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最後的藩王》第60章 初露鋒芒
  養心殿內,朱桓正為崇禎分析湖廣作為銷鹽大省朝廷為何卻沒有一文錢的收入。

  “桓弟,湖廣並不產鹽,所有銷售的鹽來自兩淮地區,食鹽在出鹽場的時候朝廷已收過稅,為何你卻說湖廣沒有收入不妥?”崇禎以為朱桓不懂親自為他解釋道。

  “皇兄,朝廷在食鹽產區征收的稅為鹽課,而銷往湖廣的鹽應該另外厘稅,即每一斤銷往湖廣的鹽朝廷都應該收稅,如此方顯公平。”朱桓所提出的稅即後世的消費稅,這也是晚清時期張之洞梳理湖北鹽課最關鍵的一條。在張之洞與兩淮總督劉坤一的電報中,張之洞指出“鹽厘與鹽課有別:鹽課者,產鹽省份自有之權利;鹽厘者,銷鹽省份自有之權利。鹽厘即厘金之一端。加厘者即系派本省民人普捐”。

  “如此一來,湖廣的鹽豈不是價格更高,百姓如何承擔的起?你可知萬歷年間太監陳奉在湖廣曾經也征收過鹽稅,結果導致湖廣鹽價大張,百姓長達數月吃不起鹽?桓弟,你這個法子不可行!”崇禎搖搖頭有些失望的說道。

  朱桓一怔,他卻不知道萬歷年間已經有太監實行過了,隨即恍然想到當年萬歷皇帝派了大量的太監去往各地征收礦稅、鹽稅,這些人本質是在搜刮,與他所說的消費稅完全不同。

  朱桓轉變思路,開始從兩淮鹽課虧空上面說起。“皇兄,您剛才說兩淮鹽課虧空二百多萬兩?皇兄可知為何?兩淮鹽區除了銷往南直隸,還有河南與湖廣。但近年來,兩淮的鹽已經逐漸被川鹽趕出湖廣,就因為川鹽產地靠近湖廣,而且順長江而下,成本低廉。反之,兩淮要運往湖廣需從長江上逆行,成本要高了許多。所以兩淮的鹽引積壓,賣不出去導致虧空。”

  “而朝廷在鹽課上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正額製。。。。。。”朱桓將這些天與陳其猷討論的問題向崇禎款款道來。

  其實,有明一代在財政上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以入量出,就是朝廷以上年收入多少確定下一年的支出。而且朱元璋因為是窮苦出身,算是比較為農民考慮的,在制定稅收上是按照定額製,也就是一個縣一個府按照上等、中等、下等劃分,然後確定一個固定的總的稅額,這個政策基本上保持到明末,沒有進行多大的變化。萬歷年間張居正改革,也僅僅局限在重新劃定縣府的等級,將稅收由繳納實物改為征收銀兩而已,重新丈量土地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真正實行下去。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當王朝建立初期發展到頂峰時,朝廷的收入是最高的,以後就會逐漸降低,不像北宋到了末年朝廷收入還超過一億貫。

  朱元璋制定的政策看似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實際上隨著土地逐漸被豪紳、宗室兼並,農民的土地越來越少,但是稅額卻是固定的,導致農民卻來越貧困。

  反應在鹽課上就是朝廷規定了灶丁每年的稅額,由於鹽課是按照灶丁的數量來征收,而不是按照食鹽的產量來征收,就導致了隨著灶丁越來越少,朝廷的收入也就越來越少。

  但是食鹽的產量並沒有減少,這是因為朝廷到了後期默認了灶丁多出產的食鹽可以自行向鹽商出售,朝廷隻征收很少的稅銀,導致大量的私鹽的產生。

  “所以,臣弟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由朝廷在湖廣設立都轉運鹽使司,將銷往湖廣的鹽引全部接收過來,由轉運司直接向兩淮鹽場購買食鹽,兩淮鹽課司正常征收鹽課,所以兩淮的鹽課收入也不會減少。

而後利用統一的大型船隻運往湖廣,以降低運輸成本,再交由鹽商銷售。”  “所有在湖廣進行銷售的鹽商皆需取得湖廣都轉運鹽使司所頒發的證照,沒有證照一律按照私鹽處理。”

  “每個鹽商劃定固定的銷售區域,至於區域如何劃分,臣弟打算通過拍賣來進行分配。”

  “拍賣?”崇禎疑惑的問道。

  “湖廣有這麽多府縣,肯定會有較富裕的府,也會有比較貧窮的縣,所以這些鹽商要想取得在富裕的府銷售食鹽,必須要通過拍賣來取得資格。”

  “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崇禎點點頭,朱桓剛才的分析很有道理,崇禎聽得很仔細,“你繼續說!”

  “是,皇兄。這個政策實施最大的難點在於控制住私鹽的販賣,否則像現在的情形,私鹽盛行,沒有哪個鹽商回來參加官府的拍賣。幸好湖廣的私鹽皆是從長江兩頭販運過來的,只要控制住兩頭,就能遏製住私鹽。但是光靠官府的衙役來緝私是不夠的,必須拍官軍控制住長江沿岸才行!”

  “桓弟,依你分析,如果實行此法,朝廷一年回從湖廣取得多少收入?”崇禎沉吟了一會問道,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皇兄,據臣估算,第一年估計效果不會太明顯,大約會有五十萬兩的收入,以後每年會有一百萬兩的收入。”

  “這麽多?兩淮一年的收入的六十萬兩?”崇禎被這個數字驚住了,不可思議的問道。

  “皇兄,臣弟並沒有誇大,只要將私鹽控制住,朝廷的收入肯定會大增!”朱桓充滿信心的說道。關於這個數字的由來,朱桓也不是信口開河,晚清時胡林翼在湖廣梳理鹽課,采用這用方法一年多增加一百萬兩的收入,當然晚清時湖廣的人口比明末時要多好幾倍。朱桓不妨誇大一些,如此才能引起崇禎的興趣。

  “桓弟,你提出的這個方法容朕再考慮考慮。你能如此急公體國,朕很欣慰。朕早已下過旨意, 讓禮部在宗室中選擇賢良者為官,不過你是親王,畢竟與一般的宗室不同。朕會征求大臣們的意見之後再做決定。”

  “臣謝過皇兄!”朱桓有些失望,不過表面上還是十分感激。

  當晚,崇禎連夜召集內閣大學士及六部尚書共同商議朱桓所提出的建議,一直爭論到深夜。

  朱桓回到府中之後,同樣忐忑不安,不知道最後崇禎說的那句話是什麽意思,是有意接納他的意見還是會因大臣們的反對而作罷。

  第二日,卯時不到,突然宮中有太監來府上傳旨,崇禎讓紀王朱桓參加今日早朝。

  PS:各位讀者可能覺得一個食鹽的政策為何要寫這麽多章?其實喜歡明朝的人大多都知道明朝滅亡的原因。除了處於小冰河時期,北方連年乾旱,黨爭不休,藩王、豪紳吸血之外。作者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在於朝廷的收入實在太少了,作為一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朝代,工商業這麽繁榮,朝廷收入卻如此之少,實在不可思議。作者查到的資料,到了末年時戶部一年的收入才400萬兩,你能信?有些縣一年的稅銀才幾千兩。作者希望通過食鹽這一項為讀者分析明末為何朝廷收入如此之少的原因。

  大多一個朝代到了後期或著滅亡之後一般都會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而明末卻並沒有出現,實在是因為這些軍閥根本沒有錢,拿什麽來割據?否則韃子也不會這麽快就一統天下。

  同時種種的經驗證明,通過改革食鹽稅收是獲得資本最容易的一種方式,張之洞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