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季漢風雲錄》第12章 不得已的決定
  由於基本可以確定曹操的進攻很快會到來,所以劉備一直將主力放在沛縣,以確保能迅速作出反應——不論曹軍從任城來,還是從泰山來。

  在軍議之後,王翊就開始思考劉備集團的軍事部署。

  現在劉備集團掌握的地盤並不大,僅有沛國十五縣和汝南、潁川部分地區,豫州其余的陳國、梁國、魯國,都不在劉備的掌控之中。劉備控制的土地,呈現東西狹長的格局,且政治中心在沛縣,極易遭到攻擊,長此以往,是非常不利的。

  現在劉備南面以關羽防禦袁術,西面以李通等人防禦劉表,北面則是以中軍主力防禦曹操,未來則可以以部分力量加強給徐盛,用於監視曹操的動向,而以主力向南攻擊袁術。

  盡量減少敵對的勢力,結好暫時無法對付的敵人,而以名將防守邊境,中軍主攻戰略方向,拓展戰略縱深,這是多麽完美的計劃!一旦在豫州站穩腳跟,南攻北守,這將會成為劉備集團的最主要戰略。一個集團有四隻手,三隻手全力防守,一隻手尋機進攻,不動則已,一動必定有所斬獲。

  王翊研究了不少漢末三國的戰爭,經過一番總結,王翊清楚地知道,在戰亂導致生產力大破壞的年代,戰爭的相對成本變得非常高昂。

  舉個例子,在東漢極盛之時,如果要出動十萬人向一千裡之外用兵,每經過一個郡,都能在各郡獲得足夠的補給;而在戰亂年代,因為人口變得更加稀少,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則無法有效獲得補給,或者就地征集補給的代價更大,每次出兵,要麽預置補給於接近前線的地方,要麽隨軍攜帶輜重,後續運輸補充。這樣一來,發動戰爭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和付出的代價就遠比和平時代要高得多,戰爭的突然性也得不到保證。

  或許在和平時代一年能夠幾次出兵遠征,但現在就絕對不行,勞師千裡,一年一次都嫌多。所以提高出兵的效率,爭取每次出兵都能有所收獲,才是最重要的。由此而論,每次用兵,都要仔細規劃,確定出兵的目標、規模、時間,以及戰況不利之時應當如何應對。

  比如此次出兵幫助陶謙,初期最多出動步騎兩萬,以防禦為主,準備持久作戰,一旦戰局不利,那麽王翊便再度發動沛國的力量支援——即便不能贏,也絕對不能完敗。

  次日,根據之前軍議的結果,王翊和魯肅聯合向劉備提交了對曹作戰的方案,預設了多種情況之下劉備軍的應對方略:包括陶謙大敗、勢均力敵、陶謙小勝、曹操糧盡退兵、曹操因後方不穩而退兵等諸多情況。

  王翊不知道魯肅是何等想法,但他最看重得是最後一種,這也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是劉備在興平年間最可以利用的戰略機遇。

  四月初四日,陳群回到沛縣,面見劉備,帶回了郭嘉拒絕征辟的消息,具言其無禮、狂悖之狀,道:“如此人才,用之必為害群之馬,不用為好。”

  劉備暗歎,眼下用兵,迫在眉睫,他也不可能親自跑去請郭嘉,看來這事,只能先放一放。

  王翊也是嗟歎不已,想了想,終究沒有決定自己跑一趟,一是戰事即將發生,王翊必然要督豫州諸軍事,豫州是劉備現在的根本之地,不容絲毫閃失;二則是王翊自己的私心——郭嘉才能如何,向來頗有爭議,但自己在劉備這裡,卻是言無不信,計無不從,若是郭嘉來了,又會如何?

  當然,王翊還是抱了一二分希望,親自用錦帛寫了一封長信,

派人送去給郭嘉。其中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天下諸侯的判斷——當然夾雜了一些自己的私貨,又極力陳述劉備愛才尊賢德事跡,希望他能來沛縣一會。  他寫好書信,叫來朱尚,道:“子元做事謹慎,你引五十精騎,持我書信,去請郭奉孝先生前來一會,我會請陳別駕派人為你向導引路。”

  臨別,王翊叮囑朱尚,道:“郭先生有大才,子元此番前去,務必請他前來。”

  朱尚問道:“如其不來,如何應對?”

  王翊頭疼了片刻,下了決心,道:“你當極力延請,如其不來,則必不能為我等所用,可……偽作盜匪殺之!”

  一貫很是溫和的王翊,此刻也流露出少有的殺氣。

  如此而為,也是不得已。一旦郭嘉不能為劉備所用,那麽多半是歸於曹操。郭嘉的加入,將會相當程度上增強曹操的參謀力量,何況王翊關於平定天下的構想,不能輕易讓別的勢力知曉——毫無疑問,一旦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對劉備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若郭嘉不能為劉備所用,那麽以郭嘉的智謀,無論如何對待都不安全,只能忍痛殺之,別無他法。劉備自己肯定下不了這個狠心,魯肅多半也不會同意,如此,只有王翊自己來做這個惡人了。

  四月初七日,曹操自泰山郡出,陷繒、蘭陵二城,屠之,並進圍襄賁,徐州震動!

  至此,王翊等人推斷的曹軍出兵的方向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疑兵可做不到連下兩城。

  八日,劉備接到陶謙的戰報,雖然他對陶謙的大意非常不滿,但在履行盟約上卻毫不遲疑。一接到陶謙的報書,劉備即刻傳令,軍隊出動,以張飛為前鋒,劉備自率魯肅、許褚、陳到、夏侯博、張延等為中軍,陳群為謀士,長史梁習率兵二千為殿軍,一共出兵二萬人,前往徐州幫助陶謙抵禦曹軍。

  以文官梁習領兵,還是出自王翊的建議。

  典農校尉王翊,留守沛縣,督豫州諸軍事;中郎將、沛南都尉關羽,屯蘄縣,禦袁術;沛西都尉田豫、豐令徐盛,集結兵力,進入戰備狀態,準備應對可能的變化——雖然曹操已經出泰山攻克兩城,但那難保不是虛招,在沛國一帶進行防守是非常必要的,絕不可懈怠。

  便是王翊,也召集起自己的五百屯衛軍,駐扎在沛縣城外,準備應變。

  但打仗歸打仗,各地的水利設施該修建還是要修建,何況這個時候大興水利還有一個好處——可以把壯勞力集結起來,一旦有變,或武裝成軍隊,或調運輜重,都方便得不能再方便了。對此,諸多官員無不讚同。

  水利計劃立刻在沛國和汝南東部啟動,動用壯年勞力過七萬人——這是多麽龐大的一個數字,如果武裝一半,也絕對能夠抵禦現在可能遇到的任何進攻了,何況劉備還留下三萬人駐守各地,沛國的防禦絕不虛弱。

  與之相比,出兵援助陶謙的劉備實力就有些薄弱了。

  按照此前的約定,劉備每兩天令人總結一次戰況,寫成報書,送往沛縣。

  劉備並沒有忘記這事,四月十日,王翊接到了九日的戰報。曹操圍襄賁,陶謙約劉備會擊,解襄賁之圍。

  王翊不在戰場,所以並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正確,但是他感覺,曹操並不是為了攻打襄賁而包圍襄賁,更有可能是為了圍城打援——這是先秦戰史上屢次出現而屢試不爽的計策,曹操沒有理由硬磕襄賁堅城而不用這個好用的計策。他立即將這個猜想寫在回信裡,派人兼程送給劉備,至於是不是來得及,只能聽天由命了。

  四月十二日夜,王翊接到了十一日的戰報,言先鋒張飛已經接近襄賁,目前放緩速度,一面聯系陶謙大軍,一面搜索驅逐曹軍的偵騎,劉備本隊離前鋒約有十八裡。

  十四日,王翊沒有接到十三日的戰報,心中生出不祥的預感。

  次日,劉備果然傳來敗報。曹操令夏侯惇以虛兵數千人圍城,而令曹仁率輕騎數千牽製陶謙主力,再以於禁、樂進率精兵五千攻擊劉備軍的前鋒張飛,戰於襄賁西二十裡。張飛只有步騎三千人,戰不利,隻好求救於劉備本隊。劉備擔心張飛安危,不顧魯肅、陳群等人勸阻,率許褚、陳到、夏侯博等萬人疾馳往救。

  劉備大隊與張飛合兵,擊潰於禁、樂進,而曹軍大至,眾二萬余,夾擊劉備。劉備與張飛再戰不利,向西退卻。幸虧梁習與後隊趕到,乘高擂鼓搖旗,曹軍稍稍退卻整隊,劉備和張飛才得以脫身。

  此戰劉備一方戰死一千二百余人,重傷一千六百余人,輕傷能戰者二千余,失蹤離隊者六七百,張飛的前隊直接被打殘。至於曹軍的傷亡,因為劉備一方退卻,所以並無詳細數字,不過根據劉備的估計,加起來不會超過三千人。

  這仗打的,一戰就損失了超過六分之一的兵力,數日之內,劉備軍無法再戰了。不過損失了過六分之一兵力仍未潰敗,可見劉備手下諸將治軍有方,士卒保留著相當高昂的士氣。

  也幸虧後隊的將領們應對正確,不然很可能劉備的那一萬人都要全部搭進去,如果戰局到了那個地步的話,這場仗也就不用打了。

  不用劉備再說,王翊立刻發兵三千人,押送糧食趕往前線,這樣劉備就能將重傷兵送回沛縣修養了。與此同時,王翊傳信給田豫,讓他加緊訓練軍隊,同時可以視情況再征召兩到三千人的軍隊,以待田豫所部東進之後守衛沛西。

  王翊當然希望不用呂布襲擊兗州,劉備也能穩住戰局,但目前看來,不大可能。

  歸根結底還是時間太短,劉備來不及建立穩固的軍政制度,軍隊的訓練也不充分,所以戰鬥力不夠強,也因為糧食不足的原因,無法調動全部的兵力。

  這兩個問題,非假以時日不能解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