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季漢風雲錄》第9章 征途中的拜訪
  大軍只在臨朐休整了一日,便拔寨南行。

  至於行軍的序列,則延續了之前主戰部隊在前,輜重部隊在後的順序。劉備本人與關羽、張飛等人率軍為前部,而王翊則依然是帶兵在後,押運糧草,護送百姓,這讓他十分鬱悶,誰不向往縱馬馳騁的快意?

  好在劉備知道他所部兵力過少,不足以保證輜重的安全,故而讓田豫帶領所部五百人暫歸他調遣,所以他也不算太無聊,至少學識頗為淵博的田豫可以幫助王翊補一下經學的課程。

  劉備軍一路順著沂水南下,沿途有損壞的橋梁便進行修補,王翊沿著劉備前軍留下的道路一路南行,十分順利。就這樣,王翊的後隊一直經過東莞、東安,接近了陽都縣。

  在行軍途中,王翊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看地圖,然後對地圖進行修正,畢竟這個年代的地圖還是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看著地圖上的琅琊國陽都縣,王翊忽然就想起一個人來,那便是歷史上後來輔佐劉備,建立季漢王業的諸葛亮!

  杜工部詩雲: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一個後來人,即便不知道曹操、劉備這等英雄人物,也不會不知道諸葛亮。

  這位千古人龍,以其超卓邁世的才能、鞠躬盡瘁的忠誠,成為後來臣子效仿、君王推崇、百姓愛戴的典范。雖然在諸葛亮身上有極多的爭議,但稍有識見者,便絕不會懷疑他的才能。這是一位在後來有著“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之崇高讚譽的人物。雖然現在他可能還沒有成才,但王翊還是想去見一見他,提前拉上幾分交情,不然等到以後戰火延及琅琊,便想見也不容易了。

  諸葛氏郡望琅琊,聲名顯赫,諸葛亮之祖父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父親諸葛曾任泰山郡丞,在郡中少有人不知曉。王翊隨便找了幾個路人,便問清楚了所在。

  他想了想,請田豫暫時負責統兵先行,自己帶了十幾騎去拜訪諸葛氏。他自己存留有一些私產,鑒於目下時間緊張,便使人盡快置辦了一些禮物,前往拜訪。

  本以為諸葛氏為琅琊大族,必定人丁興旺,車馬輻集,沒想到走到門首望時,卻見一副門可羅雀的景象。王翊心中雖然覺得奇怪,但還是好生打發了帶路的人,自己帶著隨從的士兵去敲門。

  過了好久,就連一向耐心很好的王翊都有些等不及的時候,才有人來開了大門,王翊一看是個走路顫巍巍的老者,便也不好意思露出抱怨的神色,隻是躬身問道:“勞煩長者,敢問此處可是前泰山郡丞諸葛君貢先生府邸?”

  諸葛君貢,就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父親。

  老者打量了他幾眼,道:“不錯。隻是君貢先生已過世一年多了,現在是子貢先生在家。”

  “啊……”王翊面露驚訝之色,道,“是在下失言了,請恕罪。”他雖知諸葛早卒,卻也不知他現在已經去世,所以便問得有些唐突了。

  老者輕輕頷首,看到王翊身後的十幾騎,也不多說,便問道:“請問足下何人?來此何為?”

  王翊又行了個禮,道:“還請老伯告知諸葛子貢先生,就說行平原典農都尉齊國王翊拜訪。”說著,便從袖中取出一塊用竹板寫成的名刺,合著一塊赤金一起,遞給那老者。

  不想那老者笑道:“此處不是高門,用不著那一套。”便隻取了名刺,不取金子,道了聲:“客人少待。”便進門去了。

  王翊頓覺赧然,

羞愧無地。  諸葛玄正在後堂小坐,指點幾個子侄學業,忽然家人王伯來報,說門外有一個叫王翊的年輕文士拜訪,還遞上名刺。諸葛玄接過名刺來看,上面寫著“行平原典農都尉王翊子弼百拜”。諸葛玄尋思許久,也想不起來自己何時認識了一個叫做王翊的官員,何況他認為自己在經學和官場上也不算出名,故而是慕名來訪的可能也不大。

  他便把這名刺遞給兩個侄子傳看,年長的諸葛瑾道:“侄也不曾聽聞此人,如今官軍多非善類,當小心應對。”

  年少的諸葛亮目光如星,道:“不拘何人,他既有禮有節,叔父請進來一問便知,何必勞神?”

  諸葛玄想想也是,便讓王伯去請進來,不過又覺得不妥,暗道:“我雖不知他是何等人物,但好歹也掛了一個都尉的職銜,且他是以禮前來,不好怠慢。”便叫住王伯,自己去迎接。至於幾個子侄,仍叫在後堂讀書。

  王翊等了沒多久,大門再次打開,一個看上去四十來歲的中年文士迎了出來,與王翊相見。王翊看他清奇古貌,豐神俊朗,氣度不凡,便知他是諸葛玄,連忙行禮道:“後生齊國王翊,久聞琅琊諸葛氏之名,路經此地,特來拜見!”

  諸葛玄與他客套了一番,請他進去,王翊使從騎留在廊下等候,隻帶了一人,到堂上拜過諸葛靈位,然後就坐。

  王翊於是使人奉上禮物,諸葛玄推辭了一番,見王翊態度甚是堅定,便也收下了。

  兩邊坐定,諸葛玄不知王翊底細,便問道:“玄與王君素昧平生,得蒙王君屈尊來敝處,實在喜出望外,不知王君一向在何處高就?”

  王翊效仿者士人語氣,道:“翊後生晚輩,先生何必客氣,直呼某草字即可。翊向在鄉裡,得州郡辟為僚佐,後在平原劉使君部下為功曹,行典農都尉事,所為不過安輯流民,撫勸黎庶而已。後劉使君東屯齊國,與琅琊相近,故而翊聽聞琅琊諸葛氏君貢、子貢二位先生,才氣亮達,清正雅量,與凡人不同。此番徐州被難,使君將兵相援,軍情如火,不曾拜訪。翊督軍為後隊,故而冒昧前來拜見。可惜,君貢先生天不假年,翊無緣請教,遺恨無窮。不過恰好能遇到子貢先生,也不虛此行。”

  諸葛玄搖手道:“如此,恐怕要叫王都尉失望啦,先兄已逝,玄一介庸碌之人,浮於流俗,豈堪下問?”

  王翊微笑道:“不然,先生家門之風,清直不群,真世之模楷也,不知勝過多少累世公卿之門。”便將之前贈金於王伯,而王伯不受的事情說與諸葛玄聽。

  諸葛玄大笑,道:“子弼真妙人也。”

  王翊笑道:“如今人心不古,公門之中,做事也不容易。當初翊在臨淄的時候,每次去拜訪豪右,若是不給看門的兩個酒錢,他便在主人面前毀謗,讓我辦不成事。而我贈與王伯一金,王伯卻視如糞土,可見清白之風,不為金錢所動。那些累世高門與先生的家門比起來,才是真正的流俗。”

  王翊這番話說得諸葛玄十分受用,二人談論一番世風,甚是相得,於是結為忘年之交。

  諸葛玄置酒相待,殷勤相勸。

  感覺關系拉的差不多了,王翊問道:“諸葛氏乃琅琊大族,一郡之望,緣何翊今日此來,只見門庭冷落呢?”

  諸葛玄歎了一口氣,道:“自先兄去後,我便有心不問俗事,歸隱於岩穴之間,讀書講學。故而今歲秋收之後,我便將此處田產出賣,佃戶遣散,等開春暖和的時候,帶著幾個子侄、兒女遷到揚州去,尋個山清水秀之地安居,也恰好避開這亂世之局。”

  王翊讚道:“先生志趣,與常人不同,如此亦可謂是保身之策。敢問先生膝下,還有幾子幾女?”這才是他此來的目的。

  諸葛玄答道:“玄自有一子一女,先兄留下三子二女,也暫時在此居住,可叫他們出來拜見子弼。”

  於是使王伯入後堂,叫出來七人,四男三女。最大的一個已是成年,最小的一個才三四歲。

  諸葛玄便一一介紹給王翊認識, 先介紹年齡最大的,道:“此乃先兄長子,名瑾,先兄去前,為他取字子瑜。”

  王翊稍作打量,見除了臉稍長幾分,也是面如冠玉,形貌i麗,不由得撫掌讚歎道:“握瑜懷瑾,容儀恭美,真良才美質也。”

  諸葛瑾遜謝道:“子弼先生謬讚。”

  之後是諸葛玄的子女,王翊道:“星辰照目,輝映無端,亦美器也。”

  之後是諸葛的長女,也就是諸葛亮的大姐,王翊讚道:“淑容有德,近乎惠班。”這是把她與著名的才女班昭相比,可謂是非常高的評價了,諸葛玄代為謝過。

  然後是諸葛的次女,王翊也讚道:“風致儼然,有英敏之氣,不鬱鬱於閨門之間也,善乎哉!”

  然後才是年方十三歲的諸葛亮,諸葛玄言語中對這個侄子也是十分地滿意,道:“先兄在日常言,能光大諸葛氏的,除了子瑜,便是中子亮了。”

  王翊看諸葛亮,但見他雖然年紀尚輕,卻已有七尺高下,面如傅粉,唇若抹朱,高冠廣袖博服襯托出儼然氣度,真如玉樹臨風,日月行空一般。

  他訥訥了片刻,覺得自己腦海中那可憐的詞語儲備根本就無法用來形容諸葛亮,前生今世,他都不曾見過如此出眾之人。

  王翊一下子就從座位上彈了起來,讚道:“久後必乾坤柱石,命世之英也,翊生年以來,不曾得見。先生府上真臥虎藏龍之地!”

  之後的諸葛均,不過六七歲,王翊也讚了一番,但比起諸葛亮的“命世之英”,便遠遠不如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