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醫夫當關》三十八章【金長庚】
  三天后,左九常的青石屋外圍滿了人,這些人有唐三貫在救濟院認識的劉子耀、宋子寧、夏胤,以及“老相識”惠民藥局的醫官白重九、敬醫坊的大掌櫃毛先華,和另外三四名襄陽府小有名望的醫戶。

  可以說幾乎集中了襄陽府醫科的全部“精英”。

  此時,這群醫戶“精英”都老老實實站在屋子外向屋子裡眺望。

  屋子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神情緊張的二狗子,這兩天,他經常跑來看小女孩,也幫著照看下左九常。

  另一個人,是個四五十歲的矮胖男子,臉方,小眼,鼻大,禿頭,留長須,看著外貌很不起眼,甚至有些猥瑣。

  在襄陽府,不知道王府太醫柳觀瀾的人很多,但不知道王府太醫金長庚的人很少。

  過去二十多年,金長庚一直佔據襄陽府醫科的頭把交椅。不管是王爺還是巡撫患病,金長庚都是第一選擇。

  每每襄陽府出現疑難雜症,大家首先會想到金長庚,金長庚若下了定論,死活立判,從無例外。

  但,這一次左九常的附骨疽卻似乎出現了意外。

  “宋大夫,你確定這左九常的病情好轉?”惠民醫局的白重九質疑道。

  宋子寧微顯激動道:“晚輩替病人把過幾次脈,疽、瘡毒熱已經開始消解,再食用湯劑便可……”

  敬醫坊大掌櫃毛先華反駁道:“金太醫早有批語,此病症已氣滯血瘀,複受毒邪,以致經絡受阻,蘊膿腐骨、蝕筋傷肉,豈能區區三天便去了邪毒?荒謬之極。”

  “還有那開刀放膿之邪術,藥撚子捅其肌骨……”

  “這等假邪術以惑民之庸醫,理應報官嚴懲。”

  眾醫戶群起激奮,紛紛貶棄。

  九針宋家雖然在襄陽府是醫戶大家,其父親更是以九針而聞名襄荊,但宋子寧畢竟輩分低,當著這麽多前輩面,說話有些結結巴巴,“晚輩今天看到了唐大夫開出的方子,足以證明病人病情好轉,這個方子名為五味消毒飲合托裡透膿散加減……”

  “沒聽說過。”

  “晚輩……還記得這個方子,金銀花,連翹,野菊花,地丁,黨參,白術,生黃芪…”

  “野菊花?治療附骨疽?哈哈!”夏胤不屑大笑。

  “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風熱、消腫解毒。能治療疔瘡癰腫、咽喉腫痛、風火赤眼、頭痛眩暈等病證。何笑之有?”一道聲音從不遠處傳來。

  眾人回頭,看到唐三貫提著藥箱走了過來。

  這三天,他除了重點照顧左九常和小女孩,還抽空去替醫捐的三十幾個濟民檢查了身體,開了七八個方子,可以說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

  夏胤臉憋得通紅,但卻沒敢開口。

  其他醫戶縱然心裡不快,但都閉口不言。

  這唐三貫在他們心裡,純屬異類,不僅醫術詭異,而且根本沒有當晚輩的覺悟,話不投機就噴你幾句,讓他們這些前輩情面何堪。

  “唐大夫!”唯有宋子寧拱手打了個招呼。

  唐三貫對他印象頗好,回了回禮,徑直走進小屋。

  屋子裡的陳二狗看到他進來,臉上的緊張表情頓時消解,呐呐想說什麽……

  唐三貫朝他笑了笑,做了個稍安勿躁的手勢,目光朝低伏在左九常床前的一道背影看去。

  這人緩緩歎了口氣,松開把脈的手,頭也不回道:“藥道理法千條,大海茫茫,手足無策。唯歎人有無妄之疾,醫乏不死之方。

”  唐三貫這幾天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氣,襄陽府的醫戶圈子似乎就想著怎麽孤立他,嘲笑他,加上救濟院管事諸事不配合,若不是有宋大錘幫襯,他在救濟院幾乎寸步難行。

  他冷冷道:“果真如此嗎?殊不知是自己所學甚少,技藝不精;醫理不明,醫法不通,陰陽莫曉,虛實不辨。自然渺無頭緒,萬無一效。”

  那道背影再次長歎,“所以才有葉天士臨終遺言:醫之可為而不可為也,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匙為刃也!吾死,子孫切勿輕言醫。”

  這句話令唐三貫稍有驚訝,這語氣,似乎自嘲的意味更濃,並沒有貶低嘲諷之意。

  金長庚話語間轉過身來,朝著唐三貫便揖身下拜,“老朽金長庚,醫術不精,歧途錯出,使病患不死於病而死於醫,以生人之道,為殺人之具,悲哉。”

  唐三貫連連回拜,“晚輩不敢當其禮!”

  金長庚目不轉睛看著唐三貫,眼中異彩連連,“早聽說襄陽府出了個了不得的少年郎,連那洪少茗都讚不絕口,本以為是坊間虛傳,卻沒想,名副其實!敬之兄得子如此,好福氣!”

  “金太醫認識先父?”

  “敬之兄人品醫德,有口皆碑。”金長庚倒是和唐敬之接觸過幾回,但真說不上深交。

  說到這裡,金長庚轉身朝床上的左九常又是深揖,“老朽醫術不精,險些誤了卿之性命,特此賠罪!”

  左九常依舊閉著眼睛,不聞不動。

  唐三貫到此時方對這金太醫印象一變,他發現,越是醫術高明之人,品德越好,比如那柳觀瀾,洪少茗,還有這金長庚。

  反觀那什麽白重九,夏胤,毛先華,令人生厭。

  “老朽托大,喚你一聲賢侄!”金長庚虛心求教,“這跗骨疽之病……”

  唐三貫回答道:“《靈樞?癰疽篇》有言:跗骨疽凝滯筋骨為患,潰後膿出,淋漓不盡,不易收口而成瘺管,日後必待死骨脫出,才能愈合,病程緩慢,可延數年之久。”

  “此乃急診,藥物難解之患。”

  唐三貫道:“通過辨證,跗骨疽急症需要先外後內,外除膿血死肌,後清熱解毒,再扶正固本。”

  “外除膿血死肌?可是你這開刀口之法?”

  唐三貫盡量避免使用現代醫療語言來回答,“外科手術之理,在春秋戰國時期,醫家們已正確認識到早期手術治療的重要性,認為應“急斬之,不則死矣”。”

  金長庚歎息道:“我朝毓仁公就強調“用利刀尋至本節縫中,將患指徐順取下,血流不止,用金刀如聖散止之。”

  “毓仁公?”

  “陳實功,字毓仁,號若虛,江南大醫,只是他這金刀之學……”

  唐三貫明白他的意思,“自唐宋以降,各家學說蜂起,劉氏瀉火說,朱家補陰法……攻擊同類,辯說是非,河間易水,丹溪局方……,於是乎門戶既分,劣幣驅逐良幣,可惜可歎。”

  “老朽受教!”金長庚再次一揖,“賢侄不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老朽今日不敢打擾,盼再定晤期!”

  “晚輩送金太醫!”唐三貫回禮。

  金長庚出了門,拿眼一掃屋外諸醫,長袖輕拂,冷呵道:“諸位還不快快散去,堵門封戶,成何體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