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季漢風雲錄》第17章 諸葛氏
  送走了糜竺,眾人回到廳上。

  張飛到底比較莽撞,不是很沉得住氣,當先問道:“糜子仲有托徐州與明公之意,明公何以避而不應?”

  劉備沒有正面回答,反問道:“益德認為我應該直接表明我意?”

  張飛剛想說“當然”,又猶豫了一下,於是搖頭。

  劉備微笑,道:“這便是了。糜子仲為我們考慮,備自然十分感激。然而若我果真是有德之人,那麽徐人必定會擁戴我掌管徐州,自然不必我去強爭;若我是無德之人,那麽即便我依靠諸君的謀劃和子仲等人的支持,暫時佔據了徐州,也不能長久。何況陶公尚在,足以保徐州安穩,尚且不是討論徐州歸屬的時候,諸君以為呢?”

  眾人皆服其論。

  劉備又道:“雖然糜子仲已經賣糧給我們,但陳王那邊,依舊要去一次,此事尚需辛苦子敬。”

  魯肅領命。

  眾人也無異議,有借有還,一來一往,才能有交情,這是人之常情,在政治關系中也相當程度上適用。

  依靠從糜竺那裡買來的糧食,以及梁習派人送來的糧草,加上魯肅又從陳王寵處借得糧食六萬斛,豫州應該可以暫時擺脫饑荒了。

  這是一件大好事,只要第一季莊稼收上來,就等於劉備集團在豫州初步有了根基。而豫州百姓在劉備的治下吃上了飽飯,也就意味著劉備集團的統治能夠被豫州人認可。豫州的大族雖然是劉備集團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僅論重要程度,還是不如數百萬黔首。

  接下來的時間,眾人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準備秋收,和準備保衛秋收。

  大爭之世,也是大饑之時。饑餓的不僅僅是百姓,那些不事生產的軍閥同樣饑餓。典型的例子是淮南袁術,歷史上他兩次因為借糧不成,便派人消滅對方。受害人,一個是陳王寵,一個是廬江太守陸康。

  饑餓的人什麽事都乾得出來,而且會用最卑劣的手段,窮盡辦法。

  “希望這個秋天袁術沒那麽餓。”王翊自言自語。

  實際上,這個秋天袁術確實很餓,不過他的力量都在孫策率領之下攻擊廬江太守陸康,暫時沒時間來搶豫州。

  盡管如此,該有的準備,一點也不能少。

  因為除了袁術之外,也可能會有各地流民入豫州就食。

  這是一個既好又不好的事情。雖然在今年春夏也有不少饑民進入豫州,但主要目的還是抱著渺茫的希望求活。可是今秋豫州大豐已成必然,那麽原本看起來渺茫的希望就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糧食。

  可以預見,各地饑民得到消息之後,一定會大規模的湧入豫州。這些饑民,如果處置得當,定居在豫州,將會成為劉備增強自己實力的助力。如果安置不當,就會成為一個炸彈,把稍微得到安定的豫州炸得粉碎。

  面對王翊提出的這個可能,劉備也頗覺困擾。但是他到底不是那般目光短淺的人,當即責成王翊等人拿出解決辦法。

  王翊既然敢於提出這個問題,自然早就有了解決的方略,當下道:“可以令各縣調集軍士,在邊境道路上設立關卡,囤積糧食。若有流民到來,則造冊登記,編成部曲,缺糧的則發給口糧,願從軍者,選其勇壯者為兵;其余分在各縣,歸屬各縣令長管轄,令其開田自養。”

  安置饑民,不可能總是養著他們,開田自養總是不容須臾遲緩的辦法。最大的困難是,今年已經到了秋天,離春耕還遙遙無期,

雖然可以種一些生長期短的作物,但終究不可能替代糧食。這半年的時間如何度過,著實是個大問題。  劉備當下道:“若入豫州就食之饑民過多,可分一半到徐州,徐州逢曹操之亂,死者極多,三郡殘破,若有這些饑民定居,多少可以恢復生氣,陶公必定不會拒絕的。”

  魯肅讚道:“明公妙策,既然如此,何不用王子弼舊計,大開民屯,如此可無乏糧之虞。”

  王翊暗暗向魯肅豎了個大拇指。

  劉備沉思片刻,道:“不妥不妥,民屯隻可作為一時應急之策,然而聚斂過甚,百姓雖不敢反,心中懷怨,日後必然生變,長遠來看,還是錄為編戶為好。”

  編戶齊民實行得好,是前漢強盛的原因之一,實行得不好,也是後漢衰落的原因之一。

  編戶齊民,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國家控制更多的人口,屯田製也可以起到這個作用,但是適應了編戶齊民制度下相對寬松的兵役、勞役制度的百姓,必定不會喜歡屯田製之下過多的約束。

  若是把屯田製放得過於寬松,又與編戶齊民之下的生產制度沒有太大區別,收益不多,卻要另置官吏管理,成本實在過於高昂了。

  見劉備如此執著於編戶齊民,眾人也不敢再多說。

  之後的幾天,糜竺的糧食陸續運到,魯肅也從陳國返回,帶回了大批糧食,眾人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只要糧食不在倉庫裡放著,無論有多少可以入帳,總歸是不放心。

  二十六日,休沐日。

  劉備召集了無事的眾人,備了些蔬果之類的東西,在府上閑談。

  這段時間以來,劉備集團的幾個主要人物無一刻得閑,更無一刻不擔憂。眼下大麻煩終於暫時解決了,心情甚好,所以談論間皆是喜笑顏開。

  正閑談見,門吏來報,說有自稱琅琊諸葛氏之人來訪。

  談笑聲戛然而止。

  王翊當初路過陽都,刻意去拜訪了諸葛家,想要預先結交一下諸葛氏那兩位未來的大人物。也是王翊運氣好,見到了諸葛玄本人和諸葛氏諸昆仲姊妹。那時諸葛玄已經賣掉了大部分家產,準備在春夏間南下避難。如今才到豫州,想來是因為曹操來攻,道路阻絕,因此沒有成行。

  諸葛氏人物風姿,王翊時常和眾人提起,劉備更是耳朵都磨出了繭子。眼下有諸葛氏的人物來訪,眾人更不遲疑,劉備當先,眾人隨後,魚貫而出,迎接來訪之人。

  若能得諸葛氏之龍相助,即便劉備創業的過程中不能得其力,也可保政權百年不衰了。

  這也是百年大計。

  王翊一眼便瞧見門口立著那人,不是諸葛玄又是何人?他身邊站著諸葛瑾,諸葛瑾身後站著諸葛亮,真如芝蘭玉樹生於中庭。

  劉備疾步迎上前去,笑道:“今日清晨,喜鵲上梅梢,我便知有貴客前來,沒想到竟然是子貢先生紓尊前來,備有失遠迎,恕罪!”

  諸葛玄連稱不敢。

  王翊也上前與諸葛玄相見,道:“子貢先生,數月不見,可還安好?”

  諸葛玄笑答曰:“勞子弼下問,微軀無恙。”

  劉備又笑問道:“想必這二位郎君,便是子弼常常提到了諸葛氏龍虎了?”

  諸葛瑾溫言謙遜,道:“豈敢?子弼先生過譽了。”

  諸葛亮問道:“子弼先生,敢問何謂龍虎?”

  王翊愕然,旋即笑道:“《易經》雲,‘雲從龍,風從虎’,你兄弟二人日後當為叱吒風雲之人,如何當不得龍虎?不過眼下虎未曾嘯,龍不曾翔,可先為伏虎、臥龍也。”

  眾服其論,於是諸葛氏兄弟又得號曰“伏虎”、“臥龍”。

  眾人一番寒暄,到堂上坐定。

  劉備使人添了果蔬、茶湯,問道:“子貢先生近來在何處閑住?”

  諸葛玄答道:“本來玄以為北方動蕩,欲南下揚州避難。子弼先生勸我說,揚州戰亂不休,袁術數度侵攻,又不能安定黎庶,非久居之地,勸我往荊州去。玄以為子弼所言有理,便欲在春夏間南下,不想曹操又攻徐州,道路阻絕,因此不能成行。六月下,曹兵退還兗州,道路得通。玄攜諸子侄南下至郯城,聞說張子布在彼處閑居,因此前往,與之談論近月。如今方辭了張子布,準備南下荊州。恰從此間過,本不欲煩擾諸位,小侄亮力勸,因此上門叨擾。”

  劉備笑道:“子貢先生賢人也,能到訪敝處,備高興還來不及,豈會不樂?”於是讓張飛取酒來招待叔侄三人,張飛無奈,隻好去了。

  豫州禁酒令執行得很嚴,但是禁酒令頒布之前便已經釀好的酒不在禁止之列。張飛素來好酒,聽說要禁酒了,便加緊囤積了一些,天知道他是憑借著何等毅力,忍住沒有喝完。不過現在全部便宜了眾人,除了諸葛氏叔侄尚不明就裡,眾人都笑得合不攏嘴。

  諸葛亮好奇之下,連連追問,簡雍趁張飛取酒不在,與三人解說,三人亦大笑。

  酒食到,劉備親為三人把盞,眾人也紛紛致意,只有張飛抱怨眾人欺負他老實。

  眾人又複大笑。

  酒過三巡,陳群道:“劉景升名聞海內,譽滿天下,子弼勸先生南去,倒也不能說錯。荊州安樂,實乃避亂之所。只是嘉聽聞,劉景升“善善惡惡”,恐非用人之主也。”

  諸葛玄因問道:“何為‘善善惡惡’?”

  陳群笑道:“‘善善’者,謂劉景升‘善善不能用’也;‘惡惡’者,言劉景升‘惡惡不能去’也。如此之人,優柔寡斷,多謀少決,安得為人主?”

  劉表雖然能辯善惡,但知道人賢能卻不能任用,知道人作惡卻不能罷退,不過是老好人罷了。

  眾皆言是,惟劉備不語。

  諸葛玄歎息道:“此亦玄之無可奈何也。”

  王翊忽然道:“子貢先生何不就留在豫州。如今我主雖然不比劉景升帶甲十萬,地方數千裡,卻也鎮守一州,地連數郡,足以護一方安定。子貢先生若留在此間,待徐豫靖安,也可就近還鄉,豈不勝過在劉景升手下度日?”

  諸葛玄似乎有些意動,卻還不能決斷。

  現在就是拿出籌碼的時候了。

  劉備道:“先生若留在此間,其余備不敢言,大縣守令、一郡之丞,先生還是當得起的。”

  大縣縣令秩千石,郡丞秩比二千石,剛一出仕便能得到如此重用,也只有劉備這般求賢若渴之人才舍得如此高位。

  歷史上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然而彼時豫章卻已有朱皓、華歆兩個太守,各自擁兵,諸葛玄根本沒有爭奪豫章治權的能力,不過是個空頭太守,根本比不得在劉備這裡,能夠掌握實權。

  儒家各派觀點不同,但總體還是主張入世安天下的,諸葛玄也不例外。所以當劉備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之後,諸葛玄也沒有過多推辭,當即答應了下來。

  瑾、亮二人暗暗點頭,頗覺滿意。

  言畢,劉備又道:“如今州府中尚缺一記室,不知可否屈子瑜之才,暫當此任?”

  記室史雖然官職不高,卻位在中樞,能參閱機密,可謂位卑而權重,諸葛瑾初到,能得如此信任,連王翊也有些意外。

  諸葛瑾連忙站起身來,道:“蒙玄德公看重,只是瑾有老母幼弟,須時時看顧,恐怕……”

  “哈哈!”劉備擺手笑道:“不妨不妨,州府左近尚有空宅,子瑜可將家人搬進去居住,這樣便能公私兩顧了。”

  “如此,瑾多謝明公了。”諸葛瑾也不再遲疑,答應下來。

  “嗯……”劉備又看向諸葛亮,道:“至於亮賢侄,年紀尚幼。若是願意,便可隨子瑜在州府出入行事;若是要讀書,州府藏書也隨你觀閱,如何?”

  諸葛亮年未及冠,劉備許他出入州府,卻沒有要求他必須做任何工作,便是想讓他在學習之余,能夠有機會接觸政治,可謂用心良苦。諸葛亮聰慧遠過常人,知道這意味著什麽,所以毫不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一切皆大歡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