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帽子王崛起》第187章秦宜也有怕的人
荊州在大江之南的武陵失守,荊州上下一片震動。武陵陷落意味著整個江南地區失去了掌控,無論是劉表還是手下文武都慌了神。

前一陣子派從事韓嵩出使揚州,揚州想要用沔陽換江南三郡,荊州不可能同意揚州城下之盟,便發兵攻打沔陽,期望奪回沔口,以便掌控荊州江北安全通道。

誰知道江北沒有佔到便宜,揚州在江南下手了。

這怨得誰來?你荊州能在沔陽動手,我揚州就不能在江南動手嗎?

揚州軍隊行動迅速,橫掃武陵全境,陳兵大江之南,與荊州隔江對峙。

武陵雖然是一郡之地,但是,那不僅僅是一郡之地,還把零陵、桂陽與荊州割裂開來,孤懸在外的這兩郡還不早晚被揚州囊括在手嘛。

估計這個結果很快就能看到,如果荊州不能立刻奪回武陵郡的話。

劉表的決心來自於許都曹操,沒有許都兵力在北方牽製揚州軍,劉表也不敢有大動作。這時候荊州劉表恨死曹操了,說好了雙方聯合,南北夾擊揚州,荊州這邊發動了,許都曹操撤兵了,這不是坑人嘛!

撤兵不要緊,你提前打聲招呼也好,哪怕現在許都曹操都沒有解釋一句話。甚至劉表懷疑這是曹操的陰謀,撮弄荊州入套。

現在怎麽辦?沒有許都兵馬牽製,揚州軍隊可以全力對付荊州,拿回失地談何容易。

荊州內部亂紛紛,蔡帽等主戰派嚷嚷著要與揚州開戰,奪回大江南部武陵郡,主和派不好多說,只是建議讓韓嵩在跑一趟揚州,表達荊州訴求。

這一次荊州損失太大,州牧劉表不得不做好開戰準備,一方面命令蔡帽統領水軍,做好大戰準備,又命令文聘統領步兵,做好攻擊沔陽準備,同時派出韓嵩與揚州談判。若與揚州談判順利則罷,談不攏,剩下的只有開戰。

劉表注重守成,不思進取,那也要看什麽情況,是人都有三分火,兔子逼急了也咬人,荊州吃了這麽大的虧,把個劉荊州逼出火來了。

偌大的荊州只剩下江北彈丸之地,不足兩郡之地,你讓劉荊州怎麽辦?

話說,劉表早幹嘛去了?

其實,這也怨不得劉表,荊州與揚州有協議製約,還有許都曹操吸引揚州秦宜兵力,他哪裡想到揚州軍隊敢南北兩面作戰。劉表打的算盤是吞並柴桑郡和豫章郡,在江北與揚州牧秦宜和睦相處。

曹操撤兵,揚州秦宜順勢吞下武陵郡,這一變化太快,等到反應過來,為時晚矣!

現在韓嵩在荊州屬於過街老鼠,之所以有今天,始作俑者便是他,誰讓他當初貪小便宜,與那揚州牧秦宜鼓搗出一個協議,否則,荊州哪裡會走到這一步?

至於荊州牧劉表以及其他官員,大概都忘記了自己當初也有這種佔便宜的心思,所有的罪惡都讓韓嵩一肩挑。

現在韓嵩也不爭辯了,木有用,多說一句話便惹來無數口水,何必呐!

認倒霉吧,這便是自作聰明的下場。

苦逼的韓嵩又屁顛來到揚州,與他一起來的還有禰衡。

揚州牧秦宜一聽禰衡來了,大腦有些宕機,這個滾刀肉怎麽跑到揚州來了。

好一會秦宜反應過來了,黃祖死了,殺他的人不在了。又或是因為他秦宜這個插曲,禰衡活下來了。尼瑪,現世報哎!

秦宜腹誹,你丫的沒死也就罷了,跑我這裡攪和算什麽?

禰衡這種人屬於善辯之士,靠著一張嘴能把死人說活了,其實沒有多大用處。這種人肚子裡有點貨,眼高於頂,目中無人。說有才確實有才,可天下人有才的多了去,

沒有他這種張狂的,秦宜手下人才濟濟,比起諸葛孔明,他禰衡見識差遠了。問題是這種人不好招惹,他跟你死纏爛打,殺他有損名聲,不殺他,氣焰囂張,令人無比頭疼。

嗯,最好的辦法便是敬而遠之,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問題是他來了啊,還是曹操的使者,總要見面吧,我勒個去!

秦宜不是辯士,沒有禰衡那本事,與他打嘴仗恐怕要糟糕。

諸葛孔明不是舌戰群儒嘛,讓他出面應對禰衡。

秦宜當即否定,人家諸葛孔明舌戰群儒,那可是文縐縐應對,講道理,碰上禰衡這等滾刀肉絕對佔不到上風,難道讓諸葛孔明撒潑打滾,也來個橫豎不怕死對罵?

當初禰衡大鬧曹操,而曹操手下能人不少,卻沒有一個敢與禰衡對罵,根本不是一路人嘛!

所謂滾刀肉不過是一種形容, 民間說法,就是別人愛怎著怎著,橫豎是什麽都不在乎了?往案板上一躺,刀一切一滾,刀一切一滾,你還沒法下刀!就是比喻這種人好歹不分,沒緊沒慢、沒心沒肺、隻認死理,軟硬不吃。說理他不聽(聽懂聽不懂也是不聽的),威逼不服軟,砍頭不要緊,讓人非常頭疼的人。

禰衡辯才了得,秦宜也不得不承認這家夥是個硬茬子,但在秦宜眼裡不見得就是有用之才,也不需要這種人才。

天下許多文人都有這種毛病,自以為讀書破萬卷,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自持有才,目空一切,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別人都是廢物。

其實,在秦宜眼裡他們什麽都不是。

秦宜認為,學識不在多少,有用方為才,當然,這種有用之才,學識越多越好,前提是要把學識轉化為實用。

否則,某人讀了很多書,也不過是把書本的知識轉述一遍而已,成為書本的翻譯,你有才,不如書本有才,何必用你的嘴陳述書本知識?

所以,讀書多不一定有才,知道的多也不一定是能人,不解決問題那種有才人,屬於廢材!

比如明朝末年那些文人,那些東林黨,氣焰多麽囂張,與治國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反倒葬送了大明天下。說書生誤國,沒有冤枉他們。

不管秦宜怎麽想,即便他不願意見禰衡,可人家作為曹操使者出使揚州,你不見也得見,至少禮儀上過得去。

見不要緊,怕就怕被禰衡臭罵一頓,多丟份!

揚州牧秦宜咧咧嘴巴,手捂腦門子,頭疼不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