片刻小食吃得差不多,主菜也端了上來,王翊殷勤舉杯道:“本來設宴不可無酒,隻是青州連年荒殘,釀酒太奢侈了。今日下官以水代酒,敬諸君!”

  眾人都是辛苦慣了的,自然不會計較這些小事情,也舉杯回敬。

  沒過多久,用過午飯,那些人就催著朱尚去送信。王翊派人選了一匹快馬,讓他騎著去臨淄見劉備。

  目送朱尚離開,眾屯長目光閃爍,王翊看他們猶猶豫豫的樣子,便道:“諸位有何事?但說無妨。”

  得了王翊的準允,屯長們推出一個人來,問道:“我等聽說劉使君將要帶兵離開青州,而且不知道何時才能返回。敢問王都尉,可有這回事?”

  王翊眉毛一揚,肅聲問道:“爾等從何處聽說的?”

  這些百姓被嚇了一跳,領頭的那個屯長大著膽子道:“都尉恕罪!我等哪敢隨意打聽機密,隻是這幾日鄉民偶然聽巡邏的士兵們說起,說什麽徐州的陶府君被兗州的曹操攻打,抵擋不住,使君和田刺史都要率兵去救。這消息,不止是小人幾個,便是這六七千人,隻怕都知道了。”

  王翊看情況差不多了,便道:“確有此事。”

  從王翊這裡確認了事情的真假,屯長們便問道:“若是如此,那使君豈不是要拋棄我等?沒有使君在,隻怕我等不是被抓去當兵,就是被亂兵搶掠,饑餓而死,連埋骨之地都沒有了!”

  眾人紛紛附和,有的則跪下來,祈求王翊勸劉備留下來。在他們看來,王翊很可能有能力左右劉備的決策。

  很可惜,王翊沒有這個能力,即使有,他也不會這麽做。

  王翊讓他們起來,緩了緩聲音,道:“本都尉也知道,青州連年遭受戰亂,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難,幾乎沒有比青州更嚴重的了。目睹這樣的慘狀,即使是禽獸,也不能無動於衷。”

  “不過”,王翊歎了一口氣,接著道,“如今曹操攻打徐州,所過之處,殘戮甚重,百姓都受其苦。劉使君一片仁心,對天下百姓的憐憫都是一樣的,他既不能見你們受苦,卻也不能坐視曹軍肆虐,故而劉使君也是左右為難啊!”

  眾人泣下沾襟,道:“使君有匡濟之心,而徐州百姓正遭慘毒之苦,我等易地而處,又怎麽能勸阻使君去徐州呢?隻是我等希望能追隨使君,萬死不辭,還望使君不要拋棄我等而去!”

  目睹此情此景,即使是土木偶人,也要感動得落淚。

  王翊道:“此去徐州,兵凶戰危,曹軍強盛,即使是使君自己,也沒有自保的把握,爾等若要追隨,也隨時可能遭遇生死存亡之險,你們可想好了?”

  眾人紛紛道:“若非劉使君,我們早已死於戰場、道路,屍骨填在溝壑之中了,哪裡還有機會站在這裡說話呢?劉使君的恩遇,結草銜環也難以報答。我等今日寧願追隨使君,雖九死不悔!”

  王翊心生感歎,做官做到這個地步,應該沒有遺憾了。

  於是按照劉備的意見,王翊令人張貼文告,曉諭百姓,願意前往徐州的,就整理好財物,裝在大車上,等候出發的命令;願意從軍的,到王翊新設的募兵點報到;不願跟隨的, 劉備會委托孔融照看他們,並不會強求。

  傍晚的時候,朱尚帶著劉備的回復歸來,王翊看了劉備的回信,就高高興興地收下了百姓的贈禮。

  王翊在募兵點樹起一面“敬天保民”的募兵大旗,派人四處宣讀募兵的文告,於是數日之間,應募者負糧操兵而來,如雨駢集。如此過了十來天,非隻是屯田濁水的流民前來應募,便是寄居在北海各縣的流民,也有許多背著糧食前來投軍。還有許多百姓,雖然不投軍隊,卻也捐獻了很多糧食。

  募兵半月,如願招滿精壯一千五百人,完成了募兵的任務,此外還額外招募了二百多名各種工匠,以備後用。

  至於願意前往徐州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王翊認為,如今的百姓脫離戶籍,便失去了建制,無法有效管理,一旦遇到變故,便容易流散。於是按照之前的辦法,在得到劉備的允許後,仍然將南下的百姓劃分為十六屯,每屯三百人,屯之下又有裡、伍,節節相製,不再散亂。又從每屯之中選精壯五十人,稱為屯衛,發給他們一些武器,讓他們在屯長的帶領之下維持秩序,這樣,即使是沒有軍隊的保護,他們也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經過一番努力,王翊成功地把流民組織起來,再也不是一盤散沙。

  王翊完成任務,於是又將這裡的情況寫成一封公文,詳述募兵的經過和結果,建議劉備立刻派來一名將領,負責統帥這裡的士兵,並趁著尚未登程,立即展開訓練――其實訓練工作早已展開,負責人暫時是徐勉和管平兩位屯將,王翊則客串監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