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娘手裡拿了一把掛面,對杜中宵道:“自從製了這種面,周圍的人家都買了來吃,說是清爽可口。現在天氣熱了,家裡人吃不下飯,我們也下些來吃。”
杜中宵直著眼睛,看著韓月娘手裡的面,過了好一會才道:“那麽你要怎麽下來吃?”
韓月娘道:“我見外面鋪子裡,都是在水裡煮得熟了,而且加入肉湯,香美可口。我們家裡沒那麽多時間煮肉,下了之後,從外面買兩斤熟肉來,切了放進去。”
杜中宵道:“那麽膩,怎麽吃?我給你說個吃法,把面放進開水裡煮熟,再用涼水衝。待到重新衝得涼了,炒個肉淋在上面,簡單又味道好。”
韓月娘笑道:“這麽是胡說!好不容易煮得熟了,再用水衝涼,哪裡有這種吃法!”
杜中宵道:“你吃管照我說的去做就好了。又不值什麽錢,不好吃重新做過就是。”
韓月娘滿臉不信,搖著頭去進了廚房,吩咐照杜中宵說的做。
看著韓月娘離去,杜中宵不由得連連搖頭。掛面哪裡是什麽好東西了,不過是簡單,而且耐儲存好運輸,比較容易商品化罷了。論起好吃,哪裡有擀得鮮面條好吃。
人之常情,一種新的東西出來,大家都吃個稀奇。掛面的價格不高,比白面貴不了多少,生產出來之後,衙門好多官吏家裡買了吃。跟其他面食相比,掛面的做法簡單多了,放水裡煮熟,湯面撈面各種吃法都可以。不過這個年代吃麵的花樣少,倒是在衙門中很快流行起來。
工業不發達,任何工業方法制出來的商品都受歡迎。好似一種信仰一樣,在百姓眼裡,工業品天生比手工產品高端大氣上檔次。由於物流限制,再加上貧民獲得貨幣困難,哪怕是掛面這種簡單的商品,也只有城鎮居民才能買得起,鄉下人家是舍不得花那幾個銅錢的。能不能用工業品,在前工業化時代,就是區別城裡人和鄉下人的標志,自帶光環。
等到工業發達起來,到處充斥著工業品,風氣又會換過來。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品,成了低端的代名詞。純天然生長,純手工製作,最好再帶上濃濃的情懷,才稱得上高端,才有檔次。
哪怕像掛面這麽簡單,也要遵循這個規律。哪怕營田務賣的價格不高,推向市場之後,也是只有城裡的小康人家,鄉下的土財主才會買掛面吃,甚至拿來待客。就連自己家裡都不難免俗。
杜中宵真想告訴韓月娘,下面的時候多下個雞蛋,還能當病號飯呢。
吃過了飯,杜中宵到了前衙,跟蘇頌喝了一會茶水,聊了一會閑話,道:“這些日子天旱,營田務下的各村,以前都是拉纖的纖夫,不知如何種田。聽下面的人說,好多都坐視田裡乾枯,禾苗枯死,而不想辦法澆水。我們下去巡視一番,教導鄉民,不要偷一時懶,到了秋天后悔莫及。”
蘇頌道:“說的是。雖然現在田地開墾出來,但鄉民不知種田,委實讓人頭痛。”
杜中宵又道:“前兩日我讓十八郎製了一台水車,可以用騾馬水井裡汲水灌溉田地,用起來極是方便。一起去看一看,若是好用,推廣到各村去。”
兩人出了衙門,帶了十三郎和一眾隨從,騎馬到渡口過了河,走不多遠便就到了最近的村裡。
村人早得了消息,本村的狄都頭帶了村民,早早迎在村口。見到杜中宵一行,急忙迎進村裡。
進了村,杜中宵對狄都頭道:“趁著現在天不太熱,我們去看一看那台新製的水車,好不好用。”
狄都頭道:“回官人,那水車好用得很!用一頭毛驢,一日可澆三畝地,用處可大了!”
杜中宵笑道:“好用就好。我們去看,你們若是用得好,便就也讓其他村裡開井。”
狄都頭帶著村民前頭帶路,向村南走不多遠,就是一片菜園。此時已是初夏,菜園裡青青一片,種著各種各樣的蔬菜。以前拉纖,各家房前屋後也種菜,這些人的菜園比田地管理得好多了。
進了菜園,就見到一頭毛驢蒙著眼罩,在那裡不緊不慢地轉圈。旁邊兩個半大孩子,坐在旁邊低著頭,聚精會神地鬥蛐蛐。
狄都頭高聲道:“三郎、七郎,讓你們看著提水,怎麽在那裡瘋玩!”
兩個半大孩子站起來,不敢回嘴,一起站在田埂邊。
那毛驢拉著的,就是新製的水車。這水車是一個新製的木架,一條鐵鏈從水井裡提水出來,旁邊一個引水口,汩汩流水不斷。水流不大,似一條山間小溪般,勝在不斷。
井的木架上還披了一塊紅絹,隨風飄揚,在烈日下分外顯眼。這是杜中宵吩咐人來做的東西,鄉民分外重視,特意打扮了一番。除了紅絹,旁邊還亂七八糟插了些野花,也不知誰插上去的。
到了跟前,杜中宵對蘇頌道:“以前的水車都是從河中取水,多有不便。營田務這裡,渠道修的不多,那種水車不方便使用。這裡地下水多有,用人掘井,一丈余就可出水,用之不竭。用這種水車,大多開出來的地都可澆水,旱澇保收,有無窮好處。”
水車從漢代就有,發展到現在形製已經完備,由刮板改成了筒式,用起來極是方便。東漢建武年間杜詩任南陽太守,又明了水排,利用水力推動鼓風冶鐵,是冶鐵技術上巨大的進步。唐州一帶,東漢時屬於南陽郡,不管是水排還是水車,民間都不罕見。 水排鼓風的原理,是把旋轉運動通過曲柄滑塊機構變成了往複動動,跟蒸汽機剛好是反過來。見怪了水排,蘇頌、韓絳這些人對蒸汽機就很容易接受。
不過水車提水有局限性,因為是利用河流的水力,只有在比較大的河流上才可使用。營田務新開的田地,渠道尚且不足,能夠使用水車的地方少之又少。這一帶雨水充足,地下水充沛,水位也高,很容易打井出手。如果能用井水灌溉,就省了許多建渠的功夫。
蘇頌看這水車,是利用一對齒輪,把驢子的水平旋轉改成了豎直旋轉,帶動鏈條,深入到了水井裡面。鏈條上綁了竹筒,竹筒用皮錢封口,進入井水中的時候,水筒灌滿。隨著旋轉,鏈條出了水井,皮錢因為水重開啟,水筒裡的水倒出來,流到水口裡。
杜中宵小時候在自己的小村裡,曾經見過一口這樣的井,用來澆園。前些日子偶然想起,根據模糊的印象,和十三郎製了這水車出來。這水車結構並不複雜,一對錐齒輪,是鑄鐵鑄出來的,粗糙得很,在現在水磨上非常常見。最關鍵的是鏈條,專業點說是環形鏈,而不是前世常見的滾子鏈,其實就是拴狗的大鐵鏈,讓鐵匠打出來的。鏈輪同樣是鑄造,其實用木頭的也可以,一切從簡。
這種水車有個名字,叫做解放式水車。後世建國之後,曾經大規模推廣,很長時間是北方農村灌溉的主力。其實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不過沒有推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