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醫夫當關》九章【鐵匠鋪】
  目送轎子離開,唐三貫掂了掂手中的銀錠,四下觀望一番,沒有強人惦記,這才認認真真放入衣兜裡。

  如柳觀瀾所言,他太需要錢了。

  再客套就真的流入虛偽了。

  就入世這四天來說,有迷惘,有收獲,有憤怒。

  收獲是他兩世的身份職業重疊,在兩個世界都可以做個“有用的人”;同時還遇到柳觀瀾這樣熱心快暢的“朋友”;憤怒則源於黃子善和家奴唐猛的狠毒卑鄙無恥。

  先不談報復,當務之急得琢磨琢磨以後怎麽辦。

  至於黃子善,在沒有自保能力前,先穩住對方,暫時還不把對方逼得狗急跳牆。他現在手中無牌,對方還有大把底牌可打。

  還有他成心打主意的王若莆王守備,這個身穿紫色繭綢袍子,白白淨淨、矮矮胖胖、猶如土財鄉紳似的男人,絲毫看不出是個五品武官,襄陽軍事長官,府城守備。

  這太不符合他對明朝武將的想象。

  入王將軍府,他從頭至尾大概和王若莆說了十句話,當然,也沒機會給他發揮。

  以至於他對王若莆沒什麽印象,就像遇到一個路人甲,他唯一觀察到有些許異常的,就是管家端出百兩銀子時,王若莆的眉頭微微聳了幾聳。

  這代表王若莆內心有所反應。他相信“相由心生”,人體的任何表情和眼神舉止,都蘊含著某種想法或態度。比如某人挨了一耳光還笑得燦爛,要麽白癡,要麽打人者是他爺爺爸爸。

  王若莆皺眉頭能證明什麽,他家財並不豐厚,拿出百兩銀子使他心疼?或者,他對這個藥方並不滿意,很勉強?

  如果是前者,倒是能找到一些切入契機,如果是後者,隻能寄希望王家二公子身體康復後,再圖打算。

  邁步朝南,街面上的人流逐漸多了起來,不時可聽到店家的吆喝買賣聲,飯店開了門,有店小二在掃地抹桌;竹貨、漆店已經有了顧客光顧;路過一處菜攤集市,除了新鮮蔬菜,還有羊肉車,一籠籠的雞鴨叫賣……

  可以說各類店鋪熠熠生輝!這是回光返照的表現嗎。唐三貫認為,這個朝廷病了,已經病入膏肓了。

  唐三貫一時間嘖嘖稱奇,難怪明史說明朝中葉開始,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工農業發展了,尤其在手工業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生產關系的萌芽,生產者生產商品的意識明顯加強,導致當時的農業、手工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到商品經濟中去。

  相對則是,商路更加廣闊寬泛,商人隊伍不斷壯大,商業資本迅速拓殖,商人的社會地位隨之提高,商業流通――主要是民用產品的長途販運面廣量大、頻繁密集;作為商品主要集散地的大小市鎮,則興盛,大城市空前繁榮,各地的農村集市與區域性的中小城鎮相連接,幾形成了遍布全國的商業網絡,綻現出初級市場經濟的萌芽。

  這裡看到的僅僅是襄陽一隅,還有商業更加繁華的兩京、江、浙、閩、蘇、松、淮、揚諸府。

  可惜,隨著明朝內憂外困和天災的影響,特別是全國性的戰爭開啟,徹底摧毀了物質流通渠道,使得商業往來受阻,加上苛稅和水上抄關的不斷增多,別說長途販運面臨著虧本和血本無虧,就是短途商業販運也全面削弱。

  沿路走,沿路看,沿路感歎!這亂世將至,誰也逃不掉,誰也躲不了。大好光景,將毀於一旦。

  路過一條窄巷口時,他耳中聽到“叮咚”砸鐵的聲響。

  遂加快腳步,走進窄巷。

  窄巷的盡頭,有個沒有招牌的鐵匠鋪,門楣被煙火渲染得黑漆漆的,房頂上的煙囪不時冒出青煙。

  唐三貫剛跨過門檻,便感受到一股熱息襲來,屋子中央飛騰四溢的火星中,他看到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在拉扇著風箱,爐子衝騰著火焰,另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揮舞著鐵錘,鐵錘每一次落下,都仿若煙花漫舞。

  唐三貫又往裡走了幾步,這才發現,火爐後還蹲著一個身穿汗褂的老頭。老頭似蹲似坐,雙手把住夾鉗,不時翻轉調整方位,以便鐵胚成型。

  “這位大爺,這裡可以訂做鐵具嗎?”滾燙的熱風使得唐三貫不由退了一步。

  火爐後的老頭輕哼一聲,掄錘的年輕人放下大鐵錘,抓起搭在水缸上的汗巾胡亂擦拭了臉,這才走向唐三貫,“這位小公子,請問要定製什麽鐵具?我們鋪子裡有鐵犁、鍬、耙……”

  唐三貫從兜裡掏出昨天晚上畫好的手術器械圖,遞給青年,“勞駕看看,這些鐵器能不能打製出來?”

  年輕鐵匠接過圖紙一看,呆愣半晌,“沒見過這樣的鐵具,倒是這個剪子……”

  “照著圖紙能不能做出來?”唐三貫追問。

  年輕鐵匠猶疑半晌,喊了聲,“阿爹!您來看……”

  老頭站起身,接過圖紙。

  唐三貫這才發現,老頭其實不老,四十到五十歲之間,個子高,塊頭大,隻是皺紋巴巴的顯得有些蒼老,還有一副鐵黑的臉,腫脹的眼皮,稀疏枯雜的頭髮,倒是一對眼睛顯得比較有神。

  “咦!”老頭抬頭瞅了唐三貫一眼,“這……鐵具從未見過。”

  您如果見過才見了鬼呢。這可是現代醫療器械,比如用於分離、鉗夾組織或血管止血協助縫合的止血鉗,手術刀,手術鑷,縫針,拉鉤,骨鉗等,都是19、20世紀的產物。

  “每一件我出一兩銀子。”唐三貫開出高價。

  按商品價格和購買力對比,這個時代一兩銀子相當於上一世四五百人民幣左右,大件的鐵鍬耕犁都只需要幾十上百文錢。

  老頭眼眉掠過一抹驚喜, 低頭又細看了一遍圖紙,點頭道:“可以試試。”

  唐三貫又說,“我有個要求,必須用鋼料。”

  說到鋼鐵,明代民營冶鐵的規模和技術是當時世界最領先水平。民間煉鐵已開始使用活塞式鼓風機,結構功能與近代鼓風設備一致。歐洲在這方面的技術遠遠落後於明代,比較簡陋的三角形木風箱是16世紀才發明,長方形木鳳箱還要在這之後,至於用活塞推動和壓縮空氣的鼓風器,這已是18世紀後期的事了。

  明朝中末期已經可以不用坩堝而創造出一種淋鐵氧化的方法,使渣鐵分開,成為比較純的工具鋼。

  這種工具鋼料就是唐三貫製造手術器械的明代理想原材料。

  “鋼料……”老頭搖頭表示不懂。

  唐三貫盡量組織語言,費勁地描述一番。

  老頭恍然大悟,“不就是生鐵淋口鍛造法嗎?”

  所謂“生鐵淋口”,是原來以熟鐵或低碳鋼為本體的生產工具,表面有一層一定厚度的擦生層,包括滲碳層和生鐵熔覆層(滲碳層具有高碳鋼性質),從而達到了表面堅硬,內部柔韌和耐磨耐用的要求。

  唐三貫的手術醫療器械采用了生鐵淋口的方法,可以使鋒刃鉗剪具有鋼鐵組織的表面層,不易生鏽。

  “對,就是這個生鐵淋口鍛造……”唐三貫喜道。

  “可是……鍛造這類小鐵具,還要生鐵淋口法,工序複雜,鍛造時間會長一些……”

  “不急,我不等著急用。”唐三貫爽快的掏出一錠十幾兩的銀子,遞給老鐵匠,“這是定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