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季漢風雲錄》第6章 發兵赴徐
  等了十來天,已經是十月初冬,在朔風之中,駐扎濁水的關羽和王翊收到了動身的命令。

  和發兵命令一起到來的,還有撥給王翊所部的兵器和鎧甲――長槍四百五十條,環首鋼刀五百七十六口,步弓一百張,騎弓五十張,強弩八十具,槊五十條,箭矢二萬,弩矢八千,盾四百面,鐵葉劄甲五十領,皮甲二百領,號衣一千領,備用的弓弦二百條,槍杆一百條。此外,劉備還撥給戰馬五十匹,用來給王翊組建哨騎和傳令兵部隊。至於關羽所部的裝備,早已經配備齊全了。

  王翊用這些裝備替換了那二百正規士兵的舊裝備,又把替換下來的和剩余的裝備都配發給屯衛,這樣王翊的那二百名正規部隊戰鬥力就絲毫不亞於劉備本部的精兵,而八百屯衛除了披甲率遠低於劉備的正規軍外,武器上已經相差無幾。從這一點上說,王翊非常感激劉備的一視同仁。

  此前關羽把他總結出來的練兵之法送給劉備,劉備也照搬關羽和王翊的練兵之法,所以現在劉備這五千多軍隊已經頗有精兵氣象。按照關羽和張飛的說法,隻要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然後打上幾場小仗見見血,戰鬥力就會直線上升。如果能打贏一場大仗,那就能成為強兵強將。

  王翊和關羽商量了一下行軍次序,關羽提出由他率兵在前開路,王翊帶兵在後,保護輜重和流民。關羽的前軍會在預定的地點扎好營寨,等待王翊的後軍和輜重趕到。然後他們就在臨朐縣的十裡亭,一邊練兵,一邊等待劉備本部的到來。

  臨行,王翊叫住關羽,問道:“關司馬,在下冒昧,有一事相詢,不知可否告知?”這個問題,王翊憋了好久,是在忍不住了,這才大著膽子問出來。

  關羽胡子動了動,似乎在說:“知道冒昧還問?”不過他終究沒有這麽說,對於能文能武的王翊,關羽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所以他也就頗為和氣地道:“王都尉但說無妨,關某知無不言。”

  王翊這才斟酌詞句,道:“我常聽營中老兵,說昔年在涿郡,關、張二司馬與明公祭拜天地,八拜為交,結為兄弟,從此肝膽相照,生死相隨。翊聽來甚覺憧憬,不知可有此事?”

  關羽聞言,哈哈一笑,道:“子弼如何聽此流言?當初關某從河東流落涿郡,明公任俠好義,收留關某,從那時起,關某便在明公左右效力,而追隨明公,益德更在我之前。明公待人寬厚,即便是尋常的市井遊俠,也傾心相交。是以我三人雖無結義之情,卻為刎勁之交,至死不渝。”

  “原來如此。”王翊恍然,道:“蒙雲長兄賜教,翊甚覺傾羨啊。”

  這倒是實話,成了軍閥的劉備,雖然還帶著燕趙遊俠的行事風格,可終究和以前不一樣了;若是以後再從軍閥蛻變為政治家,乃至登極,又將如何?王翊不知道,也還不敢去想。

  關羽笑笑,道:“子弼高才,不必憂慮。我先率兵為子弼開道,子弼隨後趕來。”

  王翊拱手領命,關羽輕縱駿馬,率隊而去。

  現在關羽部和王翊部加起來有接近三千人馬,加上願意前往徐州的流民,差不多就有七八千人,還有兩千多輛輜重車,規模極其龐大。而連年征戰,官道失修,行動速度也因此十分緩慢。

  十裡亭,顧名思義,就是在臨朐縣南十裡的一個亭,古時命名,沒有那麽多人物、山川、河流來用,隻好連距離也用上,因此就有了什麽五裡屯、十裡亭之類的叫法。

  從濁水屯田地到臨朐十裡亭,大約有一百裡官道,關羽的本部隻用了一天就到達,而王翊所率的輜重部隊足足用了三天時間,這還是因為王翊此前的努力,使得百姓的行軍隊伍井然有序,互不干擾,不然估計得四天才能走到臨朐。

  歷史上劉備帶著十余萬百姓、輜重數千乘南下將領,十多天不過走了三百裡,行軍極慢。

  由此頗可見用兵遠征之難,就在輜重,不但費時,而且中途損耗極多,往往達到十分之八九。當初漢宣帝時,能發十五萬騎兵伐匈奴,遠至烏孫,這樣的國力,漢朝之後,便隻有隋唐可以相比了。

  現在王翊就披著鐵甲,佩著一口利劍,騎在高頭大馬上,看著自己身前身後的人流。前面的人回報說已經和關羽派來迎接的人接洽上了,而王翊自己所壓的後隊,離那裡還有差不多十裡之遙。

  “幸好天色尚早,今日能與前軍會合。”王翊在心中慶幸。

  本來長途行軍的時候,除了少量軍隊,士兵一般是不用著鎧甲的,因為穿著鎧甲對體力的消耗非常大,帶甲行軍極度低效。但是不著甲行軍的慣例,也是軍隊一旦遇到伏擊就很容易潰散的原因。所以王翊就要求士兵們行軍的時候也要著甲。好在王翊的部隊穿著的劄甲和皮甲都很輕,加上最近糧食充足,士兵們個個吃得飽飽的,不缺那點體力,所以士兵們毫無怨言,也沒有影響到行軍的速度。

  臨朐是齊國南部的一個縣,與徐州的琅琊國接壤,從這裡南下,就進入徐州的轄地,現在控制琅琊的,是陶謙任命的騎都尉臧霸和他的部下孫觀、尹禮、孫康等人,琅琊相陰德隻是一枚沒用的圖章罷了。

  關羽的前軍早已經為王翊率領的輜重隊和流民準備好了營地,所以一到十裡亭,就能安全地駐扎下來。王翊去見關羽的時候,關羽正在和一個看上去四十來歲的文士說話,那文士身邊還有幾個小吏,看上去那文士的地位並不低。

  王翊擔心關羽傲慢性子上來,便上去向他行禮,打斷了二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談話。王翊已經憑借比較出色的辦事能力贏得了關羽的認可,因此關羽也向他回了個禮,道:“子弼押運糧草辛苦!”又虛指那文士,道:“此公乃臨朐趙縣長,他知大軍路過,特來勞軍,子弼可為我好生接待。”說完,借口軍務未完出帳去了。

  王翊聽說這趙縣長是來勞軍的,便對他有了幾分好感,重新請他坐下,行禮拜謝,道:“下官乃劉使君部下典農都尉王翊,目下路過貴縣,借一片地暫駐幾日。關司馬不善言辭,若有怠慢縣君之處,還請擔待些!”

  這趙縣長手中沒幾個兵,即便心中有怨氣,也不敢表現出來,連聲道:“不敢,貴部到此,與民無犯,實王者之師也。”

  說來王翊對這些地方上的縣官還是有些同情的,特別在這種勢力交錯的地帶,時常有軍隊路過,他們就不得不小心逢迎,不然帶兵的人一個不高興,把他們官印摘了事小,搞不好就要縱兵劫掠,一縣遭殃。

  當初光武的軍隊不搶劫不殺掠,就被稱為“王者之師”,便可見這個年代人們對於軍紀的要求是何等寬容了。

  王翊淡淡一笑,道:“縣君無憂,劉使君治軍嚴明慈惠,軍紀森嚴,無人敢於違犯。”

  聽了王翊的這句話,那趙縣長的屁股才在胡坐上落實了。

  見他那欲言又止的模樣,王翊便知道他或許有所求,不然也沒不會關羽方到沒多久,他便那般著急地跑來勞軍。便和氣地問道:“縣君勞軍之情,翊先代劉使君謝過,不知縣君有何難處,是我等可以效勞的?”

  既然王翊這般問得明白,那趙縣長也不吞吞吐吐,坦然道:“好教都尉得知,下官此來,實是有求於貴軍。”

  王翊抬手道:“縣君但說無妨。”

  趙縣長道:“都尉有所不知,臨朐在泰山郡之北鄙,然而土地平曠,物產豐饒,近歲以來,雖然頗見蕭條,但每歲猶可得錢糧頗多。自中平以來,泰山余脈之中,隱匿了許多亡命、盜匪,漸而合流成為一股大寇,眾有千人,時常出山搶掠,非但臨朐,即使周圍諸縣也深受其害。今秋收未久,近日那些盜寇必會出山搶掠,百姓又要受害了。”

  王翊聽罷了然,道:“你是希望我們幫你擊滅這夥賊寇?”

  趙縣長道:“都尉明見。貴軍若是答應,本縣百姓願出秋產六千斛為軍實,更奉五百金為軍資,不使大軍徒勞無獲。”

  這條件倒是不錯, 而擊滅這股盜寇,在無亂軍過境的時候,臨朐也可得數年安寧,兩相得利。

  王翊想了想,覺得這其實是件大好事,除了能獲得軍資之外,更能收取人心,鍛煉新兵的實戰能力,將來反攻此地,也能得到支持。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不能在臨朐駐扎太長時間。若是這段時間之內沒法剿滅這股盜匪,那麽便無能為力了。

  不論如何,試試總是好的。用兵千人,已經是大事,王翊一人不敢擅專,還需和關羽商議才行。於是王翊請縣長在帳中少坐,使人奉茶,等他去找關羽商議一番,征求一下他的意見。

  王翊把臨朐縣長的請求告訴關羽,又把此事的利弊詳細地分析了一番。

  關羽捋著他的胡須想了想,道:“子弼所言,卻也不錯。然用兵千人,非我等可以決定,我等不可擅專,當先書報明公以聞。”

  王翊當即取來簡牘,片刻寫好奏牘,給關羽閱覽過之後,交給朱尚送去給劉備。目下劉備應該還在臨淄,並不難找。

  朱尚自前番為王翊送信給劉備,答對得體,機敏過人,頗受劉備賞識,還給他取字曰“子元”,仍舊留在王翊手下做事。

  王翊就便回復臨朐長,讓他先回去等候消息。按照劉備的一貫作風,這次行動十有八九會得到允許,所以王翊先給臨朐長吃了顆定心丸,讓他回去先派人刺探山匪的蹤跡。

  磨刀不誤砍柴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而且臨朐長這麽多年來,為了消滅這股盜寇,肯定也做了不少準備,借助他的布置,更能事半功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